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月出祁连 > 10、 筑城(一)

明月出祁连 10、 筑城(一)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7:48 来源:笔趣阁

在西北陕西陇右北部地区,大宋国已经集结了将近三十万大军,分东西两路开始向西夏方向推进。

统帅童贯与西夏人交战多年,深知西夏兵力不足的弱点,设计的战术也相当精妙:自己坐镇兰州,摆出一副时刻准备北渡黄河,沿着喀罗川(庄浪河)北上的架式,用来牵制和迷惑敌人;大将刘法率领十万主力大军在西线沿大通河北上,力求拔除西夏在祁连山脉以西设立的据点,消除其对河湟地区的威胁;而刘仲武则率秦凤军主力五万作为副攻,在东路向西夏卓啰和南军司发动进攻,以牵制其无法向李察哥的西厢军增援。

与此同时,童贯还下令大将种师道和刘延庆在陕西路北部大举向西夏人占据的横山地区发动进攻。

整个作战计划中,刘法所部才是进攻的主力。

作为辅助进攻的陇右东线大军主要兵力是刘仲武手下的五万秦凤路西军,这其中包括两万多厢军和八千多临时征召的乡军,实际手上的作战部队只有不到二万多一点。他们的目标是清除黄河以南的西夏人据点。

这条从会州沿祖历河谷向北,到黄河南岸的战线约为二百四十余里。

此时的会州的州治在会川城,即关川河和祖历河交界的地方。在哲宗年间,大臣章楶和宦官李宪统帅环庆路诸军猛攻西夏人盘踞的天都山地区,一战而克平夏城,收复萧关。在屈吴山西侧,李宪则统率大军出秦州,北攻会州,在祖厉河大败西夏大将嵬名迄乐。嵬名迄乐率部在撤离会州时,放了一把大火,把会川城夷为平地。

这倒难不住宋人,而且章楶此人生平最喜欢干的事就是搞建筑。

章楶数年之间,领着人从平夏城一直到兰州,在黄河以南密密麻麻修了好几十座军寨。他当然也不差个会川城,于是很快就又把西夏人焚毁的城池又给修好了。随后朝廷恢复会州,由秦州经略使章楶兼任会州第一任知州。

当年西夏人在撤退时把当地所有的百姓也都席裹一空,现在整个会州治下基本上没多少平民,加上几座军寨才有一千五百多户。

三月六日,刘仲武率部抵达会州,在城外的中军大帐内举行战前的最后部署,这支数万人的大军随即浩浩荡荡开始沿着祖厉河向北出发。

会州以北,黄河以北,六盘山以西这片地区是宋夏双方一直反复争夺的地带,连年的战争也造成这里十室九空,人烟稀少。就地形而言,西夏人由于长期占有这些地方,要比宋军熟悉得多。不过刘仲武谨慎地选择了避开这些不利因素,沿着祖厉河以西,依托河水的天然屏障阻隔向北进军,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西夏军的袭扰。

向北这一路都是连绵的群山,道途险阻,不过祖厉河谷地却是天然的通道。

从理论上来说,穿山越岭能够进入西夏境内的山路也有不少,但大军北进,一直到黄河南岸,能够支撑起庞大后勤运输需求的通道也只有这么一条。

根据斥候所报,西夏人在芦河口北修筑了一座简易的堡寨,扼守着这里的咽喉要道,而且那堡寨所设立的几座峰火台也被点着了。看样子西夏人已经知道宋军的行动了,刘仲武下令全军就地安营扎寨,准备伺机渡河北进,与西夏南军进行作战。

清水厢军在大军的后方安营扎寨,李岘立马在祖厉河畔,注视着河对岸的动静,一边在静静想着心事。

此时正值春汛季节,河水很大,浑浊的浪涛汹涌翻滚。

对岸就是后世名叫郭城驿的小镇,现在却是一片荒芜,战争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创伤。

他半眯着眼,在心里盘算着接下来将要进行的这场战斗的规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宋军与西夏人之间在这里爆发一场大战的可能性并不大。

除非刘仲武率军渡过黄河,进入西凉府境内。那里是西夏人的粮仓和腹地,为保住凉州,他们肯定会真的跟宋军拼命的。以老刘的性格,绝不敢冒险北渡过河。

“李指挥是在担忧这次作战么?”身后传来一个的声音。

李岘回头,见是刘仲武的亲军队长罗川:“我担心那玩意干什么,只不过是看到河滩两侧的土质不错,这里很适合种庄稼。罗兄找我有事么?”清水厢军在作战前又招募了将近二百人,补齐了原来所缺的兵额,现在倒是处于满编状态。李岘任命李贵和张和充任新的两都都头,另外一营则是由自己亲自指挥。宋军在战时编制与平常不同,他的官职是县尉,但到了军中就成了营指挥使,所以罗川称他为指挥。

罗川点了点头:“是大帅找你有事,请随我到中军来。”

