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有套房 > 第四九二章忍他两年又何妨

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四九二章忍他两年又何妨

作者:tx程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51:31 来源:笔趣阁

崇祯也明明知道,朝廷在漕运方面是一个巨大的窟窿,这个漕运牵着了方方面面的利益,不能轻动,一旦动了,那些人就会蛊惑着漕工闹事。

一百多万青壮漕工,一旦闹事,那就麻烦了,整条京杭大运河,都在大明的腹地,而且更为关键的是,漕运只要出现问题,京城就会出现粮荒,一旦京城出现粮荒宁锦线、宣大线,三边都会出现问题。

在这个时空,崇祯其实是幸福的,因为全旭的存在,建奴暂时没有了力气动弹,孙承宗一直坐守着蓟州,居后策应着宁锦线,卢象升去了宣大。

别看洪承畴人品有问题,但是人家能力没有问题,照样可以压着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一手按着公平军。

在这种情况下,崇祯才敢放开手脚,收拾内部问题,他第一刀动了皇宫内部,把一千四百余名宫娥和宦官扔给了全旭。

当然,这些事情,朝廷大臣是不会管的,反正皇宫随便让崇祯折腾,接着他又动了京营,京营的官兵张口向朝廷要粮,结果建奴打过来的时候,畏敌如虎,崇祯失望了,大臣们也失望啊。

一旦北京出了问题,他们也跑不掉,所以,崇祯一刀砍下去,四卫十八个独立千户所,就被崇祯一刀切掉了。

同样没有引起朝廷大臣的激烈反对,可以慢慢试试漕工了。

在这个时候,崇祯望着全旭道:“朕打算让辽东新军接手辽西,把宁锦防线接过去!”

全旭目瞪口呆的望着崇祯道:“为何?”

“朕已经受够了那些辽西军阀了!每年糜耗七百万两军饷,几乎把国库给掏空了,却既不能攻,也不能守!”崇祯皇帝火冒三丈,咬牙道:“崇祯二年,建奴大举来袭,关宁军声称曾与建奴血战数日,歼敌万余,斩首六百余级,满朝文武皆言战功赫赫,然而朕让锦衣卫查了一下,却发现他们根本就没怎么跟建奴打!”

崇祯说到这里,气得胡子乱颤,一下把茶杯重重的砸在茶几上,义愤填膺的道:“建奴一来,那些花费数万,甚至十几二十万两白银修建起来的城池堡垒便尽皆放弃,不是主动向建奴投降便是落荒而逃,没有发挥任何作用!”

崇祯说得这些问题,全旭全部知道,但是知道规知道,却没有办法说,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这可是要结血仇的。

更何况,全旭也没有想到像张居正一样对大明进行改革,大明的里里外外太烂了,把张居正、王安石以及商鞅这三位头铁的改革家聚集在一起,也不见得可以玩过大明的文臣。

商鞅还可以得到秦王的鼎力支持,还有二十万秦军虎狼之师当作后盾,关键是,商鞅代表的就是大秦虎狼之师的利益。

可是,明朝的军人,特别是那些勋贵和将领,本身就是烂泥扶不上墙。

崇祯皇帝开始了吐糟模式:“十几万关宁军全都缩在城里,不敢露面,也就祖宽在十字坡跟建奴打了一场,打垮了建奴一个甲喇而已!全都当朕是傻瓜!临敌时十不当一,争功却以一当十,恨不得把还没车轮高的孙儿都拉过来分润一份功劳,要求封赏的名单能列出三丈长!他们这是想干什么?真的当朕瞎了吗!?”

曹化淳的目光变得幽深,他真想说:“皇爷,那些大臣就是把你当傻子哄呢!”

“每年几百万两辽饷,就养了这么一群既不能攻也不能守的废物,要他们何用!全家军战斗力强,而且花费的粮饷也少得多!”

崇祯兴奋的笑道:“朕决定了,用辽东新军顶替关宁军去镇守宁锦防线,如果他们兵力太少守不过来,干脆就放弃宁远、锦州,只守山海关,只要能拖住建奴几年,朕的辽东新军就能积蓄足够的实力挥师北上!”

如果崇祯真敢这么做,不出意料,他就会成为大明朝里第三位落水意外暴毙的皇帝,不用上煤山上吊了。

另外,全旭可以肯定,崇祯一旦提出退守山海关,满朝文武都会跳起来咬人!

退守山海关确实可以大大节约粮饷,将七百万两辽饷减到一百万两都不成问题,问题是这满朝文武都指着辽饷活的,这样做等于是断他们的财路!

大明那些大臣们别的本事没有,作死本事却无人能及,鬼才知道一旦发现自家财路要断了,这帮作死者会作出何等脑残的蠢事来!

