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二百四十二章 越卷越深

明末美僮传奇 第二百四十二章 越卷越深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4:49 来源:笔趣阁

一想到自己准备对湄公河三角洲“徐徐图之”的大计就要泡汤,李安国顿时坐

不住了,他瞬间便下达了命令。

“文盛,广东号提前行动,九艘大船全部带走,大船也带走四十艘”

“秦峰,通知浔州的徐勇,让他带上九千人,先坐船去南宁,然后步行到防

城港,告诉彼等,以急行军的速度赶到防城港”

“让阮发带着十五艘船只也在防城港待命”

陈文盛看着李安国,“大都督,这是要与阮主大打一场?”

李安国点点头,“彼等还不知晓我等的真正实力,这次就让他见识见识,如

今东北风正盛,船只趁着大风南下,广州到金兰湾约莫五千里路,白日按照一个时辰五十里路航行的话,一天可走两百五十里路,若是没有什么意外的话,二十日即到,希望等我等赶到时,陈课的海军陆战队还在”

“可广东号尚未在海上试航……”

“有啥可试的,此船船帮、甲板厚度都是以前船只的一倍,卯榫结构一样,无非是适应海上的风浪罢了,水手也都是以前船只调过来的,无妨”

第二日,李安国与陈文盛坐上了广东号,此时该船已经布置好了所有的火炮,底层二十门,两侧各十门,都是三千斤重的重型火炮,第二层也是二十门,不过却是两千五百斤重的火炮,首尾各两门,都是两千斤重的火炮。

四十四门火炮,可算是安**海军最大的船只了,全部采用广东、广西本地产的铁力木建成,甲板、船帮的厚度不禁远远超过了大明本地出产的船只,包括郑芝龙最大的乌船,也超过了西夷的盖伦船,船高四丈,不过空船时便有一丈处于水下,满载时有两丈在水下,在狂风巨浪的海上,想要将此船吹到也不容易。

舱位有四层,一层是水密舱、压舱石所在,二层则是装载货物的地方,三层、四层都是炮位所在,也是士兵们休息之处。

船只首层甲板面设有两处船舱,是船上高级军官指挥作战以及自己的住所,主帆有四面,都是纵帆,中间的瞭望台可以装载两人同时观望。

首尾还参照西夷的盖伦船各设置了两处三角帆,原本史密斯还建议在两侧再设置一些横帆,不过被李安国拒绝了,像盖伦船那样的船帆设置,实在太复杂了。

大船尾部有两处尾舵,每只船舵需要四人合力才能摇动,在没有风的情况下,可利用尾舵缓慢航行,加上首舵掌控方向,停靠、转向便是利用这三支船舵。

船只水兵有三百五十人,还可装载两百人以及大量的物资,此次出征,李安国带着秦峰两百亲卫坐上了这艘大船,今后该船便是陈文盛的旗舰。

与李安国预计的差不多,船队不到十日便抵达防城港,在那里接上了徐勇的九千步军,同时阮发的十五艘内河大船也跟着南下,然后沿着越南漫长的海岸线继续南下。

船队在北方郑主的海面一路畅通,李安国也没有派人去知会郑梉让他趁机从河静省、郑主最南面的省份发动攻击,虽然这次应该是郑主最好的机会,不过让南北两方势均力敌、征战不休是安**既定的国策,李安国此次大举南下主要是是为了教训阮主,并没有想到要占据他的土地。

越过河静海面后便抵达了两国多次发生大战的场所。

其北面是争江、横山,将越南的国土拦腰截断,其中横山几乎深入到海里,是南方阮主的天然屏障,靠近大海的横山只有几十米高,阮主在争江与横山之间、横山上设置了好几道防线,对内宣称是广南国的“万里长城”。

“长城”上密布火炮,据说每隔一丈便有一处火炮,设在这几道防线上的火炮便有近两千门,难怪北方郑主人多势众却耐活阮主不得。

郑主也不是傻子,还可以沿海直接南下,不过一来郑主的的舰队不如阮主远矣,还没驶出多远便被阮主的船只拦截,上一次在荷兰人的帮助之下利用盖伦船的优势侥幸打到横山以南约莫五十里的日丽江,企图在那里上岸,不过最终还是失败了。

争江与日丽江之间于是便成了两国交战的主战场,这一段国土除了阮主的军队,几乎没有普通老百姓的存在。

广南国除了有火器之利,士兵的素质也高于北方,将领更是高出一筹,其在两江之间陆上的统领目前是在广南国内号称“二阮”之阮有鎰、阮有进,统领着大小船只上百艘遮护着争江、日丽江以及东侧的海面。

