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月出祁连 > 16、西军砥柱

明月出祁连 16、西军砥柱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7:48 来源:笔趣阁

北辽国皇帝耶律淳在六月份初就去逝了,现在北辽名义上掌权的是萧太后,但实际大权控制在萧干和耶律大石两人手上。七月中旬,萧干尽发奚族六部三万余户,每户出兵两人,得七万大军,跟随从幽州出发的契丹和汉军前锋一起行动。

耶律大石也是够狠,不仅尽迁幽州两万余户契丹部族,甚至强迫十多万汉族丁壮充军,作为后勤部队与各部一同迁徙。现在这股大迁徙的洪流号称有三十多万大军,但却带着同样数量的契丹、奚等各部老弱妇孺,行动的速度可想而知,他们在半路上肯定会遇到女真骑兵的拦截和追击。为了保留大辽国的生机和火种,他们也算是豁出去了。

大宋国这边,正在积极筹备收复燕京的排场和仪式,没人把李岘告诫他们立刻修复长城一带的关隘当作一回事。作为汉人抵御北方草原民族入侵屏障的长城,在汉代之后就没人再把它当成加事过。实际上自西晋以后,统治中原的,都是涌入平原地区的北方各少数民族。即使是隋唐,基本也是由汉化了的鲜卑贵族所建立起来的政权,而五代除了后梁的朱温,其他各朝皇帝也差不多都是汉化了的胡人。

至于其后控制长城一线的辽国,本身就是草原政权,自然也不会重视这道边墙。

不过长城沿线的许多重要关隘还是很具有军事价值的。

可惜没人再把李岘的警告当成回事过。

所以李岘在辽军开始撤退之后,就向童贯告辞,说是家中有急事,就返回了陇右。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此举颇有些古风和高人风范,他现在对于大宋国文人们的装逼技艺也越来越熟捻了。

七月二十五日,童贯率领的大队宋军终于浩浩荡荡开进了燕京城,萧遏鲁派出的留守部队在收到了宋朝最后一批补偿物资后,已经提前两天撤走。

幽州的青壮几乎全被北辽朝廷在撤退时带走了,留给宋国的只有数百万需要救济的老弱妇孺和一大摊子烂事。不管怎么样,大宋国总算是把燕京城给收复回来了,当今天子也就算是开创了不世功业,可以到太庙里去告慰各位列祖列宗一番了。

九月下旬,童贯、蔡攸带着北征禁军凯旋还京。

天家下令普天同庆,并大赏三军!

……

“湖上老人坐矶头,湖里桃花水却流。竹竿袅袅波无际,不知何者吞吾钩。”李岘大笑着拿了身旁的网兜将拖到河边的一条肥鱼捞了出来,扔进身边的一只盛了水的铁皮桶里,一边从鱼嘴里往下摘着鱼钩,一边朝着不远处的刘法和赵隆两人打趣道。

“特么的,你这么一拽,本来老夫这要咬钩的鱼儿又被你吓跑了!”毫无耐心的刘法把鱼竿扔到了一边大叫道。

“这和别人钓鱼有什么关系,主要是自己的养气功夫不行。你看人家赵帅,到现在桶里已经七条……哦,是八条肥鱼了,而老丈才只钓上了区区两条巴掌大的小鱼,这说明什么?”李岘看着刘法说道。

“说明什么?”刘法说道。

“人品太差!”李岘顿时哈哈大笑。

“你……信不信老夫揍你一顿!”刘法怒道。

“别,你揍了他谁给咱们做鱼。”赵隆也放下鱼竿笑道,“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这兴州丙穴嘉鱼最是有名,前唐时期都是贡鱼,用来佐酒,却是最好。”

“还是赵伯父有文化,不像某人!”李岘也笑道,挥了挥手,示意随从们把鱼具和钓到的鱼都收起来准备回家。

几人步行着往白云观旁边的李家庄园走去,秋日过后,秦岭以南景色与陇右截然不同。

山脚下道学宫球场上传来一阵阵的喧嚣声,好象正在举行比赛。道学宫如今已经有一千名学员了,连带着白云观在整个西北都算是名望大涨。

“昔日仲尼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安国是否也有志于此?”赵隆看了看山下,突然开口问道。

李岘摇了摇头:“这些孩子我可没怎么教他们,大多数学问是他们自己摸索得来的,说起来可没能算是我的学生,我只是给他们指点了方向而已。况且我的学生都是要会干活的,可没法和圣人的弟子们相比。”

“老夫倒觉得这些人可比那些读圣贤书的好用多了。”刘法说道,“不过你小子心眼也确实多,懂得以退为进。像你这次在幽州立下大功,按理这功劳可以封个侯爷什么的,搞不好就得被关在东京城里养了起来。你现在这么甩手一走,不仅给自己赢得了淡泊名利的好名声,而且很有可能一步迈到跟我们这些老头子平起平坐的位置。这手段,啧啧,端是高明至极。这赵官家,你越不想做他们的官儿,他偏就要给你好人位置坐坐。”

李岘斜着眼看着他:“晚辈确实是喜欢闲散的生活,哪有您肚子里的那些弯弯绕。本来很高尚的一件事,让您这么一说,顿时变得无比阴暗。所谓小人眼里无君子,是不是说的就是这种情况?”