全旭在辽东崛起,看似风光无限,事实上,根底尚浅,发展工业,从来不是简单的事情,不仅仅是科技技术的问题,同时,还是工人的问题。在全旭的扶持之下,辽东的工业发展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几乎是工厂遍地开花,纺织厂、水泥厂、炼钢厂,煤矿、造船厂等等。必在未来几年,辽东地区的生产力将呈井喷模式发展。

伴随着这些工厂发展的是那些工人,根据辽南四州十五县的统计,辽南四州十五县拥有用工人数超过一百的工厂总计一千三百五十五家,职业工匠人数多达五十七万余人。这段时间的蓬勃发展,直接让辽东的工人突破了一百余人万。

这样以来,工人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阶级。

人类自从产生了阶级,就会有矛盾。特别是资本家,那些工厂主们,为了追求利润,他们是无所不用其极,虽然全旭强制辽南议会,为了避免苛待工人,酿成工人反抗运动,他曾提出工资收入最低标准,也要求各工厂的工人们,发放工资必须经过全记银行。

事实上,辽东的工人收入虽然可以糊口,距离后世那种一个月工资可以买个四五千斤粮食,可以让自己的老婆孩子吃喝不愁,还有一定的差距。

当然,最怕的是,他们在内部蛊惑工人跟全旭造反,那样以来,全旭才会有更大的麻烦。

一个正确的策略放在错误的时间,会导致灾难性后果,这是血的教训。

全旭沉默良久缓缓说:“陛下,三思!”

“为何?难道朕连调动自家军队的权力都没有了吗?”

“臣不是这个意思!臣认为,眼下大明天灾频发,流寇至今还没有平定,已经是元气大伤了……”

崇祯愤愤道:“正因为这样,朕才要让辽东新军换下关宁军,省下这几百万两辽饷!有了这几百万两银子,朕可以做多少事情!哪怕是扔进河里听个响,也比交给这帮军阀一天到晚恶心朕强!”

“理是这个理,可是,陛下有没有想过,把关宁军换下来之后,那十几万大军往哪里放?”

崇祯拧起眉头,这个他还真的没有想过。

“那十几万大军也是要穿衣服吃饭的,把他们换下来却没处安置,必出乱子!一旦他们起兵作乱,大明只怕要花几千万甚至数亿银两才能摆平了,哪个更亏?再者,关宁军经营了这么多年,在朝中人脉极广,要动关宁军,只怕满朝文武没一个会答应的……别瞪眼,陛下能查到关宁军虚报战功,想必也能查到兵部、户部、吏部乃至内阁那些大人物每年能从辽饷中分润到多少利益!”

全旭语重心长的道:“关宁军早已不单纯是一支军队,它已经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要动关宁军,要削减辽饷,势必会导致这个利益集团疯狂反扑,后果难料啊!”

别说关宁军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就连全家军以及天雄军,都成了利益集团,全旭身为全家军之首,不意味着,全家军可以没有自己的立场和利益原则。

崇祯把全家军往辽东放是非常容易,可以调出来,那就不容易了,现在全家军已经在辽东落地地根,辽东已经不是大明的辽东了,而是全家军的辽东,工业党的辽东。

此时此刻,就算全旭想当大明的忠臣孝子,全家军也不会同意,因为全旭对朝廷的军饷不在乎,所以全家军上下,对于朝廷可没有什么好感。

如果崇祯敢下令处斩全旭,甚至不用全旭下令,全家军马上就会起兵清君侧,十几万大军北上或南下,那么乐子就大了。

崇祯皇帝异常恼怒:“难道要朕继续养着那帮废物,每年继续花几百万两辽饷养着他们给朕添堵不成!?”

全旭苦笑道:“暂时也只能这样了。其实要解决关宁军,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建奴给灭了,没了建奴,关宁军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陛下,请再忍耐两年,两年之后辽东新军便可以积攒足够的实力,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扫灭建奴!”

“好,朕且再忍耐两年,两年之后再跟他们算总账!”

全旭暗暗松了一口气,他真怕这位大老板牛脾气上来了,坚持让辽东新军接防关宁防线,真要这样搞,只怕辽东新军还没动,关宁军就配合后金大军,把辽东打得稀巴烂了。

千万不要高估那帮骄兵悍将的节操,当然,他们在后金面前就是陀屎,但是留了辫子之后那叫一个猛,从辽东打到缅甸不带喘气的,真让他们跟后金合流,事情绝对大条!

不过还好,崇祯虽然有急躁、刚愎自用等诸多弱点,但对他信任的人的话还是听得进去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