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江海潮 > 第一百零五章 老赵传情

江海潮 第一百零五章 老赵传情

作者:辉荣珍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5-04-01 11:14:15 来源:笔趣阁

老赵在海通轮船码头候船大厅等待检票,广志带着奶奶和妻儿,到码头送行。与其说是为老赵送行,倒不如说是广志一家人思念在远方的老洪。“一定要告诉我儿子,娘等他回家,等了三十多年,娘会一直等下去。”洪母说着,把一个叠得整整齐齐的包裹交给他。老赵带着老洪家人的嘱托,噙着激动的泪花上了客轮。

老洪接到老赵到达西宁的电话,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了。他从厂部赶了几十里路,翻山越岭来到老赵下榻的二二〇厂老干部管理中心。那种想见老赵的心情犹如想见到自己的母亲一样迫切,他深信老赵一定会带来他母亲和儿子的消息。

老赵递给了老洪一个包裹。老洪急不可耐又小心翼翼的把它打开,里边是一封信和两双鞋。老洪手捧着她娘为他亲手做的布鞋,把它紧紧的贴在胸口,珍珠大的泪滴从他的脸颊滚落下来。

上次老赵从二二〇厂带回了老洪的家书,洪母知道了远方儿子的消息,老泪纵横。她打开木箱,如数家珍的一双一双的数着她为儿子一针一线缝制的老布鞋,有的已经发黄,有的已经被虫蛀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三十多年的思念,都在这密密的一针一线之间。

人老了,眼神也不好使,她已经几年不做鞋了。她把贮藏儿子布鞋的木箱移到自己床边,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她借着月亮透过窗户的光亮,深情的抚摸着那只木箱,呼唤着儿子的乳名。

儿子有了消息,儿子要回来了,成了她日常的自言自语。她想,儿子在为国家做大事,不能再让他穿老布鞋了。于是她到布店买回了布料,戴上老花眼镜,又亲手为儿子做鞋,嘴里念道:“这洋布鞋,儿子穿了一定舒服好看。”

老洪打开书信,他仔细端详夹在信笺纸里的照片。老母亲精神矍铄,三十多年的时光,已把娘的头发染得霜白;孙子与他四八年离开家乡时的广志一模一样,活泼可爱。他仿佛看到他四八年在家临别前,他娘在灯下为自已打补丁的情景;又仿佛看到她牵着孙子的手在江边期待自己回家的望眼欲穿的样子……

他的泪水滴落在缺少他的全家福照片上,也湿透了可抵万金的儿子的书信。

亲爱的爸爸:

奶奶经常和我讲起您的故事,总是用您的事迹来教育我,您的形象在我心中就是一座丰碑。我虽然记不清您的模样,但是您的教诲经常在我耳边响起,奶奶告诉我,说我经常在梦中喊爸爸。我是伴随着您的故事长大的。清清楚楚记得我去当兵的那天,奶奶从箱子底下拿出了您亲手书写的毛体“为人民服务”书法作品,我一直珍藏带在身边,有困难了、思想有疙瘩了,就打开它,就像您在我身边一样有力量。转业到乡里了,我把它挂在办公桌上方的墙上,当作座右铭。是您和这幅书法,让我不断走向成熟,让我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记得奶奶经常搀着我到龙首岩江岸,她说“你爸爸就从这里回家”。我稍大一点,经常独自一人来到这里,望着滔滔的长江和蜿蜒的江堤,盼望您能迎面而来的奇迹出现。直至赵老带回您的家书,我才知道您在长江头,我和奶奶在长江尾,长江之水一直连接着咱们的心。是奶奶一点一滴日积月累的铸就了我与她和您的深厚感情。当您告诉我您不是我亲生父亲时,我的心快碎了。我从字里行间看到了您心里对亲密战友的真挚情意,我按照您的吩咐和生身父母相认,了却您的心愿。我这才真正从灵魂深处感受到,与生俱来的有血缘的爱和荡然无私的无血缘的爱是同样的伟大。这辈子注定了我与奶奶和您,以及您牵挂的亲密战友的情感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

您的亲儿子广志

x年x月x日

“老赵,你看我失态了,都忘记下山干什么来了。”老洪擦着泪有些不好意思的说。

“能理解,你该找机会回家见见他们啊!咱们厂的秘密也基本上不是什么秘密了。”老赵说。

“你说得对,我做梦都想回家。如果咱们厂与家乡办起了联营厂,我回家的机会不就多了吗?”

“对对,我就说说我们的项目吧。”老赵说。

老赵带着言骏设计的组合式中央空调机组图纸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来到青海,而二二〇厂对外投资安置科技人员的工作正由老洪负责,于是老赵和老洪很投入的攀谈起来。

与家乡合作上新项目,老洪是很积极的,不然当时他也不会让老赵在厂里等待上面的文件精神。老赵正是等到了二二〇厂撤厂安置科技人员的政策后,才促使白龙港村激发了开发空调机的勇气,抓住了与二二〇厂合作的机遇。

老洪十分重视与家乡的合作,召集有关科技人员对白龙港村设计的空调机产品进行研究论证。他们认为,到目前为止,这是与地方合作洽谈中的最好的项目,产品的先进性,已经超过了目前国内进口的同类产品。

这个意见让老洪兴奋不已,为家乡开发出这样先进的产品而激动,他对家乡的思念进而转化为对家乡的崇敬。他立马把这个项目的情况与厂主要领导进行了沟通。很快,厂里组成了以计财处处长刘智为组长的空调项目洽谈小组。

二二〇厂与地方合作办厂,目的是安置科技人员。按照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规模,厂方需出资四百万元人民币,这对于二二〇厂来说根本不存在问题,毛毛雨而已。按照这个投资规模,根据政策规定应安置对口科技人员一百人。

刘智是一个既精明又能干的人,他看好这个项目,觉得把一批科技干部安置在生产这样先进产品的厂里工作,是完全放心的。然而,他虽深居山中的国营大厂,但对地方的体制了如指掌,一下子就看出了双方合作的难度。部属国营大厂如何与一个村合作?总不能让这些科技人员在村办企业上班吗?于是他们有针对性的开出了合作的条件:

一、联营厂应该是由县政府管辖的全民或大集体企业。

二、县政府要专门下发文件同意联营厂接受二二〇厂一百名科技干部。

厂部原则同意洽谈小组的意见,如果满足这两个条件,厂方即可向地方投资设厂。明确刘智为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该项目的洽谈和运作,老洪为该项目的分管领导。

合作办厂进展似乎很顺利,在国营二二〇厂领导看来,厂里开出的条件再优惠不过了。可是在老赵眼里,一个小小的村要满足这两个条件谈何容易!老赵带着两份喜悦八份惆怅的心情回到了村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