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有套房 > 第八十七章对付读书人的办法

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八十七章对付读书人的办法

作者:tx程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51:31 来源:笔趣阁

明朝的读书人,有时候就像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他们敢怼天怼地,特别是,你要想跟他们讲道理的时候,他们却像泼妇一样撒泼。

魏忠贤的廷杖没有让他们屈服,反而像碰瓷一样,为了卖直不惜一切代价。

牛金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还真不怕全旭,作为大明朝的储备官员,全旭还真不能光明正大的杀掉他,除非现在全旭就扯旗造反。

全旭的根基没有打牢之前,只能苟着。

全旭如今是没办法选择,否则他还真不想用这些腐儒,特别是像牛金星这样的人。

可是,眼下全旭手中没人,只能将就着用。

也许,他就是吃准了这一点,牛金星这才阳奉阴违。

但是,对于卢象升和他身后的东林党,牛金星是想巴结的,要不然,全旭创办一座书院,虽然名为书院,其实这不过是一座规模稍大一点的私塾。

牛金星就敢在金悌书院挂上顾宪成的楹联,其实也是变相向东林党和卢象升示好。

即然全旭要向卢象升展示教学成果,牛金星只能捏着着鼻子认。

此时天色全暗,位于明伦堂里却灯光通明,偌大的大厅里,十六盏电子节能灯,将整个大厅照耀得如同白昼。

众少年不明白在大年初一晚上,他们会被召集起来。

包括七十一名少年家丁兵在内,一百七八十名学生坐在明伦堂里。

看着全旭和牛金星进来,众学生双手叠在胸前,然后躬身鞠躬:“老师好!”

他们望着全旭:“山长好!”

全旭登上讲台,此时孙祖望,还有两名官学教师也跟着进来。

全旭没好气的望着,四名老师:“如何教书,我来教你们!”

全旭摆摆手,两名军大衣抬着一个硕大的黑板,进入明伦堂内,用三角支架将黑板挂起来。

全旭拿起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全旭”这两个字。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字都有繁体,如今通用汉字有七千多字,而繁体汉字只有两千多个,很多汉字其实是古今一体。

牛金星的目光望在黑析板,有些呆滞。

他最不喜欢粉笔的就是,粉笔无法像毛笔一样,可以书写出艺术美感,比如说书法中的勾画,无法用粉笔表现出来。

然而,问题是,全旭在大学时代就是文学社的委员,经过在学校出黑板报,无论是粉笔艺术字,还是宋体字、或者说隶书,全旭的粉笔字都比他的毛笔字写得漂亮百倍。

“这是全旭,全旭也是就我!”

全旭面前众学生道:“这是。”

众学生跟着学读:“全旭!完全的全,旭日东升的旭”

全旭接着道:“拿起你们面前的粉笔,跟我学写,一撇一捺!”

写到这里,全旭并没有直接往下写,他而是面前众学生,双手叠在小腹,双脚岔开:“这就是一个人字,什么是人,顶天立地就是人!”

众学生倒是非常听话,也跟着全旭一样站起来双脚岔开:“这就是人,什么是人,顶天立地就是人!”

“一横,二横,一竖,三横,这就是王,王侯将相的王,姓王的王,藩王的王,上人下王,就是全,完全的全,学会了吗?”

众学生慢慢学着。

全旭接着写旭,分解笔画,一撇,横折弯钩,九,阳之变也。象其屈曲究尽之形。凡九之属皆从九!”

接着,全旭对着众学生做了一个右臂拐弯的样子:“这是肘,肘子的肘子,九就像肘,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的九。”

众学生认真的学习者。

全旭又写下一竖、横折,一横,再一横:“这是日,也是天上的太阳,一天就是一日,一日就是一天。九日为旭,意思就是太阳初升!”

