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月出祁连 > 36、火枪(二)

明月出祁连 36、火枪(二)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7:48 来源:笔趣阁

由于李岘早就要求使用燧石打火的点火方式,兴州铁坊在研制火铳之初就摈弃了火绳点火的方式,只不过在转轮和击发点火两种方式之间经过很长时间的对比,最终还是选择了比较简单可靠的燧石击发点火方式。

而纸包定装火药是李岘所要求的,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省略了用木棍击实发射火药的过程,很有效地提高了火枪的射击速度。定装火药的制作和爆竹的制作差不多,都是把火药卷好压实,并没有什么难度。

定装纸包药柱中间插有火捻,在完成枪膛装药后会卡在一道弯曲的凹槽内引出到枪膛外的火药池内。在击发之前,药池内需要倒一些黑火药,以提高点火的效率。

子弹是使用的圆球形铅弹,选用铅弹由于质地较软,是为了降低枪管的摩擦受损程度,若是用钢珠的话,枪管的寿命就会大为缩减。而圆珠的枪弹也是滑膛枪时代的特色,由于没有膛线,子弹在空气中的旋转毫无规律可言,圆珠状的枪弹则可以有效地回避掉子弹在空气中运动时翻转这一问题。

铅弹的直径要比枪管的内径略小,这也是因为由于这可时代机械加工精度只能达到0.1毫米,枪膛内径偏差较大而不得以采用的办法。不过在枪弹外使用油布或是薄软皮包裹一层后,可以有效地解决因为漏气而损失动能的问题。

总的来说,这样一支燧发火枪已经能够基本满足李岘的要求,实际上他也想不出还有什么方法能够提高黑火药时代的火枪性能。

“标尺较准过吗?”李岘点了点头问道。

跟在李岘身后的李和这时抢着回答道:“目前试制出来的十二支火枪都校对过了,子弹能够打到一百五十步开外,不过在八十步以内瞄准射击精度尚可,越往后偏差越大,基本上在一百二十步以后,与目标的偏差就毫无规律可寻。”

李岘看着一旁一句话也没说过的刘法笑道:“滑膛枪也只能这样了,只不过要比神臂弩要好一些,那些弩箭在五十步以外也是毫无准头可言。”

“这发射速度如何?”老刘突然开口问道,他在听到这火枪能打到一百五十步外后确实提起了兴趣。即使是军中最优秀的弓箭手,实际上对于射中一百步以外的目标也是毫无把握,另外就是羽箭的速度降的很快,在数十步之外,反应快的人很容易躲开。而枪弹的速度他原来是见识过几回的,那是人力无法躲避的,只是射击精度的问题。

“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一名熟练的射手大约每五息能打出一发。”许焘回答说。

“晤,比劲弩要略慢一些,不过以弹丸的杀伤而言,要比弩箭高不少,还算是能够接受,若是可靠的话,倒可以替代劲弩。”老刘点了点头。

“这玩意实际上造价只有钢弩的一半左右,另外弩箭的制作实在是太贵了,而弹丸不怎么值钱,火药可要比弩箭便宜不少,真正用起来还是火枪可算。”李岘继续微笑着回答道,然后他看向许焘:“现在我们准备试枪。”

黑火药的最佳配方在后世基本上是稍微留心一些的小学生都会知道,而且火药工坊所生产的火药也是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而成,更容易燃烧的细颗粒状火药,这种后装燧发枪只是比前膛火枪节省了用捅条捅实的两道装弹程序而已。

李岘虽然很想亲自下场尝试一下,不过出于安全的考虑,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一念头,站到了边。只是在看到许焘站到了前面亲自操作枪械时,还是忍不住说了一句:“这火枪还是有一定的危险性,以后试验时还是找专门的人员来操作。”

许焘则在手里装着弹药边回答说:“有时候不亲自操作一番很难体会到一些设计上的缺陷,也是为了以后的改进而做,在最初的安全性试验时我们会遵从先生的嘱咐的。”

李岘在听后略微摇了摇头,可是也没再说什么,只是和刘法两人在手里一人举起了一根单筒望远镜,注视着五十步外的木靶。

许焘在装药完毕后,使劲合上了枪栓,然后就坐在地上,将枪托抵紧右肩,调整着呼吸,眯起左眼透过准星瞄准着摆在五十步外的人形木靶。其后又稍稍调整了一下,这才扣动了板机,夹着火石的击槌砸在药池中,腾起了一团火光。

药捻孔在冒着火星,大约两秒后……

“呯!”

