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漠唐 > 第一百六十六章 右匈奴故地(3)

漠唐 第一百六十六章 右匈奴故地(3)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57:15 来源:笔趣阁

与吐蕃人不同,回鹘人对进出城池的商队征收的是正儿八经的商税,十五税一,在城门口有一处专门管理商队的机构,彼等查验货物后,需立即缴税,用实物或者折算的钱财都可,缴完后出具一张用粗纸填写的单据,商户持此单据在甘州回鹘管辖的范围行商,且无须再缴纳其它费用。

李晟基仔细看了一下那张纸,上面注明了各种货物多少,准备发卖何处,税费收讫字样,还有一个印章。

这东西假冒也很容易啊,李晟基不禁有些疑惑。

“姚护卫,以前也有人造假,不过被回鹘人发现后不禁货物全部没收,商户掌柜斩首,商行还永久丧失行商的机会”,王孝章在一旁解释道。

“那我的货物不在彼等境内发卖,要运到别处呢?”,李晟基问道。

“也是这般收税”

“.…..”

虽然“总部”搬去甘州了,但燕军与兀剌提合作的商行在凉州还保留了一个据点,凉州以南、以西的售卖都在此进行,还有一处很大的货栈,专门堆放货物和饲养牲口的地方,还有不少客房,以前押送货物的人都在此歇息。

一行人便在货栈歇息,李晟基、季无忧两人跟着王孝章来到商铺后院。

知道李晟基要来,姚珏、米劲帆二人也从甘州赶来,一早就候着。

姚珏今年十九岁了,在甘凉历练了两年后越发显得老成持重,而米劲帆也十七岁了,他专门负责瓜州以西的商事。

“大人”,王孝章开始汇报了,“云中商行虽然才开了两年,不过生意却异常兴旺,铁器、衣物加起来每月可折算净利一万贯,此处铜钱稀少,彼等多用皮毛、棉布、粮食来置换,也有一些使用金银币的,总数不到两成”

“目前商路只通到西州、于阗,如果能通到北庭、安西一带,只怕还要翻几番”

“一万贯?”,李晟基心中却略有些失望,现在需要燕军发送薪饷的官员、军人、工匠加起来接近十万人,按照平均每人每月一贯计算,每个月就是十万贯,以前从秘琼、杨光远那里打劫的钱财早就用光了。

不过在大同,各种皮毛、牲畜的交易每月可赚一万贯,卖到中原地带的铁器、衣物能赚三万贯,食盐每月能赚三万贯,加上凉州、甘州的利润,每月尚有一万贯的缺口,不过有铸币的存在,这个缺口还不是大事。

到云州后,他又一次性铸造了五十万贯的清泰通宝(铜钱),五十万贯的清泰元宝(银锭),基本上都投放到市场上去了。

有了铸钱的能力也不能毫无节制地铸造,佑**、保**加起来不到四十万人,货品需求量、货币需求量均有限,货币与商品之间也存在着一个动态的平衡,而对外贸易大多是采用易货贸易——后唐境内钱币也稀缺得很。

当时李晟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鼓励来云州的商家先将货物换成等值的大同铸造的通宝、元宝,然后用通宝、元宝来采办云州的货物,这样一来,云州铸造的钱币慢慢地就使用开了,而每个钱币云州方面至少有一成的利润在里面。

一次性投放高达一百万贯的钱币后,就不能在境内再大量投放了,不过投放到境外却问题不大,云州作为草原与中原的大中间商,每年的贸易额都在四十万贯以上,期中云中销售、采办的各占一半,云中采买的货品需要支付的二十万贯铜钱就是每年新铸造的,这里面的利润就是两万贯,补上那个缺口还有一万贯的盈余。

这只是钱财方面的细账,燕军更注重实物的储备,在大同、胜州都有常备仓,加起来有五十万斛,能满足燕军一年支应,还有储存的食盐、麻布、棉布、棉花,也够燕军一年之需,至于武器铠甲等战略物资就做不到一年的储备了,只能按照更换周期,勉强能做到三个月的储备。

像后唐境内能做到燕军这样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店,除了河东、宣武等少数几个节度辖区的士卒有薪饷,其它地区的士兵们只有屯田的粮食收入,最多再加上一些食盐、布匹,勉强能够温饱。

……

当晚就在凉州歇息。

第二天一早,王孝章就带着李晟基、季无忧去逛人市。

凉州人口众多,商家也多,一路走来,李晟基见到最多的店铺便是粮店和白布店(棉布店,此时棉花尚未传入中原,不过中亚、西域一带已经大规模种植了),不过在商业街的末端一家商铺引起了他的注意。

