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月出祁连 > 57、蜀地

明月出祁连 57、蜀地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7:48 来源:笔趣阁

宋军在京西路现在集中了大约二十三万的兵力,在取得汜水关保卫战的胜利后,加之宗翰退守东京,一时间士气大振,军中收复东京和河北的呼声也是日益高涨。

但这些将领请战的报告都被李岘给压了下来。

在郏县所召开的京西路各军中级以上将领所参加的军事会议上,李岘明确地告诉各部,明年金国的会集中最主要的军事力量来对付京西路各地,京西路各地将会面临一场空前严重的军事压力。所以从现在开始,京西路各地的总体战略仍然以防御为主,以嵩山和汝河为依托,打造出一条严密又能互相声援的坚固防线。

其中的重点就是颖昌、郾城和汝阳这三座位置突出的中型城池,作为整条防线的防御支撑点,这三座中心城池和其在汝河以西的所属县城都需要再修筑一圈外城,加固城防。

杨可世和翟进两人在军事会议上也不好当同反驳李岘的安排,只不过在会议结束后,这两人就拦住了李岘。

“你什么意思啊,如果再加上在河东的兵力,我们很有可能一举收复河北,甚至是卡断宗辅大军的退路。”杨可世开口就说道。

“谨慎一点有什么不好。”李岘斜着眼看着杨可世,“我们现在并不怕金人,而是……先把内部的事情处理好再说。这河东的三十多万大军大都刚开始屯垦,总归需要过个两、三年,等粮草准备充足了才能开始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象你这样冒冒失失地就发起大战,到时候这大军吃什么,可别全军崩溃可好!”

他并不相信赵宋官家的良心,后世有许多演义小说里在胡编什么赵宋官家在夺取天下后,善待柴家的故事。

实际上李岘很清楚地知道,后周废帝郭宗训在不到二十岁就被赵氏谋害而死,没有留下后代。在杂史里有记载郭宗训曾生有一子,为避免遭受宋室的加害而迁居福州并改姓为林。曹王郭熙让被赵匡胤的侍卫所害,另外郭荣的庶子纪五郭熙谨被潘美收养,改名为潘惟吉,在十多岁上也是“被迫夭折”。只有蕲王郭熙诲被大将卢琰收养后,改名卢璇算是唯一幸存下来,而且北宋开国大将卢琰为了保存郭熙让的性命,甚至被迫辞官,回到老家养老。

周世宗嫡系一脉五个儿子在有宋一代唯有卢璇因为卢琰的力争也得以幸存,也是无一人再姓郭和姓柴,早已是被赵家绝了承嗣。

以至于欧阳修在编修《新五代史周家人传》这一段时,交待柴荣几个儿子的去向,也不好明说,只能用夭折、不知所踪等字眼来替赵家遮掩。

什么冒大不韪之类的东西李岘倒不是很在乎,这玩意成王败寇,只要夺了天下,自然就会有许多无耻的文人为你gongsongde、涂脂抹粉。周世宗郭荣生前无比信任的结义兄弟,在他死后就开始欺负他留下的孤儿寡母,不一样被美化成了“黄袍加身”。

连当皇上都是被迫的,让手下的军将们逼着干的。

一个想要掌握权力,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这个世界的家伙,和皇帝这种凶猛的物种,是无法共同生存的。

大势所趋之下,李岘自然会有的是办法让赵家“心甘情愿”地禅位。

他只是不想在现在金国大军压境的情况下,自生内乱,让女真人得利而已。

曹操一辈子都没做皇帝,他又着个什么急?

