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碰瓷在大汉帝国 > 第一百八十章.文化轰炸

碰瓷在大汉帝国 第一百八十章.文化轰炸

作者:好大一只乌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8-29 18:53:15 来源:笔趣阁

西域的小国是原始城邦向半殖民地半封建深渊发展,河西的匈奴右部是原始游牧部族向封建地主社会发展,刘闲自己的云中,自然是更朝着高一级的近代帝国主义吸血鬼资本家发展了。

这趟回来,云中的街市又热闹了几分,旅馆酒楼就新开了好几家,宋朝才有的当街铁锅炒菜香味儿都飘到了街面上,吸引得那些刚刚远征归来的汉军将士食指大动着。

还有成衣铺子,后世满大街都是的服装店,在清代以前,其实都是个稀罕物件儿,人们都习惯于买布匹找裁缝量体裁衣,可刘闲偏偏不信邪,就要打破常规,去年出征前他就建了个被服厂,也按照后世的规格定制下大中小几个尺寸纺织成衣,直接挂在店面出售。

更重要的是,这几间成衣铺子,不仅仅出售平时老百姓穿着的素色衣服,还有印染和刺绣的成衣,上面印着或者刺绣着花鸟,翔云瑞兽,甚至还有凶猛的干戈之类,刘闲一度还想非主流的把什么骷髅头,帅气的靓男美女之类也刺绣上,刻印上,可这一次就连刀间都过来亲自抗议,不得已,刘闲不得不把引领民间潮流的步子迈得低了点。

可就算如此,这年头,有刺绣的衣服级别也相当于后世汽车消费的下沉了,刘闲父辈那个时代,桑塔纳二十多万,家里能买个夏利都算是富户了,到了刘闲那个时代则是家家都开得起小汽车,于是什么牛鬼蛇神都上路了......,咳咳,总之一直到明清,穿刺绣或者带花纹衣服,那都是地主官宦有权有势人的象征。

毕竟汉代专门印染图案的印染工艺还没有,至于刺绣,传统技艺一针一针缝制更是费时费力,刺好一件衣服,别说当时,依照明清两代的工艺,最快都得好几周,甚至画上一两年好几年都是常事儿,一般小地主都穿不起刺绣,只有列侯子弟或者诸侯官宦中的嫡系子弟才穿的起。

可是在刘闲的成衣店,一件胸口衣袖都有吉祥图案的刺绣衣服,也不过是普通衣服四倍价格,至于烫烙印染着图案的价格,更是比普通衣服没贵出几个铜钱来,就算是平民,努努力也能穿上这个时代达官贵人才能穿的“宝马大奔,看得那些刚从西域归来,领了赏金口袋里现在就有钱的汉军将士,又是食指大动。

至于各式稀奇珍贵的工艺品店,小资的茶楼酒楼,文艺的书店,甚至大保健会所,形形色色的“敌人”似乎邪恶的勾搭着手指,估计远征汉军口袋里这点赏金是要全军覆没的下场了。

刘闲给军饷赏金足够大方,这些赏金又通过汉军的消费,进入店铺工厂,开工资养活了一大堆从事商业的人员之后,又再次归拢到刘闲手里,成为税收,支撑着云中各类公共基础建设与军费,同时发达的工商业又把大汉其他地区的财富给吸引过来,倒是形成了个良性循环。

而且还有新事物被“刘闲”发明创造出来呢!

挨着将军府不远的一处二层小楼中,空气都浓郁的飘荡着一股子墨臭味儿,一个一米多,格外沉重的滚筒被滚轴穿过正中心,沉甸甸的放在木头架子上,十几个云中技术学院调过来的学徒工,则是忙碌的将成堆沉重的铅块,标点符号挑选出来,按照之前拿到的新闻稿,麻将那样把铅块码放在了滚筒的固定架上。

铅块和滚筒固定架上都有特意留出来的穿孔,码放好一排,用两根铁棍重重一插,成片的铅块堆积上去,一片片细致的文章就有了。

后世那种电马达或者汽油马达驱动是不要想了,还得凭借人力,可饶是如此,才把纸穿越来不就,铅活字印刷术又治上了,云中的印刷业绝对堪称这个世界一流水平,而且甩老二不知道多少万里。

还不仅仅是印刷业,随着沉重的滚筒,五篇一模一样的磨具码完,这头两名学徒转动沉重的滚筒,两名学徒拿着刷子刷墨水,最后两名学徒将纸张推进去,世界上第一份报纸又出来了。