阮有进在争江的出海口、日丽江的出海口安排有水师的营地,另外还有部分船只这这一段海面不停往来巡逻,平素碰到普通商船自然不会去打扰,荷兰人的大船彼等倒是想拦截,可惜力有未逮。

阮主长期与郑主作战,国内耗费巨大,阮有进的水师除了日常巡逻之外,碰到落单的商船也会拦下来,将船上的财物洗劫一空。

私掠,在这个时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很盛行。

完全靠私掠也不行,最后阮主便效法郑芝龙,要从他国境这一段海面通过,必须按照船只大小缴纳不等的费用,每年也是一千两到三千两不等,郑芝龙的船队、西夷的船队既可绕过阮主水师巡逻的浅海,就算从浅海通过他也不敢惹。

安**的船队他自然也不敢惹,不过其它寻常商船就需要缴纳“过路费”了,几十年来,南方阮家一方面是靠顺化的贸易,另外靠的就是这“过路费”,勉强维持了与北方郑主不胜不败的局面,由于军卒、将领都占优,隐隐还占了上风。

如此大的船队,自然不惧阮有进,船队一直贴着海岸线行驶,驶近争江出海口时终于见到了广南国的水师。

李安国站在广东号的船头,拿着千里镜看向阮有进的船队,只见其最大的船只也只有阮发的内河大船那么大,船型与大明的制式相仿,不过估计是参照了葡萄牙人的设计,这么小的船只还在前后挂了三角帆。

大的船只炮位加起来最多十门,不过以广南国与葡萄牙人的关系,多半是红夷炮,船只的颜色颇深,估计也用上了自己山上特产的硬木,这么说起来肯定比阮发的大船耐操了。

争江出海口,一艘大船上一人也举着千里镜看向这只庞大的船队。

只见那人约莫四十多岁,身材健壮,穿着一身安南国武官常见的衣服,看到如此庞大的船队不禁也倒吸了一口冷气。

船队上的旗帜很容易辨认,红底、五星,下面一左一右盘旋着两条金色的蛟龙,蛟龙的两头相对,拱卫着五星,正是安**的水师旗帜。

阮有进揉了揉自己的眼睛,有些不敢相信眼前这一幕,船队中既有大明常见的大鸟船、乌船,还有西夷的船只八艘,除此之外,一众船只的拱卫中还有一艘更大的巨舟,船型既像大明的制式,又有些类似西夷的制式。

此时安**为了为了炫耀军威,将所有船只的炮窗都打开了,此人在千里镜里仔细数着这艘大船的炮窗,数完后他不禁将千里镜放了下来。

“乖乖,竟有四十门之多!”

此人正是广南国的大将阮有进,广南国两大名将之一,这两人在广南国既能统领陆师,也能统领水师,是阮主依为臂膀的国之干城。

眼下就是阮有进在争江、横山一带统领水陆大军,而另一大将阮有鎰则在日丽江附近统领水陆大军。

所谓大军,争江、横山一带也就一万余人,日丽江附近也就五六千人,八千人拱卫顺化王城,还有万余人布置在靠近占城国绥和以及靠近真腊的多乐(今邦美蜀市)。

广南国海南线漫长,除了争江、日丽江出海口两处,在沿海的各处都设有水师,全部加起来的话也有四五百艘,不过精锐都在北面。

李安国看着那些广南国船只,此时如果出动阮发的船队,加上部分大船,完全可以将对方赶进争江,不过进入争江之后便不可预料了,彼等熟悉水文地形,如果一个劲儿地往争江上游逃窜,己方也不能一直追下去。

何况按照安**的国策,就必须要维持郑阮两家的均势,若是一战歼灭了争江水军,让北方的郑主得知后大举向南进攻,一旦突破了争江、横山防线,郑家有人丁的优势,还有红河平原这个源源不绝的大后方,没准能一举击败阮家统一安南。

安**的船队继续向南,一个时辰后便抵达日丽江的出海口,著名的日丽海门所在。

不过安**在此处并没有见到广南国的水师船队。

“难道这部分水师调到南边去了?”

千里镜里,李安国看到那洁白的沙滩不禁想到。

“自己这船队加上徐勇的陆师,灭了广南国都有可能,不过一旦占下来就会面临安南人擅长的无休止的游击战、骚扰战,广南国至少有百万人口,与如今的葡萄牙也相差无几,想要安安稳稳占领广南国,除非你杀光广南国的军民,否则是不可能不可能在此地长治久安的”

“唉,看来在安南是越卷越深啊,自己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李安国放下了千里镜,也陷入了沉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