李岘原来专注经营陇右和汉中,声名不显,只是在靖康年间骤然崛起,在这朝堂江湖之中,不服气的大有人在。他也不想使用太过激烈的手段,从而引发混乱。春风化雨,等他培养出来的学生们逐渐掌控了这个天下时,一切自然是水到渠成。

只不过有时他也会不惜使用一些暴力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威信。

这军心和人心,有时候就只能是依靠强腕来维持。

反正他今年是不准备再打大仗了,在交待完汝河一线招募新兵和筑城的事宜后,他留下翟进和老将王禀两人监督训练新兵和修筑城池,就很干脆地离开了京西,转道金州前往蜀中巡视。

临走时他还硬拉着杨可世跟他一起行动。

主要是这位老兄太能惹祸了,若是不看着,谁知道他最后能给惹出个什么麻烦出来。到了最后,闯出大祸来,砍死他吧,不太好意思下手,不宰了这厮,又不足以在军前立威。

干脆是防患于未然,自己亲自盯着他。

完颜宗弼在建康渡江南下之时,李岘已经到了恭州。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由金州入蜀,走这条被称之为荔枝道的驿路最是便捷。这条道路到成都府,虽然路途稍远,却好在骡马可通行。

由于担忧陇右之地的安全,李家从政和年间,就在李岘的建议下,开始在蜀地布局产业,到如今,李家已经控制了蜀地与西北蕃、羌各族及北辽、西夏丝绸、茶叶等产品贸易的两成以上。为此,李岘的大哥李峦这些年来一直呆在蜀地,经营和掌管着这些家族产业。

李岘在恭州綦江一带开办的冶铁工坊在宣和年间就已经开始了生产,到现在,已经成为川峡四路最大的冶铁工坊,很有些秦汉时期控制了蜀地冶铁的卓氏一族的气派。不过,这座铁坊的规模和产量都还远赶不上兴州铁厂和秦州冶铁堡两两处冶铁工坊。

这些年来,发展的也只能算是一般。

李岘拉着杨可世在恭州转了几天,又一起转往成都府。

老将赵隆有足够的声望来压制住成都府知府唐焘,很快就掌控了川峡四路的军务。一边是官家“赵跑跑”,一边是长安的太子府还有太上皇,唐焘也是两边都不想得罪,干脆是两眼一闭,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任由赵隆和刘文彦等人随意在蜀中整饬军务。

这事我不管,也不掺和。

李岘到了成都府,与赵隆、刘文彦等人商量了一番抽调部分成都府的兵力补充和加强南阳和荆湖方向军事力量的事宜,其后宣布由刘文彦代替老帅赵隆出任川峡四路兵马制置使,统领蜀中各军的调遣与指挥。

主要是老赵年纪大了,而且身体也不算好,他替李岘卖了两年老命,总算是将蜀地安定了下来。现在也该回到汉中,陪着刘法一起颐养天年了。

金牛古道经过这几年的整饬修葺,已经比原来通畅多了。李岘这次专程陪着卸任的老帅赵隆一起返回汉中,从成都府出来,一行人倒也算是悠闲,边走边玩。倒是杨可世这厮,在老元帅赵隆面前,也是变得乖巧了许多。

这二货看着五大三粗,心眼可不算少。

这一路上不时有一些前线的军报通过驿路传来,宗弼和拔离速的大军一路横扫江南,官家赵构吓得弃了杭州城,经海路逃往温州。赵构也算是开创了一个先河,成为了华夏历史上第一位乘船出海的皇帝。

只不过他可没有生出什么荡平四海的雄心,而是被金军撵着逃到了大海之上。

这位皇帝也算是增长了见识,可惜的是他身上并没有体会到半点大海上波澜壮阔的宽广心胸,而且变得更加贪生怕死。

历史也确实很奇怪,有时候还是会产生一些莫名其妙的重合。在这个时空中半没有出现原来历史中的苗刘兵变,可惜的是赵构唯一的儿子赵旉还是在建炎三年赵构逃到杭州后不久就夭折了。这也许是因为江南天气湿热,幼儿水土不服的原因。

不管怎么样,由于在扬州受到了惊吓,这位皇帝已经不能人事,绝嗣已经成为必然。

老帅赵隆在看到官家居然被金这追着逃到了海上的消息后,也是摇头叹息了一阵,又看了意气风发的李岘几眼,却是没有多说什么。...看书的朋友,你可以搜搜“蓝色中文网”,即可第一时间找到本站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