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漠唐 > 第九十章 分岔的命运

漠唐 第九十章 分岔的命运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57:15 来源:笔趣阁

与李承恩相比,李承基的经历用命运多舛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他逃走后,也不知东南西北,便贸然走进了阴山与大青山之间的隘道——草原上最凶险的一条隘道。

他先是碰到一伙凶悍的马贼,马贼看他孤身一人,又长得高大雄壮,便收留了他,不过当马贼却不是李承基心中所愿,他瞅准一个机会逃跑了,骑着一匹马逃跑了。

刚穿过隘道,又碰到依附阴山东面、北面的南阻卜部的一个小部族,看到一个孤身的汉人,自然将他截下来了,这样他又做了一段时间牧奴。

可惜好景不长,这个小部族得罪了南阻卜的大王,顷刻之间便被灭了族,不过像李承基这样的汉人还是受欢迎的,南阻卜大王将他拨到打铁、做木制品的汉人奴仆群中,这样李承基便做了一年铁匠和木匠,一年下来,铁匠手艺和木匠手艺倒是学会了。

就在这一年,他学会了阻卜族的语言。

所谓南阻卜族,其实跟大青山南麓的鞑靼同源,都是讲东胡语言(鲜卑、室韦、女直、契丹等出自东胡的部落通行的语言,各部族之间虽略有差距,但基本都差不多,也是后来MG、女真等部族语言的起源)。

目前北部草原上通行三种语言:突厥语、东胡语、汉语,汉语也就是在贵族中流行,一般的牧民不是讲东胡语就是突厥语,慨莫能外。

南阻卜就是讲东胡语的,但北阻卜却是以突厥语为主。

北阻卜实力更为强大,北阻卜大王雄心勃勃,时刻准备统一阻卜部,终于在一个南阻卜部受了大灾的季节一举发兵占了南阻卜,统一了阻卜部。

这下可好,可怜的李承基和几十个汉人工匠又被押到北阻卜王庭所在,后世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以西约几百里的地方。

没办法,这个时代的大草原,会铁匠手艺的汉人都是“战略物资”,自然不能放到南阻卜那里。

就这样,李承基辗转几千里来到了北阻卜王庭,继续操练他的铁匠、木匠手艺,由于他办事沉稳,又身怀武功,还隐隐成了这群工匠的首领。

在北阻卜期间,李承基又学会了突厥语。

在契丹帝国的威压下,北阻卜大王很快便投降了耶律德光,可这样一来可苦了李承基他们,以前在北阻卜王庭,管事的人对于他们每天打制多少短刀、箭头、矛头也没个定量,关键是他们没有数目概念,加上又有了李承基这样一个跟着李晟基学过简单数学的的人,与管事的交涉过后,每天的工作量其实很轻松,但管事的巡查的时候还是一副兢兢业业、繁忙的模样。

并入契丹帝国后就不一样了,每年两次上缴马匹多少、牛羊多少、箭头多少、矛头多少都有定量,定量还大大超过李承基他们的极限,牛羊、马匹他们管不了,可箭头、矛头却要他们来完成。

北阻卜的人看着很“重视”汉人工匠,可是在契丹的威压之下对李承基他们就没有那么多的好脸色了,除了上缴契丹的,还要按时打制自己部族所需的箭头、矛头,完不成的一律处死。

这下李承基不干了,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他带着几十个汉人工匠逃走了,他以前听李晟基讲过,北面还有一个大海,汉时苏武牧羊就在那里,就想过去看看。

由于他精通侦查与反侦察之术,几十个人一路顺利地逃出了阻卜部的地界,来到契丹帝国最北部的疆域,一个叫梅里急部的地方。

梅里急部夹在阻卜部与更北的斡朗改部之间,东胡人与突厥人杂然相处,属于契丹帝国西北面招讨司管辖,不过他们不需要像契丹进贡箭头、矛头什么的,只需要进贡马匹、牛羊就可以了,原因也很简单,梅里急部到目前大部分人还用着石制、骨制的弓箭、长矛,铁质武器也只有部落可汗少量的亲军才有。

看到精通打铁的汉人“不远万里”来投奔他们,梅里急部的可汗大喜过望,这次没再把他们当奴隶了,而是跟寻常牧民同样对待,还专门拨了一些牧民给他们打下手,看样子他们的地位比一般牧民还高一些,也给每人安排了一个女人,希望他们就此扎下根来,终身为梅里急部服务。

可这还不是李承基心中所愿,干了一段时间后,丢下那个女人一个人偷偷逃跑了,这次他没有劝说他的同伴跟他一起逃走——也劝不走,人家都成家了,有的还有了小孩,地位又高,能劝走才怪。

