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试练东汉 > 72、扬州博学院

试练东汉 72、扬州博学院

作者:灵山尊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53:31 来源:笔趣阁

会稽虞家和魏家一个控制余姚县,一个控制山阳县,这次吏员大裁撤,同样波及到两家,两家人中同样有许多人被搬迁到金陵。

虞家丢掉余姚的土地,在金塘岛上的船厂还属于虞家,金陵这里的江边,将会是他家第二个大型船厂,魏家在山阴的土地被置换掉,在金陵却多了很多的粮食商铺,他们家在会稽山里的土地产出,都会通过船只运到金陵来销售。

虽然一视同仁,亲疏还是有别的。

虞魏两家也被置换到金陵从事商业生产,让扬州各郡县吏员家族跟着效仿,只是他们根基也被换掉了,到了金陵只能从头开始,好在他们不仅有余财,还有不少工商人口,到了金陵还会形成新产业。

从一开始,充实金陵城的就是豪门世族和豪强,给金陵城崛起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扬州博学院背倚钟山,位于金陵最好的地段,所在被张易命名为学府区,整个区都是学府,统称为博学院,目前只有博学院和经学院,周围还有很多空地,是留给医学院,文学院,法学院和艺术院这些学府的,学府区四面都有河流环绕,桥头还有士兵驻守,外人很难进入这里。

同样背倚钟山,紧挨着学府区的是官邸区,能住在这里的,除了州府官吏和将军府军官,就是学府区的教授,高耸地势上建出的楼房,让他们坐在屋里就可以俯瞰半个城市,自然就显得高人一等,无形中提高了住这里的人物等级,也让他们潜移默化接受张易的洗脑。

人人平等在汉代是行不通的,张易可以提高医生的地位,也能改善商人的处境,却不会破坏读书人超然的地位,因为改变这个世界,还得靠越来越多的读书人。

读书人是广义的概念,在金陵并不仅仅指研学经史的士子,研究格物,算术,医术,文学艺术等等,都算得上是读书人,有鸿都门学挡在前面,没人敢说张易僭越。

仅仅一年时间,张易通过权谋和霸道,不仅修筑出金陵城的雏形,还彻底掌控了扬州。

当他回到马迹岛时,翘首以盼一年的蔡邕,一把抓住张易:“你把我的书籍弄到哪里去了?”

“笑话,马迹岛就是做书籍的,这么多书,难道不够你看的?”

“我说的是我收藏的书籍,很多都是孤本。”

“原版应该已经在你家里,我这次来就是请你回家去住的。”

“我家?书在我家里?不是这里吧?”蔡邕指指他现在的住处。

他们被送到这里后,就被丢在马迹张氏大宅院里,生活条件不错,但是时间久了,还是觉得枯燥无味,因为他们只能看着张易爷爷在竹楼里给孩子启蒙,自己却没有学生可以教授。

“请你来扬州,当然要给你准备住处,我已经在金陵为你准备好了,明天就可以送你们过去。”

爷爷住在马迹已经习惯,也挺享受现在的生活,并不想跟着张易去金陵,最终张易只带走两个客人家庭。

江南河流湖泊多,经过一年的疏浚,从震泽到金陵,并不需要走大江,两艘货船拉着两家人,三天就到了金陵,一直把船开到官邸区的湖面码头上。

有铁血营战士帮忙,很快就把两家人的物资分别送进府邸。

荀爽和蔡邕以后就是博学院的正副院长,他们的府邸是最靠近学府区的,出门过了桥就是学府区。

走到宽大的院门前,张易指着前后各有三层楼房,中间天井还有回廊连接,后面有花园的别墅说:“这就是本将送给你们的宅院,是给你们自己住的,荀家人多,在颍川区还建有十几套这样的宅院,那些都是他家自己出钱建筑的。”

老蔡到了家门口,哪里还会听张易啰嗦,直接奔进去,很快就冲上楼,然后就看到整个三楼都是书橱,他的万卷藏书已经整整齐齐摆在里面。

老蔡看着书橱上的标签,很快就明白这些书,一格一格都是按照千字文的顺序摆放的。很快把几本孤本找出后,验明确实没有错,蔡邕才慢慢退着走出书房。

他很喜欢现在的住宅,尤其是三层,越看越喜欢,他以前的俸禄都被用来购买这些书卷,根本没有钱来置办这些书橱,有时候为了找一卷竹简,他需要翻腾半天。现在好了,万卷书籍摆放得整整齐齐,只要熟悉千字文,他很快就能找到想要的书籍,张易替他做了他一直想做的事情。

老蔡下楼来到院子门口,张易和荀爽已经等在门口,荀爽也有很多藏书,和蔡邕相比,却不够看,仅仅上楼扫了一眼就知道没错,下来了后就感谢张易,然后一起等蔡邕。

“你至于这么小气,要挨个点数才放心,天和就是卖书的,怎么会拿你的书?”

