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一百五十章 历史的车轮拐了一下弯

次日,探知鞑子的大军已经抵近池州城后,黄得功可不想据城死守,他将大

部分精锐兵力都开到了城池东门外,准备在那里与鞑子决一死战。

估计是徐以显的话最终还是影响到了他,他让田雄的一万人镇守城池,在城外摆开了三个大方阵,实力最强的马得功的万人居中,其它总兵的营头一左一右,将马得功夹在中间,就算马得功想要反水,有左右两个营头夹着也能勉强应付。

他亲自带着五千骑殿后,这样一来,马得功部左、右、后三路都有人盯着,就是想战场倒戈也不容易。

另外,他让水师总兵、自己的大舅子翁之琪率领大小船只上百艘在靠近池州一侧的江面上策应,战船上还有一些火炮,还能运送士兵迂回到鞑子大军的侧后,也算一路奇兵。

鞑子的大军很快就到了,领头的多罗贝勒尼堪一看明军多为步军,便有些不屑一顾,自己的一万多骑兵一冲必定大获全胜,不过刘良佐投降后便一直向他建议招降田雄、马得功等人,如果能不战而胜自然更好。

同时尼堪还存了一个心思,刘良佐投降时他手下的兵马有三万多人,队伍战力虽与他的弟弟刘良臣带的三千汉军旗兵差一些,不过在这大明地界还是不容小觑的,大清已经招揽了吴三桂、尚可喜、孔有德、耿忠明四个汉人王爷,以刘良佐的实力其实也可以封王,不过尼堪却不这么看。

有四个汉人王爷就已经很过分了,他爱新觉罗家族的亲王也没几个,于是他便起了让刘良佐打头阵与黄得功拼个你死我活的心思。

于是一场前江北四镇中间的两镇人马在池州城东门靠近长江的地方大战起来,两方人马的步军实力差不多,黄得功主要强在骑兵,不过此时双方的骑兵都没上,双方的步军斗得昏天黑地、煞是热闹。

半个时辰过后,黄得功对身边的温惟明说:“明儿,如今前方杀得天昏地暗,我在后头也瞧不清楚,这骑兵你暂时统带着,我去去就来”

“父亲,你要去哪里?”

温惟明却一直战战兢兢的,他倒不是怕打仗,而是一直在担心徐以显的话不知在何时就应验了。

“放心,不会有事的,我去你舅父的船上看看,很快就会回来”

历史的车轮再一次显示了它的威力,历史上黄得功就是在船上指挥作战时被叛军射中,最后拔剑自刎的,不过如今他身边多了张三等十名勇悍的家将,还会出现历史上那一幕吗?

黄得功带着张三等人骑马赶到长江边上,很快上了一艘大船,张三等人手持盾牌紧紧将他包裹在里面,又按照温惟明的吩咐,时刻盯着岸边己方军卒的状况。

“抵近岸边!”

大船在江心也看不清楚,黄得功便又下令了,历史的惯性在继续发威。

等大船抵近岸边,离正在大战的东门附近只有十几丈远时,大船下锚停了下来,本来黄得功还要更靠近一些,不过被同在船上的翁之琪阻止了,不过就算现在也已经到了弓箭的射程。

此时双方依旧不分胜负,黄得功见了不禁忧急如焚,他心里也有些诧异,中军马得功的步军一向以强悍著称,怎地打到现在还是原地踏步?靠近江边的那个总兵的营头也是如此,反而靠近里侧的那个营头倒是大显神威,击得刘良佐的营头不断地后退。

黄得功再仔细看时心里不禁一凛。

靠近江边这个营头的部队表面上与对方杀得天昏地暗,不过他仔细一看便知晓双方都没有使出真功夫,死伤的人也微乎其微,中间马得功部的具体情形也不太清楚,不过以马得功的战力,就是对付刘良佐的中军也不在话下,而此时他在船上看了半天,马得功的号旗却一直岿然不动。

“难道真是像徐以显所说的那样?”

黄得功不禁有些狐疑。

就在此时,突然从岸边射来了大片的箭只,其中一支又急又快,对准的正是黄得功!

“狗日的吴老二……”

黄得功话还没有说完,只见一个人影护在他面前,这时其它护卫赶紧高举盾牌紧紧护住黄得功。

黄得功将那人扳到自己面前,只见张三的脖子上插了一支重箭,重箭已经完全射穿了他的脖子,张三此时嘴里还在嘟囔着。

黄得功凑近一听,“大人,公子所料的……不错,赶紧回……到后阵,将骑兵带走,鞑…..子还……有一万多骑……”

黄得功睚眦欲裂,这时岸上又传来大片的喊声,“黄得功死了!”、“黄得功死了!”……

喊声络绎不绝,黄得功这下心里透亮,喊声中最宏亮的就是马得功那厮的,而此时的战场上,马得功部突然向他旁边的友军发动袭击,战场形势突变!

