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美僮传奇 > 第一百二十一章 梅山、芙蓉、五溪(1)

九月中旬,安化县附近的梅山上木芙蓉开花了,一时姹紫嫣红,游人如织。

据说有宋一代,新化县附近的上梅山、安化县附近的下梅山附近的梅山蛮桀

骜不驯,屡叛屡乱,当时的官府甚为头疼,后来镇压、安抚双管齐下,逐渐平息了梅山蛮,便在上梅山设立新化县,在下梅山设置安化县,梅山蛮也逐渐融入到“王化”里去了。

不过两县的民风依旧剽悍,有明一代,此地武学出身的举子为湖南之冠。

此时的安化县与后世的安化县地理位置大不同,后世的安化县设在资水河畔,如今的安化县却在下梅山上的梅城镇。

梅城镇附近有一个小村庄,叫屠家庄,村里的军民大多姓屠,屠姓乃安化大姓,与宝庆府新化县的邹姓一样,相传都是几千年前蚩尤被皇帝击败后,星散于湘西的蚩尤后裔的姓氏。

屠家庄最东头靠近大山上有一户农家,典型的篱笆院落,茅草顶,用木材、竹竿糊上泥巴形成的墙坯,中间是堂屋,左侧是灶房,右侧是寝舍,与以往相比,院子的西头多了两间茅屋,还是茅草顶,不过墙身却是红砖砌成的,茅草、红砖都很新,一看就是最近刚建成的。

院子里也有一簇簇木芙蓉,红的、白的开的正艳。

“呵呵,老丈,你这住人的地方是篱笆土墙,养牲畜及放粮食的地方反而是砖房……”

说话这人约莫四十余岁,一副湘西地带出外经商的山人打扮,不过却长着一张国字脸,皮肤白皙,浓眉大眼,三缕长须,倒像一个饱经宦旅的官员。

他的身边跟着两人年轻人,都是二十上下,一位孔武有力,一位文质彬彬,都是下人打扮,与寻常商人出门带着短刀不同,这三人都带着长剑。

“这位先生就不知晓了,如今在安**辖下,人人有田分,有地种,衣食无忧,以前在大明时粮食不多,全靠山里的野物打饥荒,如今粮食多了,可不得专门建一个粮仓,这饭吃饱后,便想着吃肉,这不,刚在邹家庄买了两头小黑猪,将来一头卖,一头自己吃,咱山里的庄稼人没想别的,衣食无忧便足矣”

说话的是一位约莫六十上下的老头,身材不高,却雄壮的很,须发皆白,不过面皮却是黑中带红,不时洋溢着满足的微笑。

那商人听了便问道:“老丈,你分了多少田地,家里有几口人,还巴巴地专门建一座房舍来装置粮食”

老丈说道:“安**的大都督仁义,与平原处不同,他们水田产粮多,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才有田分,我等山里的人大多是旱地,出产少,凡是丁口,无论年岁,每人都是六亩地,我家五口人,就分了三十亩地,还有五十亩山林”

商人一听不禁陷入了沉思,半晌才继续问道:“那田赋如何,徭役如何?”

老丈瞥了他一眼,“这位先生,你等不用羡慕,大都督很快就要收复辰州了,届时也会分田分地,自然便知晓了,唉,说给你听也无甚,去年的田赋是两成,说实在的,按照两成的田赋,我家吃饱没问题,可余粮也不多”

“大都督真是仁义,将官员们都赶到了乡下探访民情,这不,听说我等小民的情形后,明年的田赋便改成了一成五,我家三十亩地,精心拾掇的话,亩产一石还是有的,三十亩便是三十石,一成五才四石五斗,还剩二十五石”

“我家五口人,一天五斤粮,还可以剩下三斤,这一年下来便是一千多斤了”

“徭役?那都是前朝的成例了,安**辖下没有徭役一说,只有兵役,每年三个月,不过管衣食,吃的、穿的比自家还好,农忙时还轮流放回来帮着干活,你给我说说,天下哪儿有如此仁义的朝廷?摊上这位大都督,那是我等小民八辈子才修来的福分!”

商人背后那文质彬彬的少年正欲反驳,商人赶紧止住了他,他站起来掏出一两银子递给老丈,“老丈,我等今日便在你家叨扰一晚了,这是食宿费……”

预料中的两眼放光没有见到,老丈一把推开他,“就住一晚,两顿饭,值当个甚,如今我安**辖内通用的是这个”,说着他从里屋捣鼓半天,手里攒着一张纸片出来了。

商人接过纸片一看,长约四寸、宽约两寸的纸片,是用上好的纸张制成的,纸张正面两侧是稻穗一样的花纹,中间用小篆写着四个大字“等银壹两”,下面是几个小字“第一万一千三百九十八”,字面上还盖着“安**大都督府户部”的印章。

