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月出祁连 > 15、使幽州(七)

明月出祁连 15、使幽州(七)

作者:准噶尔刀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57:48 来源:笔趣阁

在作出大迁徙的决定后,辽国与大宋方面的谈判无非就是讨价还价了。李岘把具体的谈判事宜交给了马扩和赵良嗣,现在无非是钱多钱少的问题,萧皇后和耶律大石他们急于逃跑,要价也不会太高,主要是牲畜、粮草,另外他们还需要一大批的武器和甲胄。

显然大宋国方面对于给辽人提供兵甲是有顾虑的,但李岘却认为帮助辽人提高战斗力,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金国的军事力量。

与辽国的谈判实际上已经变成一个讨价还价的商业问题。

由于辽人急于离开,加之李岘给马扩出主意让他尽量拖延,最终辽人只好不断降低要价,若不是天家急于达成协议,有可能还能再砍下一大笔赔偿。最终宋辽达成协议:大宋国一次性支付十万石粮食,三万头牲畜,另外再加上三十万两白银、五万套刀枪弓箭等武器和一万副盔甲作为赎买燕云十六州的“补偿”,北辽政府在收到款项后,订于七月初开始撤兵,双方派员交割燕云之地。

现在是大功告成,可以回去向童贯进行报告的时候了。

五月二十三日,就在李岘一行人与辽国方面达成协议,准备两天后返程时,一大早天还没亮,整座驿馆就被耶律大石派兵严密地包围了起来。

赵良嗣和马扩两人大惊失色,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被突然吵起来的李岘至少表面上还显得十分淡定。

只不过他大概猜到了发生了什么事,特么的郭药师,你再多坚持几天再投降会死啊!

不过,这事决不能说,他只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很快大门外就传来一阵契丹语的喧哗声,紧接着就又传来了汉语的呼喝声:“南院统领大石林牙传宋使出来问话!”

还好,辽兵没有破门而入,看来事情还有转圜的余地。

李岘带人赶快到院子里迎接,现在可不是装13的时候。

耶律大石带着两个随从从敞开的大门走了进来,他一进门就紧盯着李岘:“辽国涿州留守郭药师昨日叛辽,宋国的大军随之开进涿、易二州,萧干大王已经去前线处理军务,但这件事我想听听你们有什么解释。”

“那郭药师叛辽可能只是他宛然与前线指挥官进行了联系,童大帅定然不知晓此事。不过,辽军主动投诚,我方前线将领也没有推辞的可能。这件事只能说明现在的情势极为危急,还望皇后和大石统领早下决断。”果然是这件事,李岘现在只希望宋辽之间不要爆发过于严重的军事冲突,否则若是那萧干损失过大,非宰了他们这些人泄恨不可。

“哼哼,这边用和谈来麻痹我方,另一边却在背后使用阴险的手段,这就是宋人的信誉么?”耶律大石虽然脸上带着愤恨之色,不过表现还算平静。

李岘暗自松了口气:“我们现在就把达成和议的消息送出去,保证以后不会再发生此类的事件。李某只是和议使者,至于军事上的行动,之前并未与闻。”他现在只能是借口童贯还不知道现在双方已经草签了协议。

在别人家的屋檐下,李岘表现得很驯服,而且回答的话里也找不出什么毛病,耶律大石最终放弃了把这些宋使羞辱一顿的打算。

最终驿馆外原本杀气腾腾的辽兵被撤除掉了,只留下了一小队护兵,他和李岘两人坐在驿馆的正堂里喝开了茶。这种画面总让人感觉有些怪异,李岘好奇地看样耶律大石面前的侍女在摆弄着茶艺,你们契丹人不练喝酒,学这破玩意有什么用?!

“子不语怪力乱神,我原来也是不怎么信鬼神的,不过现在世事维间,总感到自己的渺小,很多事都让人无能为力,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辽人中不缺少勇猛的战士,实际上真正缺少的是懂得内政的人,对于国家的管理太过粗陋放任,才酿成今日之祸。”耶律大石拍了拍手掌,在一旁侍候的侍女躬身退了下去,房间里只剩下了他们两个人,“你跟我说实话,我们这次西狩,有几分的把握能够成功?”

