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晋坞 > 第十四章 来自谯城的邀请

晋坞 第十四章 来自谯城的邀请

作者:豆豉炒辣椒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20:56 来源:笔趣阁

夕阳照入屋中,房间里满地红光。

“大当家怎么样?身体没问题吧?”燕燕面无表情地问着,然后把装着晚饭的竹篓放在地上。

燕燕一向都是这么说话的,平静、礼貌但又有些冷淡。

“啊,身体倒是没什么问题”,桓景只当是王雍容派她例行来问话,“大战之后有点累了,睡了一天。今天应该没什么重要的事情吧。”

“大脚叔今天早上从谯城回来了,然后带来了谯城衙门的一个口信”,燕燕不紧不慢地说,“谯城衙门想招附近的乡绅、豪族、坞堡主们去聚一聚,讨论一些应对最近战乱相关的事情。”

“嗯,那明天我去就好了,帮我整理一下明天出发的行装。宣弟大概要养伤,母亲还是守着家好,她比较熟。你等下就去和他们说一下吧。还有什么事吗?”桓景本来就不太想说话,就急着打发燕燕走。

“噢,倒也没有其他事了。”燕燕欠了欠身,就往门外走去。

但是走到门口的时候,她迟疑了一下,又回过头来望了望桓景。她用那削葱根一般的手指理了理头发,看起来有些犹豫,好像想要问些什么事情。

但她看了看桓景桌上的手稿,心里好像想起了什么,就转头走了出去。

桓景目送着燕燕离开,开始盘算几个问题。

首先是对这几天这些事情的总结:这几天无非是救了一个人,莫名其妙地参与并打赢了一场仗,并勉强在白云坞树立了威信。表面看起来自己成绩还可以,但是其实并没发挥太大作用,纯粹是因为桓家上下不知道自己是穿越者,还把他当坞主。

就拿打赢的那一仗为例,虽然说最后算下来歼灭或俘虏了一千溃军,并且除了囚犯队,自己一方只伤亡了五六十个人,但是过程打得并不好看。且不说在涡水河边的惨败,最后如果没有桓宣的及时增援,恐怕伤亡会特别大。

自己虽然是制定全盘计划的人,但是守城是母亲指挥的,最后的致命一击是桓宣造成的,甚至一开始镇住乱兵,分走五百俘虏,都是靠唐大脚出色的演技。而抛开计划,自己的最大贡献,其实只是最后带领斧手队的热血冲锋罢了。

那么这就涉及到第二个问题,自己作为穿越者,到底强在哪里呢?

几天下来,桓景总觉得有哪里不对,总觉得自己在以短搏长。按道理来说,穿越者应当一开始就体现出一种王霸之气,但是现实并非如此。自己的知识真的对土著有碾压性的优势吗?

就拿自己那个并不完美的计划来说,看起来自己确实比土著懂得更多的实战案例,但是具体应用细节却是一个难题。比方说自己虽然成功地在一开始唬住了乱兵,却贪图小利,把铠甲留在原地,导致后来局面不可收拾。而这方面土著们比自己懂得多得多,这是自己要多学习的。

那么,自己擅长什么呢?他脑子里第一反应,却是原主人留给这副身体的体能优势。确实,自己能够率领斧手队冲锋,纯粹是因为自己现在的身体还算强壮。如果是原来那副程序员的身子,是无法扛着大斧鏖战的。

然后呢?作为程序员,这个时代一没有电脑,而没有网络,好像确实没有什么用武之地啊。桓景颓丧地看着眼前记录未来公式的手稿,长叹一口气。

这么想想,确实有些丧气。

不对,至少有三点,自己是绝对胜过这个时代的任何人的:一个是对科学的理解,一个是对未来社会组织的常识,还有对历史走向的把握。

首先,作为搞机器学习研发的程序员,自己至少算是半个数学家,物理也有大物水平。虽然自己自高中以来就是实验苦手,蒸汽机、织布机这种东西大概是搞不出来。但是既然原理知道了,之后在宏观的农业工业规划上,就不会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要知道,这个时代的人,可是连概率论都没有学过的,靠着统计学的知识,就是开个赌场,都能设计出许多割韭菜的策略。

然后,是对未来社会组织的常识。这个时代的症结就是士族垄断了生产资料和文化知识。比如说,虽然石勒出身低微,但是他能够一呼百应,最终统一北方,靠的就是杂胡和汉族流民的支持。靠着一般士族坞堡主那一套,显然足够自保。但是,如果要扩张,首先就不能再依靠占田制、部曲这些东西,而得建立起新的体系。

只是自己如果要搞另一套体系,首先要过母亲王雍容和兄弟桓宣这一关,毕竟桓家自己就是白云坞附近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想到这里,桓景头皮发麻。作为一个技术人员,桓景最怕给别人讲道理;每回一旦对方有所抵触,自己就会觉得极其尴尬。毕竟人多数情况下,只能被利益,而不能被道理说服。

最后,是对历史走向的把握。比如自己知道苟晞再过几个月就要完蛋;石勒虽然现在还是群雄之中不太起眼的一个,但是几年后就会统一黄河以北。虽然说有蝴蝶效应的存在,但是乱世中各个集团的成色是改变不了的。至少那些人能打交道,那些人不能;那些人能成事,那些人不能,自己是非常清楚的。

盘点完这些之后,桓景又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如果说之前的信心是盲目的,现在他至少有了底气。

那么目标是什么呢?统一天下?解放全人类?

似乎都有些遥远。眼下还是把白云坞这一亩三分地保住吧,然后争取在谯郡成为一股响当当的势力。

——————————————————

第二天清晨,桓景来到白云坞门口,高管家已经为他备好了马。燕燕正在门口等着他。她昨晚对王雍容说,此去必然涉及文字方面的工作,而桓景又是个众所周知的不学无术之人,所以她主动要求陪同桓景,以备不时之需。

桓景踩着单边马镫,跨上一匹骏马,向着微微发白的天空东边望去,突然发现一个三四十岁的,乞丐一样打扮的人在向白云坞走来。他显然已经饿了一段时间,但是双眼却十分有神。

他们知道这多半又是个流民,于是桓景拍马向东,把那人迎入白云坞。然后吩咐仆人给他拿来小米馍馍。那人文质彬彬地道了声谢,然后捧着馍馍啃了起来。

“对了,好汉报一下姓名。”他漫不经心地问了一句。

“叫我郗道徽就好。”

桓景急着赶路,就指了指王雍容的住处,让他去找女主人,自己跨上马就和燕燕出发了。

————————

“郗鉴,字道徽,高平金乡人也。”《楚书·列传第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