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一百六十一章 新的谋划

明末美僮传奇 第一百六十一章 新的谋划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4:49 来源:笔趣阁

李安国得知清军的动向又是十天以后了,在包围安庆的清军撤走后才有按察

司的消息从南京传来。

“大都督,鞑子的大军都撤到了江北,不过各路汉军旗都还在,按照旗号来

看,孔有德、尚可喜、耿忠明都还在,每人统领几路明军降兵,各有好几万人马”

“鞑子离开江南之前扶持潞王朱常淓上位了,目前暂任监国”

“鞑子让投降自己的卜从善部继续留在南京,加上方国安部、王之仁部、黄蜚部,以及浙江的一些人马,总人马仍在十万以上”

“朱常淓可与鞑子达成了什么协议?”

“尚不知晓,不过听说马士英、阮大铖、王铎等内阁大臣都回来了,也没听到什么特别的议论”

“哼,鞑子这么好心,什么也没做便将江南让给明国?”

“.…..,大都督,我等将继续探查”

“罢了,估计不是儿皇帝便是以父兄侍之诸类的把戏,先别管了,还有其它消息吗?”

“有,闯营在新野一带被鞑子骑兵击破,大败之后窜入了桐柏山,可巧的是,正像大都督预见的那样,闯营的另一部,李过、高一功的人马眼见在巫山、奉节一带过不了江,便又向北行,听说目前已经与李自成的余部在汉中平利县一带会师了,不出意外的话,彼等下一步必定是占领汉中”

“嗯,如今重庆一带是什么情况?”

“西营没有守住重庆,被明军总兵曾英部攻占了,如今大西军只占领了成.都附近……”

“怎么会这样?”,李安国一听不禁有些奇怪,如今鞑子的大军都被自己牵制在江南一带,大西军按说在四川应该没有对手才是,怎地反而如此不堪?

燕厥中有些犹豫,李安国见了便说道:“是否与我有关?赶紧说吧!”

“是,大都督,西王占领成.都后,很快便得知了大都督您在江南威风八面的情形,听说他又气又急,便愈发狂躁起来,本来占了成.都,收了蜀王的财富应该高兴才是,当时大西军在成.都附近也打土豪分田地,忙得不亦乐乎”

“一听说大都督您的事,这一下便变了,开始随意杀戮,加上以前流落在四川的义军,叫什么摇黄余部的对西营也是阳奉阴违,更加令西王暴躁欲狂,而西王的女婿汪兆龄又在一旁煽风点火,如今西王麾下的小民也开始心怀二意了”

“.…..”

“那大都督我等下一步如何行事?”

“嗯,将各路将领都叫到九江,我等商议一下吧,在此之前,让花小山的人马赶紧撤回来”

十日后,各路将领齐聚九江。

“情况就是这样,你等有何看法?”,等燕厥中将安**周边的情形一说,李安国开口问道。

于是大家便七嘴八舌说起来,有的说立即麾师东进,占了江南的,有的说立即北上占了湖北的,也有的说南下占了两广、福建的,争得异常热烈。

李安国心里隐隐有些失望,便将目光转向几位文人。

只见杨廷麟站起来说道:“大都督,制订对策之前必须弄清敌人的意图,以前我在天雄军帮办军务时,曾与卢公谈起满洲的事情,卢公当时叹道,‘满奴人丁稀少,加在一起也不过二三十万,不过彼等全民皆兵,乍一看精锐营头也不少,加上其凶悍耐战,看起来很难战胜’”

“不过卢公也曾说过,只要明军万众一心,真正能集中二十万以上的精锐,就算这二十万人马全部损耗了,能将满奴的兵丁损耗五万左右明军也胜了,为何?五万人马的损耗对于满奴是切肤之痛,但对于人口众多的大明来说却是纤毫之芥”

“如今我安**先后在汉阳、池州大破满奴,特别是在池州全歼鞑子一路,尽歼其两万精骑,鞑子此时便有些彷徨了,何也?继续与安**作战吧,胜了自然好,若是再败了,就是灭顶之灾,不但江北保不住,恐怕还得退回东北去”

“不过彼等扶持潞王上位就不同了,安**想再进一步,必定要占领南京,届时又要与明军大战一场,彼等便在江北坐山观虎斗,等我等两败俱伤之际突然杀出,坐收渔翁之利”

“根据下官的判断,彼等将几个汉人王爷布置在江北一带,估计也是打得这个主意,若我没有猜错的话,大都督刚才没有提到的吴三桂部必定布置在陕西、河南一带,为的是让他与西营、闯营硬拼,而自己的满洲骑兵一定布置在京畿一带”

李安国眼睛一亮,“那依伯祥来看,我军该如何行事?”

杨廷麟答道:“江南一带是人文荟萃之地,书香门第之乡,安**即使占了,厘清两册之事也与在湖南、江西相比难度大得多,一旦内部不稳,鞑子便会趁虚而入,没准会打着吊民伐罪的旗号堂而皇之的南下,所以,江南自然要占领,不过不可骤下”

“下官建议不妨先占领两广,两广与江北隔着江西、湖南,鞑子就是想有所动作也使不上力,而安**一旦占领两广,再占领福建,江南便唾手可得!”

