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一百二十三章 梅山、芙蓉、五溪(3)

商人肩膀微微颤抖了一下,不过他并没有转身,不过他的儿子维明却出卖了

他,他忽地转过身来,指着那人说道:“你怎地……”

商人无奈之下转过身来,“不错,我就是大明偏远巡抚堵胤锡,请问当面……”

那人笑道:“如假包换,安**大都督李安国”

这下不但维明傻了,连李二也傻了,“我怎么这么倒霉啊,先是遇到大明的巡抚大人,接着又碰到了安**的大都督”

只见李安国一声令下,他身边的骑兵纷纷拔出骑刀在土匪脖子上一划。

“挖个坑埋了!”

堵胤锡怔怔地看着李安国,“你早就识破我等了,一直跟着我?”

李安国摇摇头,“早就识破你等倒是真的,燕厥中!”

这时从他身后闪出一人,正是安**按察司的总管燕厥中,他从身上拿出一张纸大声念道:“堵胤锡,年四十三岁,江苏无锡县人,崇祯十年中进士,身材中等,玉面长须,先后任北新钞关大使、长沙知府、武昌黄州兵备道、湖广按察司副使、学政提督、偏远巡抚,为人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熟知兵事、财事,略通武艺,身边时常带着一把长剑,乃其家乡无锡所出,其名之曰‘太阿’”

堵胤锡一听脸色羞红,这把宝剑是他年轻是用的,命之“太阿”也是年轻时的轻狂之行,这事除了他的儿子堵维明、侄子堵正明以及家里少数人知晓,其他人很少知道,怎地眼前这人偏偏知晓了?

“堵维明,年十九,堵胤锡次子,面相酷肖乃父,无锡生员,略通剑法,为人冲动、胆怯”

“堵正明,堵胤锡之侄,二十二岁,南直隶武举,身材高大雄壮,善使双手苗刀,为堵胤锡中营亲军将领”

“此三人与十七年九月初从溆浦至安化小道进入安化县,先后宿于屠家庄屠老三、邹家庄邹飞龙、李家村张二牛、梅山寺、云中道观……,与九月十四日离开安化,途中曾与梅山书院山长邹某交谈,内容是……”

“够了!”,堵胤锡一振衣袖,大踏步来到李安国面前冷笑道:“原来我等甫一进入安化你等便知晓了,那也就是说我等沿途所见所闻都是假的了?”

李安国摇摇头,“我在十日才得知堵军门进入安化的消息,当时我正好在新化县,不瞒大人,主要是来勘查一下从长沙进入辰州的路径,听到大人也在安化,下面的人说正好将你拿了,辰州便不战而下,却被我否决了”

“这是何故?”,堵胤锡有些不相信。

“哈哈哈”,李安国大笑道:“如今施州卫的童天阅已经投降我军,整个施州卫已经落入安**的囊中,正在打土司分田地,新建两册、发放田契”

“靖州的刘承胤已被我军奇兵所杀,其麾下骁将陈友龙业已投降我军,并被任命为雪峰营的总管,而历时千年之久的永顺宣慰司彭泓澍、保靖州宣慰司听说我军在容美斩杀彭朝柱、彭鼎父子,擒获彭泓澍嫡长子彭肇恒后,也闻风而降,如今偌大湘西,就剩下堵军门的区区三千土兵了,以我安**的威势,派一偏营便可一鼓而下,何必劳动大军?”

“再说了……”

堵胤锡一听此言心里一紧,不禁脱口而出,“莫非温如珍那厮……”

李安国点点头,“你的中营标将温如珍在去年大西军进入湖南时便投靠了义军,后来又投靠了大人你,这种人物我安**自然会用,不过不会重用,虽然其一早就同我等暗通消息,不过我等并没有答应他”

堵胤锡冷笑道:“这时何故?有了温如珍做内应,辰州指日可下,何必多费手脚?”

李安国道:“辰州,我必夺之,不过我想堂堂正正击败堵军门,而不想看到像堵军门这样的人物在温如珍那样的人的威逼下的模样,堵军门,不瞒你说,对于辰州,本督最在意的便是大人你”

堵胤锡冷冷地说道:“堵某深受国恩,绝对不会投降贼军!”

李安国也冷笑道:“大人一路走来,对于我安**辖下生民之情形应该有所了解,本督问堵先生一句话,您这十年寒窗,饱读诗书,修习武艺所为何事?”

堵胤锡道:“自然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李安国点点头,“那先生认为自己做到了吗?修身、齐家估计先生应该差不离,可这治国、平天下可有尽情施展?”

堵胤锡冷笑道:“我等孔孟子弟,大义所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无愧于天地,无愧于君王,无愧于父母便可,何必拘泥于是否尽情施展?”

李安国问道:“先生既然自称孔孟子弟,那我再问你一句,亚圣孟子哪句话先生最为推崇?”

堵胤锡不知他是何意,便敷衍道:“亚圣所言,句句乃真知灼见”

李安国笑道:“先生言不由衷,也罢,本督虽然读书不多,不过却略有涉猎,对于亚圣言论,最为推崇的便是那句‘民为重,君为轻’!”

