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月出祁连 > 83、少年从军

明月出祁连 83、少年从军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7:48 来源:笔趣阁

由于有大渠灌溉的缘故,春日过后的祖厉河谷和关川河谷一片葱绿,与两侧苍莽的荒岭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变化确实是李岘带来的,几道拦水大坝和引水干渠正在悄然地改变着这一带的环境。

两岸的农田和树林多了,放眼望去,满眼绿色。

会川城李家庄园里的甜菜地里覆盖的草帘早就被掀开在地头,李岘在地头检查着这些新苗的生长情况。这是他最为重视的一种作物,估计到明年,庄园里的甜菜种植面积就能达到三百亩,他准备将其中的一半收获开始用来制糖。

刘法和赵隆两人不知为什么混到了一起,联袂而来。

老刘从地里刨出一枚青萝卜大小的甜菜根问李岘:“这就是你说的那种甜根菜?”

李岘点了点头,又看了看一脸好奇的赵隆,心里暗自上火,老刘你这夯货能声音小点不?果然赵隆伸出手来,也学着刘法的样子挖出一颗已经长出绿叶的甜菜在手里,仔细地观看着。

“嘿嘿,这可是好东西。你看这玩意长出来的根比青萝卜还大,肉很厚,还很甜,一亩地能产两千多斤。安国说那玩意能熬糖出来,老夫看即使不能做糖,直接当粮食也成。”刘法笑呵呵地向赵隆在卖弄他的见识。

靠,拿甜菜当吃的,那是喂猪!李岘一脸难看的在腹诽着。

“小子,等这回种子收了,可得分给老夫点吧,前年时问你要,跟要了亲命似的。”刘法使劲拍着李岘的肩膀,顺便把手上的泥也抹在了他的身上,全然不顾李岘难看的脸色。

“怎么,看到你大伯心里不舒服?”赵隆转过脸来瞅着李岘。

“哪能呢,秋天时种子晾干了,我叫人一家给你们送去一袋。”李岘努力在脸上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

“哼哼,这还差不多,你那胡萝卜和洋葱种子呢?就过年给我送那么几袋子,够谁吃的?”赵隆背着手,似乎还不满意。

“好好,过了秋收了种子也一块给您送去!”

“哈哈,老夫家里今年那些玩意种了有三十多亩,等过了秋我让文彥给你拉两车过去!”刘法在一旁得洋洋得意地显摆道。

李岘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你这老东西,这是想害死我啊!

果然,赵隆伸出手掌,张开五个手指对着他晃了一下。

五车?我倒,还翻了一下手掌,是十车!

李岘差点没晕过去,这货也太黑了吧!

捉弄够了李岘,刘法的脸色恢复到了正常:“说正事,天家的金牌都发了下来,这整个西军都要被抽空了!”

李岘看了看刘法:“那你怎么还在这?”

“嘿嘿,老夫听了你的劝告,称病请辞。天家让俺好生在家养病,顺便替他看着陇右就成。”刘法一笑,“这回西军由老种带队。”

“唉,老种一世英名,恐怕非得毁在这里。赵伯父怎么也没去?”李岘看着赵隆。

“老夫是反对天家和童某人的征辽方略,所以给发配到西宁州,主管河湟了。”赵隆笑呵呵的,一点也没有被从京城发配回地方后的沮丧,反而有些自得。

“两位老人家毫无报国之心,令晚辈感到有些不耻。”李岘瞅着这俩人的模样不讥讽两句有些难受。

“拉倒吧,明知不可为还冲上去那是傻子!”赵隆摆了摆手,“就连童太尉在河北巡视了一番军营的情况回来后也没了信心,要不这事能拖到现在。听说辽国的皇帝又打了败仗,带着人都跑到西京道,要不是天家天天在催促,童太尉估计还会拖下去,这回是没办法了才硬着头皮开始动身。老种这次是没躲过去,你当他愿意去河北跟辽人打仗?”