“孝章,此处也有大米卖?”,这家商铺的匾牌上写着一个斗大的“米”字,李晟基见了心有所动,便问王孝章。

“哦,这里的稻米可不是从川蜀一带运过来的,而是自产的,据说稻种还是从天竺国传过来的,迄今已有十年了,北方的人都爱吃黍米和麦子,这稻米吃的人倒少,姚护卫你想吃,中午煮一些便是”,王孝章说。

“哦?不知产量如何?”,李晟基心里暗骂,这么重要的信息怎么不早点告诉他?如果在凉州能种水稻,那河套一带肯定也可以了,水稻的产量可是比黍米、粟米、小麦高多了。

他确实好久没有吃米饭了,不过他更关心的是稻米的产量。

“听米店的掌柜说,刚开始和黍米差不多,现在已大大超过黍米了,每亩可产稻米两斛半,去壳之后,可净收两斛稻米”

李晟基听了心里激动不已,一亩两斛,还是净米,这可比云州的黍米产量高多了,这次返程时一定要带一些种子和农户回去,种在保**沿河一带,只怕要比单纯种黍米强许多,将来夺取了应天军一带,如果大面积种植,只怕就这一处地方就能满足全部人口的粮食需要。

“今后一旦发现市面上、乡下有新的粮食贩卖、新的作物种植,一定要第一时间禀告,听到没有?”,李晟基凑在王孝章耳边说道。

“是是是”,王孝章赶紧应道。

今天的人市比较冷清,只有一家档口有人,李晟基也是第一次见到奴隶买卖,心里也有些兴奋。

档口的主人一看就是回鹘人,档口外面蹲着三个衣衫褴褛的人,李晟基仔细看了看,都是十五六岁的半大小子,从面目来看应该是突厥人种。

“彼等都是什么人?”,王孝章用回鹘语问道。

王孝章是甘凉一带人市上的大客户,现在出入市场都不需要缴纳入场费了,这位回鹘“主人”自然也认识他。

“王大掌柜,彼等是黠噶斯人,听说在北边劫掠,被完颜部的人捉住了,送到此处发卖”

“黠噶斯?”,李晟基一听心里一动,自己此次去右匈奴故地最终的目标不就是黠噶斯嘛,看来老天爷待自己真是不薄啊,瞌睡一来就有人送来枕头。

他蹲下来,仔细瞧着这三位少年,只见三位身形虽未最终长成,不过从骨架上看,都是健壮之辈,三人身高都在一米七十以上,两人将一人簇拥在中间,中间那人略高一些,眉目间他依稀见到了拔野风的风采——英俊、狠厉,还带着一丝野性。

“你叫什么名字?”,他用突厥语问道。

“.…..”,那人却闭上了眼睛一言不发,一边的回鹘主人踢了他一脚,“老爷问你呢,你个……”

那少年倏地睁开眼睛瞪了那回鹘人一下,眼中的狠厉让李晟基想到了草原上的灰狼,那回鹘主人也吓了一跳,不过他很快意识到自己“主人”的身份,又狠狠地踢了他一脚,这少年倒没有反抗,只是怒目以对。

“哈哈哈”,李晟基哈哈大笑,有个性!

“这三位我都要了,你开个价吧”

回鹘人听了大喜,说实话他将这三人弄到市场上来发卖自己心里也没底,如果是买小厮的话,谁愿意买一个桀骜不驯的人?早上倒来了几拨主顾,不过见到三人的表情后都摇摇头走开了,没想到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买主了!

等李晟基将三人带回商铺后院,突然一手一个将两个人提了起来,然后单手举到空中,一边的季无忧会意,也将另一个举了起来。

这三人虽然还是少年,又饿了几天,不过上百斤还是有的,见购买自己的“主人”毫不费力地将自己举在空中,一时也有些懵了。

“你要作甚,快放我下来!”,终于,那个最狠的少年出声了,说的倒是突厥语,不过与李晟基所熟知的有些不同,他后世外语学得是俄语,这少年突厥语的发音竟带着些许俄语弹舌的味道。

不过想想也就明白了,黠噶斯人在大湖以北以西的中西伯利亚一带游牧,与来自东欧草原的游牧部族估计也有些交往,久而久之,双方的口音互相影响也未可知。

李晟基将两人狠狠地扔到地上,接着将右脚踏上那个眼里凶光四溢的少年的胸口,“你等听清楚了,到了我这里可得老实点,否则,你会后悔做人的”

接着又蹲下来盯着他说道:“说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