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漠唐 > 第九十一章 意外的客人

漠唐 第九十一章 意外的客人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57:15 来源:笔趣阁

斡朗改大王的“王庭”设在北海东边一处平原上,也是斡朗改部唯一的草场所在,也就是今天俄罗斯的尼布楚一带,漫山遍野都是野生的黄羊、山羊、野鹿,也是北海地区唯一产马的地方——虽然数量不多,这么好的地方,自然被斡朗改大王占领了。

斡朗改大王甚至还组织了一支一千人的骑兵队伍,不过武器就乏善可陈了,每人一根木制的长矛、骨制弓箭,连鞍具也是木制的,战斗力很是可疑。

听说大王那边还有马匹——虽然不是高头大马,但耐寒、耐跑(就是蒙古马的一种),还不挑食,李承基便动了心思。

有了目标,李承基的精神立马紧张起来。

对五百“长枪都”又强化训练了一个月后,四月份,又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不要觉得奇怪,贝加尔湖的冰需要五月份才开始融化,到六月份才完全融化干净,五六月份飞雪是很正常的事),李承基带着五百人出发了,全部坐在驼鹿拉的雪橇上,还带着准备进贡给契丹的皮毛,特别是那张虎皮,这些东西需要先送到斡朗改王庭。

所谓王庭,也就是大一点的村落,斡朗改国王也就住在大一点的木屋里。

这天“王府”异常热闹,无他,契丹的使者到了。

契丹使者是一个汉人,叫韩匡凝,乃是契丹国开国元勋、鲁国公、左仆射韩延徽的侄儿,今年三十多岁,目前在乌古敌烈统军司任大祥稳的长史,也就是乌古敌烈统军司的首席文官。

契丹韩家在后世赫赫有名,也是契丹几大“贵姓”之一,而韩延徽便是韩家在契丹的开创者之一(另一人是韩知古)。

关于斡朗改部进贡的问题,便是由乌古敌烈统军司负责,这次来的便是韩匡凝。

韩匡凝本来是幽州人,听说叔父在大契丹国德高望重,深受耶律阿保机、耶律德光父子以及太后述律平的重视,便偷偷越过边墙北上临潢府投奔了他。

斡朗改国王叫撒改,今年四十多岁,说是国王,实际上他旗下的部族加起来才一万多人,大多居住在王庭附近,一千骑兵也是装模作样,贝加尔湖一带能骑马的时间不超过三个月,其它时间还不如雪橇来的畅快。

不过听说一向欺辱、看不起他们的室韦、乌古敌烈两部都投降了契丹,弱小的斡朗改吓坏了,主动联系乌古敌烈统军司表达“强烈”想加入契丹大帝国的愿望,契丹人当然巴不得多一些疆域,虽然很鸡肋。

撒改的一千骑兵目前还不能用,全部窝在寨子里当步兵使用,常驻寨子里的只有五百人,其他五百人散住在王庭周围,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被召集起来,而撒改的一千匹战马则养在王庭,主要是为了向他人展示自己“兵强马壮”的模样。

所以现在的王庭也就是撒改一家,加上五百卫兵以及一千战马。

就在撒改、韩匡凝二人觥筹交错之间(酒也是韩匡凝带过来的,不过斡朗改的烤鹿肉倒是一道佳肴——作为一国之主,盐也不缺),寨子外边传来一阵喧闹,撒改眉头一皱,今天不是吩咐过了嘛,有贵宾在此,不得大声喧哗。

很快一个侍卫进来了,“大王,鄂能温扎吉力的女婿力岑及前来进献皮毛,还有一张虎皮”,那侍卫单膝跪下,右手放在胸前,头低着说道。

力岑及是斡朗改人对李承基的东胡语发音,撒改也见过这人,知道他是南边来的汉人,对他也颇有些欣赏。

“虎皮?彼等这么快就得了虎皮?”,撒改一听之下心里有些惊喜,这虎皮契丹人让他们年内进献即可,没想到鄂能温人这么快就得了,多半是用陷阱捕获的,鄂能温部的陷阱在斡朗改也是有名的。

他看了一下韩匡凝,韩匡凝便点点头,有这么热心归附契丹的小部族,作为“天朝上国”怎么也得说两句话褒奖一番。

等侍卫将扎吉力的女婿力岑及带了上来,撒改和韩匡凝都吃了一惊。

那人自然是李承基了,不过他临行前特地收拾了一番,将胡子剃掉了,头发也剪了一部分扎好,绾了中原人常见的发髻,插了一根黑铁簪。

不过身上的衣服还是一副鄂能温人的打扮,三年多的时间,他以前从承天军带过来的换洗的衣服要不是破烂不堪,要不就是被抢走了。

撒改还好,他早就知道扎吉力的女婿是汉人,而韩匡凝却惊讶于这人身处大漠极北之地,竟然还能保持先祖的发型,心中也是感叹不已——他自己虽然也留着汉人的发髻,大多数情况下却藏在契丹制式的帽子里,虽然皇上和太后对发型并不在意,但身处异域的他有意无意间还是藏着掖着。

“这虎如何获得?”,撒改却对那虎皮念念不忘。

“禀大王,乃小的和大弟二人所获”,李承基恭恭敬敬地答道。

“哦?可是用陷阱?”