于是两人调转马头,朝着前面的中军大营驰去,很快李岘就进到了刘仲武的中军大帐。

刘仲武正和高俅,秦凤路第五路主将任凤,还有录事参军曹明站在一副大地图前商量着什么,他不敢打扰这些上官们的交谈,进了大帐后,只是静静地站在一边。

宋朝的军事地图就好象是一幅图画,山川河流等地形倒是一目了然,只是精确度不怎么高。李岘听这三人的谈话,似乎刘仲武准备明日率大军准备过河向麻累山(屈吴山)方向进军。那三人商量了一会儿,曹明得到几份命令后离去,刘仲武这才回到案前坐下,然后拿出一份文书递给李岘:“我准备明天就出发,这边由任副将率兵营牵制对岸夏军。刚才我们商议了一下,准备在会川城侧再修建两座军堡,互为犄角,以保证会川城和粮道的安全,这事就交给你来做,我再拨两营乡兵给你。”

筑寨和修城也算是军功之一,这趟李岘在战场上肯定是捞不到什么功劳。他知道这么安排是刘仲武在送给他一份人情,不过稍稍迟疑了一下,他还是张口说道:“此地扼守咽喉,筑寨远不如修城,如果沿祖厉河在这里和黄河入口处修筑两城,那么我们在今后基本上能完全控制这一大片区域了。”

刘仲武皱了皱眉头:“我们要修筑两座堡城从时间和人力上都些来不及,我需要这座寨堡在七月前就要修筑完成。”

李岘在心里飞快地算了一下:“如果是三百丈见方的土城,我再招一些人手过来,城墙和城楼如期建好应该没有问题,不过城内的营房还得再需要一些时日才能全部修成。”

高俅在一旁突然说道:“好,如果小郎能按期完成,某家到时给你向朝廷请功。”

刘仲武盯着李岘:“军中无戏言!”

李岘点了点头:“应该没有问题,不过需要再给我留下五十多个有经验的工匠,我需要制作一些器械。”

刘仲武说道:“好,我从将作营调给你七十人,但是定好的工期不得有任何拖延。如果不行你自己就去想办法,抽调你自家的庄户,反正你家里的庄户也多。这事如果不能按时完成,你应当知道军法是啥!”

李岘笑了笑:“这就没问题了,保证按时把城墙圈好修成。”

高俅在一旁也笑道:“刘相公正在筹措着重新恢复秦凤路第三将,如果这事办好了,某家就保你个副将。”

秦凤军主要由七将组成,高俅所说的秦凤路第三将在去年臧底河一役中被王韶之子王重带着全军覆没,现在还处于空编状态。

这一将有三千人,副将也已经算是迈入西军中级军官行列了,所以李岘又躬身致谢:“多谢刘帅和高监军厚爱。”

从刘仲武的中军营回来,李岘就回到自己营中刚搭好的帐蓬里,坐在里面静静地盘算着日后的计划。刘仲武和高俅两人向他示好是想合作做的李家的呢布生意,这样的合作实际上对李家扩大销售也有好处,李岘倒也是很欢迎。以两人的人脉关系,说不定能够搞定今后的军服供应。

至于说高俅是个大奸臣,李岘现在已经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

高俅此人在史书里不算有名,也没有在《宋史》里单独列传,只是在其他人的传记中提到过他几回。小说《水浒传》里高俅被描写成了头号大反派,那只是写小说的情节需要,与真实的历史无关。

据他了解到的情况,高某人确实是当今官家赵佶的亲信,但历来做事却也没有什么出格之处,也算是规规矩矩。高俅一家几代也都算是文化人,他本人年青时还给苏轼当过几年小史,你想肚子里要没点真本事,一个青皮出身的人能么混成大苏学士的文书?

高俅他亲哥哥可是正经八百的进士出身,现在是如假包换的从四品天章阁侍制,李岘自认为这辈子也没有人家这份本事。而且高俅有三个儿子,都是读书人,长子高柄进士出身,现任宋州县丞,次子高康荫恩被保荐进太学读书,没听说那个是整日拈花惹草,惹事生非的二世祖。

以现在大宋朝官场的习气,若是谁家子弟敢象李歌唱家的儿子一样,估计皇帝案前的弹劾奏章至少能摞一起多厚。这是一个言官无罪的年代,虽然朝堂上党争激烈,大家背后干的阴谋勾当都不少,可是还没听说谁家的子弟敢无法无天地在天子脚下的开封府横行霸道。

高俅已经在西军中呆了十多年,至于行情倒也是随着刘仲武一起水涨船高,目前也是升到了大宋高级武官的行列之中。

至于说贪财,这个年代的官场风气就是如此,只是贪多贪少的问题。大宋朝以来,由于对处于士大夫阶层的高级官僚处罚极轻,一般以贬谪为主,可以说是无官不贪,即使是号称清正说明模范的范文正公,在死后留下的遗产也比他一辈子的俸禄加起来还多。大家再想想难道老范一大家子这些年来都不吃不喝,难道炼成了绝世的辟谷神功?

在捞钱方面,高俅的手段也只能算是平庸,否则也不可能混得在《宋史》上连单独列传都没留下的地位,如果单看《水浒》,都会以为他至少是个与后世的和坤和大人平起平坐的人物呢。

这种在官场上人物打交道的事,只能说是各有利弊,这朝堂上争斗激烈,不知道受谁的牵连就能赶上一回倒霉事。

李岘摇了摇头,把脑子里这种杂七杂八的念头清了出去,坐到了自己的小桌前开始写写画画,做起了筑城前的准备和计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