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漠唐 > 第一百三十二章 统万城

漠唐 第一百三十二章 统万城

作者:龙吟森森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57:15 来源:笔趣阁

乙室斤听了心里有些不满:“那以韩大人之见,该如何处之?”

与后世的金、元、清三朝相比,契丹国的头两位首领耶律阿保机、耶律德光对中原文化及汉人都比较重视,汉人在契丹国的地位还是很高的,乙室斤虽然有些不满,但也不敢像后世大清朝的“阿哥”、“王爷”那样随意呵斥汉人官吏。

韩匡凝捋了一下颌下长须,“诸位大人,以下官之见,青山草场的事应慎重对待,刚才小将军也说了,处月、白两部一向与佑**亲厚,现在赫连、萨葛两部迁走了,彼二部还留在当地,说明彼等还是心向我大契丹国的,正是我等拉拢抚慰的时候,如果此时掺杂一些部落进去,其心必疑,保不准就投了佑**”

“再者,此二部加起来七八千骑总是有的,就算我等增加常备军,等我等冬季南下时,如果彼等趁机作乱,也是一大隐患”

萧承恩这时忍不住了,“那以韩大人之见,我等就坐视二部做大不成?”

韩匡凝摇摇头说:“非也,目前佑**已经做大,想要一举灭之,非要举国之力不可,非我区区一个山南道能为,只怕西南面招讨司也不行,现在我国东面女直人作乱,皇上的精力全部放在那边,是不可能倾尽全力来对付佑**的”

“故此,我等想要平安南下,尚需寻找援军”

“援军?”,这时萧挞野坐不住了,“哪儿来的援军,刚才韩大人你自己也说了,大汗目前的精力主要在东边……”

韩匡凝略笑了一下,“祥稳稍安勿躁,下官听闻佑**流传着一个俗语”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诸位想想,佑**的敌人除了我大契丹国还有谁?”

这下乙室斤明白了,他一拍大腿:“定难军!”

韩匡凝点点头继续说道:“定难军、河东都是佑**的敌人,我等何不……”

……

最后又说:“如果南下成功,至少让李晟基在胜州故地立足不稳,最后无奈撤出,我等的目的就达到了”

“此后,说不准赫连、萨葛二部还想迁回来,届时我等是直接占了大草原还是继续维持以前的策略都行,由皇上定夺就可以了”

“之后再对付青山诸部就容易多了”

听完韩匡凝的话,萧挞野、乙室斤都郑重地点点头,萧挞野更是起身向韩匡凝行了一礼,“韩大人,当时皇上将大人安排在东胜州,我还有些不满,现在看来,皇上是明见万里,大有深意啊。韩大人老成谋国,实乃我大契丹国的栋梁之才”

乙室斤也向韩匡凝行了一礼,“韩大人,刚才言语间多有冒犯,得罪得罪”

韩匡凝赶紧向二位回礼,“都是为大契丹国、为皇上效命,无妨无妨”

一边的萧承恩见两位祥稳如此,也只得起来向韩匡凝行礼,不过他的内心却不以为意。

“书生之见!”,他暗自腹诽着。

……

清泰六年,后唐西部的彰武(延安)、保大(富县)节度辖区出现了大面积的旱灾,旱情发生之后,李重美虽然发布了二军辖区赋税、徭役减免一年的政令,不过由于连年战争几乎耗光了洛阳的积蓄,政府也无力施以援手,只是谕令二军节度使府尽量赈济。

二军受灾农户不下十万,政府哪有余力全部赈济,做的好的也就是在县城附近开一个粥棚,勉强支应而已。

结果就出现了大面积的难民,难民有的向关中迈进,有的跑到富饶的朔方灵州(银川),有的越过黄河跑到河东,也有的跑到定难军,由于定难军的银、绥二州受灾也不小,不少人还越过边墙附近的白于山,闯过芦关,进入到夏州地界。

此时的边墙内外却呈现出不同的景象,边墙内哀鸿遍野,边墙外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成。

对于大量难民的到来,李彝殷是有喜有忧,喜的是自己治下的力量又增加了,忧的是自己银绥二州也受灾不轻,哪儿有余力赈济难民。

考虑到夏州尚有余力,李彝殷决定放一部分难民进来。

党项李氏治理定难军可比后唐政府严格得多,像张傲曹那样的人是不可能混进来的,李彝殷安排人在芦关细细盘查,对真正的农户、牧民、工匠一律放行。

又在夏州城外支了几个粥棚,粥里隔三差五还放一些羊肉,难民们听说此事后,去夏州的就更多了。

宥州之战后,李彝殷痛定思痛,将分布在彰武军的野利六部的三部迁到夏州,从中选拔精锐五千,又从夏、银、绥三州的拓跋、房当、细封、费听四部选拔精骑一万,在三州的汉民中选拔步军一万,造成目前夏州城有骑兵逾两万,步军一万五千,加上随时可以动员的部族骑兵,区区一个夏州城就可以屯兵五万。