“天道变幻莫测,谁又能说得准?只不过你们别去找天祚帝,就应该没有性命之忧。”李岘淡淡地说道,“耶律延禧喜怒无常,你们其实都应当算作是叛臣,杀了你们也是再正常不过。如果林牙对未来有更大的期许,怎么劝说萧干大王同意奚部人马一起走才是正事,以我之见,回离保大王恐怕并不愿意和你们一起迁徙。这也不怪他,奚部从辽东内迁到这长城内外已经有百十多年,中间大部分人都学会了种地,很难再象过去一般摆脱土地的羁绊。”

“这是我的问题,倒不劳李使君操心。”耶律大石举起茶杯,一口喝干后,这才继续说道:“我没去过西域,最远只是在上京道阻卜部巡视过一番,此番远行,有关治政之术,使君有什么好的建议?”

“呵呵,林牙志向不小,不过道行险阻,国事艰难啊。”李岘笑了笑,原来耶律大石在这时候就已经有了称王自立的想法了,原本读史书时还认为他是在耶律延禧手下逃跑之后才产生了这样的念头。

“大辽国南院和西京一切规矩皆学汉地,可是却只保住了二百年兴盛,到底是对是错?”

“这种事很难讲得清,这天下之事,天子一言而决终究是不对的,一个人纵然是风华绝世,做决策时也难免有所失误。真正的朝廷,应当是能集合天下的智慧,君臣相商,互相妥协出来的结果虽然会让许多人感到不如意,却是错误最少的。许多事,只凭武力解决,终归不能长久。但是大宋的问题是文人统军,专业的事情应该交给专门的人才去执行,而大宋国却让一群外行来指挥作战,所以在辽、宋、夏三国中,大宋虽然最为富庶,却是战争能力最弱的一个。而辽国的问题却是把太多的地方交给武将去管理,这样的后果是地方永远也发展不到富庶的程度。武将统兵,文人治政,但是相互制约平衡是门很大的学问,这事你别问我,因为我也不太清楚。不过,我相如果一个国家有充足粮草供应、有足够的战马、武器,有商人互通有无,有工匠制造精良的器械,这样的国家是没有理由不兴盛起来的。农民和牧人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但是怎么让一个农人种出更多的粮食,让牧人不断地增长牛群、羊群的规模,这需要有好的官员去管理、有工匠制造出效率更高的农械,还需要商人在中间进行交换,只有生产的方式不断在进步,一个国家才能不断地强盛下去。”

李岘开始说话的时候,耶律大石还是表现得很随意,不过,他慢慢地放下手里的茶杯,整个人都变得十分郑重起来。李岘当然不怕辽国再次变得强大起来,耶律大石的西辽国如果有能力进攻,那么也只会是金国人的麻烦。

同样的时间里,他们的发展程度绝对会落后自己一大截。

如果再过二、三十年的时间,自己的发展程度还不如他们,那么还是先找块豆腐自己一头撞死算了。

耶律大石听得兴奋,干脆命人拿过一幅辽国地图来,展开来铺在桌面上,然后指着西边天山一带的土地说道:“祖宗发迹的地方是保不住了,我查了一下资料,在圣宗年间,应高昌国王所请,有三部我族部族西迁到了翼之水(额尔齐斯河)下游和高昌国一带,帮助高昌国抵御黑汗国的入侵,大约有一万五千多帐部族留在了大阴山一带,我们这次行动,最终需要与这些部族汇合。如果能够在那一带站稳脚跟,重新恢复祖宗基业,并非无法做到。”

李岘看着这位未来的西辽国皇帝,这家伙会不会被自己一番《隆中对》似的谈话给忽悠歪了,野心膨胀,很有可能会成为将来的一个劲敌?

只不过基于人口不足,他并不认为后来的西辽能成为大患。

先让这厮去北方祸害蒙兀部落吧,这个世界应该是不太可能再出现那个纵贯欧亚的蒙兀帝国的。

马扩被派回去传递和谈成功的消息,具体的条文当然还要经过官家和朝廷的批准,李岘和赵良嗣则留在燕京充作人质。不过李岘的日子倒是过得很惬意,耶律大石几乎每天都会登门拜访,一起喝酒聊天,李岘脑子里的东西随便掏出点来都能让这位辽国的状元惊为天人。

朝廷方面很快就批准了和议条款,甚至为了让辽人早点离开,给出的东西比辽人讨要的还多。宋军所有的军事行动都已经停止,现在是大功告成、大家可以弹冠相庆的时候了。

即使是贪生怕死,一直呆在大名府的宣慰安抚副使蔡攸也跑到了雄州前线,准备和童贯一起前往幽州“归复”燕京,这种天大的功劳他们是绝不会放过的。至于劝说辽人退出幽州,立下首功的李岘,从幽州回来后,象是被人忘记了一般,天天没事在西军各营里瞎转悠,然后寻个熟悉的将官在他那里喝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