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之卧龙军师 > 第四百零六章 西州急报,焉耆作死

李在古回到家中,屏退左右,将李二要御驾亲征高句丽的事告诉了张如莲。

张如莲听后,一脸惊讶。

她想了想,好奇而疑惑地问李在古:“如今朝中并不失猛将,圣上为何要亲征?”

李在古不假思索道:“据我猜测,圣上之所以要御驾亲征,原因或许有二。”

张如莲随即紧紧地盯着李在古,目光中充满期待。

“圣上已年老,希望在有生之年再次出征,建立更大的丰功伟绩。换言之,圣上开始好大喜功。这是其一。”

李在古降低声音,谨慎道。

“其二,圣上不希望将高句丽这个大隐患留给下一代。大唐自从建国那一刻始,高句丽便是大唐的心病。

高句丽与大唐以往所遇到的游牧民族相比,其更拥有与大唐一样的农耕文明。虽然比大唐落后,但与茹毛饮血的游牧民族相比,高句丽人的政治远见与文化素养则要高很多,因此,高句丽人一有机会便暗中挑拨大唐与游牧民族的关系,以求在混乱中自保。

总而言之此国的存在,对大唐始终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另外,圣上认为太子天性软弱,若如今不能灭掉高句丽,恐怕日后会给太子带来麻烦。圣上担心百年之后,太子继承帝位后无法与高句丽抗衡。

圣上认为御驾亲征,必定会增强我军士气,更容易歼灭高句丽。”

张如莲明白似的点了点头。

李在古轻轻叹了一口气,小声谨慎的对张如莲说道:“我心里有个不好念头,总觉得圣上此次亲征,不能一举荡平高句丽。”

“为何?”张如莲眉头一皱,急问。

“圣上亲征,是可以让我军士气高涨,但有一个弊端。”李在古不紧不慢道。

“哦?”张如莲脸上疑问之色更浓。

“圣上若亲征,我军将领在前线指挥作战之时,便容易缚手缚脚,不能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夫君言之有理!”张如莲若有所思,“将领指挥作战之时,必定每次做出决策之前要问圣上意见,若这样,容易延误战机。”

“夫人聪明,一说便明白!”李在古露出一丝笑容。

张如莲微微一笑,但随即收起笑容道:“既然如此,夫君为何不劝说圣上不要御驾亲征高句丽?”

“圣上心意已决,劝说也无用。”李在古也收起笑容,显得有些无奈,“不过,我会找机会再劝劝圣上不要亲征高句丽。”

张如莲“哦”了声,然后又问:“圣上是否已定下征讨高句丽的将帅?夫君是否随军出征高句丽?”

“圣上还没有定下征讨高句丽的将帅,至于我是否随军出征高句丽也没有定。”李在古不假思索道。

略微顿了一下,他补充道:“圣上如今只命令做好出兵准备,具体的出兵时间还没有定下。”

张如莲点了一下头。

接下来,夫妻二人转移话题,闲谈其他话题。

……

李二决定征讨高句丽后,并没有立即出兵,而是开始着手出兵前的准备。

李二一方面下令建造战船,筹集军粮;另一方面分别派遣使者去高句丽、百济。

去高句丽的大唐使者见到泉盖苏文之后,传达大唐皇帝旨意,要求高句丽从新罗撤兵。

泉盖苏文直接拒绝了大唐使者的要求,并且口出狂言,即使大唐皇帝亲自率领军队前来,高句丽人也不怕。

李二早已猜到泉盖苏文会拒绝大唐要求,听到使者传回来的消息后,更是决意要御驾亲征高句丽。

至于百济,其国王见到大唐使者之后,立即表示会从新罗撤兵,同时派出遣唐使请罪。

百济只是表面上答应大唐要求,暗地里继续与高句丽攻打新罗。

李二派使者分别前往高句丽和百济,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让高句丽或百济向大唐请罪,而是拖延时间,好让大唐有更多时间备战。

李二召集群臣,商议征讨高句丽之事。

君臣商议过后,决定先派出先头部队试探高句丽实力,以及试探高句丽是抵抗还是投降。

李二正考虑着要派何人为帅之时,郭孝恪派人传回西州军情急报。

郭孝恪的急报内容是,焉耆国依附西突厥,停止向大唐纳贡。不但如此,焉耆凭着有西突厥的支持,竟敢侵扰西州边地,掠杀西州军民。

李二看到郭孝恪的急报后,火冒三丈。

小小的焉耆国居然敢与大唐为敌,简直是自寻死路。

想当初,焉耆国主动遣使入贡,一直与唐保持良好关系。

贞观十二年,高昌联合西突厥入侵焉耆国,攻陷数个城市,抓获二千左右个焉耆男子和妇女。

为此,焉耆国派遣使者前往长安请求出兵支援。

大唐二话不说,就出兵帮助焉耆对付高昌。

可是,大唐灭掉高昌之后,焉耆国的国王龙突骑支却选择臣服西突厥。

龙突骑支将女儿嫁给西突厥重臣屈利啜的弟弟,彼此约为唇齿之邦。

从此,焉耆对唐的贡赋越来越少,最近两年直接不再纳贡。

焉耆不纳贡便罢了,但其得寸进尺,竟敢出兵侵扰大唐西州边地。

焉耆这是典型的过河拆桥。

李二可不是随便能惹的主,当今大唐也不是其他国家随便能够惹的。

大唐奉行的是:犯大唐者,虽远必诛!

龙突骑支不好好的当他的焉耆王,却来惹大唐,真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李二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委任李在古为西州道行军总管,郭孝恪为行军副总管,择日率兵马进攻焉耆。

李二本来想委任李在古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兵出击高句丽,但考虑到李在古对西边熟悉,更适合出任西州道行军总管。

另一方面,李二希望能够速战速决,一举拿下焉耆,免得影响征讨高句丽的大局。

当今大唐,既对焉耆熟悉,又能够速战速决拿下焉耆的将领中,李在古是最适宜的人选。

李在古对李二的决定没有异议,即日动身前往西州。

临行前,李二握着李在古的手,语重心长道:“在古啊,如今大唐要全力应对高句丽,因此没有多余的兵力给你带去西州。朕希望你能够明白朕的无奈,也希望你能替大唐、替朕好好教训焉耆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