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仁者无相 > 第三百回 关中细雨润春风 渭水君臣论治国 (4)

云渡竹苑的凉亭中

刘彻看着云楼子问道:“先生的格物致用之学,本都亦以为正是当下急需之学,这天下的读书人所学,当为万民之福祉,而非为一人一族之利,正如先贤所言,读书人须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雄心壮志。

先生何以在这乡野之间,方寸之地赋闲而居,何不出山,一展心中抱负,学以致用,救万民于水火。”

闻言,云楼子抬头看着刘彻问道:“大都督以为,何以才可言救万民于水火!若不脱轮回之道,今日之局,百年之后,必复现也!百姓复复为难,无穷尽也。”

“轮回之道?!”刘彻闻言拧着双眉,陷入沉思,许久他双目隐有光芒,出言道:“今九州纷乱,群豪四起,民不聊生,皆因门阀豪族为一己之私,争权夺利,压榨百姓,究其根本乃是为了一个利字,门阀失其利,必夺之于万民,万民失其利,则天下何以为安。

本都曾与一老夫子在渭水之畔探讨过治国之策,今日先生此问,我亦可以当日之言回之,当前门阀士族与天子共治天下之局,俱往矣!”顿了顿,刘彻霍然起身,朗声道:“本都心之所向,乃是天子与万民共治之世,吾愿赴汤蹈火,只为万世开先河!”

云楼子怔怔地立在亭边,只闻风声荡过碧绿的池面,又轻轻拂过竹林~~

许久~

就见,云楼子缓缓走到桌前拿起杯子沉声道:“大丈夫在世,当轰轰烈烈,建不世之功。人生难得一知己,某当满饮此杯。”

两人相视无语,皆举杯一饮而尽,良久开怀大笑。

刚刚两人从彼此的对话中,已然明了对方的心迹,只是铁牛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言,愣愣地待在一旁,但铁牛依然感受到了二人话语中所蕴含的力量,也感心潮激荡。

之后两人再次面对而坐,刘彻出言道:“今天下之利多出自于地,得地便为利,此乃破局之关键,故而本都推行土地新政,收豪族之地分之于民,使耕者有其田,则百姓思定,知得失,而明立势。”

云楼子喟叹道:“大都督以大魄力,夺豪族门阀之利,散之于民,救百姓于困厄,乃是万民之福,只是此乃权宜之计,恐后患无穷。”

闻听云楼子点出了自己心中的隐忧,刘彻的面色凝重道:“确如先生所言,但若不行此策,豫州军断然无法在西北立足,安能有今日之势,先生所言之后患,吾亦深知之,随分其田亩以养其族,然相比其前所拥之地,十不足一,当下门阀豪族只是迫于豫州军的武力,不得以已而顺之,我忧其心必怨,长此以往,将生大乱,只是,还未思得解决之法。”

其实也并非没有彻底解决的办法,只是当下这些豪族还算顺服,刘彻也不愿意徒增杀戮,但从内心来说,刘彻并不想大开杀戒,这样做会引起门阀豪族整个阶层的反扑,长久来看,其弊远大于利,非不得已,不可行此下策。

对面的云楼子闻言,微笑道:“某或可助大都督解此隐忧。”

闻言,刘彻忙道:“哎呀~先生请说,本都洗耳恭听。”

难怪刘彻会有些激动,楼一些话一出,便便表明其愿意出山相助刘彻,能得这样一位治世奇才的辅佐,刘彻又岂能不欣喜。

就见,云楼子沉声道:“大都督所忧绝非空穴来风,当下那些门阀豪族摄于大都督之军力,表面屈服,但其失利极大,定然心生怨恨,若在私下勾连,寻机而动,则他日必为大患。

既然世人本性皆逐利而行,那些门阀豪族尤甚,便可因势利导,分而治之。

若想化解此局有治标、治本二策可用:

治标之策:当下大都督虽分豪族一定田亩以养族人,但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这些豪族往日奢靡成性,定然难以满足,现大都督既不可返其田亩之利,或可以商利疏之。”

“商利?”刘彻喃喃道。

“不错!只要打通西北之地与西域商贸之路,则其利甚巨,只要调配得当,让豪族门阀有利可图,便无人敢冒杀头的风险,去做那些悖逆之事,如此,便可以暂抚豪族门阀之心,只待大都督掌完全掌控全局后再做定夺。”

“何以为之?”刘彻道。

“大都督,可以五军都督府等官方的名义,设官商专营西域商路,筹各豪族之资合本,得利则按比合本之姿,分利于豪族。如此一来,豪族便与大都督共利,其心必顺,不敢言叛。

此外,若商利足,则豪族吞地之心则淡,百姓亦能安心耕种,再加以律法约束豪族与民争利,如此或可长治久安。”

闻言,刘彻赞许道:“嗯,先生此策在疏不在堵,确实上策。不知先生所言之治本之策何如?”

“大都督如何看待门阀豪族的兴衰更迭。”云楼子问道。

“门阀豪族岁岁更迭,犹如旷原之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本都也知铲除门阀豪族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但若不压制,则必然民不聊生。”刘彻喟叹道。

“大都督所言甚是,自古以来九州门阀豪族皆以宗族为核心,宗族强则为强阀,宗族弱则为弱阀,欲实现大都督那天子与万民共治天下的局势,则必须削弱甚至消除门阀豪族,因其根本在于宗族势力,故而需在宗族上想办法。”云楼子沉声道。

“嗯,先生有何高见。”刘彻表示赞同,的确门阀豪族的底子便是宗族。

“大都督,可知前汉武帝王朝所行推恩令!”云楼子回道。“此令推行于前汉武帝时期,当时武帝的内臣主父偃,为加强大汉中央集权,故而提出推恩令,其令规定:凡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皆可分割属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但由郡守统辖。这样,大汉朝朝廷便不用冒着正面冲突的风险来贬斥诸侯王,就可使得大的诸侯国自己分崩离析了,在施行推恩令之后,各个侯国辖地仅有数县,最终彻底解决王国封地过大问题,强化了前汉王朝的中央集权。于无声处便彻底解决了诸侯并立削弱王权的问题。”

“阳谋法典推恩令?分而治之?!”刘彻若有所思地喃喃道,继而双目越加明亮起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