“管那么多干什么,我们现在是种好地,能把自己这些人喂饱了再说。”李岘说道。

“嘿嘿,你小子不一定能躲得过去。前两天送王禀走的时候,他说童太尉可能过几天也会调你过去。”刘法在一边幸灾乐祸。

“叫我干什么?我这第三将可是厢军!而且我的本事是怎么让大家能吃饱饭,而不是在战场上。”李岘皱着眉头。

“谁让你显摆身怀道术了,可能是童太尉自己心里也没底,想叫你去帮他算算命。”赵隆斜着眼看着李岘说道,“哦,对了,今年湟水上的两座水坝安排得怎么样了?”

“地点都选好了,只等过了秋就开始动工。那是老刘的事,你替他着什么急?”李岘看着赵隆。

“老夫现在是主管着河湟,他扔了两万多人在那一片地方,自己跑过了秦凤,你说我不操心能成么?”赵隆瞪着眼睛说道。

“水坝的事找他安排工匠指导就行,反正又不怎么缺水泥就成。”刘法说道,又转过头来看着李岘,“我们这次找你,还是有个问题。这西军差不多被抽空了,今年还得招收百十营的厢军来补充,前一阵子听你的意思是招收少年而非成人?”

“这个自然,这成人都要养家糊口,拖儿带女的,这打起仗来谁肯真的卖命。想要炼出强军,当然最好从少年就开始抓起,不能收有家室的。”李岘说道。

“这倒是个理。”赵隆点了点头,“十五、六岁的少年训练两年之后,却是正能打的时候,这当兵的岁数一大,就当油了。”他们这些人都是老行伍,哪有不明白这道理的事,不过大宋厢军是终身制的,原来也没什么办法。这一次算是临时征召,也许就是四、五年的时间,他们当然不会想到,大宋国很快就会陷入一场灭国危机当中。

“这样也好,年青的娃娃好管,没那么些杂心眼。”刘法也说道,“不过,你那些教官和学生我们要借用一部分。”

“干什么?”李岘看着他。

“帮着训练这些娃娃兵啊,反正你那些人也是训练好的,康平他们训练军卒还是有些手段。我家那刘浩和刘滔就训练得很不错?”刘法笑眯眯地说道。

原来这俩老家伙是存了要提拔自家孙儿的主意,李岘倒不反对他们这么做,西军中的军官子弟除了一些特别优秀的人才,大部分还是得回到军伍当中,这问题他在招生前就已经想清楚了。“刘浩不行,那是以后搞研究的好苗子,你家刘滔反正是调皮捣蛋的,倒是适合在军营里。赵洗也不能进军营,至于赵涉么看赵伯父您的意思。”

李岘反对自家的孙儿入行伍反而让两个老家伙脸上很高兴,看看,俺家也不光是尽出武夫,这是要出人才咧!谁知道这人才是干什么的,反正应该是很不错的样子。

“你看着点缀,至少要二百号人!”刘法很痛快地说道。

“这样,我从学宫那边抽出一百个学习差点但身体素质比较好的出来,然后把身边的这些跟了我两年的少年给你们抽调出二百人。这些人都是些读书识字的,学过浅显的兵家知识,平常也练习过识图绘图。当然,这些少年的训练还得您二老自个儿看着。”李岘说道,“这当兵就得识字,这不读书,不识字就不懂得忠义二字,好兵得先从忠义教起。”

“说得好!如何教他们识字?”赵隆问道。

“我这里有详细的规章,等几天让康平拿给你们看。”李岘说道。

陇右这些年由于水利建设得比较多,抵御天灾的能力增强了不少,田地里的收获颇丰,已经有好几年没有在冬天看到成群的饥民了。这招募少年从军的好处也有许多,至少不会对陇右屯垦的军户和农户生产造成多大的影响。

李岘实际上在慢慢改变了许多人的观念,至少在陇右和西军里有许多人都明白了这个道理,抓好生产,让大多数人能吃饱饭,才能保证安稳,也才能保持军队的战斗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