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二百四十九章 崖州新城

明末美僮传奇 第二百四十九章 崖州新城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4:49 来源:笔趣阁

这日,李安国在郭天才、卢高的陪同下来到田独矿山。

夏日的田独矿场有一千人正在里面劳作,挖矿是最辛苦的活计,本来这里招

募了两千人,不过安**施行了人性化管理,每个人干一天休息一天,当然你也可以连续干几天再累计休息几日,不过想要拿到一两的饷银,每人每月至少要干十五日。

接下来每天的出工便是挣额外的银子了,不过每天磨洋工也不行,每天也有定额,勤快的每日完成的额度几乎是懒惰的两倍。

最终大多数人每月基本上都干够二十天,加上每天超出的部分,每月拿到手的饷银在二两左右。

别小看这二两银子,矿山上的吃穿不用愁,赚得全部是净落的。

每个人都穿着安**统一发放的用粗麻布制成的工衣,全是短装,脚下则是

统一配置的草鞋。

一日三餐,每餐管饱,顿顿还有鱼肉或鱼汤吃,崖州靠海,自然要靠海吃海了。

矿山每隔一段距离都配置了凉亭,里面用大桶盛着凉茶用于消暑。

所以别看每月只有区区二两银子,还是汇通票号的小纸片,实际成本却大大高于二两。

没办法,李安国倒是想把蒸汽机发明出来,可是他自己一窍不通,当他将自己这个想法跟奚鼎铉、宋应星说过之后他二人也是云里雾里,眼下还是没有一个头绪,如今所有的作坊也只能大上人力了。

不过还真不能小瞧这些以前的明军卫所兵,让他们打仗指定不行,别看他们一个个瘦瘦小小的,干起这挖矿的活计却是游刃有余。

二两银子,可买两百斤大米,一家按照五口计算,矿工自然不在其中,便是一天四斤,一个月是一百二十斤,除去购买大米的钱,还有余钱可购买蔬菜、食盐、布匹等,家里有田地的便宽裕了,二两银子便全是可支配收入,隔三差五弄一顿荤腥也不是难事。

安**麾下,猪肉一斤才三十文,一只鸡才五十文,一条鱼才二十文,吃肉对于安**麾下的军民来说已经不是新鲜事了。

这样算下来,这些以前的军人能有当下的差事也要感恩戴德了。

以前的明军,卫所兵不说,彼等实在太惨,九边的普通军卒账面上有一两的月饷,发到手里估计只有七八百文,其中还有一部分都是官府用不完的积存多年的布匹、粮食折算,这样算起来又少了一部分,如今的他们每月有实打实的二两饷银入账,关键是这二两银子还能实打实买到合用的物品,这还能有什么奢求?

看完矿山之后一行人便向回走,如今的田独河已经疏浚完毕,能装两千斤的小船有上百艘,矿工门挖出来的矿石便是由这些小船运到冶坊。

冶坊位于田独河汇入榆林湾的附近,两座高炉都高达三丈,其中有一座需要昼夜不停的运作,另一座备用。

“大都督,这高炉好是好,可惜最多用半年就需要推倒重新砌筑”

陪同的工部管理冶坊的人说道。

李安国点点头,这也在他的预料之中,这个水平在当今世界已经算好的了,欧洲目前还达不到这个水平,此中当然有穿越利器水泥的功劳。

“每日出产多少?”

“每日可产生铁五千斤,一个月便是十五万斤,一年便是四百多万斤”

李安国点点头,别小看这四百万斤,这一项便顶得上安**其它地方一年的产量,这也是此地靠近铁矿,还有鸿基的煤矿源源不断地供应才行。

按照历史记载,大明冶铁最盛时一年也就出产生铁一万吨,也就是两千万斤,如今李安国各地的平炉、高炉加起来已近接近大明一年的产量了。

冶坊的工匠薪饷比矿山上略高一些,不过大匠的薪饷就高多了,“首炉”的薪饷与一个县令差不多。

冶坊附近便是铁坊,此处的铁坊保卫森严,原来是专门铸造火炮的地方,如今安**水师的火炮需求量实在太大,加上港口众多,这岸防炮的需求量也不少,全靠内地几个平炉冶炼出来的钢铁远远不够,不过自从麻涌岛和崖州新城的四座高炉立起来后就大大缓解了钢铁不足的问题。

这里还在新建第二作坊,自然是用来打制火铳的,预计下半年就可以投入使用。

在榆林港的北岸中段,有一座大型船坊正在收尾,建成后拥有大型帆船船坞十个,可同时开建十艘大船,当然了,平时也不可能这么干,总要留出一部分船坞对原有的船只进行修葺,所以同时开建的船坞最多只有五个。

