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试练东汉 > 71、金陵新城

试练东汉 71、金陵新城

作者:灵山尊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53:31 来源:笔趣阁

现在扬州由张竑领衔,按照大汉政府条例设置官吏,管的是各郡县农业生产。

镇北将军府除了训练,还负责建设金陵项目,金陵项目组是张易按照后世管理模式设定的,分配得特别细致,比如土地从事荀衍已经带人来测量钟山周围土地,把整个钟山周围分为二十八个区。

原越城被划定为越城区,目前维持原状,暂时不做开发,紧邻越城的三个区都被分割成小块,免费赠送给颍川来金陵的世族豪强。

荀衍当初从步行计算里程时,就喜欢上算术,到海岛后,丢弃经学来学习算术,又跟着张易专门学习测绘,后来一直是海岛上的测绘教授。这次被张易调来金陵,面授机宜后,征为镇北将军府土地从事,专门分配金陵土地。

金陵项目组还有公路从事,水利从事,营造从事,林业从事,环保从事等等,都是当初那些颍川士子担任,这些人去海岛时,就有深厚的经学基础,跟着张易学习算术,物理等知识后,已经有别于传统儒家士子。

张易把建造金陵城作为试点,通过发展工商,辅助外来世族豪强进驻,推动城市建设,迅速确立金陵为扬州的政治经济中心,随后金陵其他地块就成了摇钱树,吸纳江北人口的同时,还把中原文明在江南复刻出来。

只要试点成功,张易就会把这种模式推广到扬州各郡,扬州政务模式自然进行升级换代。

海岛数千专业人士带着各种新颖工具来到金陵,两万新兵也被打散交给他们,砖瓦窑,石灰窑,竹木器厂这些用于基建的工厂,最先建立起来,随后就开始投入生产。

同时,从洛京请来的大批工匠,也被营造从事荀谌组织起来,开始建设金陵标志性建筑群,金陵博学院。

张易是扬州牧,照理说就是扬州的主人,可张易特意分得很清楚,自己先拿出五百万钱借给金陵项目组,约定一年后,可拿回七百五十万钱。同时按照这个比例,金陵项目组向扬州豪门望族借款,不摊派,愿意就送真金白银过来。

魏家是张易外公家,只当送钱给张易,立刻送来一千万钱,随后虞家借款五百万,张家借款五百万。

有三家开头了,很快就有扬州豪强跟着出手,不过都是一百万钱,他们没指望张易真会还款,只当随份子。

钱送倒金陵铁血营驻地后,盖着镇北将军大印的借条,随后就交给送钱来的各家家主,借条上清清楚楚写着还款日期和还款金额。因为借条是加了特殊纤维的蔡侯纸印刷的,上面还有繁杂的彩色花纹,看起来就相当精美,上面金光闪闪很难被仿冒。

金陵项目组从砖瓦场购买砖瓦,却是支付现款,而且是按照市场价付款,各家送来的钱财,很快就解送到这些公营的工厂里,然后税务从事再从这些公营工厂里,按照十五比一收税。

因为张易身兼镇北将军,扬州不用缴纳朝廷赋税,财赋都是给镇北将军府养兵,因此税收就是镇北将军府直接收取。

张易从洛京请来的施工队伍,其实老板也是张易,但是施工队伍帮金陵项目组施工,有正式合同,并按照合同,足额拿到首期动工款,等缴纳完税收后,还得拿着真金白银去竹木器厂购买毛竹,竹木器厂同样要缴纳税收。

因为张家竹木器场,制作《弟子规》需要大量毛竹,毛竹价格已经涨了一倍,江东现在很少有人吃竹笋,就是要多长竹子多卖钱。

竹木器场开到金陵却不是为了制书,而是卖脚手架,相比于制作书简,脚手架要简易粗糙得多,所用毛竹也更多,利润率不如制书,销量却非常大,扣除人工后,利润已经超过制作书简。

因为毛竹搭建脚手架的技术已经成熟,建设高楼不再成问题,金陵博学院最高点是两座三十米高的六层建筑,其他都是二十米高的四层楼,没有雕梁画栋,却有斗角飞檐。

拿到后世,这些建设就是尖顶筒子楼,当形成规模后,光凭巍峨肃穆的气势就足以震慑一切外来者。

筒子楼里面房间都不不大,因为采用大木框窗户和石灰粉刷墙面的工艺,每一间采光都非常好,尤其适合读书人使用。

当金陵博学院的主体建筑完工后,砖瓦窑这些公营产业的产能也到了最大的时间,这个时候也是颍川世族开始搭建自家住宅的时期。

“你说,我如果直接用借条去购买砖瓦,他们不会不收吧?”因为要花钱买砖木,就有借款给金陵项目组的颍川家主,打起借条的注意。

“你这是打脸,是打镇北将军的脸。”就有其他颍川家主提醒他,不要玩火。

“我觉得可以试试,镇北将军府承诺一年后兑现的,我们只当本金用出去,如果砖瓦厂不收,打将军脸是砖瓦厂。”也有其他颍川家主觉得可以试试看。

等颍川陈家拿着两百万借条,到砖瓦场去购买砖瓦时,砖瓦场会计对陈家家主说:“借条还款期限还剩七个月,你拿到我们这里购买砖瓦,就是把前五个月的利息送给我们了,可得考虑清楚。”

“我只想知道能不能购买?”

“可以当钱用,我只能按照票面价格跟你结算。”

“那我买一百万钱,剩下一百万能不能给我现钱?”