“谁说吾小气,吾是太喜欢书房了,才不舍得下来。”

张易看蔡邕还盯着三楼看,立刻说:“走吧,我带你去看看另外给你的书房,比你家里的书更多。”

两人将信将疑跟着张易走过宽阔高大的木结构石板桥,顺着笔直的大道,一直来到最高大的建筑前,拾级而上,典韦上前推开一扇大门说:“主公,我就在这里等你。”

这里是扬州最高学府,典韦不爱看书,连学府的大门都不想进。

看着富丽堂皇的大殿一样的房间,蔡邕慢慢走进去,然后就看到两侧都是长长的走廊,走廊两边都是门户。

“下面都是学子读书的地方,你们的地方都在顶楼,我们先上去看看蔡院长的房间。”张易笑眯眯引导两人走上宽大结实的楼梯,楼梯是木头搭建的,刨平后磨得很平整,还上了油漆,光可鉴人。

虽然上楼很舒服,蔡邕却觉得,张易笑起来要比板着脸更渗人,他宁愿和板着脸的张易对话,也不愿和笑眯眯的张易对视,因为张易笑眯眯眼神后面,完全就是得意,是猎人看着猎物落入陷阱的那种得意。

两人身体都很好,一直爬到六楼,六楼只有一个大门,蔡邕走过屏风就不动了,张易一把扯住蔡邕的胳膊,几下就拽到书桌边,绕过硕大的书桌,然后就把吓得木然的蔡邕按在罗圈椅上。

感觉坐在软绵绵地东西上,蔡邕刚要跳起来,又被张易按住,等蔡邕终于不挣扎了,张易才放开他。

荀爽已经在蔡邕超大办公室里转悠开了。

张易点点硕大空旷的桌面,又指指两侧成排的书柜,对蔡邕说:“这个位置以后就是你坐的,两边这些书,也都是送给你的。”

然后一指窗外,用手一划拉:“这一整片房子,都是你管辖的,你以后就是这个扬-州博学院的院长,哦,对了,也就是山长。荀师在对面那座楼上,他是副院长,还是经学院的山长,以后这个博学院就托付给你们二位了。”

蔡邕看看窗外的房子,又转头看看书柜,然后就站起来,走过去,从书架上,拿起一份礼单一样的东西,打开后,才发现上面是整整齐齐黑色隶书。

蔡邕只看内容,就知道上面的内容是《韩非子》,蔡邕很快翻到最前面,然后就看到扉页上清清楚楚写着《韩非子》三个隶书。

“这是蔡侯纸做的书?”

“哈哈,里面是蔡侯纸,外面硬壳是薄木板包着丝绸,稍微大一点点,可以保护书籍内部纸张不会损坏。”

老蔡快速翻阅一下,又拿起几本看看,就知道这砖头一样的五本书,居然是完整的《韩非子》,他藏书中也有《韩非子》,十余万字,需要一辆牛车来拉。

荀爽刚才没有动手,看老蔡激动得不像样,也顺手拿出一本书,看看里面内容后,问张易:“这是谁发明的?”

“当然是本将军,蔡中郎的万卷书籍,都被完整复制在这里,这里还包括你们没有的书籍,不比你们的藏书少。”

还在洛京时,蔡邕的万卷书籍从被辎重营装车后,就有上百人开始抄书,每天都会有快马送到江东来,到前些天才把原版书简送回他宅院里,一年下来,他的所有书籍,都被印刷了一千本,一同被刻印的,还有荀爽和张易的藏书。

老蔡办公室里的藏书,就是张氏目前能收集到的所有书籍,除了张易家还有一套,其他都在图书馆和书店里。

自从老蔡的书运到江东,张氏制书厂也进行升级换代,马迹岛的竹简还会有,更多的却是建设在大船岛上的印刷厂出品的纸质书籍。

造纸会产生大量污水,从一开始,张易就把从洛京请到的造纸工匠安排在大船岛上,岛上有大量的田地,麦秸和稻草都是造纸的原料,镇北将军府发出的借条,都是掺入蚕丝的纸张。而且印刷术直接采用铜字模的活字印刷,在海岛上才能保密。

等以后推行银本位,这里成为印制银票基地时,书籍印刷才会搬迁到内地,纸质书籍这种新奇的事物,做得很精美,定价很贵,一套《韩非子》五本书,购买费用和一套竹简相当,因为轻便,张易不怕卖不出去,必须先让张易赚足专利费,才会把制作方式泄露出去。

在大汉人传统认识中,江东是荒蛮的,扬州是落后的,张易把金陵城建设得宏大,且美奂美轮,就是要改变这种看法,纸质书籍率先在扬州博学院推广,也只会在扬州博学院内的书店发售,同样是增加扬州博学院在读书人心中的地位。

只有改变传统落后的面貌,才能让更多世族家族,自愿搬迁到江东来。

虽然扬州也会接纳流民,却更欢迎世族豪强带着大量钱财来投资居住,因为他们才是奢侈品的主力消费者,还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