丝毫不顾墨水臭味儿,刘闲是兴致勃勃的将第一期报纸给抽到了手里,虽然和后世的保健医疗小广告的报纸都不能比,记录的信息量也就后世报纸三分之一,但这依旧是实实在在的报纸啊!头版头条,他从西域远征“大宛”胜利归来,专门的雕刻师傅还把他刘闲的大头贴给刻了下来,铅活字印在墨水儿上,就好像个黑人大兄弟亮着大白牙那样,端着这东西,刘闲激动的手都微微颤抖着。

这份一定留好,必须泡上福尔马林保存住,将来多少年以后,这世界上第一份报纸,估计可以拍卖出个天价来。

当然,相比多少年以后的后世,现世的意义对刘闲来说,还是更重要一些,这第一期报纸上各个栏目刊印的几乎都是介绍这一趟远征,在西域的所见所闻的。特产!道路地形!国家特色,甚至最后一个版块,还有阿尔泰语以及龟兹语的教学。

为啥刊印这些?刘闲不是想向西扩张吗,这就是为他建立凉国,然后向西域西扩打基础!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就算世世代代,所想的不过是眼前的庄稼,顶天想着多积攒些粮食布匹,去附近的县城买些好东西,思想局限于土地,他们不仅不会对自己县城以外有什么感兴趣,甚至认知中,除了传说中天堂那样富饶的长安,也就只有自己这么一片小小的县城村庄了。

这时候,必须有人去告诉他,西面还有思域三十六国这个概念,零百七秒多,咳咳......,大汉的境外有着流沙黄土,有着沙漠中的绿洲,天山脚下又是如何的美丽惬意又富饶,沙洲出产的蜜瓜如何香甜,天山北麓乌孙人牧场的牛羊如何的肥硕,这才能让死气沉沉的农夫对于外界产生最初的感知。

英国佬西班牙佬不就是听说了商人们带来的忽悠,东方遍地是黄金,这才掀起了改变世界的大航海运动吗!

有了对外的印象感知,刘闲才能煽动起大汉子民向外远征探索的**,否则的话,就像这一次远征,刘闲怒气冲冲的叫嚷着去打大宛,可是绝大部分士兵直到出征都不知道自己要打的大宛在哪儿,是个什么状况,人长得什么样,甚至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士兵还以为自己攻陷的轮台乌汜两个城邦奴隶国就是大宛。

而且除了思想启蒙,这一页页报纸,还能是刘闲的武器!

孔圣以及儒家学派为啥流传深远,不就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三千门徒将他的言行思想整理成书,然后后人又对照着这些书籍,继续传播孔子的思想,然后扩散出来吗!

可是抄写一本《论语》,《孟子》,最快也需要一周世间,这还是在纸张上,一笔笔雕刻在现在还主流流行的竹简上就更费时间了。但印一份报纸?一秒钟,十二个报社学生门徒两班倒连轴转,一天时间下来,估计就够长安识字儿的知识分子人手一份了。

就和后世网红流量那样,曝光度越大,赚得越多,到了刘闲这儿,报纸就是政治武器,在长安,什么治粟内史薛山,丞相张苍,上大夫苏孙臣,不自己政敌,天天在朝堂上对自己歪歪嘴吗!报纸上写死他们!

天天在报纸花边小页上印这几个伪君子混球儿的负面信息,什么上会所按摩大保健不给钱,不讲文明随地大小便,没事儿还偷偷买女装丝袜不知道干什么,凭借着报纸传播量大,三人成虎,传不死这几个老货的!

拿着报纸,脸上满满都是亢奋与愉悦的神情,刘闲又是兴致勃勃的对着被他拉扯来,产于到世界上第一份报纸诞生壮举的老婆们,臣撩们介绍起来。

“这东西叫报纸,是孤故乡吴国的特产…………”

“切…………”

没等刘闲说完,自己府内的媳妇周九珂,韩秀儿,府外的家臣如亲学生贾谊,老茅坑石头冯唐,王建,萧峰,曹老头子,无不是一起把嘴巴都撇的好像偏口鱼那样了,这一幕看得刘闲自己也是脸皮子直抽,这帮逆臣,竟敢怀疑自己主公!

还好,对于报纸还有印刷术这两样新兴事物,群臣还有刘闲老婆们,还是都持着一副积极向上的肯定态度的。

“可真是个好东西,有了这玩意,学校的教材也不愁了!”

不愧是女校长,一大早晨被兴致勃勃的刘闲拽来看本来还不愿意,可现在,周九珂也是兴致勃勃一把抢了过来,一边美眸放着光彩的浏览着,一边满是亢奋的说着。

而且难得两个争风吃醋妞能有一件事儿达成同样意向,跟着周九珂身边探着秀首看着,韩秀儿同样美眸冒着光辉,而且亢奋的同时,她美眸中还闪烁着阴仄仄的狠笑,明显和刘闲想到了一块去,把舆论的负面导向作用发掘了出来。

“有了这东西!教化民众也更方便了不少!”

