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船的有一位以前从广南国以南的占城国逃到琼州,又辗转来到雷州的占
城人,叫思利弗,原本是硇洲岛的海盗,海盗被清剿之后大部被杀死,不过像思利弗这样的精通安南语、占城语以及满喇甲语的人还是被大都督放过了”
“思利弗今年也才二十岁,长得黑瘦矮小,听他讲述,原本广南国的大部分地方都是占城国的,最后不幸大部被广南国占据,原来的占城人不是继续向南迁移,就是向西投靠真腊人,如今整个南洋上的大岛都有占城人”
“思利弗居然信仰大食教,而另一名占城人却信仰印度的什么湿婆教,一国竟有两教,听说还有信奉佛祖的,难怪国力如此不振,被广南人一赶再赶,如今听说只有庆和、宁顺、平顺三州之地,而这三州之地的名字还是广南人给取的”
“估计在不久的将来,彼等连这三州之地也保不住。听思利弗说,如今的占城国国王只有十五六岁,叫什么易卜拉辛二世,听说也加入了大食教,朝中重臣则有广南人信任的占城贵族把持,主少臣疑,岂有长治久安之理?”
“思利弗说起自己的祖国时泪眼朦胧,我也不好怎么安慰他,不过此次南下我与沈劲将军有一桩天大的事情便与占城国有关,如果他知晓了肯定会好过一些”
“从会安港继续往南一千余里,占城国东南约一百五十里的大海上,有一处小岛,当地人叫做龙海岛,听思利弗说面积约莫两万多亩,如今由一个叫哈桑二世的占城海盗占据,占城人怎地如此取名?父亲叫哈桑,儿子便是哈桑二世,孙子就是三世,倒也省事,可也太简陋了吧”
“听说这哈桑以前便是占城国的水师将领,被广南人击败后索性带着一帮人占了此岛,后来陆续有明人、倭人、勃泥人加入,手下有大小船只二十多艘,人手三百多,呼啸在这占城国附近的海面上,不过彼等有一个好处,从不劫掠占城国的船只”
“西夷的大船就算落单了彼等也不敢劫掠,多半对满喇甲人、爪哇人、亚齐人、明人的落单船只劫掠,听说里面还有以前三宝太监下西洋时遗留在当地的军卒后代”
“抵达占城海面后,船队一分为二,沈劲将军带着三艘大船继续护送两艘西
夷船只南下,送彼等穿过满喇甲岛与亚齐岛之间的海域后便返回”
“而我则带着剩下的十艘大船,两艘小船去攻占龙海岛”
“这就是我分外疑惑的地方,如此小岛就是占下来了也没甚用处,作为海上的据点,离广西还如此之远,将来补给也不方面”
“随我前往的十艘大船、两艘小船,原本大船有两层火炮,此时南下只安排了一层,另一层全部装人,五艘大船装载了五百陆师,五艘大船装满了安**刚刚发明的一种建造施工用的‘水泥’和和砖瓦、木料,底仓的粮食也储存的比以往多一些”
“除了水兵和陆师,还有十几名负责施工的匠人,我向他们询问这‘水泥’有何神奇之处,那领头的大工笑道,也没什么神奇的,不过比三合土好用一些而已,工部刚刚研制出来,首批就全部运到这龙海岛来了”
“我知晓这是安**纵横天下的诸多不传秘技中的一种,多半是那手眼通天的大都督想出来的,便也不多问”
“大船里的这五百陆师只是打一个前站,听说彼等都与兵部签订了长驻龙海岛的契约,等下一个东北风季来临时,彼等的家属也要南下龙海岛,听说龙海岛一马平川,岛上已经有人种植水稻了,还是高产的占城稻”
“这占城稻可不简单,听说对水土要求极低,成熟时间短产量却高,又能做到一年三熟,比两广地区还多了一熟,一亩地按照两石计,一年便是六亩,这五百户人家一家三十亩,一年可产水稻一百八十石,这岛上士兵加上家属最多三千人,岛上出产的水稻完全可以自给自足”
“大都督按照一家三十亩水田分发,每家除去自用的以外,还不用完税,余粮由驻军按照议定的价格统一收购,另外,驻扎此地的士兵还可拿到寻常士兵一倍半的薪饷,如此好的条件,难怪两广地带还是有人愿意不远千里过来”
“不过我总觉得有些不妥,千里迢迢占一个这么小的地方实在有些不值得”
