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二百四十八章 柴棍前奏(下)

明末美僮传奇 第二百四十八章 柴棍前奏(下)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4:49 来源:笔趣阁

七十步!

此时那十头大象已经跑在了最前面,伴随着的还有雷鸣般的嘶吼,加上那长

长的獠牙、蒲扇般的大耳,别说普通将士了,连后阵的徐勇手心也是捏着一把汗。

不过紧张归紧张,该有的安排还是出现了。

只见最前面的一排士兵突然调头穿过阵型中的缝隙朝后跑去,露出了最前面的、火绳已经在“滋滋”燃烧的火炮。

五十步!

这时十门火炮轰响了,咆哮的散弹射中了大部分大象,这些被击中的大象一开始还浑若无事,不过没跑几步便轰然倒地,此时另外十门火炮也轰响了!

最终十头大象无一例外扑倒在地,将身上的木框摔了出去,离安**士兵最近的一头大象只有不到一丈!

这头大象前腿受了重伤,拼命嘶吼着,还想爬起来找当面的敌人报仇,不过这是不可能的,再厚实的皮肉被大铳那样的多颗铅子击中后,就不是皮开肉绽那样简单了。

击倒这令人望而生畏的大象后,后面大呼小叫地跟上来的士兵就没有那么可怕了,只见第一排的三百名隧发火铳兵射完一轮后便向后跑,接着便是第二、第三、….

徐勇这三千人中有一千八百名火铳兵,七百名长枪兵,五百名刀盾兵。

敌军跑过来时也在不断放铳,不过这射程就与安**不能比了,饶是如此,还是对安**的火铳兵造成了伤亡。

连续六轮火铳发射完毕后,只见安**最前列的那一排火铳兵几乎都倒下了,而蜂拥而至的敌军几乎倒下了一半人!

这时,安**的长枪兵出动了,几个突刺之后,那些已经放下火绳枪拎着短刀扑过来的敌军已经招架不住了,徐勇见状亲自带着刀盾兵包抄了过去。

不到半个时辰,战事便有了结果,徐勇部以牺牲近五百人的代价全歼了此股敌军,除少数人跑掉了,绝大多数敌兵都惨死在战场。

另一路从从水上进攻的也几乎在同时对蒲岛的城池展开了进攻。

广南人在岛上修建的城池肯定不能与广南国自己的相比,倒是也用了砖石,不过里面的夯土只有区区三尺宽,城墙上勉强能站一人。

安**水师船头的千斤红夷炮于是好整以暇地对着北城门轮番轰击,终于在半日后轰倒了半面城墙,船只再次抵近,发射了一轮散弹后,三百大铳兵、三百大枪兵在三百刀盾兵的遮护下一拥而入。

这时,船上剩下的一千两百步军也上岸了,他们分别攻向城池其它方向,而船队也绕着蒲岛巡视以防有漏网之鱼。

此处广南人的抵抗比宁和还强烈一些,这里毕竟是他们建设了几十年的地方,不过在大铳兵、大枪兵的疯狂突击下,彼等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等到天色渐晚之时,安**已经肃清了守城的一千余人,将住在城里的人全部赶到了城西的大校场。

如何安顿这些人李安国也有些踌躇,虽然这些人也是鸠占鹊巢,毕竟也占据了多年。

想来想去,他终究下不了将彼等全部杀死的命令,决定让彼等带上自己除了武器之外的家当全部到同奈河西岸去。

留在同奈河东岸的广南人也是按此处理。

令他欣喜的是,此时的柴棍竟然有了不少汉民,有的是生意人,大多数与广南人一样,都是从广东、福建一带过来的农户,虽然人数没有广南人多,不过也有几千户,听说柴棍以南以前沼泽遍布的地方都是由他们改成良田的。

这些人在真腊国的地位很低,眼下在柴棍一带,“太上皇”广南人的子民位居第一位,真腊人自己是第二等,占城人是第三等,这些汉民则是最低贱的第四等,若不是彼等实在是太吃苦耐劳、太服从管理了,上缴的粮食又多,彼等早就被上面的这三等人吃掉了。

一听说“大明”的军队攻占了同奈河以东的地区,这些饱受欺凌的汉民大喜过望,与安**接触后又得知他们已经打败了广南国,占了金兰港和头顿港,便纷纷表示要迁到东岸去。

李安国沉思良久,决定迁一半到东岸来,总共才近三千户,这一半便是一千五百户,都是家里壮丁较少的,家里壮丁较多的都留在原地。

“放心吧,最多一年,柴棍我也会占领的”