反面与正面仿佛,不过稻穗却变成了正在锄地的农夫,中间却用隶书写着几个字“安**大都督府户部督制”,下面还有一行小字“仿冒必究,违者重罚”

那少年见了不禁笑道:“这不是大明的宝钞嘛,如今与废纸也差不了多少,这安**大都督就这样欺世盗名、蛊惑人心,用这小小的纸片掳尽天下财富”

那老丈听了须发皆张,双目圆正,他一把将纸片夺过来,小心叠好后放在怀里,“你这后生说甚?废纸!”,愤怒之情溢于言表。

半晌,他从里屋提溜过来一匹布、一袋盐,他将白布、细盐放在院子里的石桌上,“你等简直不可理喻,瞧瞧,这上好的细棉布才二两一匹,这细盐才二两一百斤,我这次秋收后在县城的汇通商行卖了两百斤粮食和一些药材得了五两银子,便是五张纸片,最后花两张纸片买了一百斤大米,两张纸片买了一匹白布”

“花一张纸片买了十斤细盐,彼等还给我找回了更多的纸片,废纸?难道废纸也能买回来白花花的大米和细布、细盐?”

那商人赶紧安慰他道:“老丈勿恼,这后生年轻气盛,言语中有冲撞之处还请海涵,不过老丈,我可是听说过,以前大明的宝钞一开始也是能兑换实物,后来慢慢就贬值了……”

老丈冷笑道:“你以为这安**大都督是前朝的昏君庸臣?人家早就想到这些了,听县里下来的官员说,安**大都督攻占麻城、打败左良玉、攻占江西后,缴获的现银不知凡几,我等小民如果想将手中的白纸换成现银,随时都可以”

“何况……”

“何况什么?”

“嘿嘿,前几日里长又跟我等说了,如今不仅能换现银,还能换白花花的大米”

那商人神色一凛,“那老丈为何不换?”

老丈叹道:“放眼天下,像大都督这样仁义的大官估计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周围的人都觊觎着呢,都恨不得将安**打倒、打垮,安**只能多造军械,多募军卒,这些都要花钱,我等小民得了安**的好处,将安**的现银、粮食都换完了,彼等拿什么打仗,拿什么养兵?”

这话一出,包括那少年在内的三人都不说话了。

“那我用实银一两换你那一张纸片,可否”

“这…,不行,若是安**境内的人倒行,可惜你等是辰州人”

半晌,那商人小心翼翼地说道:“如果有人偏要对安**不利呢?”

老丈警惕地看了他一眼:“若是那样,老夫虽然年老也要从军,誓死维护大都督!我等都是以前的五溪蛮、梅山蛮,家家户户都习武、打猎,这梅山一带,青壮男丁不下万人,如果大都督需要,便是万军!”

三人都是一凛,商人赶紧说道:“想不到这安**的大都督竟然如此受人拥戴……”

老丈说道:“何止拥戴,你等过来”

等三人跟着老丈进了堂屋,只见以前山里人家常有的供奉蚩尤画像的正面墙上多出来一幅画,看样子还是新画的。

画像下面有一张案桌,桌上供着一些米粮、水果,案桌前还有一个石制的香炉,里面灰烬甚多。

“我等每逢大都督的生辰便会供奉猪头一个,平素也早晚焚香祷告”

“.…..”

三人在老丈家吃了晚饭,歇息一晚又用过早饭后便离开了,临行前见老头死活不收银子,便给他写了一幅字,落款是“辰州山人”,那老头不识字,不过一看那字龙飞凤舞的模样,一看就不凡,便收下了。

三人离开安化县后,一路向西南行走,越过茫茫下梅山,一路借宿民居,赏花吟诗,身后的背篓没有常见的货品,满山的木芙蓉倒是采了不少。

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刚刚离开,老头便去了里长家里一趟。

这日,三人正在下梅山上一处平坦处歇息,那少年说道:“父亲,我等还是赶紧去新化县,从那里回到辰州吧,我怕……”

那三人瞪了他一眼,“怕什么?我等都是商人,难道这安**就不需要辰州的山货了?维明,你要多向正明学学,要养气,凡事要沉得住气,不要动不动就冲动发怒,那是要出大事的”

那叫正明的身形强壮的后生笑道:“伯父过誉了,我是武举出身,读书不多,倒没有维明有那许多条条框框,我倒是觉得这安**各处都干得不错,远胜于朝廷,如果彼等能回到朝廷旗下就好了”

维明也说道:“是呀父亲,听说朝廷也派人去九江与那李安国商谈招抚一事,不过尚未听到下文……”

三人正说着话,远处远处传来了一阵读书的声音,“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三人赶紧站起来向远处望去,只见山顶上以前已经废弃里的梅山书院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修复了,芙蓉丛中挑出的一角屋檐清晰可见。

三人对望一眼,眼睛皆是一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