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明末有套房 > 第四九一章崇祯终于开窍了

我在明末有套房 第四九一章崇祯终于开窍了

作者:tx程志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0:51:31 来源:笔趣阁

随着武器的大规模标准化生产,谁可以掌握大量的资源人口,谁就能获得战争的胜利。火器的广泛使用使得游牧民族的骑兵变得毫无用武之地,骑兵在火枪面前变成了活靶子。

在冷兵器时代,训练一个马上弓弩手需要三年时间,要在高速奔驰的战马之上拉弓射箭并且命中目标,难度可想而知,即使训练一个步兵弓箭手也需要将近一年的时间。而一个火枪手从训练到可以打仗只需要大概三天时间。

特别是机枪的出现,游牧民族只能变得能歌善舞。

全旭拍拍手:“红衣,把内室那两个锦盒拿过来!”

时间不长,红衣捧着两个锦盒走进来,她打开锦盒,露出两柄手铳。

曹化淳微微变色。

全旭伸手拿起一支手铳,这个手铳可不是全旭的功劳,而是全记的枪炮局工匠打造的手铳。

与普通的手铳不一样,这支手铳不仅仅是燧发式,而且外形有点像左轮手枪,有五个装药室,可以一次性装填五枚铅子。

当然,现在是没有装填火药,全旭拿起手铳,直接送给了崇祯皇帝:“这种手铳可以装药五枚,子药两钱,二十步之内,中者立毙。”

崇祯似乎对这种手铳没有什么兴趣,他看了看,就将手递给了王承恩,接着,他叹了口气道:“现在有些大臣劝谏,让太子进学!”

“开什么玩笑!”

全旭不以为然的道:“他才多大,怎么可能这么快上学?他这个年纪就该和其他孩子一起玩玩闹闹,开开心心的过,整天逼着他读四书五经,就不把他读傻?”

周皇后插嘴:“不是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么,不读四书五经读什么?”

全旭笑道:“太祖洪武皇帝、成祖文皇帝都没读过四书五经,臣看史书,史书记载,成祖当年可以大本堂里的混世魔王,他照样开创了一个堪比汉唐的盛世!依我说,一个帝国的皇帝最重要的不是学了多少圣人之道,而是要了解民情,有自己的主见,勇于任事。如果连一石米要多少钱都不知道,那肯定会被群臣欺负得体无完肤的,这些东西在宫里都学不到,在书本里更学不到,得到外面去才行!”

周皇后道:“本宫赞同!”

她拿出一方布巾替朱慈烺擦掉脸上的油迹,疼爱的说:“慈烺沉默寡言,懦弱怕事,本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生怕他以后会吃亏,听了全卿之言,本宫感觉这样最好,本宫很满意!”

“慈母多败儿!”

不过,麻辣火锅着实开胃,让崇祯皇帝胃口大开,吃着涮肉、还一些水果,直到崇祯感觉自己的肚皮快要撑爆了,这下心满意足的放下筷子。

朱慈烺和长平公主眼巴巴的看着一盘盘羊肉,却没有肚子可以装下,有些惋惜。

全旭自然是明白朱慈烺和长平公主这样做的原因,主要是崇祯太节俭了,周皇后也没有办法大吃大喝,所以连一对儿女也跟着受罪。

这正应了那句话,死要面子活受罪。

当然,在全旭面前,崇祯就放开了,他不仅仅大吃大喝,而且带着老婆孩子过来大吃大喝。

周皇后看着朱微媞牵着公主的手,又拉着朱慈烺的手道:“你父皇跟侯爷还有很重要的事情要谈,我们先到那边去玩吧。”

周皇后和朱微媞一起向崇祯行了个礼,心满意足的走开了。

府里的宫女太监过来将残羹剩饭清理掉,奉上香茶,然后远远的退开。有些事情不是他们这些小人物能够接触的,还是别听到为好。

崇祯皇帝吃得太多了,肚皮撑得难受,一连喝了两杯茶才算缓过来,他学着全旭的样子,躺在沙发上,打着饱嗝说:“鸳鸯火锅………嗝,朕还是头一回尝到如此美味的东西!”

“曹公公!”

“府里有几十只羊,还有猪,那是给陛下准备的,回宫的时候,别忘了带着!”

曹化淳算是服气了,整个大明的文武大臣,也就全旭这样,送礼送得光明正大,偏偏还没有人可以说出什么。

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边喝茶边聊,天南地北一通胡侃。

全旭给崇祯皇帝讲起了辽东的风土人情以及自己征战荷兰的所见所闻。

崇祯则给全旭说了一些朝中发生的趣事,聊得非常轻松。

崇祯喜欢这种谈话的氛围,也就跟全旭聊的时候能这么轻松,就像孙承宗、卢象升、温体仁包括周延儒,就没有这么轻松。

当然,全旭压根没拿他当皇帝,更没觉得皇帝比谁高贵多少,在他眼里,能跟他坐到一块吃饭聊天的都是朋友,其他人哪里有这个胆量?