“我们是要交税的,你两百万进来,我就得按照两百万交税,如果一百万的税款由你来承担,我可以帮你换现钱。”

边上看热闹的虞氏管事忽然说:“我出两百万钱买你的借条,你拿一百万买东西,你就可以少交一百万的税收了。”

砖瓦场的会计看到有人截胡,就说:“虞管事太精明了吧,想赚钱,对我们就没有点说法?”砖瓦场收进来,也不是会计赚,因此想分润点。

“哈哈,等交易结束,在场都有,我家酒楼吃海鲜,我请客。”

“我还是算了,我自己出钱买砖头吧。”陈家家主只是害怕借条变成废纸,没想到还有人抢着要收,立刻打了退堂鼓,他又不是缺钱,与其被别人赚走请客,不如再捂七个月,利息自己赚。

“嗨,你这人太不讲究了,哪有反悔的。”

“交易不还没开始嘛,我只是问问,啊,在场的都有,就去虞家的酒楼吃海鲜,我请客。”陈氏家主立刻接着请客的事情,他觉得今天真是赚到了。

颍川世族豪强来金陵,土地是项目组无偿提供的,要盖房子却要购买材料,因此公营的窑场工厂订单雪片一样飞来。见识过博学院的高楼大厦后,他们当然不会再建平房,主宅往往选择营造部提供的三层建筑图纸,虽然要交一笔图纸费,却比老家的宅院要阔气多了,物有所值。

这是张易亲自设计的草图,三层的屋顶是斗角飞檐,两层外面有游廊环绕,一层外面是粗大圆形立柱支撑着上面的游廊,整个建筑还是建筑在一米多高的砖石平台上。

江南温暖,却多雨湿润,这种建筑不仅通风透气,还可以最大限度保证外墙体干燥,凭栏还能眺望钟山美景。

想建这些华屋,不仅要有钱,还得请这些营造部的工匠才行,随后,营造部的一万多熟练工匠直接分解成数百支建筑队,开始了捞金之旅,利润是施工队自己赚,却需要缴纳税收。

有了这些税收后,张易才有钱修桥铺路,把周围的路也修好,就能卖出更多的建设用地。除了颍川人的三个区是免费的,其他区土地都是要花钱买的。

因为金陵城经过统一规划,从一开始就有别于洛京这些老旧的城市,城内街道整齐宽阔,河流纵横密布,各座石板平桥不仅连接相邻街区,桥两侧还建有砖木结构的桥头堡,里面会有士兵值守,形成自然禁戒点,金陵城的身份查验制度,从开始就严格执行起来。

分布多处的砖瓦窑厂挖出的深坑很快形成蓄水池,和这些河道勾连后,成了舟楫停驻的水码头,城市里有河道和道路相隔,即使有火灾,也无法蔓延。

因为钟山水系丰富,城中这些人工河都是活水,即使遇到山洪,也能很快注入大江。河道不仅保护城市不被淹没,平时还可以把城中污水带走,保证城市干净整洁。

金陵城是样板,城市中有很多张易力图推广的东西,比如公厕,公共浴室,还有密布地下的污水沟,这些大城市最需要的东西,都在金陵城中出现了。以后也会随着城市的蔓延,一直扩展下去。

金陵城规模太小,张易不舒服,城墙规模太大,张易品级不够,又会逾制,因此张易压根就不准备建城墙,最终金陵城将环绕钟山,成为天下第一大城。

士兵才是保卫城市的力量,如果加上大江天险都挡不住敌人入侵,金陵就作为不设防城市,完整交给对方好了,总比毁于战火要好。

在金陵博学院建设期间,也是扬州各郡县佐吏更迭期,许多从没听说过的士子,被这些郡守县令简拔为郡县属官,很快接手工作,那些陈年老吏下台后,连看笑话的时间都没有,家族就被迁徙到金陵,全部打乱后重新安置。

扬州穷困,这些吏员家族却都富得流油,都是地方豪强,张易当然不能留他们在本地继续作威作福,特意在金陵给他们准备了两个区。

张易虽然霸道,却没有豪夺,只是采用置换的办法,用金陵两个区的高价位土地,换掉他们在各郡县的田地,让他们从乡下土地主变成金陵城里人。

现在金陵土地价格虽然定得很高,却还有很大的上涨空间,假以时日,这些被强行迁过来的老吏家族,至少在土地置换上能赚上一笔,如果能在城市建设期间,把家里余财投入到产业上,他们就能真正转型为大商家。

汉代商人地位低,生活中有各种限制,比如只能乘牛车,不能乘马车,不能穿丝绸,只能穿麻布,子孙即使读书,也只能做吏员。

在大汉,商人唯一上升渠道就是军功,这也是糜竺兄弟俩从小就苦练骑射的原因。

张易把这些吏员家族全部迁到金陵,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是经商的地主家族,靠垄断赚取巨大利润,又巧取豪夺才占有更大土地,留他们在当地,各种新产业根本无法推广。

张易一直很霸道,对这些郡县吏员一点都不客气,开除公职后,还把他们搬迁到金陵集中起来,简单粗暴,不讲任何道理,因为张易手里有兵,这些人除了含泪搬迁,不敢有任何反抗。

金陵可以让他们发挥所长,他们再想垄断经营,却根本不可能,因为金陵的经济体量太大了,还有这么都公营产业,随便就能冲垮他们的垄断。

把他们强制迁过来,各郡县没有这些老吏家族的阻碍,张竑的政策也能很快落实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