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碰瓷在大汉帝国 > 第一百八十一章.印刷厂之争

碰瓷在大汉帝国 第一百八十一章.印刷厂之争

作者:好大一只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29 18:53:15 来源:笔趣阁

“额呵呵呵~~~”

长安,未央宫的大殿上,揉着后脑勺,脑门上还流淌着汗珠子,刘闲悲剧的讪笑着。

这就是封建时代的真实现状,甭管他在封地上呼风唤雨像个土皇帝那样,真皇帝一招手,他还是得瞬间年轻十多岁,变成孙子,这头河南地的耕种还没完成,就不得不撂下手头工作,灰溜溜的滚到长安来。

而且,被皇帝招到长安的原因,也是他早就应该想到的!舆论导向权啊!整个云中,印制报纸的机器也只有一部,由刘闲麾下的秘密情报组织陆博社所掌控,除了这一家,就算是比较原始的大型人力印刷机,整个大汉也找不出第二家有能力制造的了,就是刘闲一早就要将舆论导向权牢牢掌控在自己手里。

问题是他想掌控,皇帝就不想掌控吗?

还好,对于舆论导向权这个新兴的致命权利,不管汉文帝还是之前的舆论掌控老大,上大夫,儒生首领叔孙臣的理解概念都不明确,以至于充当主要喷子手的“水军大都督”叔孙臣完全喷错了方向。

“陛下,征北将军不固守本业,妄自与匈奴人联军出战西域,而且竟然传递报纸这种东西,传播他的歪理邪说,蛊惑百姓,实在是十恶不赦,其心可猪啊陛下!!!”

听这老家伙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看着他悲愤交加的声音,边上听参挨喷的刘闲却也是立马摆出了同样哭丧着脸,痛心疾首的神情,踱着脚也指着叔孙臣的老脸,悲愤交加的喷了起来。

“陛下,上大夫他不固守本业,妄自写下《心经》,《圣贤论》等诸部歪理邪书,传播这些歪理邪说,蛊惑百姓,实在是十恶不赦,其心可猪啊!”

“放肆!《心经》《圣贤论》都是孔圣书中的微言大义,提取出来教化百姓的,汝竟敢污蔑成歪理邪说?你竟敢污蔑圣人?”

“放肆!《云中日报》第一期都是汉军将士用鲜血与汗水,脚印为大汉帝国开拓探索出来的外界情报,由孤这个宗室所撰写刊印出来,汝竟敢污蔑成歪理邪说?你竟敢污蔑宗室?”

昂着脖子,刘闲就跟公鸡中的战斗机似得丝毫不让的和叔孙臣对喷着,好家伙,真叫不讲理的读书人,自己崇信的全是圣言,别人的大道理就是歪理邪说,还真是随了他诛杀少正卯的祖师孔圣了。

不过如今儒家还没有像后世那样占据统治地位,仗着宗室身份,刘闲腰杆硬的很,气势十足中,还真把这老家伙都喷的直翻白眼,又一次见识了刘闲讲歪理碰瓷儿的本事,眼看着叔孙臣都要脑溢血了,把老脸涨得通红却吭哧不出来半个屁的模样,文帝终于也是无奈强笑着也打起了圆场来。

“河驹,叔孙夫子因为河驹《云中日报》中所言西域与《山海经》,《春秋》中所言大相径庭,非那般昆仑仙境,也无各种奇珍异兽,所以惊奇激动所致,河驹不要和长者置气。”

不和长者置气?那就允许他把屎盆子往自己脑袋上叩?听着文帝劝说,刘闲立马又是一副笑呵呵的模样,抱着拳应道。

“是臣侄年轻气盛了,长者书生意气,应该理解。”

“在我们吴国,就有着个书生,在古书上看大鼋,背青四足,头长尾尖,他日在集市上见渔夫叫卖绿壳王八,立刻以为神物,跪地高呼,磕头不止!一时间在吴国传为佳话。”

“恩,书生意气!”

看着刘闲笑呵呵的点着头,叔孙臣更是气得真要脑淤血了那样,这小后生把他比喻成叶公好龙那一位书呆子类型了,不!这个比喻故事更加恶劣!可是张巴着嘴,老家伙又不知道如何讲道理顶撞,皇帝面前,还不能破口大骂,脑门上青筋暴起,他真的要气晕了那样。

文帝自己也是恼火中却又被逗得肚子发疼,强忍着才没笑出声来,吭哧半天,这也才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

“河驹故乡吴国,还真是个神奇之地!”