“你……”刘老头顿时就要暴起。

“好啦好啦,你和这小子置什么气,这娃儿本就伶牙俐齿,刁钻古怪,你和他斗嘴,不是自讨没趣么。咱们对付他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倚老卖老,仗势欺人!”赵隆一把拉住作势欲起的刘法说道。

刘法想了一想:“你说的很有道理,原来也是个阴人!”

赵隆笑道:“老夫这在帮你,却没想到你这老贼居然会恩将仇报!”

秋日里蚊虫渐多,三人一人折了根竹枝在手里,顺手驱赶着蚊虫。

“这回老种应该是得意一回了,这也叫因祸得福。若是没有你小子,本来老夫是不看好他这河北一趟的结果的。”刘法不无妒嫉地说道。

“也不一定,他一直在和童太尉闹别扭,我估计刘延庆最终会收获最大,搞不好就会成为整个河北路的总管。”李岘说道。

“唉,这西夏人又有些不安生啊,这西北各军都快被他们给抽空了。”赵隆叹了一口气,原来西北六帅,现在只剩下了刘法、赵隆和姚古三人,而且何灌和刘仲武原来的手下,也全都被调去了河北,赵隆和刘法两人现在手里的兵将现在还没有老刘原来一人手里的人多。

“那只能重新招人训练了,朝廷是怎么答复的?”李岘看向刘法。

“朝廷那边似乎也有意限制我们,只给了三万人的粮饷员额。”刘法叹了口气,“实际上若是想养精兵,只能供得起一万人。”

“这也没有办法,若想多养些兵,只能招人屯田,忙时种地,闲时训练。只要让这些乡兵能吃饱饭,我看并不比那些禁军们差。”李岘说道,那些女真人的铁骑咱也比不了。”

“哦,对了,安国你老是念叨这女真人会南侵,有什么根据?”赵隆开口问道。

“草原人都是这个德性,那有什么好奇怪的。如果咱们是盛唐或是强汉时期,自然是不怕他们进攻,但是本朝自立国以来就崇文抑武,边地统兵大将手上的兵力都有限,连个西夏都摆本不了,难道还能挡住刚刚吞灭了辽国的女真人?他们之所以快了南侵,根本问题就是没有丝毫的危险,打赢了收获巨大,打不赢往回一退,难道咱们大宋敢派兵追到草原上去?没有风险的便宜买卖谁不想试上一试呢?”李岘看着赵隆说道。

“是啊,就和西夏人一样,每当打输了就上表求和,朝廷就会同意,然后他们就能休养生息,重新恢复过来,过几年又会接着再来。只要不被灭国,他们永远也不会消停。”刘法叹息道,“若老夫是草原人,也会这么干!”

“可惜的是朝中衮衮诸公,包括当今天家,却把此事当儿戏!”赵隆摇了摇头说道,“去年老夫在朝中还被气出一场大病出来,也唯有到了安国家中,仿若到了世外桃源,才能让人感觉到高兴出来。”

“这农牧纺织,都不是什么难事,只不过是原来大家都不重视罢了,我看现在刘帅家的庄园也弄得很不错啊。”李岘说道。

“哈哈,子渐,我看南面的定军山脚下有一处河谷不错,有山有水,咱们不如也学那陶渊明,一家建一处庄园?这地方气候养人,过几年咱们就退归林下,在这里养老?”刘法大笑着说道。

“这想法不错,陇右冬天苦寒,我也觉得把家搬到这里很不错!”赵隆说道,“就这么定了,过两天咱们先看地盘,就照着李家庄园的样式,一家盖上一座别院。”

李岘无意间已经影响到了历史的轨迹,比如刘法,在另一个世界的历史上,他已经于宣和元年春天在统安城不幸战死。而赵隆由于刘仲武的去逝,独自在朝中受人排挤,孤立无援,最终于宣和五年春天郁郁而终。

现在两位出身陇右作为西军中流砥柱的老家伙依然十分健壮,更主要的是与李岘呆在一起感觉心情舒畅。现在俩老头满面红光,看样子还能继续活上好些年。

靖康年间,由于刘仲武、赵隆、种师道、苗履这些老将们先后离逝,而西军中年青的将领们还没有成长起来,才造成人才断档。西军最强的几支边军由于是文官统带,大家各自为战,最终落得四处溃散的下场。即便如此,西军的年青将领们依然能够在大散关大败金军,阻挡住了女真人大举入蜀的企图。

现在号称西军第一猛将的刘法和被称为西军智囊的赵隆两人都还健在,不知会对靖康年间的战争走势有多大的影响。虽然俩老头现在也是岁数大了,不一定非要亲自领兵出战,但作为西军的主心骨,只要两人活着,就对士气和西军的凝聚力有巨大的提升。

李岘本来还跟种师道专门谈过,希望他能激流勇退,返回陕西,但是老种现在深陷朝堂,恐怕是脱不了身了。少了老种这么一条粗腿,而春风得意的刘延庆调去了河北,王禀率领胜捷军一部移防太原,估计最后两人还是逃不了全军覆灭的下场,李岘现在也只有去尽量拉拢和帮助姚古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