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之卧龙军师 > 第三百六十九章 降职外派,沙州刺史

李二既然掏心窝的提前与他说这话,其实就是告诉他,即使撤职,也是暂时的,日后定会找机会恢复原职或者擢升。

之前就有过这样的例子。

当年李二为了扳倒裴寂,撤掉长孙无忌的相位,但并不代表李二不重用长孙无忌,相反,是李二与长孙无忌故意做给裴寂看的,目的是为了麻痹裴寂,好让裴寂认为他已经赢了,从而松懈。

还有段志玄,当初没有乘胜追击吐谷浑被撤职,不久后,有恢复原职。

对于忠心李二的大臣,李二都不会真的处罚,很多时候都是走过场,表面上是撤职或者降职,实际上是做给别人看。

除非犯了不可饶恕的大罪的大臣,李二才会下重手惩罚。

“陛下,臣有一事不知当讲不当讲。”李在古话锋一转。

“但讲无妨!”李二盯着李在古,目光中既有疑问,又带着几分期待。

“臣已查到刺杀我的幕后指使者。”

“是何人?”

“是赵节?”

“赵节?朕的外甥?”

“正是!”

李二眉头一皱:“你确定是他?”

“臣的人经过多番查探,已经知道刺杀臣的玉屏儿是赵节的人。”李在古不紧不慢道。

李二的眉头更皱,想了想道:“你虽查探到刺杀你的刺客与赵节有关系,可你是否有真凭实据证明是赵节指使刺客刺杀你?”

李在古略微犹豫一下:“目前为止,并没有真凭实据。”

“朕没有怀疑你的话是否属实,但没有真凭实据,朕也无法帮你。”

“臣也明白无凭无据不能定赵节的罪。臣之所以告知陛下,是考虑到赵节是太子殿下的心腹。”

“你是怀疑刺杀你的事与乾儿有关?”李二脸色微变,神色凝重。

“臣不敢怀疑太子殿下,臣只是觉得奇怪,为何臣拒绝替太子殿下办事之后,便遇刺?当然,臣遇刺之事太子殿下或许并不清楚。”李在古不卑不亢道。

“朕明白你的意思,不管乾儿是否参与其中,朕一定会借此机会警醒他,不许他胡来,否则朕废黜乾儿。”李二沉着脸。

李二知道,李在古若没有把握,是不会当着自己的面说怀疑太子。

“此事既然没有真凭实据,朕希望到此为止。你是朕的心腹,朕也不瞒你,朕知道近几年乾儿做的事不尽人意,但朕还是希望再给乾儿机会。朕会委任玄龄为太子詹事,将乾儿教导好。”

“臣明白,臣遵旨!”

李在古也是一个父亲,明白做父亲的难处,也明白父亲对儿子的那份关怀、疼爱之情。

李在古决定将此事告诉李二之前,已经猜到李二不会追究赵节或者李承乾的责任。不管怎么说,李在古没有真凭实据。

但李在古作为臣子,有责任将他所查到的,以及他所怀疑的告知李二。

“至于赵节,朕会将他调离长安,去外地担任刺史。”李二继续道。

“陛下英明!”李在古作揖道。

在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李二对赵节做出这样的处罚,已算是给足了李在古面子。

李在古离开皇宫后,李二又收到弹劾李在古的奏章。

弹劾他的人有太子和魏王。

李在古知道后,第二天便向李二主动请辞。

他愿意辞去兵部尚书的职位。

李二接受李在古的请辞,保留代国公的爵位。

同时,将他调离长安,降职为沙州刺史。

李在古没有任何怨言,接受李二的安排。

李在古正好借此机会,远离李承乾与李泰之间的政治争斗。

李二私下明确告诉李在古,将他降职为沙州刺史,目的有二。

其一,为了堵住弹劾他的那些王公大臣的悠悠之口。

其二,借此机会让李在古去沙州镇守,以防高昌侵扰大唐边地。

第二个目的才是李二真正的目的。

其实,李在古与李二之前就已经收到情报,得知高昌与西突厥结盟,并且联合攻打焉耆。

焉耆是高昌旁边的小国,早早就依附大唐,是大唐属国。

就在数天之前焉耆的使者赶到大唐,向李二报告了西域的战事。

焉耆身为大唐属国,既然派了使者前来求救,作为天朝上国的大唐理应出兵支援。

但是!

李二与大部分朝臣考虑到高昌也是大唐属国,若直接出兵帮助焉耆,依理不符。

虽然高昌暗地里有搞小动作,但表面上还是依附于大唐,并且也没有直接侵害大唐边地。

李二与朝臣商议过后,最终决定不出兵支援焉耆。

因为如果出兵,自然会与高昌开战。

大唐虽不出兵支援焉耆,但派来使者前往高昌,要求高昌从焉耆撤兵。

与此同时,委任李在古为沙州刺史,就是为了给高昌施压,让高昌立即从焉耆撤兵。

李在古的威名远播,高昌与西突厥都知道他的厉害。

在高昌和西突厥看来,李二委派李在古出任沙州刺史,目的是为了提醒高昌,若不敢听大唐的话,继续攻掠焉耆,大唐战神就会趁势率唐军支援焉耆。

高昌王麴文泰接见了大唐使者,同意从焉耆撤兵。

高昌是撤兵了,但这次高昌联合西突厥攻拔焉耆五城,掠夺男女一千多人,并焚其庐而去,导致焉耆损失惨重。

高昌王麴文泰之所以听从大唐使者劝告撤兵,主要是知道了李二新委派的沙州刺史是李在古。

慑于李在古的威名,高昌唯有从焉耆撤兵。

李在古到任之后,大唐西边边境一片安定,没有国家、部落敢侵扰大唐西部。

李在古此次出任沙州刺史,带了不少天策府的人一同前往。

他兵部尚书的职位是撤掉了,不过天策府的副统领之职还在。

李二还吩咐李在古借此机会,将天策府的人安插在大唐西部,以及安插进周边国家、部落之中。或者策反、收买周边国家、部落的人员为大唐服务。

李在古在沙州更能发挥他的才能,不用像在长安的时候,束手束脚,还老是为了应付朝中各派的争斗而难以放开手脚干一些实事。

太子一派和魏王一派知道李二调离长安,降职为刺史后,也就不当李在古一回事。

可是,他们都不知道,李在古这是以退为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