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仁者无相 > 第七十三回 晋州武山全军休 众将齐聚议军魂

武山县

刘彻在铁牛等狼卫的护卫下,巡视了几处豫州军大营,返回中军大营已经是月上树梢了。

这一个月大军翻越了数座雪山及高原,出现了不少兵员损失,此时西北已入深秋即便中午也感觉到很冷,早晚更是寒气逼人、寒风刺骨。虽然在平武出发前准备了不少御寒的军需,但二万多人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不少冻伤。

好在武山县已经提前贮备了不少冬季的军需,二万多人勉强够用。

刘彻回到中军大营就召集朱彦、成韬等人,询问学子们的情况,经过一年的磨练,此时的朱彦与成韬都已经变得干练许多,少了学子的文人气质,多了军人的刚毅之感。

成韬与朱彦一起进了大帐忙躬身行礼。

刘彻摆了摆手招呼两人围在火炉边,一边烤火一边搓手看着鼻子耳朵都冻伤的朱彦问道:

“朱大公子,你们家的哪些族人如何?御寒之物齐备吗?”

朱彦忙回道:“主公可千万不能如此折杀我了,蒙主公的厚爱,我哪些族人冬衣齐备吃住都是军中最好的了。”

刘彻点了点头,“西北苦寒,朱家子弟就在南阳,能坚持到此地可见朱老太爷子选人的眼光。”

此时的朱彦早已经系死心塌地决定跟着刘彻干到底了,“主公抬爱了,家父出发前就与我等说过,我们朱家这些族人此后将与主公荣辱与共。”

刘彻抬手指了指朱彦笑道:“跟我干光会说好话可不行。”

然后看向成韬问道:“成师兄,我们哪些新来的师兄弟怎么样?”

成韬一听刘彻喊自己师兄,心中一暖忙回道:“师兄弟大多都是穷苦人家出身,这点苦不算啥。主公给的待遇已经很好了。”

刘彻用铁棍捅了捅火炉的煤渣,“我们要在武山休整一段时间,你把他们按农、工、商的学识分成几队,等我们达到灵州就需要他们出力了。”

成韬随即拱手道:“遵令,主公。”

三人又简单聊了一会见夜深了,刘彻便让狼卫送几人返回各自的帐中休息。

第二日一早,

刘彻看完大军的早操后把严遂、钟海、高平等将领召集到一起。

看着这些亲信将领,刘彻将这段时间自己对于军队建设的几点疑问说了出来。

“豫州军经历数十次大战,也交手了九州最强的云州军,那诸位对于何为强军有怎样的见解?大家但说无妨。”

严遂是众将中资历最老的,想了想回到:“主公,末将看来强军只要以下三点有其一即可:第一、君主强,自古以来,强军比有强郡主,如赵武灵王、楚霸王等,主公强容易出强军。第二是将帅强,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其三,兵士强,古来择精锐之师组建强军数不胜数,如:如秦军锐士、魏武悍卒皆可以为强军。”

钟海也言道:“主公,严将军所言甚是,不过末将以为强军乃是军械强,披甲执锐方可为强军,哪些流寇山贼都是乌合之众,精锐之师可以以百当千,击之不费吹灰之力。故强军必然军械强。”

高平也站起来言道:“主公,末将觉得强军定是骑军,骑军来去如风,日行千里。往往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强大的骑兵可击溃数倍于己的步军。强军首推骑军。”

严遂一听不乐意了,他本就是步军出身,见不得被人贬损步军。回道:“骑军强在野战,但自古以来强军多是步军,再说了攻打城池哪里能少的了步军。”

高平咧着嘴笑道:“严将军所言甚是,末将的意思是骑军也是强军之一。”

此时一员年轻将领拱手道:“主公,末将认为强军并非简单的强军械,而是强在军队的意志。”

刘彻闻言看了过来点头,“你继续说。”

“纵观古今,各个王朝开国皆是强军林立,锐不可当。但数代之后却急速衰弱。曾经的无敌强军荡然无存。这些曾经的强军军械依然是最好的,但是他们却失去了最重要的求胜的意志。”

众将闻言都点了点头。

“所以末将以为,强军必是拥有强大求胜意志的军队,这是所有强军最重要的一点。”

刘彻思考了一番,问道:“那你说说,如何建立这种意志?”

那员小将想了想回到:“不断的战斗,只有不断的战斗才能保持这样意志,哪些建国后数代就失去求胜意志的强军都是因为没有了战争的磨炼而迅速衰落的。”

刘彻笑着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年轻将领拱手道:“末将霍济。现在严将军麾下任职。”

“霍济,嗯!很好!”

刘彻点了点头,“关于强军,诸位将军都说了很多点,其中很多也都是真知灼见。不过我认为强军最重要的是传承!一支强大的军队必然拥有自己的灵魂,也可以称之为军魂。哪些勇于死战、护卫袍泽、保卫家园的每一位勇士的灵魂汇集一处,那就形成了这支军队的军魂。”

众将闻言都陷入沉思。

“儒家之所以千年不衰,就在儒家的学说传承从未断绝。所以我想建立豫州军自己的军事学堂,让诸位传授自己的治军之学,如那兵圣一般流传千古。只有保持豫州军的传承,那么强军就有了最重要的一点延续,军魂不灭自然强军不衰!”

众将一听可以传承千古,顿时目光闪动。

自古以来大多君主都是把这些将军当成弓箭,所谓鸟尽弓藏。

但如果能将这些将领用一辈子鲜血换来的宝贵经验传授下去,那么他们自己本身也能够在史书上留下名字,这自然是这些将领们所渴望的。但在刘彻提出之前没人敢这么想,兵戈主杀伐,杀气重重,所以自古以来这些将领就容易被自己的主公猜忌。

这类学堂一旦建立起来,也算是给这些将领们一个离开军队后的好去处。

随后刘彻把自己的想法一一说明,考虑到现在条件还不成熟,先定期让军中优秀的子弟聚在一起学习兵法以及治军的要点。刘彻也会同这些年轻将领一起聆听老将们的讲课,一起学习进步。这得到了全军的支持,很快这个简单的学堂就开设起来,为让尽可能多的年轻将领有学习的机会,刘彻甚至将中军大帐空了出来,每次数十名优秀的军中将领都跟随刘彻一起学习治军的知识。

严遂讲步军、高平讲骑兵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刘彻也发掘了不少能力不错的年轻将领,并为后期的军事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