堵胤锡闻言心里一动,“这便是你在辖内施行轻徭薄赋、有教无类的来源?”

“不完全是”,李安国行不走到山道的边上,眺望远处点缀在葱翠山林的木芙蓉,“大人可知晓这木芙蓉?”

“这木芙蓉潇湘之地遍地都是,有何奇特?”

李安国摇摇头,“你等饱学士子,常以君子自诩,岂不知这木芙蓉乃山中高洁之士?唐人有云‘秋风万里芙蓉国’,说的便是这潇湘之地”

“芙蓉国度,良田万顷,物产富饶,这凉风界一过便是汉代的五溪之地,五溪人生性粗狂剽悍,乃上佳的兵员,三国时刘备进攻东吴时便有五溪蛮王沙摩柯助之,上下梅山之地,民众也多习武,所出武举冠绝天下”

“如此之地,当时大西军进入湖南时,岳州有营七,长沙有营十三,常德、衡州各有营四五,多为朝廷精兵强将,十几万大军,为何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便一鼓而下”

堵胤锡叹道:“西…你等拥众几十万,蜂蚁一般,朝廷大军如何是对手?”

“错!”,李安国猛地转身对着堵胤锡,“大西军进入进入湖南时也不过十多万,其中老军不过两三万,多为黄州、武昌新募之兵,官军之败,非在兵员多寡,而是民心尽失!”

堵胤锡默默无语。

“我有湖南一地,即可席卷天下,囊括宇内,堵先生可知我为何没有南下两广、东进江南?”

堵胤锡冷笑道:“力有未逮耳”

“错!”,李安国盯着他说道:“非我不能,而是不愿”

“愿闻其详”

“我之大敌,乃是满奴,其乃金人之后,骁勇坚韧,与其祖上相比,还有过之,非一般军伍可比,安**每占一地,必定细细经营,不像大西军、闯营那样走一地抢一地,留下一地鸡毛……”

“一地鸡毛?”

“咳咳,打个比方而已,若是我军麾师南下抑或东进,届时满奴大军压境,而我军境内尚未安靖,既害了黎民,又害了我军”

“可笑朝廷还茫然不知,做那借虏平寇的春秋大梦,岂不知东胡之辈乃是凶蛮残忍、率兽食人的野人?怎能与彼等划江而治或隔河而治?”

“大都督志存高远,学生佩服,不过敢问大都督,你就确信自己能胜过满奴?”

“不知,不过必定倾尽全力,战到最后一兵一卒,朝廷与义军,尚属中华内部之事,满奴来了,那就是华夷之大事!堵先生饱读诗书,自当知晓蒙元初入中国之暴虐”

“若战胜满奴了又如何?大都督如此人物,何不投效朝廷,有大义所在,,半个国度,岂不比强敌环伺、四面受困好?”

李安国哈哈大笑,“此事本督尚未最后定计,不过回到刚才我说的话上,本朝建国之初,太祖皇帝尚能体恤民情,事事以生民为念,可惜他终究逃脱不了一家天下之旧窠,封杀亚圣的言论,抬举朱子,这是他做的吧”

堵胤锡听了耸然一惊,还真是这样,不过他却不会轻易认输,“太祖皇帝这么做是有他的苦衷的,将大都督放到那个位置,未必做的更好”

说完此话,他隐隐有些后悔,什么“将大都督放在那个位置”,这不是暗示李安国可以做皇帝嘛,放在平日,一个“居心叵测”抄家灭祖是少不了的。

“呵呵,苦衷?还不是为了他一家之天下,大明为何衰败至此,无非是厚待皇亲国戚、达官显贵,轻视升斗小民,以湖南为例,往年上缴国库的粮米只有区区四五十万石,就是如此,小民也苦不堪言,而在我安**治下,收入库房的便有近四百万石,而小民却欢呼雀跃,何也?”

“还不是良田美地全部落入了皇亲国戚达官贵人手里,彼等不事稼穑而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视小民为蝼蚁,先贤有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大明这条破船撑不了多久了!”

堵胤锡一听不禁咬牙切齿,正欲反驳,转念一想又罢了,“难道大都督就一定能保证做的比朝廷好,历朝历代,都是开国兴旺,后期颓败,此乃定律,岂是人力可为?”

“然也!”,李安国却斩钉截铁,“以小民为念,时刻记挂天下苍生,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便是安国心中所愿!”

最后又说道:“这天下乃苍生之天下,而不是某一家之天下!”

堵胤锡绞尽脑汁,却不知如何反驳,这时李安国又说道:“堵军门,你等这就回去吧,是战是和就看你了,我在辰州附近已经布置了重兵,十日之内还不见军门的消息,便会大举进兵!”

说完他又给堵胤锡三人三匹马,“堵先生,此去溆浦,尚有几十里地,沿途盗匪众多,你等骑马快走,半日即到!”

……

堵胤锡一路飞奔着,脑子里却满是李安国的话语,令他想不通的是此人年轻尚幼,怎地有如此见识?

想着想着突然扭转了马头,向来路奔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