几乎在同时,城墙上出现了两人,一人正是田雄,另一人高大肥硕,一声明晃晃的黄袍,不是那弘光帝朱由崧是谁?

不过此时的田雄并不是毕恭毕敬跟着朱由崧的身边,而是用一把雁翎刀对准了他的脖子!

自黄得功离开骑兵大队去船上后,温惟明的心一直在七上八下,他十五岁便跟着黄得功征战厮杀,对于战场的嗅觉也丝毫不差,很快他便发现了异样,不过此时并没有明显的的破绽,饶是如此,他还是将骑兵大队悄悄向后撤了五十步。

当他听到马得功那声宏亮的喊声,他的心突然像被撕裂了一样,不禁有些天旋地转,不过此时战场上形势大乱,他也不可能等到江上的情况传过来。

他定了定心神,“撤!”

温惟明带着黄得功五千最精锐的骑兵撤走了,他是从池州城北门靠近码头的道路撤走的,他一边策马飞奔,一边不断扭头看向大江。

飞驰的快马上,他自然无法看清具体情形,不过他看到他的亲生父亲舅舅的船只正在全体逆流而上时,他一颗剧烈跳动的心终于稍稍缓了下来。

黄得功自然没死,当战场上形势大乱时,他还让船只尽快靠岸好回到骑兵大队身边去掌控大局,不过当他看到城墙上的田雄、弘光帝时便知晓大势已去,不过此时他还是有些不甘心——他那从辽东、京营带过来的五千精骑啊!

大船快抵近岸边时,他看见温惟明带着五千精骑跑了,他一颗心也暂时安稳下来。

“去牛头山!”

他给水师下了命令,翁之琪此时也是忐忑不安,他也大概明白了岸上发生了何事,也有些庆幸黄得功当时正在船上,如果是岸上,多半也会被马得功后阵的弓箭手射杀,五千骑也会落到鞑子手里。

就算黄得功没死,以他那火爆的脾气,非得催动骑兵与鞑子决一死战不可,而后面鞑子可是有一万多精骑正在虎视眈眈,还是胆小怕事的温惟明做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黄得功、翁之琪两人也不担心鞑子的骑兵会去追赶温惟明,因为眼下彼等最大的目标——弘光帝朱由崧正在城里,如此大功当然要第一时间庆贺,至于黄得功的那五千骑作为多罗贝勒的尼堪还没看在眼里。

按照他的想法,让和托领着一千巴牙喇兵即可击破,何苦巴巴地追上去?

俘获一国之君,这是多大的功绩啊!

温惟明的五千骑很快便抵达了他的二舅翁之瑜五千步骑驻扎的沙镇,抵达后也不废话,带着他母亲以及翁之瑜的兵马就向牛头山镇赶。

牛头山镇,前宋岳飞抗金的地方,其位于长江右侧,长约八里,宽不到两里,西侧一头是牛头山,一侧是马料湖(岳飞抗金留下来的名字),东侧便是长江,牛头山上还有一个叫铜山的小镇子,只要控制了马料湖、牛头山、铜山镇,清兵南线下的道路算是被锁死了。

彼等自然可以翻越大山绕到安**的后面,不过池州附近的大山东侧除了马料湖,还有南北长达六十里的连绵不绝的湖泊,大的有两个,一个是升金湖,一个是高桥湖,清兵就算绕过来了也要面临涉水的问题,高桥湖可直通长江,安**水师的小船早就在那里严阵以待。

沙镇到牛头镇也很近,温惟明、翁之瑜的人马很快便抵近了,不过长江边上穿过牛头山镇唯一一条官道已经被安**封了起来,并在那里立了一间大寨,寨墙是用沙袋垒成,高约四尺,沙袋的前后都打着两排粗大的木桩,沙袋的后面是一座木寨的寨楼,

令温惟明有些胆战心惊的是,在宽约一里路的寨墙上,几乎每隔一丈左右就有一门火炮,密密匝匝的,看起来令人头皮发麻——李安国在此处布置一百门佛朗机炮。

不多时,寨门打开了,所谓寨门,也就是一道五尺高的木门,刚才是用沙袋封死的,见到有人过来才搬开。

从里面飞出来两骑,一人正是温惟明熟悉的徐以显,另一人他却不认识,年纪与他差不多,长得眉清目秀,秀逸洒脱,那人来到温惟明的面前停下了,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欢迎加入安**,我便是李安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