粉笔是工业革命以后才出现的,别看这支小小的粉笔,却是在教育史上最大的变革。

牛金星能考上举人,自然不是傻子,他经过观察,这才发现这个粉笔的作用,远远比他想象的更大,也不是说粉笔无法像毛笔一样体现书法,只是他没有掌握这个诀窍而已。

在全旭手中的粉笔,仿佛像印刷出来的宋体字一样,工工整整,横平竖直,撇捺都带着艺术的美感。

全旭采取这种言传身教的方式,短短一柱香的时间,不仅仅教会了众学生们四个汉字,而且连写法、读音、字形、字意全部讲解清楚。

如果他也采取这样的教法,可以将教学内容和讲解融为一体,同时传递给所有学生,千字文一个月教完,似乎也不是什么天方夜谭。

牛金星其实并不古板,他虽然是一个真小人,却是一个学以致用的真小人,一旦有用,他就会去用,而不是因为反对而反对!

全旭没有理会牛金星的小心思,他向众袁世卿拍拍手。

此时两名军大衣,各抱着一匹蓝色的粗布进来。

后面跟着两名军大衣,他们抬着一张宽大的案板。

将蓝布铺在案板上,全旭在黑板上写道:“岁岁平安,天天开心;路路通畅,步步高升;年年有余,滚滚财源;家家幸福,事事如意!”

全旭写完,则没有讲解,而望着众学生道:“你们拿着自己的粉笔,将这些字,抄录在这匹布上面。”

当然,提拔自己是全旭自己的写的,他写下:“金梯书院全体学生祝卢大人……”

众学生迟迟不敢上前,全旭望着袁宗第道:“虎头,你来!”

“是!”

袁宗第直接大大方方上来,按照全旭的方式,直接写下:“岁岁平安,天天开心;路路通畅,步步高升;年年有余,滚滚财源;家家幸福,事事如意!”

然后,又写下学生袁宗第敬上。

接着,就是华山虎的儿子华安上来,他的底子比袁宗第更好,别看他年龄不大,书法却非常老道,有一股锋芒毕露的感觉。

不过,仅仅三十多名学生,这匹布就写得满满当当,很多孩子不会写自己的名字,袁宗第和华安识得字多,就在黑板上教导其他学生,学写自己的名字,什么张二蛋,李二狗,赵栓柱、马虎头之类的名字。

一百七八十名孩子,用了一个多时辰的时间,写了足足五匹蓝布。

牛金星望着全旭道:“东家,你的字为何……”

直到此时,全旭这才反应过来,在他后世已经养成了从左到右、至上而下的书写习惯,而这个时代却是从上到下,从右至左的书写和阅读习惯。

全旭望着自己的在袖子,顿时有了借口:“没办法,前面写好,后面容易弄花了!”

牛金星刚刚想张嘴,居然无言应对。

他可以从全旭的书写方式以及熟练程度可以看出,全旭绝对不是第一次用粉笔写手,他非常熟练,非常自然,而且还会用这种坚硬的粉笔,完成书法中复杂的一波三折、一笔三过、万毫齐力、绵里藏针、银钩虿尾等手法。

丝毫没有顿挫感,毫不拖泥带水,浑然天成。

孙祖望道:“东家,岂可因此许小事,篡改写法,如此行事,成何体统,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笔墨而已,从我束修里扣!”

读书人耻于谈金钱,学费不叫学费,叫束修。就像后世义务教务已经免费,可事实上,家长需要承担的费用,远不如没有免费的时候。

老程初中的时候,一个学期的学费是十三块五毛钱,大约需要五六十斤麦子,但是现在一个孩子一个学期乱七八糟的学费,一两千肯定不够。

全旭冷笑道:“袁世卿,告诉他一个学生一个月的笔墨纸砚多少钱?”

全旭其实并不知道,袁世卿急忙道:“以最廉价的笔墨来说,一个学生一个月至少需要三四钱银子……”

孙祖望的脸色瞬间吓得煞白。一个学生三四钱,十个学生就是三四两,一百七八十名学生,他的束修还真不够。

事实上,明朝读书人少的原因,就是因为成本太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