不过如此一来,李彝殷的粮饷就吃不消了,夏州附近的牛羊虽多,也可能全部供应大军支应,幸亏自拓跋思恭起,党项李氏积蓄丰厚,特别是击破黄巢长安一战中搜刮掳掠甚丰,加上几十年在彰武、定难的积累,党项李氏之富庶不亚于河东、幽州,李彝殷用一些钱财向朔方、河东购买粮食,加上牛羊,勉强能供大军、难民之需。

统万城建于五百多年前,当时赫连勃勃历经五年方建成,建成之后历经大夏、北魏、南北朝、隋、唐五代,五百多年依然完好无损,是当时黄河“几”字形内部、边墙以外最大的城池。

城池外墙呈灰白色,当地人俗称白城子,高约四丈,墙根最宽处也达四丈,周长约二十里,有六座城门,每座城门前都有马面墙,城墙上城垛、敌楼林立。

墙体之坚硬为天下之冠,当时李嗣源命药彦稠领五万大军讨伐李彝殷、李彝超兄弟时就对统万城坚硬的墙体一筹莫展。

城池分为内外两城,两城面积差不多,西城为内城,以前是赫连勃勃皇族及禁卫居住的地方,现在则是党项贵姓及少数汉人亲贵居住的地方,驻有五千铁鹞子,外城则是普通驻军及民户居住之所。

城池建在乌水(今靖边县海流兔河)与朔水(今无定河)之间的夹角地带,西边则是契吴山,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易守难攻。

城池高峰期可承载十万军民居住,不过目前只有五六万人。

李彝殷将进入夏州的难民分为几拨,农户一拨、牧民一拨,工匠一拨,先让城里的大户自己挑选,挑剩下的自己再做统一安置。

农户自然去给大户人家做佃户,牧民则帮着党项部落及几大贵姓养马、放马,至于工匠,城里则是大量需要,多多益善。

夏州步军副都指挥使贺慕岳今天也带着自己的管家和几个亲卫在城外挑选难民,他在城外的朔水边上有良田八百亩,佃户是多多益善,另外他也想给自己挑选一些马夫——汉人马夫,现在的统万城除了他这样身居高位的汉人,普通汉人地位低下,不过当做“有用的牲口”使唤罢了,连贵为李彝殷妹夫的贺慕岳平日里也没少受气。

故此,贺慕岳想趁着难民大量到来的时机挑选一些马夫,替换掉平素颐指气使、很难管理的党项马夫。

贺慕岳挑了半天,也没选到合适的,正想离开时,划归为“马夫难民”那伙人的最后面突然出现了一阵婴孩的啼哭声。

贺慕岳循着哭声看去,只见那里缩着一家人,男的约莫四十岁,身材中等,长相普普通通,他身边还有一个少年,长相与他差不多,黑黑瘦瘦的,两人中间则是一个约莫三十岁左右的女人,女人怀里还抱着一个看模样不到三岁的小女娃。

刚才那哭声正是那女娃发出来的。

贺慕岳见了心里一动,便越过众人走到那家人面前,那家人见到“贵人”来了,赶紧站了起来。

“你等是一家子?”,贺慕岳问道。

那中年汉子正想开口,只见那女人将女娃递给他自己抢先答道:“大人,是的,我等都是从延州罢交县过来了,我家男人和儿子常年给大户人家养马,侍弄马匹的手艺在当地也是极好的,大人,就收下我等吧”

“罢交县?”,贺慕岳正好也是罢交县的人,不过他已经很多年没有回老家了,接着又问了她具体住在何处,家里还有什么亲戚,问了之后见没有什么破绽,便把目光转向那汉子。

只见他虽然相貌普通,四肢却很矫健,手指头骨节粗大,虎口的老茧清晰可见。

“你入过军伍?”,贺慕岳问道。

“是的,大人,小的…年轻的时候在岐王手下当过一年时间的骑兵,后…来受伤后便回到家乡种地、养马”,那人有些结巴,难怪他婆娘刚才不让他说话。

他所说的岐王是在唐末关陇一带风云一时的李茂贞。

贺慕岳心里一动,既是老乡,又是骑兵出身,这样的马夫再好不过,便又问了一下他当时在李茂贞那个将领的手下当兵,又和他聊了一下李茂贞营伍的一些情况,见没有什么问题便对他说道:“好,就是你等了,你等去我府上,你和你儿子帮我养马、放马,我府里有战马五十匹,可得仔细喂养,你家婆娘可在厨房帮工,食宿除外,一个月算你一家五吊钱,你看如何?”

贺慕岳这个条件已经很好了,其他被领走的,每天能混个温饱就不错了,哪儿还能有工钱可拿?

那汉子听了,一家人都跪下了,“多谢大人”。

等贺慕岳将汉子一家扶起来,见到那汉子眼里隐隐有些泪花,这下他完全放心了,便拍拍他的肩膀,“你等只管好好做,我是不会亏待你等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