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一百三十三章 五龙山之战

明末美僮传奇 第一百三十三章 五龙山之战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4:49 来源:笔趣阁

罗明受的船上自然也有火炮,不过数量不多,多半在船头船尾各放置一门,彼等还未来得及发炮战斗便结束了。

站在八镜台城楼上眺望的赣州巡抚李永茂、副将徐必达自然也听到了远处的隆隆炮声,也不知是贼军发出的,还是罗明受的船队发出的。

这时在城池南侧的五龙山附近,通往城池唯一的一条通道上突然出现了一支商队,商队打着广东曾家的旗号,大车上百,中间夹杂着十几辆马车,抵近五龙山时,马车上突然下来了几十位年轻女子,一个个都是花枝招展,对着城池、五龙山指指点点。

五龙山的名字里虽有个山字,最高处却只有几十丈,大寨靠近城池方向的正是以前阎罗总五部之一的侗贼,站在寨墙上的贼兵见了不禁有些奇怪,广东曾家的商队前不久被罗明受、侗贼联合洗劫过一次,怎地又不知好歹巴巴地凑上来了?于是赶紧将情况禀告了侗主。

侗主却不疑有他,还将情况通知了大寨西侧的与他交好的畲人头目,两人便各点了五百人分别从北门、西门出去,准备再一次洗劫曾家的商队。

侗主、畲主既觊觎商队的财货,更贪恋那些女子,彼等不像罗明受,有朝廷“奉旨劫掠”的恩惠,只能在四下打劫一些来不及逃走的山民、农户,抢到的女子也没什么姿色,一见有这许多花枝招展的年轻女子,哪儿有不动心的?

畲主刚刚带着五百畲兵从西门出来,正要绕过寨角去南门与侗主汇合,从西门附近山上突然窜出七八百人马,一个个铜盔、胖袄,前面的人都端着佛朗机铳,后面的人拿着弓箭、刀盾。

山上的寨子四周都是山林,与寨墙只有几丈之隔,此时畲人控制的寨门还没有关闭,这千余人马在前面一阵火铳鸣放,射倒了寨门附近的畲兵后便从西门一拥而入。

这自然是从南康以南的山上摸过来的驻守在南安府的武功营吴候部了,彼等一开始还小心谨慎沿着山上小路行走,走着走着,附近的山民竟然像见了亲人一样给彼等引路,又说赣州城附近五十里路几乎没有人烟了,吴候听说之后便下山走上了大道,抵近赣州时才绕回山上。

武功营自成立之后并没有像雪峰营那样大规模扩编,只在南安府增加了一个营头,训练完毕之后吴候留下一半人马镇守南安府,重点镇守最南端、与韶州府紧邻的大余县与梅关,他亲自带着三千人出发去攻打赣州,目标便是谢志良的那三千人。

时间刚过巳时,许久没有敌情的三大蛮族刚刚从热被窝里爬出来,骤然碰到排着严密阵型的安**武功营士兵顿时吓了一跳,也有凶悍无比、拿起刀就往前冲的,不过在佛朗机铳的打击下,彼等冲了几次后便向后跑了。

进入大寨后,武功营碰到了第一个障碍——瑶人的小寨,瑶人与畲人、侗人相比,军纪略好一些,与凶蛮的侗贼相比,归化程度更高一些,不过这也是侗主、畲主看不起他们的地方,故此有什么好事是轮不到他们的。

不过这也反倒救了他们,侗人、畲人的普通士兵在大寨里随处乱搭窝棚,只有侗主、畲主住在木头搭成的房间里,而瑶人似乎受了汉人的影响,在自己的营地附近又搭了一圈寨墙,虽然不如大寨四周的寨墙那样牢固,不过与畲贼、侗贼相比就好多了。

不过武功营的将士也不是没有准备,他们带来了三百斤的佛朗机炮,对着寨门一阵轰击之后,简陋的寨门便应声而倒。

而此时,侗主、畲主带领的一千人已经知道情况不妙了,不过这时候从山上又出来了七八百武功营的战士,几轮火铳射击之后,彼等纷纷从北门往大寨里涌,不过好景不长,好不容易杀开一条血路冲进了大寨,迎面又碰上了已经打到附近的武功营战士。

大寨东北角的谢志良此时有些六神无主了,他手下只有三百汉军,如今畲主、侗主已经出去了,瑶人正在与敌军接战,自己这区区三百人济得了甚事?

