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我能召唤千古英雄 > 第174章 孙叔敖与朱升

汉末之我能召唤千古英雄 第174章 孙叔敖与朱升

作者:霸皇盖世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07:03 来源:笔趣阁

不久后,楚庄王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继续征战,并且灭掉了萧国,又连续三年攻伐宋国,迫使宋国向楚求和。

楚庄王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实现了自己称霸的愿望,成为了春秋历史上继齐桓公、晋文公后的第三位霸主。

后世对楚庄王,多是给予较高评价,有关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鸣惊人”等也成为固定的成语,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楚庄王很厉害,毕竟是春秋五霸之一,可即便他出来,王羽也不会担心,毕竟他的背后可是太原王氏,以及琅琊王氏,数百年的底蕴摆在那里!

可关键的是,你把植入成了袁术就恶心人了。

袁术的本事也不弱,在加上他有着袁家的门户,整个袁家都会帮他争夺天下,而现在,楚庄王变成了袁术,袁术的实力恐怕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时,王羽不由得为王阳明的先见之明而感叹,如果不是他提出先把南阳给拿下了,现在的南阳还真不知道在谁的手中!

王羽想都不敢想象,拥有南阳的楚庄王有多强大!

【叮咚,制衡第三人,楚国名相,孙叔敖,统帅93,武力62,智力97,政治101,魅力98。

植入身份:孙敖,字子叔,袁家门生,袁术的有力支持者,对洛阳现在的情况保持悲观态度,现已说服袁术前往汝南!

携带人物14人,分别是:养由基、潘党、潘尪、蒍贾、郤锜、荀偃、韩厥、荀罃、郤犨、郤至、许偃、乐伯、许伯、摄叔。】

“我靠!”看到孙叔敖被系统制衡出来后,王羽直接忍不住口吐芬芳起来,就连他的名字变了都没有仔细发现!

这可是一个全能型人才啊!

上马可治军,下马可安民,还能客串一下军师,97点的智力,与荀彧起鼓相当!

但从综合能力来看,即便是巅峰时期的荀彧,比起孙叔敖还要差上一些,毕竟这家伙的政治属性足足达到101。

要知道,历史上的孙叔敖,在辅佐楚庄王期间,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

不仅如此,孙叔敖还主张以民为本,止戈休武,休养生息,使农商并举,文化繁荣,翘楚中华。

因其出色的治水、治国、军事才能,孙叔敖后官拜令尹(宰相),辅佐庄王独霸南方,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只不过,因积劳成疾,孙叔敖病逝他乡,英年早逝,年仅38岁。

如若不然,楚国只会更恐怖!

另一方面,《孟子·告子·下》生死之论文中记载,“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能够与这些人并列,就足以证明孙叔敖的能力!

不仅如此,一代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循吏列传》将其列为第一人。

而现在,袁术已经回到了汝南之地,而且这个袁术还是战国时期的楚庄王,王羽这时不由得为陈庆之担忧起来!

这还真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啊!

不过王羽转念一想,这样似乎也不错啊!

如果豫州之地,没有一个人可以制衡朱元璋,那朱元璋岂不是牛逼坏了,正好让楚庄王好好对付这个朱重八!

这次孙叔敖携带的人可不少,两大神箭手,外加一些有楚**事才能名臣,在没有大量人才相助的朱元璋,恐怕还真不好过了!

可就在王羽正想着朱元璋的时候,系统制衡接踵而至,而他的植入对象正是朱元璋!

【叮咚,制衡第四人,明朝名臣,朱升,统帅92,武力53,智力98,政治96,魅力86。

植入身份:朱元璋的伯父,朱俊的堂兄,表面上是儒家弟子,实则是农家弟子,朱元璋能够认祖归宗,朱升占据了很大的功劳,现成为朱元璋的军师,深得朱元璋的看重!

携带人物11人,分别是:俞通海,朱同,茅成,胡大海,康茂才,汤和、邓愈,吴良,吴祯,花云,朱沐英!】

我靠,系统这是故意的吧!

王羽不禁吐槽起来!

系统刚刚给袁术进行强化,还让孙叔敖把他弄到豫州汝南,王羽本以为他会对朱元璋造成威胁!

可现在,系统转手就给朱元璋送一个能和孙叔敖,比肩一二的二星全能人才,这是要让他们掐架的节奏啊!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是明初军事家朱升,对朱元璋提出的九字方针!

这高筑墙,广积粮,都很好理解。

毕竟占据一个易守难攻的好地盘,是相当重要的,再者,粮草充足对任何一个军营来说,都是最基本的要素。

可是缓称王就不一样了,当时的朱元璋听到后,心里感到很不高兴了,毕竟当时天下大乱,称王称帝的人多了去,为何偏偏自己还不能称王。

要知道,朱元璋可是白手打的天下,在战火纷争的年代,好不容易闯出一番天地来,要是自己称王了,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们也能封个一官半职,才会更加忠心于自己。

可事情却没有这么简单,当时的元朝朝廷虽苟延残喘,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草原上的蒙古骑兵在战场上还是英勇善战的。

元朝朝廷,对那些称王称帝的人虎视眈眈,恨不得一夜就把这些个起义军一举歼灭!

张士诚和方国珍为什么最后选择忍气吞声,暂时投降元朝,不就是这个原因吗!

从此之后,朱元璋便把自己内心里称王称帝的想法,给暂时压制下来,开始默默无闻地招兵买马,扩充自己的兵力!

并且,还四处搜罗名人志士,像宋濂、刘伯温这样的人才,纷纷被他召入麾下,实力大增,朝着称帝路越走越近。

可以说,朱升是朱元璋前期的重要谋臣,当初大将邓愈说他相当于三国的诸葛亮,朱元璋对他非常尊敬,言听计从!

朱元璋之所以在至正二十四年之前,一直称吴国公,直至打败陈友谅后,才改称吴王,就是采纳了朱升的建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