说着,说着,崇祯就变成了话唠,不对,应该是变成了深闺怨妇,他吐糟这个,吐糟那个,然后长吁短叹。

原本国库就没钱,结果运河要趁着枯水期疏通,伸手就要两百万两银子。

说到了漕运,全旭不解的道:“陛下,京杭大运河河道淤塞,通航困难,百万漕工的衣食都要从税银中出,消耗何其惊人,再加上漕运官员层层贪墨,假公济私,一千石粮食走运河运往京城,最后不知道能不能有两百石进国库!不仅效率低下,消耗惊人,还浪费了百万青壮劳力,这样的漕运,要它何用?而走海运就不同了,一艘大海船一次能运载万石粮食,从广州出发,抵达天津不过十余日,二三十名水手就能搞定,效率高出何止百倍!”

崇祯苦笑道:“朕何尝不知道海运更省钱省力?只是这百万漕工一旦没了活路,势必天下大乱!”

“要不这样,臣调辽东军南下,进驻徐州、济南,万事俱备,朝廷动力清理河工,他们只要敢造反,哼哼!”

全旭可是眼馋着这百万河工许久了,虽然说是百万河工,事实上,连上他们的家属,足足数百上千万人。

这些人是大明朝里的不定时炸弹,但是全家军扩充海军力量,有些困难了,沙河帮只是一个江湖帮派,能够提供人数有限。

崇祯大吃一惊:“你疯了!?那百万漕工…”

“正因为那百万漕工才要废除漕运!”

全旭笑道:“打下的疆土终究是要有人去开发的,有家产的人谁肯离开故土到辽东,而漕运一旦取消,这百万漕工就没了去处,到时候再出台一些政策鼓励他们到辽东去,岂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崇祯目瞪口呆,愣愣的看着全旭,像是在看一个疯子。半晌,他才说:“你不停的提辽东朕倒要问你,到底要多久才能彻底灭掉建奴?”

全旭想了想,慎之又慎的伸出两根手指:“两年!”

“你原来说三年,现在又说两年!”

“臣也没有办法,建奴就像汉时的匈奴,唐时的突厥,打败他们容易,想要灭掉他们,必须远征,臣在辽东屯田,就要像汉时一样,发数万大军,跟着数十万民夫负责后勤,这样才能彻底灭掉建奴!”

“现在建奴正在进攻朝鲜,半个月前,他们距离平壤不到三百里,现如今只怕已经兵临城下了,你能调出多少人支援朝鲜?”

全旭沉吟道:“两万人马,后勤民夫需要五六万人!”

“两万人?”

崇祯有些难以置信。

全旭道:“如今我军火枪火炮已经犀利无比,火炮一炮轰过去能炸死炸死二三十人,而几千支火枪轮番开火足以编织出密不透风的火幕,建奴骑兵硬要冲过来的话,十个人中有九个会在半路上被打成马蜂窝,建奴拿什么来跟我们拼?”

崇祯沉良久道:“别人跟朕说这些的话朕会把他当成大话精,二话不说就砍了他的脑袋,但是从你嘴里听到这些话的时候,朕已经将建奴当成一群死人了!”

“谢陛下信任!”

崇祯勉励道:“朕给你足够的时候,只管放手去干!两年不够的话就三年,三年不够的话就五年!朕还年轻,终究能看到你把皇太极给朕捉来,朕让他给朕跳舞,朕不急,不过朝鲜的事情,不能不急!”

“那臣从明天就出发!”

全旭望着崇祯笑道:“陛下可以与朝臣商议,任他们吵,最好可以吵个十天半个月……”

不等全旭说完,崇祯皇帝仿佛明白过来。

全旭这是在故布疑阵。

崇祯想了想道:“你要五万民夫负责后勤?”

“对!”

“那就从漕工里招募吧!”

崇祯目光闪烁道:“朕听说漕工一个个体壮如牛,能吃苦,也能服从命令,拉去负责上战场也好,负责后勤也罢,都是个不错的选择。”

全旭激动得热泪盈眶。

大老板你终于开窍了,知道漕工除了拉纤,还可以去当兵了!

清朝是怎么解决漕工的来着?嗯,简单的说就是抓壮丁,太平军抓,清军也抓,百万漕工被割裂成两个阵营血腥厮杀,等太平天国被平定之后,百万漕工也没剩下多少人了,这个沉重的负担自然也就被甩掉了。

这说明,崇祯真正动心了,准备铲除漕运这个毒瘤。

事实上大明是烂透了,**的何止是一个辽西将门,漕运也是大明脖子上的巨大枷锁。

崇祯也恨透了这些漕运官员与漕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