三日后,柴棍城开出来了约莫两千多真腊军队,从同奈河上游还驶来了一些小船,不过在看到安**那些炮窗林立的“大船”,吓了一跳后便退回去了。

而真腊国的军队都是冷兵器部队,在大铳兵、大枪兵的一个突击之后便溃不成军、四散逃走,安**也没追上去。

十日后,安**已经将蒲岛上的城堡修葺完毕了,城池目前已经没人了,正好便宜了徐勇的五千大军。

“通知南洋的蔡九仪,让他在满喇甲、勃泥、吕宋一带动员愿意来柴棍耕种的汉民,告诉彼等,大明已经完了,如今占据两广的是安**,彼等过来之后三年不用缴纳田赋,三年后按照一成收取”

“派快船回去,通知奚鼎铉,让他在几省组织田地稀少的山民,无论土汉皆可,明年上半年要要输送一万户到柴棍来,条件也按照三年不纳赋办理”

现在就灭了真腊国副王安**也不是办不到,不过李安国决定还是再等等,等到一两年后此地已经有两三万户汉民,有了充足的丁口之后再攻占也不迟。

两三万户,便是十余万人,在柴棍一带已经是一股不小的势力了,等再过五年,汉民在此有五十万丁口时,东南亚一带已经没有人可以击败了。

届时以此为基础,徐徐进图南洋一带,没有不成功的道理。

李安国任命徐勇为南洋提督,统管从宁和到柴棍一带的海陆军队,等张家玉赶到了,再徐徐进图柴棍以东的隆庆、罗夷一带,这一带真腊人、广南人、占城人混杂,几乎处于无政府状态,都是由当地的大家族打理着,虽然条件不如柴棍以南的地区,不过却比广南国的大部分地方好得多,总面积达上万平方公里,都是山地与平地混杂,也没有放弃的道理。

又在当地的汉民中招募了两千步军,用徐勇部、水师备用的火铳武装起来后在当地也是一股强大的力量,训练三个月,等龙海岛的武器一过来,这些人便正式成军了。

此时张家玉也过来了,还带来了近百人的文官队伍。

“你的任务便是在同奈河以东,占城国以西的地方施行我等在大陆干的那一套,有两千人配合你施行应该问题不大,这些地方的丁口不多,先将各大家族多余的土地拿出来分了,记住了,不要全部分了,留一半准备给从大陆过来的人”

这是李安国交给张家玉的任务,他已经将此地改名安**南安特别府,享受大陆省级待遇,由张家玉担任布政使,统管南洋一带的政事。

永和二年四月初,奚鼎铉等人组织的第一批一千户人家抵达了,全部安置在隆庆一带,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将分别安排靠海的罗夷、头顿以及同奈河东岸。

等到南安特别府的汉民有两万户后再开始进行同奈河以西地区的攻略。

四月中旬,此时西南风开始刮了起来,李安国给徐勇留了十艘大船、十艘小船,由邓耀统一指挥,自己带着剩余的船只开始返程了。

经过金兰的时候,听说北方的郑主利用阮主在庆和新败,纠集大军又猛攻争江、横山一带,不过在阮有进的指挥下,阮军不禁击退了郑军,还占领了争江北岸地区。

此战之后,双方都有些筋疲力尽,于是双方便出现了一段难得的缓和时期。

金兰港此时已经完全建好了,金兰湾的北侧,一处长约四里,宽约两里,高达两丈的城池矗立着,周长十二里的城池可容纳军民万户,城池西侧、南侧的码头也修建完毕,可同时停泊大船一百艘,加上平巴岛的港口,一共可以容纳大船一百五十艘。

陈上川还是负责金兰港的军政事宜,建好之后,陈课带着两千海军陆战队驻扎金兰城,杨彦迪带着一千人驻扎平巴岛,李常荣担任水师总管。

船队经过顺化的时候,阮主竟然抱病来到李安国的船上,一副卑躬屈膝的样子,李安国也暗暗感叹,眼下此人肯定是在做戏,打的便是卧薪尝胆的主意,还真是拿得起放得下。

一路北行,路过鸿基港的时候,李安国又会见了郑柞,参观了专门运煤的码头后便沿着去琼州洋浦港的路线向东行驶。

路过白龙尾岛时,只见岛屿南部的港口已经建好了,那里还停着一些中途停歇的运煤大船。

利用西南季风穿越茫茫大海抵达洋浦港时已经是四月下旬了,当晚就在港口停歇,洋浦港早就建好了,如今除了转运、储存煤炭之外,还是琼州岛西面的第一商贸港口。

第二日,船队利用侧风继续向南行驶,几日后便抵达榆林港。此时的崖州新城已经全部建好了,城池周长十五里,可容纳军民五万人,不过如今城池里的人不多,显得空荡荡的,不过李安国知道,到周边的铁坊、冶坊、船坊的官员、工匠轮休时,城池就会热闹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