就少了一个人,大多数人还在,梅里急部也没追赶,还以为在野外被狼群祸害了。

梅里急部紧靠北海,也称为小海的南边的大山,李承基怀着心中“矢志不渝”的梦想一个人穿过大山,来到鄂能温部的辖区,结果在快下山时中了陷阱,一不小心跌进了鄂能温部酋长才刚满十四岁的儿子扎多设下的一个捕野猪的陷阱,陷阱里布满了尖锐的木桩。

亏得李承基经过横刀都的严训,反应很快,不过还是扎伤了双脚。

李承基挣扎着从陷阱里爬出来,路是走不成了,将自己的双脚草草包扎了一下后,就在陷阱旁边睡了一晚。

幸好鄂能温部虽然原始,却不吃人,不然的话李承基就麻烦了。一早过来查看陷阱的扎多见了也是大吃一惊,不过他心底善良,扶着李承基回到了村子。

鄂能温部的语言也是东胡语系,李承基勉强勉强能听懂,扎多的父亲,鄂能温部的酋长扎吉力一听说他来自万里之外的中原,还会一手打铁的手艺,想去北边的小海,斡朗改人称为圣海的去看看,心里有些莫名其妙,一个大湖有啥好看的,他们称其为圣海,畏惧多过崇敬。

不过一个会打铁的手艺人他无论如何也不会放过。

就这样李承基最后成了鄂能温部唯一的铁匠。

鄂能温部周围的铁矿石倒不少,有些还是露天的,可惜他们不懂冶炼,也不懂打制,白白地暴殄天物。

李承基在扎吉力家休养了一个月便“重操旧业”了,半年下来,给每家每户打制了一把铁质刀具,给自己也打了一把横刀,可惜毕竟是半路出家,横刀质量远不如承天军的,最后还是用上了扎吉力拥有的、村里唯一一把还过得去的短弯刀,据说还是他祖上跟着柔然部落进攻拓跋鲜卑时缴获的,一直保存至今。

作为村里唯一的“手艺人”,还有一身惊人的功夫,人又长得高大英俊,扎吉力的大女儿扎丽娜看上了他,话说扎丽娜自己也长得不错,天天和李承基凑在一起,一去二来两人便“那个”了,扎吉力也很喜欢李承基,便将李承基招了做上门女婿。

后来李承基在鄂能温部的狩猎、与邻近部落的冲突中显示了惊人的武艺和统领能力,扎吉力见自己这女婿比自己强了太多,部落里的大小事务便放心的交给他处理,现在李承基在部落里算得上是第二号人物。

李承基掌管部落之后,便将部落里的三十岁以下的青壮全部组织起来,加起来也有两百人,每人一杆装了铁枪头的长枪,话说这枪头李承基打制起来倒是驾轻就熟,不过像箭头这么小的他反而打不好,村里的人都会制作弓箭,所以到目前用的还是骨制的箭头。

有两百铁质枪头的长枪队在这方圆几百里的地方几乎是最强大的一支力量了,加上李承基的训练,周围几十里的部落都是闻风丧胆,结果到了一年后,方园一百里的七八个小部落都投靠了鄂能温部,想投靠也不是这么容易的,每月还需向鄂能温部上缴一些猎获,不过这些部落天生就是猎手,还饲养着大量的驯鹿,按照李承基要求上缴的猎获也就是九牛一毛。

不过就是这九牛一毛也就足够鄂能温部这两百青壮脱开日常的狩猎,全身心投入到日常的军事训练中来,最后李承基又在其它部落选拔了三百人,凑够了五百人。

整个斡朗改部的人个个身材高大,李承基在里面还算普通的,平日里也经常和凶猛的野兽周旋,一身力气也是少不了的,李承基见状便按照横刀都的模式训练他们——除了读书识字。

从李承基被掳到草原算起,在依附吐谷浑部的小部落待了不到一个月,在南阻卜待了一年,在北阻卜待了半年,在梅里急部待了一个月,在鄂能温部倒待了一年半。

半年后他的儿子出生了,现在扎丽娜又怀上了第二胎,期间憧憬中的大海(北海)也见到了,可他心里一直不得劲儿。

食物很淡(鄂能温部极度缺盐)是一个原因,李承基虽然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但他对李晟基的承诺却一直埋在心里,“探查草原虚实”,这是李晟基对他的殷殷期盼,现在这虚实他倒探查清楚了,可自己有了家室,如何穿越几千里路,途中还有重重凶险,去回到承天军(这时李承基还不知道李晟基已经去云州了)?

另一个不好的消息是契丹人的魔爪已经伸到斡朗改部了,鹿皮和貂皮就是斡朗改部需要上缴的,上缴的量还不少,今年还摊上了三张虎皮的任务,其中有一张就被斡朗改大王安排到了鄂能温部的头上。

这也是李承基和扎多二人深入密林去碰运气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李承基思乡了,便利用打猎的机会出去散散心。

没想到运气还不错,第一次出去便猎获一只猛虎,总算可以跟斡朗改大王交差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