只听得一声巨响,枪口处冒出一团青烟,不过枪机处的密封还算不错,喷出的硝烟很少,只有淡淡的几道。

“偏差不算小,离靶心大约有两尺多。”李岘略微有些不满意。

“还算可以,把木板都击碎了,威力可不算小。”刘法倒是称赞了一句。

“误差应该还要小一些,只不过是学生的射术不精,以后会多加练习。”许焘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

许焘拉开枪机,用钩子抠出残留的纸壳,然后又装上一发子弹,重新又打出了一枪,这次的成绩要比上次稍好了一些,打偏了大约一尺左右。只不过李岘在看完了整个换弹药的过程,对于这支火枪的性能还算是感到满意的。

射击精度怎么也要比钢弩要强一些,他并不是很在乎,这玩意能通过机械加工和训练来提高,他更注重的是更换弹药的速度。虽然要比钢弩慢一些,但却差得不是很多。

另外几名参与研制的兴元学宫学生张远、王平和沈成文等也一一下场,每人也都用自己手里的长枪试射了几枪,枪声震天,射击位置顿时笼罩在了一片青色的硝烟当中。直径13毫米的弹丸实际上威力很大,数十步外的木靶在连续的射击下突然从中间折断崩碎开来。

刘法这才拿开手里的望远镜,瞪大了眼睛看向李岘:“这火铳如果达到一定的数量一起射击,竟然要比钢弩要厉害得多,安国,你这功劳可是不小!”

能得到老刘的认可也算是很不简单,李岘心中暗喜,可在嘴里却是平淡地说道:“都是这些学生和工匠们的功劳,某只不过是在旁边提点了几句,雕虫之技耳,不值一提。”

老刘忍不住啐了一口:“虚伪!”

李岘也不理他,转过身来对李和说道:“把李茂和赵邝叫来,另外还有你们几个,一起到工事房来开会!”他朝着许焘、张远等人示意了一下。

以兴州铁厂拦河大坝为中心,沮河两岸向周边引出了八道干渠,干渠与支渠之间,还修建了不少的闸门和涵洞,每座闸门与涵洞上方都建有一间小的水力工坊,有一到两台水轮机为工坊提供动力。

李和和张用两人殷勤地跟在李岘和刘法的身后,给两人汇报着铁器工坊的生产情况:“目前整个铁匠工坊有熟练的匠人三百六十余人,若是全部改为制造枪支的话,以先前试制的情况来看,大概每三天能够生产出一百支火枪出来。”

李岘在听后皱了皱眉头:“平均每天才能生产出三十多支枪来,效率怎么这么低?”

“这还是因为有了这水力钻床,钻枪管节省了不少人力的结果。只不过枪管内壁的膛削精加工还需要用人工用铣刀一点点切削来完成,每个熟练工匠每天也只能加工出一根合格的枪管出来。其实最耗人工的是这半圆形的枪膛部分,需要在机器上一点点膛削出粗坯,最后还需要手工精细膛磨才能完成,最是耗费人工,而且工坊里的膛削机器也是很有限。”

李岘点了点头,然后对李和说道:“陇右这几年所建的水工坊也不算少,这部件的加工可以分包给其他的工坊去完成,这里只需要完成最后的组装和测试就好,这样会让产量有很大的提高。另外就是注意所有的外加工点都必须使用兴州铁坊统一制作的青铜卡尺,现在有些工坊里还在使用匠人们自己制作的量具,这成何体统?!”

李和只得低头回答道:“家主说的是,属下会尽快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