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一百八十八章 毕方济

明末美僮传奇 第一百八十八章 毕方济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4:49 来源:笔趣阁

李安国安排好诸事后,便带着葛嫩娘、彭家声、庞天寿、史密斯来到城中一

处民宅,民宅外表上与寻常民居没什么两样,不过在二进的顶上加了一层尖顶,当地人都称此处叫“护圣堂”,乃意大利传教士毕方济在肇庆的住处。

他在广州还有一处正式的传教场所,一座更大的护圣堂,不过肇庆被安**围住后他也回不去了,拿下肇庆后,李安国曾让庞天寿将毕方济叫过来聊了几句,当时由于事务繁多,李安国与他没聊上几句便让他回去了。

四人来到门口,只见一位穿着大明文官七品袍服的老头正站在那里——毕方济曾被崇祯帝任命为钦天监的主事,年约六十多岁,一蓬花白的大胡子,不过身材高大、瘦削,两侧突出的颧骨中间有一个硕大的鹰钩鼻子。

可别小看这位意大利传教士,徐光启的数学便是此人教授的。

李安国见了赶紧赶紧上前见礼,“李安国见过神父”

毕方济精通多国语言,北京话、南京官话、广东白话都会说,见到李安国一行,其中更有一个多半来自欧洲的“夷人”,不觉有些奇怪。

李安国赶紧介绍道:“神父,此人乃是大英帝国驻满喇甲的商务代表,有幸与我认识,目前是我安**海军的顾问”

“新教徒?”,毕方济嘴里突然冒出一句,史密斯不懂中文,便将目光投向李安国,李安国猛然想到此时欧洲大陆基督教大致分为两派,一派是英国、荷兰、德国开始流行的新教,另一派则是大陆上多数国家信奉的天主教。

罗马教廷此时视新教为异教徒,毕方济信的是天主教,自然对来自英国的史密斯不是很感冒,不过李安国却早就从史密斯口里得知他依然信奉天主教,想到这里便说道:“神父,这位史密斯先生也是天主教徒”

毕方济这才放松了警惕的神色,“诸位,这边请”

在毕方济的正堂里,正中挂着一幅很大的耶稣受难的油画,不过房间里两侧的椅子却是中式的,再加上毕方济一幅明朝文官打扮,令李安国不由莞尔。

宾主坐下喝过茶水后,史密斯突然向毕方济说了几句话,他没说英语,李安国也没听懂,便将目光投向毕方济。

毕方济听了史密斯的话也有些惊讶,便对李安国说道:“大都督,你怎么会说英语?”

这时的明人,修习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的不在少数,不过会英语的就是凤毛麟角了,李安国有些尴尬,随便糊弄道:“在我小的时候遇到了一位来自英伦的传教士,跟着他学了一年”

“哦?”,毕方济的神色又严峻起来,“他叫什么名字,信奉何教?”

李安国笑道:“那时我年纪尚幼,哪里知晓这些,好了,不说这些了,神父,您到大明也十多年了,听说原大明的尚书徐光启大人还是您的学生,这十多年一共有多少大明人士接受您的洗礼?”

毕方济一听此话,转身从后院拿来了一本小册子,他翻到最后一页,“一共是三千零一人”

李安国点点头,“十多年的时间,三千人,您认为在大明的传教成功吗?”

毕方济答道:“同日本一样,大明对我方的传教都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能有三千人回到天主的怀抱,已经不错了,澳门的中国日本大区的主教也对鄙人赞许有加”

李安国点点头,“那神父对我安**有何观感?”

“很好”,毕方济竟站了起来,“大都督,不瞒您说,我偷偷看过你亲自编制的学校的教材,除了四书五经之外,数学、物理的一些知识也在其中,境内百姓富足安康,竟是大明少有的安乐之地”

“怕在不久的将来你的安**就会占领整个南中国吧”

李安国淡淡一笑,“岂止是南中国,十年之内,必定尽复大明故土,届时北抵大漠,南临南洋,都是我安**下辖的乐土”

毕方济听了眼睛一亮,不过瞬间便暗淡了下去,在他看来,越是穷困的地方也容易传教,安**一统中国,辖内全是“乐土”了,他这传教就越来越困难了。

没想到李安国接下来的一番话让他大吃一惊。

“神父,你可以到我控制的境内传教,可在省城修建教堂,大大方方收徒传教”

“真的?”,毕方济不禁抓住了李安国的衣袖,这样的话,他传教的业绩就会突飞猛进啊。

毕方济很快松开了李安国,“大都督如此做肯定是有条件的吧”

李安国点点头,“那是自然,我的条件不多,就三条”

“大都督请讲”

“第一,修建教堂的费用自理”

“这是自然”

“第二,你等传教便传教,不过言语中不可随意诽谤境内原有的佛教寺庙和道教的道观,三种宗教可自由发挥,自由传教”

“嗯,好吧,这个……也不难办到,我研究过贵国的道教,嘿嘿,我倒是很有信心的”

“再说第三个条件之前,我请问神父阁下,澳门教会的教士有多少,都来自何国?”