“按照思利弗的情报,海盗大多窝在岛屿的南部,那里的港口条件好一些,由于我等船只较多,五艘大船在北边停靠后卸下五百陆师向南进攻,我亲自带着五艘大船、两艘小船直扑海盗的老巢”
“海盗们见我等的船只不多,便倾巢而出,企图与我船接近后跳帮夺船,彼等的船只大多数与同来的那两艘内河大船差不多,有的还小一些,我根据操典,根本没用那什么抢占‘T’头的战术,直接用大船船头的火炮散弹一扫,聚集在敌船上的海盗便死伤大半”
“接着大船便开始围堵,此时带来的两艘小船开始大显神威了,彼等配有桨手,在风帆、桨手、尾舵的轮番配合下很快就追上了跑的最快的海盗船,小船上也配有一些火炮,一通轰击之后,彼等只得举起了白旗”
“此战,海盗船无一漏网,三百多海盗死伤一半,俘虏一半,我军无一损伤,已经登陆的陆师也将海盗岸上的巢穴围了起来,最后彼等之家属也投降了”
“按照安**的一贯做法,恶债累累的海盗一个也不能留,彼等之家属将迁往两广的内地,不过在我仔细甄别之后,将一些恶贯满盈的大盗都杀了,一些被海盗掳到此地的原船东及家属还是留了下来,主要是大明的,倭人、南洋人一个不留”
“这样的话,也有几十户留了下来,彼等将与这五百陆师一起镇守海龙岛”
“在工匠的带领下,在离港口不远的地方开始修建营房了,此时我才发现这‘水泥’的妙用,刚开始与一般泥巴无异,几日后竟然将大青砖紧紧黏在一起,效果比那三合土还要强上许多,一个月以后,一处能容纳千人的大院子形成了”
“大院子周围是用大青砖掺合水泥形成的,高达一丈,四角设有望楼,院子里面用的是较小的红砖以及黑瓦,形成了一个很大的院子,相当于将两处四进的院子合在一起,一处用于住宿,一处用于操练,考虑到此处风雨较多,带来的黑瓦都很厚重”
“岛上的海盗家属种了一些水稻和蔬菜,也有收集雨水的池塘,不过估计是与大海过于接近的缘故,这水的滋味很差,最好是用大水缸来装雨水,这便要等到下一趟的船只过来才行”
“随行的还有医生两名以及部分药材,岛上的人一旦有个头疼脑热的也能医治”
“由于此次随行的船只不多,房舍里的家私等物备得不是很多,那就要等到沈劲将军返回后,我与他拜访了占城国的国王之后,在当地购买了,幸好此地炎热,用稻草铺在下面,将竹席一铺便可以就寝了”
“考虑到此处蚊虫较多,每一名士兵还带着蚊帐,来到此处后才体会到此物的好处,否则晚上根本无法就寝”
“院子的墙上,每隔一丈还有一门三百斤的小炮,码头上也有千斤的红夷炮十门,不过此处的码头甚为简陋,要停泊大量的船只还不行,我等随行携带的物料不够,要修建新的码头还得等到下一个东北风到来才行”
“在岛上逛了一圈,此地果然平坦,岛上几乎没有高一点的山脉,大多是平
地,不过此处好是好,就是不利于防御,敌人可从岛屿四周方便地攻上来,听思利弗说南边柴棍不远处的海面上也有一处岛屿,叫昆山岛,比海龙岛还大”
“比海龙岛的地势也好一些,利于防守,不过那地方四周多山,住不了太多的人,利于耕种的地方也不多,完全靠内陆的补给”
“我估摸着大都督的意思是找一处与占城国接近的地方相机行事,此岛虽然不利于防守,不过条件好,可以种植稻米和蔬菜,一旦与内陆发生龌龊,还可以自给自足,另外,昆山岛接近真腊国,此国可比占城国大多了,估计大都督还没想好如何与真腊国打交道”
“同行的人中,文武双全的陈奇策将作为龙海县令兼驻军的总管留在此地,将来我等离去后,还会给他留下大船五艘,小船两艘,由李常荣统领,水兵们日常只能住在船上了,等岸上的营房扩大后才能轮流在岸上居住”
“大都督临行前的交待是,以安**的名义与占城国结盟,帮助彼等守住当前的地盘,签订盟约之后,让彼等开放金兰港给我军驻守,我一想起此事就有些头疼,按照思利弗的说法,实际控制占城国的是被广南国阮主信任的占城贵族,彼等能背弃兵强马壮的广南国投靠我等?”
“又过了几日,沈劲的三艘大船终于回来了,他却带来了不好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