“好!”,李安国站起来拍手叫好,“先生之言正合我意,诸位听清楚了,在制订任何对策之前,一定要摸清敌方的意图,如此方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本督决定”

“其一,撤出安庆,将安庆的人马撤回江南,就在九江补充、修整,花小山的九龙营也返回广信府补充、修整,此次战役中抽调的其它各营的人马仍返回原来的驻地补充、修整”

“新设江左省,下辖新占领的池州府、徽州府、宁国府、广德府、太平府,由杨廷麟出任布政使,布政司驻地池州,江左省的头号政务便是尽快厘清两册,分田地、造田契”

“九江营的一半人马前移到当涂、宣城,由李振国统领,再从降兵里招募同等数目的人马,贺云龙的饶州营驻扎广德州,扼控浙江方向,黄得功的骑兵营也移驻到宣城”

“调贺小石到江左省,统一指挥当涂、宣城、广德州的人马”

“杜虎的五十艘大船与陈文盛的五十艘大船一起编成新的芜湖水师,由陈文盛任都督,杜虎任副都督,翁之琪任监军,扼控当涂到彭泽一带的水面”

“吴候的武功营增加三千人,仍驻扎在南安府”

“礼部在江左省举行一次科举考试”

“听闻徽州府的黄山一带盛产铁杉、红豆杉、银杏树,都是抗虫耐腐的上好船料,江西境内也又有一些,柱国,你将湘阴县的杨俊生调到鄱阳湖星子船场”

李安国说到这里,几个水师将领皆是眼睛一亮,陈文盛抢先问道:“大都督,是不是又要建造船只了?”

李安国点点头,“文盛我问你,你等在东江镇时,在海上作战的船只一般有多大”

陈文盛答道:“大都督,若是近海的话,如今我等的船只也够用了,不过若要驶到深海,非得一千料以上的大船不可,我在皮岛时曾见过红毛夷去朝鲜的大船,都在一千五百料以上,当时我等还想抢一把,不过彼等就一艘船便将我等几十艘船只打得大败,彼等有三层甲板,每层都安置火炮多门,并且都是威力巨大的红夷炮”

李安国点点头,“红夷船好是好,可惜我等没有建造之法,暂时就用福船和广船的技法吧,柱国,你同宋侍郎与杨俊生等大匠一起细细商议一下,我的要求很简单,就是要结合广船与福船的优点,建造能在海上跑的大船”

“文盛你也参与一下,暂时布置两层火炮,都用红夷炮,不过红夷炮都是前装的,如何快速装填,又能避风避雨,得想个法子才行,海上作战,风大浪急,这佛朗机炮的散弹攻势恐怕就不行了”

“另外海水是咸的,对木材的侵蚀又胜过江水,其甲板、底仓防护又与江面上不一样,诸多事务都要仔细思量”

“你等商议完毕之后,拿出图纸来,我过目敲定之后才开始选择木料建造”

“大都督,您这是要进军海上了?”

“废话,无论是江南还是广东,都面临大海,没有能航行大海的战船遮护,如何守卫疆土?”

杨廷麟突然想起一事,“大都督,这徽州府、宁国府一带,徽商云集,大宗便是茶叶、木材,不少商家家资巨万,更有不少林场、茶场,我安**占领这一带后,如何与这些人相处?”

李安国听了也想到了一件事情,“伯祥可是想起了天启年间吴养春的事情?”

这吴养春原本是徽州巨富,占有黄山林场三千亩,茶场几千亩,几代经营后,身价超过一百万两,后来被魏忠贤瞧上了,东厂番子一出,最后落得个家破人亡。

“我等在江左省主要是厘清两册,分发新的田契,至于原有的商人,无论家资多少,一律不得肆扰,不过彼等占领的林场、茶场也得在当地官府办理新的契书”

“听说彼等徽商除了木材、茶叶两宗,还是颇有声势的大盐商,我安**也不妨与彼等交易,就用大米换木材、茶叶与食盐,双方熟络之后,再启用汇通号票”

杨廷麟听了,心里不禁在盘算李安国的用意,半晌他也没想明白。

“大都督,同是大户人家,大都督为何对占有田地多的人家毫不留情,而对身价巨万的商家却网开一面?”

李安国笑道:“我以前说过,无农不稳,无商不富,这田地关乎千家万户的根本生计,务必要稳定下来,不过想要过上更好的日子,何不经商?只要不是欺行霸市、违法乱纪的,在我安**辖内一律大力支持,你等家族手上有闲钱的,也不妨鼓励彼等经商,不要将眼睛老盯在那一亩三分地上,完全可以拿出来做生意嘛”

杨廷麟仔细琢磨着,似乎有些明白了李安国的用意,于是他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诸位,等秋收过后,九十月间,我军将大举南下,攻占两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