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江海潮 > 第六十六章 好事连连

江海潮 第六十六章 好事连连

作者:辉荣珍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4:15 来源:笔趣阁

时间,对于应声来说是最重要、最宝贵的。白天工作,晚上复习迎考成了日常。他把耿叔叔和一芳的来信,作为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强大精神支柱;把对一芳强烈的爱深深埋藏心底,化作学习和工作的巨大动力。

他从队里回到家,首先抓紧时间做完一大堆家务活,比如做饭、喂猪喂鸡、给自留地和园前屋后的庄稼浇水,这些都是必须要安排的。

后来,为了节约时间,他索性一天就煮一次饭管三顿。扒上一碗饭,吃上两口咸菜,一顿饭就打发了,为复习争取了不少时间。

一天,从公社开会回家天已经很晚了,他火急火燎往回赶。因为他的时间计划已经超支,这将减少他的复习时间,影响复习计划的完成,他想加快骑车速度争取点时间回来。这时他才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惜时如金啊。

他撑上自行车正准备开门,可是当门放着一只竹篮,上面用餐布盖着,围着竹篮四周用布绳捆着餐布。他细心的解开绳子,掀开餐布,啊,都是他爱吃的饭菜。他多少天都是白饭加咸菜,这样的饭菜才解馋呢。

吃完饭,他准备喂猪喂鸡,挑水浇园。猪和鸡都乖乖的睡着,园前屋后和自留地里的庄稼被浇得透透的,叶子挺挺的。

原来,三十个光棍秘密商量,认为应声要参加高考,从不占用队里的时间复习,倒是经常起早贪黑为群众操劳。为了多给应声争取些复习的时间,光棍们轮流送饭做家务。

话要从头说起。应声从海通回来开了队委会和社员大会,议题就是一个,达到结婚年龄的三十个光棍分户建房问题。让应声没有想到的是,意见出乎意料的统一,竟然没有一个人反对。

三十个光棍,三十幢房子,就是一片新村。然而,盖房子的瓦工、木工成了问题。应声给厚强打电话,请求支持。厚强虽然人在异乡,但对家乡的事总是很上心,他把春节不回家的工人提前安排探亲,正好为五队盖房。

应声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要让光棍找到女娘,他不想让一芳换亲的悲剧在五队重演。这些嫁过来的女人,就能让她们跟着秀珍学习刺绣,这样就能富起一户人家。

应声有点心急,光靠红娘做介绍太慢,一年下来能成几对也说不准。众辉放电影走的地方多,加上做猫匾和床上用品生意接触的人也多。他突然响起众辉在韩桥放映,播放幻灯片带来的巨大效应——买绣花机和进场交易迅速火爆起来。当然不能用放幻灯的办法为光棍找媳妇,但是这么多人脉资源可不能浪费。

他想起了发传单,在那动乱的年代,一个大队有四五个造反派组织,为了扩大宣传,把自己组织的主张油印出来,在开大会的时候,把油印材料扔到人群里。于是,他就想用这样的方式为光棍们找女娘造造势,他以韩桥五队的名义起草了以下内容:“韩桥五队三十位未婚男青年,个个单独立户盖起了瓦房,他们除了种地还在市场做生意。如有自愿婚嫁落户的女青年,生产队免费培训刺绣技术,产品外销。”并油印了好几百份。

他真是强人所难,把散发材料的任务硬生生的交给了众辉。然而自从一芳无奈换亲后,众辉也在思考社会,思考人生,那怕是冒着风险,他也要为五队光棍们当好这个红娘,这不完全出于与应声的同学情意。

真神了,四面八方的人到五队来相亲,没过几天成了十多对。此时,秀珍忙乎起来了,她原来担心五队没有几个年轻妇女学刺绣的,才几天就增加了十多人,这让她高兴不已,她想好好教教这些徒弟。

