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权倾大宋 > 第八三五章 我会回来的

权倾大宋 第八三五章 我会回来的

作者:王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7:01 来源:笔趣阁

(四库书)

几天的潜伏,并不代表不关心外面,就在上船时还买了许多来自行在的小报,甚至还有东南新闻。 他从上面看到王秀的姿态,登上两府首相的宝座,竟然一改低调谦让,以强势的姿态登场,不能不让他佩服。

人不可能长久的低调,那会让别人认为懦弱,形成某种弱势,但也不能专横地强势,那样只能树立更多的敌人。

王秀已经完成了资历和威望的积累,无论是军功还是政绩,都达到了人生的顶峰,为了更好地推行新政,自然要表现出强势一面,打消某些人的窥视。

却见王秀展翅高飞时,正是他惶惶如丧家之犬,有心理准备不假,心中却不免消沉低落,隐隐落下一些阴影。

“张大人无需在感怀了,进入大海就海阔天空了,到时郎君必然禀明郎主,大人还是大有可为的。”辖里不知张启元所想,却不耽误他的劝慰。

“落魄之人,岂敢有飞天之心。”张启元摇了摇头,淡淡地道:“猛安,在下想静一静。”

“哦,正好在下还有点事,先告退了。”辖里是亲兵出身,自然会察言观色,当然不愿意触动张启元的晦气。

要说上了船任他摆布,这就是屁话,此人是兀术看中的人物,连大金郎主都知道,一旦北上成功,绝对是受到重用的人物,他可不敢得罪。

张启元在上面站了一炷香的时间,不言不语,目光紧紧扣在南方,脸色阴影不定。最终,在转身下去时,狠狠地来了句:“好毒的王大郎,等着,我会回来的。”

既然没有张启元的影子,民间闹得欢腾,王秀压根就不在意,在他强有力的手腕下,女真使团的事件没有扩大。

当然,兀术也不会为了这点破事翻脸,他在河北、河东有二十万大军不假,但真正的精锐不到十万,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其它都是些汉军部队,根本就不堪一战,面对宋军紧抱成团的战术,缺了副好牙口啊!

也就是这样,才没有引起大规模战争,金军将帅不想发动军事冒险,他们需要调转矛头,镇压两河不断爆发的反抗。

尽管,兀术明白王秀的妥协,并非出自内心,可以说是一种暂时的退让策略,盟好表面上对女真人有利,但大宋行朝国力蒸蒸日上,再也不是女真人能望其项背。

不过,是毒药他也得忍下来,女真人的确无法灭亡大宋行朝,只能寄希望于女真人不断发展,慢慢消耗对方的实力。

现在,女真人的头等大事是要扑灭各地反抗,稳定河北、河东局面,进而为各项变革铺平道路。然后,是不断地发展军事力量,对草原各部落进行征服,达到南北平衡的趋势,尽可保持金军相对优势。

马军,是女真人的骄傲,也是宋军的短板,只要抓住这个重点,女真人就占据军事优势,他非常相信。

就在风口浪尖上,大宋行朝做了一次调整,在王秀的引导下,大家平静地接受变动。

王秀为首相,李纲罢知枢密院事,除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们和秦桧一起,成为三相并立。

谭世绩、李光参知政事,吕好问、许翰知枢密院事,吕颐浩为吏部尚书,朱胜非为兵部尚书,谢克家为工部尚书,赵鼎权礼部尚书,沈默权户部尚书,蔡易权刑部尚书。

但是,关于殿中省彻底划归内朝,不再受外朝节制的昭告,让朝野顿时沸沸腾腾,再次腾起剧烈的争议。

南北盟好反而渐渐平息下来,该吆喝的都做完了,既然盟好已成定局,那就见好就收,大家渐渐被吸引到官制深化变革上。倒底如何改,自己能在未来的政局中占到一个怎样的职位,牵动着每一名士大夫的心弦。

当外部压力暂时消失时,你不矛盾凸现出来。

赵谌没有表态,只是在御览后下旨,两府执政与六部尚书商议,他的确没有那份心,也无力左右大政,王秀代表的两府实在太强势了。

经过几次讨论,王秀深切感受到,官制从表面到深处变革,是多么的艰难。

表层的事很好办,不就是名位调整嘛!实权并没有被消弱,大家利益没有被消减。

但是,到了内外朝分离,这可是触及部分人的利益,有担任内臣的希望到外朝,有担任外朝官的,希望进入内臣行列,这就引发了很多矛盾。

说白了,就是内官权势消弱,大幅度增加外朝的权柄。

还有,减少差遣职位,尽量做到职事实用化,比元丰改制更深一步,更是要再消减衙门,还是得罪人的破事,如何去把握这个度,这是对王秀最大的挑战。

不过,王秀的强势推行,还是让殿中省的划分得到通过。毕竟,两府也希望不受内朝的制约,士人更希望得到更多的权力,有他做个露头鸟,大家都乐观其成。

殿中省从正四品,提升到从二品,掌管大内禁宫的内库、采办、内侍、女官、宫女、宿卫等事务,升迁罢黜不再由外朝决定,而是有另一套升迁方式。

枢密院依然为内官体系,却被弱化了许多,部分权柄划到兵部,枢密都参军司、机速司名义上属于枢密院,实际直接向都事堂负责。

两府有都事堂、枢密院构成,人们习惯称呼宰执两府,却深切感觉到东府权柄的厚重。

当然,也有人表示反对内外分离,大多数人还是能理解的,能厘清内外朝界限也是好的,毕竟这样能限制皇家开支,避免天子从户部和太府库中提取,减轻国库负担,对外朝或许是省心的好事。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那就是王秀玩了个把戏,内外朝分离不假,但殿中省班位在枢密使之下,暂由外朝大臣兼任,这就给了外朝制约内朝的机会。

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吸引士人眼球的是,在县设立议政会,那才是乡老制的升华。

应该说是,王秀最关心的无外乎亮点,内外分离是一点,县乃至州设置议事会,也是重中之重。

(四库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