“不是”,说着李承基就将他和扎多二人捕获老虎的事情讲了一遍。

这下撒改就赞叹不已了,一边的韩匡凝更是惊骇,一般人的人见了猛虎,想逃走还来不及呢,这二人却能设下计谋,一个人在树上吸引那老虎,等老虎爬到半中央进退两难时一箭射之,既有勇又有谋,不亏是我汉家男儿!

等撒改将韩匡凝介绍给李承基,李承基心里也掀起了波澜。

他今天来王庭,本来是想向撒改借马的,这次还带了几百个铁枪头,看能不能用这些枪头向撒改换一些马匹、马车,如果撒改不同意的话他就准备用强,挟持撒改,夺了撒改的马匹和马车,撒改这人为人比较宽厚,对各个部族也没有过多的逼迫,李承基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行此下策。

现在有一个契丹来的汉人使者,自己的出路就多了,想到这里,就准备和天朝使者套套近乎。

“你可有汉名?”,这时韩匡凝说话了,还说的是汉话,李承基心里澎湃不已,三年多来,他大部分时间说的不是东胡语就是突厥语,骤然听见字正腔圆的汉音,激动之下他突然上前几步,单膝跪到韩匡凝面前,向他抱拳行了一礼。

“河东道平定州李承基见过天朝上使”

韩匡凝见他眼睛里隐隐有泪花,心里也有些七上八下,他知道这人为何对自己这么亲近,他刚开始到契丹时也有这样的心态,不过现在已淡了许多。

但看到大漠极北之地还有一个中原的汉人,对故国、故人的思念溢于言表,自己还是有些动心。

这时撒改见天朝使者对扎吉力的女婿有些看重——他也听不懂汉话,赶紧又给力岑及设了一个位子,烤鹿肉、美酒也给了一些。

“大人,小的有一事相求,不知……”,李承基犹豫了一下,不过机会难得,还是说出来了。

“说吧,只要不是太过分的,本官都答应你”,韩匡凝以为李承基想在斡朗改捞一个官职什么的,也不以为意,心想只要不是国王的位子,其它的都没什么问题。

“大人如果方便的话,能否帮小的带一封信和一件东西给一个人”,李晟基说完又想起了三年多未见的李承基、李继基等人,眼泪又夺眶而出,嚎啕大哭地伏在韩匡凝面前。

韩匡凝将他扶起来,“无妨,你这信带给何人?只要不是太远,本官一定想办法送到”,他这次真的被眼前这位对故乡故人有着浓烈思念之情的后生打动了,准备揽下这差事,刚才这人说了什么河东道,他在此次事了,正好有事去妫州,让下人潜进蔚州跑一趟就是了。

整个斡朗改就只有撒改这里有笔墨纸砚,他也很少用,于是就便宜李承基了,李承基写完信,装在一个牛皮信封里递给韩匡凝。

“河东道平定州李晟基亲启”,韩匡凝拿着信封一字一字地念着,“李晟基?”,他陡然想起来一个人,莫非?

“这李晟基在平定州具体住在何处?具体作何营生?”,韩匡凝问道。

此时李承基尚不知晓李晟基已经升任佑**节度使,几次大战也和契丹结下了深仇。

“他便是平定州刺史、承天军使”,李承基老老实实答道。

“啊?”,韩匡凝一听,果然如此!

“大人认得李刺史?”,这下李承基有些踌躇了,他可记得,李晟基一向以“驱逐腥膻”为己任,莫非他做了什么对不起契丹的事?

“不认得,不过在塞外也有些名头”,韩匡凝含糊其辞地答道,他还真有些犹豫,李晟基是契丹的大仇,自己该不该替大仇的人办事?眼前这人叫李承基,不是他的亲兄弟也是同族兄弟,想到这里又问了一句:“你和那李晟基是什么关系?”

“小的曾经是李大人的属下,与李大人并无亲戚关系”,事到如今,李承基也无可奈何,只好实话实说了。

韩匡凝听了心里大定,只要不是亲戚关系,那就好办了,眼前这人思念故国、故土之情令人深深感动,自己作为一个汉人,区区小事都办不到,圣人教诲都白读了?

关键是,自己的叔父、契丹重臣韩延徽出仕契丹时曾经偷偷跑回后唐探母,后来又回到了契丹,当时耶律阿保机并没有怪他,有此先例,韩匡凝觉得自己帮着带一封信也不算什么。

“还有何物?”,韩匡凝想到他刚才说还有一件东西便又问道。

只见李承基将自己身上穿的旧羊皮袄子脱下来,双手捧着恭恭敬敬递给他,“大人,此物自我流落塞外时就一直穿着,烦请一并交给李大人,小的只是希望李大人在河东看到此物时,还记得在极北之地还有他的一位兄弟”

这下韩匡凝有些哽咽了,双手哆嗦着接过羊皮袄子,接着又将自己身上的貂皮大衣递给他,“天气寒冷,赶紧穿上”。

至于他自己,他还带着一件,撒改见此情形,哪能让天朝上使冻着啊,赶紧将自己的熊皮大衣呈给韩匡凝。

于是在极北之地,三个大男人互相交换了衣服,这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被传作一段佳话。

至于李承基换马匹的事,撒改就不愿意了,不过给他一些大车却没什么,王庭附近还有一些依附于他黑车子室韦人,这些人擅长制作车轮,他的王宫里就有几十辆,便拨给他十辆,其中有五辆还是用鹿皮包了起来,相应的驮马也给他一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