“《匈奴人的生活》,河驹这报纸第二期,朕也很喜欢,从匈奴牧民,匈奴贵族以及角王单于的生活状况,剖析匈奴是个怎么样的民族,以往中原皆曰北胡为盗掳,如今朕方知道,匈奴为和年年犯边,劫掠我百姓财帛。”

抖着又送到了长安城的第二份报纸,文帝一改刚才的问罪牌,反而先肯定起了刘闲来,可是旋即,他老人渣也是跟着图穷匕见,眼神锐利的看着刘闲,一副好奇模样问道。

“不过朕很惊奇,河驹如何做得到一文传递千份的,而且朕还看过,你的每一份书写行文,竟然一模一样,分毫不差!”

也难怪报纸是刘闲的舆论大杀器了,就拿叔孙臣老不死的来说吧!他写的《心经》,自己花了两三年,然后给徒弟显呗,徒弟看着有道理,又借去抄写一份,不对,这个时代主要流行的书写工具还是竹简,抄刻一份,花了一两个月,再传递到别人手头,十年前老不死的写的书,如今流传世间不过二三十本,可一夜之间,刘闲就能传递出去五万份,在这个时代,堪称信息炸弹了,叔孙臣义愤填膺的诋毁刘闲满篇错字,歪理邪说,可是真正打动文帝的还是这所传甚广,贻笑大方!

所传甚广啊!

“陛下,这个很简单!”

文帝都亮剑了,不接招是不行,但刘闲也不想轻易就交出舆论大杀器,又是那副我很憨厚的笑容,抱着拳头,这家伙继续侃侃而谈着。

“陛下赐予臣两方印,征北将军印,河南侯印,臣侄批印公文时候,忽然发现,每刻印一份,都是一模一样的,所以臣侄突发奇想,把文章刻印成巨大的印章,然后沾上墨,直接印在纸上,不比一份一份写出来来的快得多?”

“这就有了报纸!”

机密透露出来了,照着做吧老人渣们!这个时代铸印个青铜器都费时费力,四大发明的印刷术也历经了木板刻,泥活字最后才发展到铅活字的,木板刻费时费力,而且还格外昂贵,刻印一版之后,木板也作废了,再刻印别的还得费力重来,没有奇迹一般的灵光乍现,别说铅活字,模糊不清的泥活字都很难出来,看似老实,实际上刘闲给叔孙臣和文帝都挖了个坑。

但是,儒生叔孙臣是好骗,听着刘闲叙说,他还真上道的不住点着头,面露暗喜。估计老家伙已经打定主意,回去也要刻大印章,然后有学有样,将他们古文儒家派别的《公羊传》,《左氏春秋》什么的都刊印出来,也跳出来打信息战云云。

甚至老家伙已经有歪歪迹象,似乎幻想起了他桃李满天下,成为和孔子肩并肩的孙子了。

可文帝却没那么好骗,虽然这年头私自刻印章其实有罪,可是文帝却也没管这方面,反而继续着他的笑眯眯策略,笑着点着头继续说道。

“朕对河驹的千份大印很感兴趣,可否请河驹将大印送到长安,让朕一睹?”

皇帝管你要东西,你敢不给吗?而且这一次还必须要给真货了,毕竟先不说刘闲有没有时间照着两份报纸刻印两块假大印,这种经常用的东西,万一被暴露造假,那就犯了后世电视剧里常说的大罪,欺君之罪!

朝堂中,文帝要因为这事儿恼火,不再支持信任他刘闲,那他刘闲混得再大,也得跟后世年羹尧年大将军一样下场。

所以哭丧着脸,在皇帝刘恒格外愉悦的目光中,刘闲是悲剧的一叩首。

“臣侄遵命!”

..................................

今个叫叔孙臣来,是要担当主喷手的,结果这老家伙太完蛋玩意了,喷人不过反被气,还的文帝亲自站出来,印刷的事儿一解决,这老鬼立马就被刘恒挥了挥衣袖子赶出皇宫去了,不过就算如此,叔孙臣走时候依旧乐得嘴角都直扯,估计满心惦念着刻印“大印章”这事儿,传递他所推崇的儒家经典,浑然不知刘闲已经挖好了多少个坑等着他了。

刘闲自己则是被留在了大殿上,有资格继续和皇帝讨论国策。

但是没等刘恒开口询问,刘闲自己倒是先一脸正色的抱拳拜道。

“陛下,最近臣侄所观,天下士子中,儒家学说愈发的喧嚣尘上,其他各派反倒是有势微的迹象,黄老一脉尚好,大汉国策,法家道家阴阳家各派皆呈青黄不接之势,非儒即墨的墨家几近败亡。”

“臣侄以为,不是好事!”