情急之下,他准备从东门偷偷溜走,不过刚刚抵近东门,门外又出现了大约几百武功营的战士,谢志良一颗心顿时落到了谷底。

正彷徨无措时,他不禁想起了安**的种种好处,以及自从自己掌管五龙山大营后各个“蛮子”对自己的欺凌。

最终他下定了决心,“开门!咱不与李永茂这狗贼玩了,降了安**,杀蛮子去!”

他手下这三百汉军也有不少人的家属在此次海盗、蛮贼的肆掠中死于非命,一听此言,群情激愤,一些人争着去打开大门迎接武功营入内,一些人举着长矛、腰刀便冲向了正退过来的畲贼、侗贼。

瑶人的头目此时有些支撑不住了,他的手下除了猎弓便是短刀,如何是全副武装的武功营的对手?

不过由于大寨的南侧是五龙山最险峻的地方,并没有设置寨门,彼等也无路可走,这些瑶人便纷纷爬上寨墙,准备从南侧逃跑,不过等彼等纷纷爬上了寨墙,骑在上面准备往下爬时,从南侧山林也窜出来几百安**,一阵火铳弓箭射过之后,这些瑶人不是被射死,便是跌下去摔死、摔伤。

赣州城墙上的明军已经意识到山上的动静了,不过由于谢志良并没有发出求救讯号,彼等也只能眼巴巴地站在城墙上看着,城墙离大寨有两里路远,彼等也不知晓具体战况如何,只能将情况报给了李永茂与徐必达。

李永茂甫一得知此事便有些举棋不定,出兵救援五龙山大寨吧,怕中了敌军调虎离山之计,最终他决定按兵不动,张先壁却力劝道:“军门,五龙山大寨如果失守,赣州便成了孤城,就是派人出去送信给周边友军也不可得,他们不愿意出城营救,末将倒是愿意!”

李永茂还是沉吟不定,这张先壁的营头战力在城中最强,一旦他也陷进去了守城兵力将会锐减,这可不是他想看到的。

不过张先壁求战心切,也不可能寒了忠臣良将之心,于是他对着张先壁说道:“将军愿意出城营救五龙山大寨也不是不可以,不过得听我的吩咐”

“军门请讲!”

“一旦势头不对,须尽快退入城中,万万不可恋战!”

“末将遵命!”

吴候这头也有防备,不过他的大部分兵力都派到山上去了,如今他的手中只有五百人,再加上李安国准备诱敌的三百亲兵,其中彭家声的手下两百人、席鹊的女兵一百人,统一由席鹊指挥。

于是他在进入赣州南城门的大路上布置了三门佛朗机炮,将一百佛朗机铳手布置在后面,另外四百人张弓搭箭又在后面,靠山的一侧布置了席鹊的三百人,这三百人人手两把短铳,都配备了弓箭和腰刀。

张先壁刚才一副忠肝义胆的模样,那是因为他想到的是敌军突然攻打五龙山大营,必定是从南康那边过来的,整个南安府总兵力才六千人,还要防备韶州胡一清,能来到赣州的最多一半人,山上还有三千人,加上自己的三千人,怎么着也能打一个势均力敌,就算势头不对,自己也可以安然退回城池。

届时自己出兵完全是进退自如的局面,事后必定会得到朝廷的封赏,这比困守赣州就强多了。

回到自己的大营汇集兵将时,他突然意识到不对,贼子既然敢攻打五龙山大营,不会不想到城里可能出援军,肯定还有后手,这一犹豫,便不准备全军出城了,最后他让自己的堂弟张升璧带一千五百人出城救援,并叮嘱他“一旦敌军势大,即刻退回城池!”