不敢和“师娘”抢东西,可从背后看着印得密密麻麻的报纸,贾谊却也是激动的直哆嗦,他甚至也幻想了出来,自己儒皮法骨的学说通过这报纸也是传扬整个大汉,到时候,他就成了和孔子并肩的贾子,也是冒着金光被收录到太庙中场景,那张帅气的脸,此刻却是笑得要多猥琐有多猥琐了。

不光贾谊一个,王建萧峰曹老夫几个,也跟着同样幻想着自己登报,和古代名将,开国名臣那样名扬四方的模样,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新事物,踮着玉足捏着鼻子,将世界上第二张报纸接过来,才看了两眼,现在刘闲也不知道到底是真萝莉还是伪萝莉,过了一年还坚决宣称自己二十五岁的苏无月,立马就大大的打了个哈欠。

攻略了匈奴人,攻略了西域人,如今该攻略自己人了!看着滚筒跟石磨那样摇晃得嗡嗡作响,刘闲是兴致勃勃的猛地一挥巴掌。

“先印五万份,两万份供给云中九原还有暴风镇河白翟,剩下三万份,全送到长安城去!”

听着刘闲的喝令,那些属下臣子也是没多想的共同抱拳迎合道。

“属下遵命!”

...............

三万份报纸,六百斤左右,后世卖破烂也就能卖上六七百块钱左右,却好像个炸弹那样,重重降落到了长安,一夜之间把长安氏民的生活习惯都给改变了。

陈家村!懒洋洋的守在自己的地总铺子里,躺在刘闲传出来的“太子躺椅”上,已经更名为皇恩集团的公司属下地总陈九公是眯着个眼睛,吃力的逐个字逐个字的阅读着,是不是还得把同样是刘闲印的《太子吴书字典》搬出来,对照两下。

长安最大的文化人团体,太学生们,则是对刘闲报纸出现了格外严重的两极化看法,一群苏孙臣那一类别吹毛求屁死板老学究们的文化人看着报纸是气得咬牙切齿,不说内容,首先书写的字体,那种根据刘闲记忆中简体字搬运过来太子体就令他们气得恨不得将刘闲食肉寝皮了。

在他们看来,满篇不是错别字多少的问题了,干脆整篇都是错别字了!文字是那么书写的嘛?改的这么简单!文字的神圣性呢?美感呢?竟然还敢将这么上不得台面的文字推广到大庭广众?这吴国太子真是大大的异端,真该被吊在长安朱雀广场上烧死。

不过另一派年轻些,富有朝气好奇心的列侯亲眷,士子太学生们,则是真正看进去了,一头扎进了《云中日报》内容中来。

“出了北地郡,向西竟然还有那么远,龟兹,疏勒,还有该死的大宛,都是第一次听说,大宛以西还有那么远,世界的尽头到底是什么?”

“原来域外也不是不毛之地,还有那么多奇特的胡人!”

甚至这股潮流都吹到皇宫中来了,被刘闲揣了个得罪人的大包袱,都瘦了几分的文帝亲密同志,担任皇恩集团总裁的邓通是兴致勃勃的端着一份折叠好的报纸入了宫来。

“陛下,北面又传来了些新奇玩意,臣斗胆,请您阅览!”

文帝的表现就格外提现“帝王广博”了,结果报纸,他先是对“太子体”也表达了一番不屑和蔑视,但是旋即,刘闲这次的西域见闻录,又是将他新奇的吸引在了其中。

这年头可没有电影或者电脑手机,皇帝的生活其实也挺无聊,这一份报纸,文帝竟然反反复复看了三遍,方才意犹未尽的放了下来,感慨的摇了摇头。

“难怪河驹这小子那么兴致勃勃的非要跑到苦寒之地去!”

“过瘾啊!”

但是,事物的两面性在这儿也提现了个淋漓尽致,就在文帝感慨欣赏的时候,门外的宦官又是昂生禀告起来。

“陛下,上大夫叔孙臣求见!”

“宣!”

和邓通兴致勃勃给文帝找乐子不同,也是捧着一份报纸进来,这个叔孙通的族人侄子则是满脸悲愤怒火,扑通一下年糕趴的糊在了地上,声音悲切的好像刘闲隔壁老王了自己媳妇儿那样,怒不可遏的把自己老巴掌向北边一指。

“陛下,那征北将军,虎狼之心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