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之卧龙军师 > 第四百零五章 李二决定,亲征辽东

“其一,大唐若直接出兵讨伐百济,会使得高句丽有足够时间做好准备,加强防御,加建工事,坚固城墙。”

李勣轻轻干咳一声,分析着。

“其二,百济与倭国关系良好,许多百济王族、贵族成员与倭国皇族联姻,若大唐直接出兵征讨百济,倭国不会置之不理,定会出兵支援。到时,我大唐军队或许会陷入高句丽、百济与倭国围攻之中。”

“其三,百济二面环海,若直接出兵征讨,必须有大量水军、战船。大唐水军相对较弱,又甚少海上作战,必须提前做好训练才行。这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不能短时间内出击百济。”

“综上所述,若贸然直接出兵征讨百济,恐怕不会取得应有的效果。相反,若直接出兵征讨高句丽,所取的效果大很多。若灭了高句丽,百济不攻自破!”

听了李勣的分析,李二赞成的微微点头。

有不少大臣也点头赞同。

“陛下,英国公所言不无道理,但臣认为若先灭百济,有新罗协助,不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至于倭国,不足为患。”李在古看了一眼李勣,然后看着李二,又出声说道,“据臣所知,倭国内部四分五裂、民生调蔽,大部分民众没受到教化,其一心仰慕大唐之威,仰慕大唐文化风俗,不敢与大唐作对。若倭国敢与大唐作对,便趁势将其灭掉!”

“齐国公勇猛过人,我等皆知,可是倭国与百济唇亡齿寒,绝对不会眼睁睁看着大唐灭掉百济而无动于衷,换言之,倭国绝对会出兵支援百济。”李勣据理力争。

“至于趁势灭掉倭国,更不可取。倭国虽弱,但其远离大唐,有大海相阻隔,目前大唐水军战斗力不足,甚少渡海作战经验。即使渡海作战成功,攻入倭国,将其灭掉,但难以驯服。大唐军队不可能长时间驻守倭国,若大唐军队离开倭国,其国民必反。”

“倭国与大唐文化风俗不一样,即使暂时攻占,也难以长时间统治。齐国公方才也提到,倭国如今仰慕大唐之威,仰慕大唐文化风俗,还不如遣使继续与其交好,同时令其派出使者来大唐学习大唐文化风俗。大唐可教化倭国,令其实行大唐文化风俗、行政,等荡平高句丽、百济之后,倭国便会臣服。”

“英国公所言虽有一定道理,但我坚持己见!”李在古不以为然道。

李在古与李勣所说的话各有各的道理。

两人的意见虽然不一样,但并没有因此怪罪对方,也没有因此结怨。

两人的心胸不会如此狭窄,更何况,两人都明白,彼此所提出的意见,都是站在大唐这方,都是为大唐着想。

意见相左,并没有影响彼此关系。

两人没有继续争辩,而是看着李二,等着李二定夺。

其他大臣也满眼期待地看着李二,都等着李二的最终决定。

李二沉思片刻,朗声道:“朕心意已决,不日出兵征讨高句丽!”

最终,李二还是选择接受李勣的建议。

李二也认为先灭掉高句丽,百济便会不攻自破。

褚遂良看到李二心意已决,唯有不再出声。

毕竟,支持出征的李在古和李勣所言也有道理。

不趁机收复辽东,拖延下去,恐怕日后更难有机会。

忽然,李二站了起来,朗声道:“朕要御驾亲征,亲自收复辽东!”

李二此言一出,在场的大臣脸色大变。

大家你眼望我眼,顿时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李二看到大家不出声,淡淡道:“诸位为何不说话,是不相信朕?”

还是没有人接话。

大殿中一片安静,气氛也有些尴尬。

在场的大臣心里都明白,李二之所以有亲征的想法,主要是为了证明他。同时,也是为了证明他对征讨高句丽的坚定决心。

有大臣一开始是质疑的,但很快变成了感慨。

他们看到如今的李二已是两鬓斑白,眼角的皱纹和说话的气力都不复当年。

李二登基当皇帝已经有二十年,这二十年来,他没有亲自带兵打仗了,如今的他还能够驰骋疆场?

“朕当年统一天下,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都是朕的手下败将,还能害怕一个泉盖苏文?”李二继续道。

大臣们还是一片安静。

李在古本想出声劝说李二不要亲征,可他还是了解李二的。

李二之所以提出亲征,自然是经过深思熟虑,不会随便改变主意。

就在这个时候,褚遂良打破了沉默:“陛下,高句丽虽罪行严重,陛下若要讨伐,可派几员猛将便可!以陛下的天威,不用亲征,也可以打败高句丽。况且,太子继位不久,若陛下远离国土去辽东征战,会令朝廷上下担心,令百姓担心。臣恳请陛下三思!”

李二瞥了一眼褚遂良,板起脸来:“如今大唐盛世,万国来朝。曾经实力强大的突厥、吐谷浑、高昌、伊吾等国都成了大唐国土;吐蕃、焉耆、于阗、龟兹、林邑、婆罗门等国都臣服于大唐;契丹、回纥、靺鞨等部都拜在朕脚下;甚至连远在极北的结骨国国王也亲自来到大唐要求加入大唐,做大唐臣民。如今大唐设在异族部落的羁縻府多达八百多个。可高句丽竟敢破坏盟约,不将我大唐放在眼里,不将朕放在眼里,朕一定要亲自将其灭掉!”

“陛下,臣……”

“朕心意已决,无需多言!”李二打断褚遂良。

褚遂良嘴角动了动,有话要说,但还是忍住。

李二瞥了一眼褚遂良,想到褚遂良也是为自己好,神色和语气有所和缓道:“朕知道诸位是为了朕着想,可朕之所以决意亲征高句丽,并不是一时之气。高句丽的问题,朕不希望留给下一代。”

听到这,没有大臣再反对。

大臣们顿时明白,李二是认为心立的太子李治性格懦弱,担心百年之后李治没有完成收复辽东的能力,所以才力排众议,决定东征高句丽。

从南北朝到隋唐,高句丽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心病。

李二希望这个心病在他这一代能够解决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