实际上如果张先壁放手一搏,鹿死谁手尚未可知,李安国是安排了后手,不过邱福的瑞昌营还在路上。

张升璧带着一千五百滇兵(张先壁是云南人,手下三千人号称‘滇奇营’,镇守长沙的十三营之一,多为云南蛮兵,骁勇善战)出城了,不过彼等刚走到大路上,吴候布置在路口的三门佛朗机炮鸣响了,咆哮的散弹将走在最前面的蛮兵几乎席卷一空,张升璧心胆俱裂之下赶紧退了回去。

一场“赣州、五龙山相互守望,彼有难,我必救之”的闹剧就这样草草收场了,城头的李永茂、张先壁却是暗自窃喜。

这边五龙山上的战斗已接近尾声,在武功营、谢志良的双重打击下,三千蛮兵几乎死伤殆尽,最后包括三大蛮贼头目在内、残余的两三百人纷纷弃械投降了。

接手五龙山大营后不久,邱福便到了,李安国也在其中。

这一路走来,李安国也听说了海盗、蛮贼的残忍,这次他还专门将被俘的几百海盗也带来了,听说了五龙山的战事后,他心中便有了一个想法。

次日,安**的水师已经完全控制了西津门、涌金门的码头,五龙山大营也在安**手里,赣州真正成了一座孤城,彼等想要出城讨要援军,只能在寒冷的冬日泅水而过了。

原本靠近五龙山的道路上,立起了五百根大木头,高度比此时的寻常男子略高一些,每根木头上钉着一根横木,远远望去就像一个十字。

城墙上的明军不知对面的安**意欲何为,都站在城墙上指指点点。

不多久,只见三个身材高大的安**士兵拖着一个人过来了,来到中间那根木头下面,三人先将拖着的那人的衣服扒了个精光,接着一人从那人的身后紧紧抱住他,另外两人分别将那人的双臂紧贴着横木。

这时又过来了两名士兵,彼等手里拿着的不是兵器,而是一把锤子。

随着那人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叫,只见安**的士兵将那人的肩胛、手腕、脚后跟用钉子牢牢地钉在木头上。

那人瞬时便昏过去了,不多久在寒冷的天气中又苏醒过来,这时他开始破口大骂起来。

城墙上的人一听,便知晓此人是谁了。

一口广东口音的惠州水师参将、前海盗头目罗明受是也!

安**士兵“处理”完罗明受后,接着便是侗主、畲主、瑶主以及彼等手下的大小俘虏。

城上的张先壁物伤其类,看着有些不忍,不过安**在吊桥对面的道路上一字排开了十门佛朗机炮,后面还有大队的佛朗机铳手和弓箭手,此时想出去救援必定也是死伤惨重,何况外面挂着的都是些蛮贼、海盗呢。

整个“受难”仪式进行了半天时间,等到所有的俘虏都被挂上“十字架”后,场面异常壮观,城头上的大小官员也暗自心惊,张先壁也暗自庆幸自己没有冒冒失失冲出城区,否则没准也成了那木架上哀嚎的一人。

在钉完所有人后,罗明受的后面又立起了一根更高、更大的木头,上面倒不是一根横木,而是一块硕大的木板,上面写着几个大字“此乃残害良民、对抗安**的下场!晓谕尔等,趁早投降,否则彼等便是你等之下场!”

大字似乎是用俘虏的鲜血写就的,红红的立在城门前,触目惊心,令人不寒而栗。

可惜南城门这边没有火炮,否则明军早就开轰了,至于弓箭、火铳等物又打不到,彼等只能巴巴地望着这些俘虏在冰冷刺骨的寒风中哀嚎不已。

一时城里人心惶惶,几乎闹成了兵变,幸亏李永茂统御得法,尚未酿成大患,不过城里军民的士气倒是渐渐衰落下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