毕方济想了想,“有三十余人,主教来自西班牙,教士来自多个国家,欧洲大陆以及地中海、英伦诸国都有”

李安国点点头,“我的第三个条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条件,您能否与澳门教会联系,让有实力的教徒捐献盖伦大帆船五艘给我,同时推荐一些精通数学、天文地理、物理的教士到我这里一边传教,一边作为省府直属学校的教师”

“五艘?”,毕方济一听不禁眉头紧皱,早就想到李安国不会这么轻易地答应他,没想到竟然是这样一个条件。

“这五艘也不论随便糊弄,船龄最长不得超过五年,方便的话,最好也配一些水手,船只满载重量至少在一万石以上”

也不知此时西方重量的计量单位是什么,李安国默默算了一下,按照大明的法子,一万石大概就是五百吨了,毕方济久在大明游历,不会不知晓其中的关系。

李安国见他双眉紧皱,便又说道:“听说如今的西班牙、荷兰、大英帝国、法兰西帝国都是海上大国,到时候安**收复了两广,彼等就可自由地到广州口岸与我等通商”

“届时我这里会规划专门的泊位和交易场所,船只往来税费都有海关衙门统一办理,进出口都只收取百分之五,绝对没有以往大明官府那些苛刻的条件,对于安**急需的物资,还可豁免关税”

“你将这些情况与信教的大商家一说,彼等自然知晓其中的关键,你不妨跟彼等说,谁先将船只送过来就优先拥有泊位,若是还有欧洲制造的机床等物以及熟练工匠,还可长期拥有固定的泊位,我方的物资也可优先发给他们”

毕方济点点头,他看了李安国一眼,“大都督,我看您停在西江上的船只已经不少了,为何还需要这许多大船,莫非……”

李安国点点头,“神父所料不错,如今您的教徒、福建的尼古拉在海上封锁我等,彼等都是大船,我这都是内河上航行的小船,不是他的对手,你等想要方便的传教、通商,就必须帮助我击败尼古拉!”

毕方济点点头,“此事事关重大,我得回澳门一趟才行,希望等我回来时大都督已经收复了广州”

李安国笑道:“那是自然,如今我安**的陆师在这东亚地界绝对没有对手”

“鞑靼人也打不过你们?”

李安国知道他嘴里的鞑靼人是谁,便说道:“鞑靼人丁稀少,趁着中国内乱侥幸占了江北之地,你放心,不出五年,我一定会让彼等退回东北的深山老林去!”

毕方济又道:“大都督除了船只,恐怕还需要火炮吧?”

李安国笑道:“如果同时配置火炮,那自然是好的,铸造火炮之术我安**不亚于欧洲诸国,不过广东初定,想要一下子拿出这么多大口径的火炮也不现实,如果船只随身附带火炮那自然很好,如果是铜炮那就更好了”

毕方济第二日便出发了,随行的还有庞天寿和李丰。

李安国想的很清楚,就算打开大门让这些传教士进来也没什么,中国人多信奉佛教和道教,洋教士想要一下占领信仰市场也不太可能。

另外,此时的欧洲诸国在技术上与大明相差无几,但在科学上却大大领先了,这里面就与双方对待科学的态度有关了。

中国人在技术上多靠经验的积累和传授,而欧洲人自文艺复兴之后便总结出了一整套科学的研究理论,而这些研究理论对于技术进步的作用就不是完全的经验总结能比较的,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一旦掌握了这些理论,加上民间深厚的经验,很快反超欧洲人也不是难事。

目前欧洲人在天文和航海上远远胜过中国人,这与他们拥有深厚的数学理论关系匪浅,李安国自己后世是一名文科宅男,脑子里虽然装着一些数学知识,不过大多还给了老师,不说别人,就是与眼前这位意大利传教士相比也差远了。

利用传教士来提高国民的数学素养,付出的代价仅仅是让他们自由的传教,以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彼等想要将中国变成“天主的圣地”谈何容易?

所以,在安**目前下辖的学校里,除了一部分数学、物理学知识以外,四书五经仍然占据很大比重,这里面饱含着中国人几千年的心得,岂可轻易舍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