不得不说,儒家能占据华夏统治思想,绝非运气,一方面儒家思想主要讲的是现世为人处世为官做人的道理,贴近生活,比远离尘世的道家,深入底层而鄙夷权贵的墨家更平易近人,容易被统治阶层所接受,而且汉代之儒,非宋明清那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推崇的出将入相,文武兼备,能给国家提供优秀的人才,另一方面,儒生如叔孙通开始,就格外的大胆而心细好钻营,当年孔子奔波六国扬名求官,也给他的弟子们做了榜样,儒门子弟争先进入官场,拉开了华夏最早的关系网。

据说后世都写在历史试卷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过是个伪命题,汉武帝如此强盛的权势**,岂会将天下思想舆论权全部托付分给儒家一派?这一假新闻据说是班固修《汉书》时候,不加考证的就引用了野史,却成了后世信史,而掩盖了儒家子弟自身力量成为帝国主流的奋斗史。

虽然崇尚黄老,可看文帝将儒生叔孙通都作为太子刘启师父之一,后来刘启为了维护儒生辕固,甚至都不惜背着太后偷偷给他送去锋利宝刀,这才能让辕固表现出儒生刺猪的英勇一幕,从侧面,文景两代皇帝也都很推崇儒家,所以自然而然,文帝很是愕然地反问道。

“河驹何出此言?”

“陛下,臣侄不讨论各派是非,单论今日表现,儒门的叔孙臣如此推崇儒家经典,若是儒家一家独大,占据了整个大汉朝主流,后世皇帝,言行**若是与儒家经典,圣人之言出现冲突,臣子们是遵从皇帝,还是遵从儒家圣言?”

“这........”

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权利这种鸡蛋尤为如此,远得明朝大礼仪之争,万历皇帝想要立郑贵妃之子为太子,换掉自己一时没管住下半身所生的短命皇帝光宗,结果被尊崇儒教的大臣轰回去了,皇帝与群臣战争的后果就是万历帝二十年不临朝,然后养出了福藩这一吸干帝国的超级寄生虫。

结果,红丸案被大臣们捍卫的光宗登基一个月就蹬腿了,木匠小皇帝明熹宗上线,宦官党争让大明朝一路向死。

不说那么远的,近一些,腰斩大汉的新朝都是儒家闹出来的,汉代后期,土地兼并民生疾苦,成为地主的儒家弟子们不思量自己压榨的太狠了,反而以天人感应以及儒家主流公羊派的天子一爵思想为理论,主张国家多灾多难,是应该更换君主了!以此来改变帝国的危机。

结果未篡位之前,在儒生中堪称现世圣人的王莽大帝被儒生们支持上位,结果本来还算是平稳的大汉朝体系彻底被这位儒生愤青给打碎,关东势力的绿林赤眉攻入长安,取代了之前的关西派,但是整个东汉都昏昏沉沉的,没有超越先汉一丝一毫,反倒越过越回旋了。

刘闲又是个愤青,他是将心头的遗憾和不忿给当堂阐明了,听得文帝还真是沉思了片刻,重重的一点头,却没有对刘闲回应什么,而是将话题扯了开。

“河驹,这次和匈奴人合兵征讨西域,你做得很好!辽东那面,卫氏朝鲜都已经向朝廷发来了臣表,辽东战事焦灼,匈奴人再在西域用兵,就无暇与我大汉争锋了,大汉可以休养生息!”

“关于你在西域的见闻,朕还有几点疑问。”

事情扯到了自己的事业上,刘闲亦是也进入状态,抱着拳头,恭敬的一一回应道。

“如此这般!”

............................

报告工作报告了将近一个小时,文帝犹如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般的满足感,颇为满足的放刘闲出宫,该干嘛干嘛去了,只不过抱拳告退,刘闲却是有种郁闷的感觉。

对于西域,文帝依旧赋予他全权,但是,也仅仅是赋予他全权,意思他能调动的力量,依旧河南地他自己开拓出来的二十万民,几万军队,至于大汉朝廷恢弘的六十多万关内军,和他毛线关系都没有。毕竟是黄老一派的文帝不想起大干戈,能四两拨千斤的利用刘闲随时可丢弃的云中牵制住匈奴,不要攻打大汉,他就很满足了。

虽然信任让人感动,但这格局,实在是令想要施展一番手脚的刘闲就跟肾虚那样往往力不从心一般。

还是得靠自己!

而且不帮忙不说,文帝居然还给他下绊子,没等刘闲走出宫门,刘恒忽然笑着从背后叫住了他。

“对了,河驹,最近不少宗室亲戚也抵达长安,河驹应该和他们好好“亲近”一番才是!”

一群穷亲戚来了?什么意思?

这话听得刘闲一头雾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