杨俊生已经调到这里来了,肇庆的船坞正在利用广东本地最后的一批铁力木建造两艘广东号级别的大船,这里也要同时开建五艘大船,船料全部来自南洋。

这里离南洋较近,船坞条件也远远好于肇庆的内河,港口条件也优良无比,榆林港的入海处有二十门岸防炮,都是两千斤以上的大家伙,进入港湾的两侧则是军港,在这里建造船只万无一失。

天色渐晚时李安国等人回到了了城里,此时正好有一批轮休的矿工、冶匠从矿山、冶坊回来,加上铁坊下班的工匠,城里顿时热闹起来。

城里专门有工匠的住宿区,单身的自然住多人一间的宿舍,有家口的可与他人何用一处小院子。

李安国也走进宿舍、小院子,与工匠们聊天,嘘寒问暖,等他回到自己的住处天已经完全黑了。

身为安**的一号人物,李安国在这新建的城池自然拥有单独的住处,一座四进的院落。

李安国、郭天才、卢高等人用过饭食、品尝了当地出产的西瓜之后,便开始介入正题了。

“如今这商船往来的不多啊”

“大都督,自从麻涌开埠之后,大多数商船肯定都在那里贸易,这里如今只有煤船、木料船、盐船往来,虽然不多,不过都是大船,汪、杨、林三大家加上南洋的陈家都在此设有商馆,彼等也在城里设置了其它各类商铺,算起来也算繁华的了”

“嗯,是我想多了,此地除了食盐、船材、黑煤三大宗,其它物品只供应半个琼州岛,自然不会有麻涌岛的景象,对了卢高,这岛中大山上的黎民联络得如何?”

“联络过了,不过彼等最强大的一股都聚集在五指山附近,多半是以往的官府对彼等过于苛责,彼等对于我等还不十分信任,不过联络工作还在继续进行,按照大都督和周布政使的意思,五指山附近有几千户黎民,只要他们愿意的话可搬到南洋种植稻田,这些人目前还半信半疑”

“嗯,多做一些工作吧,只要我等拿出诚意,应该不成问题”

“大都督”,郭天才说道,“虽然彼等对于搬迁一事还半信半疑,不过对于加入安**倒是踊跃的很,一开始只有一两百青壮愿意加入琼州岛新组建的山地营,三个月后,彼等见到我等对他们一视同仁,竟然一下来了两千多,这不,大都督要求的三千山地营如今已经全部招满成军了”

“那你现在手下便有九千人了?”

“是的,加上高州、雷州、罗定州一带,一共有一万五千人”

“嗯,好好操练吧,我等如今在南洋占了一块地盘,这三千人都出自炎热的琼州岛,正好可以派往那里,若是彼等的家属愿意搬迁的话就更好了,就可以长驻那里”

又看向卢高,“琼州府的洪天擢最近……”

卢高笑道:“大都督,老实得很,布政司交待的事情其都能一丝不苟地完成,为人又刚直,倒是与安**很相配”

李安国骂道:“难道安**都是些刚直、不动变通的人?好了,不说这些了,你等来到琼州之后,可发现有大规模的疟疾盛行?”

卢高这次正色道:“大都督,幸亏有礼部医护司派驻琼州的医师多名,加上储备的臭蒿不少,刚开始开发此地确实有不少疟疾病人,不过有医师加上治疗此病的灵药臭蒿煎水服用,虽然如此,前前后后还是有几十人不治身亡,加上被毒蛇袭击身亡的,加起来有一百多人不幸遇难”

“嗯,这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了,对了,你等文官平日里要多下去走走,看工匠们晚上是否按照要求挂蚊帐睡觉”

卢高眼睛一亮,“大都督,您的意思是这疟疾多半与蚊虫叮咬有关?”

李安国有些尴尬,轻咳几声,“咳咳,这也是万机的推断,不过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我等还是小心为上,不光是工匠,军营里也是如此”

“是,大都督”

“对了,盐场整合的怎么样了?”

“禀大都督,已经整合完了,琼州岛沿海有几十个盐场,其中比较大的全部收归国营,剩下的也让其中几个有实力的盐户成了三家大的盐坊,彼等制作粗盐后再由新崖州城的盐坊进一步加工”

“这琼州岛的大山上可有硬木出产?”

“有,不过产量并不大,杨俊生的船坊也向山里的黎民采办了一些,不过大多数还是需要从南洋购买”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