高考越来越临近,应声复习进入了倒计时。秀珍主动挑起了“队长”职务,说来也怪,过去吵吵闹闹的五队社员,竟然服从秀珍的“领导”,还把应声“软禁”在家里复习。应声激动的心情难以言表,他对着一芳的照片眼睛噙着泪花说:“一芳你看到了吗?你还有什呢不放心呢?”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韩桥的第一个大学生。

考点设在青蒲中学,虽然远点,但家里有乡亲们的照顾,回家吃饭他心里踏实。

几门考下来,应声自我感觉不错,再努力一把,拿下这个“高地”,向一芳报喜。

考政治那天,他依旧按时点从家里出发,刚出韩桥大队,只见柳梢抱着孩子着急的走着,应声立马下车问个究竟。

“伢儿拉得厉害还带血,赤脚医生叫赶紧去青蒲医院,怀疑是痢疾。”

“快!快点上来!”人家都说这孩子是施步仁的,是谁的都是一条生命,都应该得到关爱,他催促柳梢上车。

“不,不,我自己走,你去考试。”

“顺路,快点,不要耽搁时间。”

柳梢抱着孩子感动的坐上了车,应声用力全速前进。到了医院,柳梢见孩子臭轰轰脏兮兮的拉了一裤子,担心医生嫌脏,就给孩子做简单清洗,应声则帮助挂号办好了就医手续。

“我都忘了,快走,快去考试!”柳梢催促的说。

应声翻上自行车狂奔,虽说考点也在青蒲镇,但是青蒲中学是在镇的最东头的城郊结合部,距医院还有较长距离,应声看看手表,额头上蹦出了汗珠。

大街上车水马龙,人头攒动,根本无法骑车,他把自行车一扔,飞也似的直奔青蒲中学。

他蹦上走廊,冲到教室门口,一只手抓着门帮,一只手拿出准考证,躬着腰喘着粗气。监考老师说,真是悬死了,再晚一分钟就不能进考场啦。

他感到天旋地转,汗滴滴满试卷,头不自觉的趴在了桌子上。

医生说,立即抬上救护车送医院抢救。应声隐隐约约听到说话的声音,他一急便昂起头说:

“一芳,我不去医院,让我考完。”

女医生纳闷,这位考生怎么知道自己的名字?也罢,让他考完吧,也许能考取呢。医生马上给他做了应急处理,并全程监护。

这位一芳医生的决定,改变了应声的命运,虽然这门政治他只得了二十五分,但就是因为有了这重要的二十五分,应声被海通农业专科学校录取了。虽然只是大专,但是应声非常喜欢这所学校。因为,在痛苦的岁月里,耿叔叔给他留下的两箱书中最多的,一芳给他传递最多的,他读得最多的,就是农作物栽培、植物保护和禽类饲养方面的书籍。

应声正为自己考取大学高兴,学童却找他去大队。原来应声的入党问题,因为他父母是在押敌特,公社党委几经讨论未能通过。而心民担任公社党委主要负责人后,就把这一遗留问题又提上了议事日程。他让组织部门专门向县公安局详细了解了案情,办案人员相信他父母不是敌特,但苦于找不着证人老洪。心民说:“我们讨论的是应声的入党问题,而不是他父母的事,大家本着这一精神来讨论问题,如有责任我负全责。”经过委员们充分讨论,党委决定:接受步应声同志的入党申请。这对应声可是双喜临门,他激动的给众辉打电话,他要他马上转告一芳这“双喜”的消息。

水波对《水波荷花》的绣品如获至宝,也许就是这幅绣品给了他的勇气,这位老光棍终于向秀珍求婚了。

三十个新盖房的光棍正风风火火的谈着恋爱,其中有二十五对正蕴酿着结婚的事呢。

五队,不,是韩桥大队,是韩桥市场,好事连连。二十六对新人集体婚礼暨刺绣培训班在韩桥市场隆重举行!心民、学童和应声欣慰的为新人戴花,为培训班剪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