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仁者无相 > 第一百三十回 扬州军挥师北上 长安皇宫有客来

龙兴四年春末

诚王李亨奉诏遣大军北伐回纥部落,准备收复关外辽东诸郡的失地,以彰显我天朝国威。

四月十二,杭州城外,旭日东升,江南的烟雨稍稍停歇,乡野间薄雾环绕,百鸟在林中齐鸣,朝阳如金色的圆盘从东方升起,驱散迷雾与暗夜,西南的山川秀美异常,春光无限,此时也正是山花烂漫的时节,一片片的姹紫嫣红,一处处的芳草摇曳,处处皆美景,双目不胜收。

这几年为了均衡军中势力,更确切地说是为削弱以李式为首的江北通州大营实力,杨阀在苏州设置了江南大营,将近些年训练的精锐将士二十余万屯驻在此,江南大营的大都督正是诚王世子李坤。

此时江南大营的大校场中,一片肃杀之气,十万精锐扬州军分列数十个方阵站立其中,前方皆是步军方阵,长枪如林,红缨飘荡,战盔映照红日,发出淡淡的光芒,其后的方阵一个接着一个,远远的则是十余个骑军方阵,黑压压的一片,战马低鸣,骑士威武,长塑上的红带迎风飞扬。

点将台上,身着莽服的诚王李亨红光满面,当众宣布了皇帝陛下的诏令,随后将大将军的印信,交给了一身戎装的诚王世子李坤,在金甲金盔的衬托下李坤英气逼人,好不威武,双手接过大将军印时,面上不觉流露激动之色。

这是他数年来第一次领军出征,作为诚王李亨最喜爱的世子殿下,这些年李坤终日跟随父亲身边,熟悉朝堂的各类事务,李亨是将世子李坤,作为自己大业的继承人来培养,但下面的官员都知道,论能力二世子李式才是三位公子中最为出色的,而且数次北伐李式已经在军中积累的极高的威望。

这点诚王李亨并非没有觉察到,但在他看来,只要自己运作得当,军中威望的积累对李坤来说并非难事,此次让李坤作为征讨北戎的大将军就是一个契机,北戎草原人虽然经常劫掠汉人,但正面对抗朝廷大军得胜的极少,面对兵精粮足,猛将如云的扬州军草原人的勇武毫无意义。

更何况自己这次让李坤所领的都是扬州军的精锐,再加上平成的调集的野战军团二十万大军,总计三十万精锐扬州军对付关外的草原人,只要不出意外当为必胜之势。

李亨并不担心李式或者其下面的将领们会动什么手脚,他的暗卫遍布军中各个将领身侧,任何暗地里的动作在他面前都将是不入流的小把戏而已。

战鼓震天,号角齐鸣!

随着主将李坤的一声令下,十万扬州骑步大军浩浩荡荡开出了东大营,一个方阵接着一个方阵,兵甲碰撞之声不绝于耳,队伍绵延数十里向北而行,按照计划他们将三个月后,在云州的平城外与其他野战军团会合,带大军合兵一处,就将兵出山海关收复辽东,驱逐那些草原人。

就在扬州军大军北调,九州东北战云密布之时。

远在灵州西南的庆阳城,刘彻也得到了扬州军北上的相关情报,他很快便看出了扬州军兵进辽东,其背后可能的凶险布局,随即密令墨云轩将扬州军可能绕过康城一线,偷袭灵州的消息,秘密泄露给灵州节度使的谋士们,他相信他们不会放过这个提高自身地位的机会。

杨阀的动作让刘彻感到局势的巨大压力,当前更为紧迫的问题便是解决雍州。

经过月余的修整,屯驻西平郡的豫州军的后勤粮草已经全部到位,依照刘彻临行前的指示,严遂已经开始大量派遣斥候进入雍州,探查雍州军的布防情况。

龙兴四年四月十五

就在刘彻紧锣密鼓准备展开雍州方略时,庆阳城来了一位让刘彻意想不到的客人。

庆阳城郡府议事厅内,陈设极为简单,两侧各放置哦数三张茶及数件太师椅,墙上挂着的西北局势图已经用帷幕遮蔽了起来,

此时一名身着青衣,留着灰白胡须的老者正端坐厅中,长途跋涉让其脸上难掩疲态,但久居上位的气势却有意无意间流露出来,府中丫鬟送来的茶水,老者只是稍稍瞥了一眼,便不再触碰,这么多年来,茶他只喝西子湖边产的上等龙井,而且必须是采摘的第一批。

被领入这略显寒酸的会客厅后,他便闭目养神起来,准确地说是打起盹来,毕竟年岁不饶人。

当刘彻进到议事厅时,立在这位老者身后的近侍,不得已轻轻戳了戳自家老爷的后背。

“大胆!何人胆敢扰老夫清梦。”老者不悦道。

猛然间想起这里是庆阳,而非自己府邸的暖阁,不由得心中一叹,又觉得眼前光线暗了些许,才发现一年轻人走入厅中。

随即清了清嗓子,老者缓缓起身拱手道:“来人可是豫州刘彻将军。”

闻言,刘彻心中一笑,这老家伙明知故问啊,面上微笑回礼道:“正是。”

老者微微眯着眼,不着痕迹地上下打量了一番,“刘将军想必已经看过老夫的拜帖了吧。”

这次刘彻没有回话,只是点了点头,前行几步坐在了主座上。

见状老者心中不悦,但想到此行的目的,不得不降低了姿态,“既然如此,老夫便开门见山了。”,显然老者也不愿意浪费时间,“此来庆阳,乃是与刘将军商议大事。当今天下,各路门阀拥兵自重,百姓流离失所------”

刘彻耐心地聆听着老者的话语,心中也慢慢思考着。

这名老者的身份可不一般,他乃是长安朝廷翰林院的大学士陆兴平,字文和。也算得上是当世大儒。翰林院的地位特殊,虽然说历朝历代翰林院的工作大多是修书撰史、养才储望,起草诏书等事务,要说轻也的确是轻,但其背后与皇家的关系又非常紧密,要知道大周朝的皇子们都是在翰林院中完成学业,所以说翰林院虽然并无什么实权,但其地位某种程度上要远超其他部署衙司。

在看到老者的拜帖之时,刘彻就猜到这位陆先生,显然是奉了皇宫某位主子的旨意而来,目的其实更容易猜到,现在的刘彻无权无势,只有数万兵马,对方显然想笼络他为其所用,当个类似马前卒的角色。

这到有意思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