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宋传奇 > 第八十三章 王彦章宁死不降

唐宋传奇 第八十三章 王彦章宁死不降

作者:洪刘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8 17:08:57 来源:笔趣阁

公元923年(龙德三年)四月,后唐军队攻打郓州,梁末帝委任王彦章为北面招讨使取代戴思远,并派段凝作其副手。

梁晋隔河对峙,战事持续约两个月,王彦章的军队几乎攻陷杨刘。

这时李存勖率领援军到达杨刘,但王彦章在城外布置下的壕沟和碉堡将唐军完全挡在外面,插翅难进。杨刘城现在是唐军南下唯一的渡口,若此地有失,不仅断了唐军南下的念想,还会让已经南渡的唐军慢慢困死于后梁境内,李存勖对此很是忧虑。这时手下谋士建议,在博州附近的黄河岸边重新修筑一座新的渡口城堡,一方面接应南面在郓州作战的唐军,另一方面也可分散完全依靠杨刘渡口的风险。

郭崇韬因军中伴食人员过多,要求裁减闲散者。唐庄宗大怒道:“我连为效命者设食的自由都没有吗?那还是让三军另择主帅,我返回太原好了。”他当即命冯道起草文书宣示三军。冯道犹豫良久不肯下笔,庄宗在旁催促。冯道徐徐进言道:“大王屡建大功,正待平定南寇。郭崇韬所言并不过分,顶多不听就是。何必大动肝火?如果让敌军知道我们君臣不和,对我们大为不利。”庄宗听后这才醒悟。不久郭崇韬向庄宗道歉,李存勖一笑了之。

六天后新城建成,王彦章也得到消息,亲率数万人马杀奔马家口,同样用大型战舰封锁水面,大军从陆路攻打马家口新城。新城刚刚建立,城墙高度强度都不够,也缺少完善的城防设施,因此多次陷入破城的危险。多亏郭崇韬能打善战,四面防守的同时向李存勖紧急求救,这才将梁军逼退,王彦章只得撤回杨刘城与段凝会合。

梁军经过数月作战和强行军,此时已是强弩之末,完全不是唐军的对手,在战斗中损失上万,抛弃的粮草军备等不计其数。

一日早朝,驸马赵岩奏道:“臣启陛下,杨刘不过小城,王彦章却久攻不下。臣请陛下罢免王彦章之职,任命段凝为帅。”

敬翔赶忙奏道:“陛下万万不可罢免王彦章,今唐兵在博州修筑渡口,李嗣源兵马皆在杨刘。只要兵围杨刘,李存勖必不敢率兵南下。”

驸马赵岩道:“陛下,那王彦章本是郢王党羽,此番在杨刘与唐兵僵持,必是以兵权胁迫万岁。”

敬翔急道:“驸马大人,如今大敌当前,临阵易帅乃兵家大忌。”

赵岩不理敬翔之言,对朱友贞说道:“陛下,臣有一策可断定王彦章是忠是奸。”

朱友贞问道:“驸马速速奏来。”

赵岩奏曰:“陛下何不召还王彦章,倘若王彦章回来乃是忠臣,倘若不回便是奸贼。”

“准奏!”朱友贞道。

敬翔顿时跪地哭道:“万岁,撤军杨刘,全盘皆输呀。”

“敬子振!”朱友贞厉声怒道:“卿乃相国,朕是天子,望爱卿勿要祸从口出,退朝。”敬翔不敢再谏,泣声退朝,正是:

梁臣一哭痛开封,

听信谗言社稷崩。

敬翔不能将天补,

只是昏主龙命终。

这日王彦章与段凝等人正在商议兵事,有中军官来报朝廷遣使送诏,王彦章与段凝等人帐外接旨,一位太监宣读诏书: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李存勖率兵在博州修筑渡口,有直捣开封之心。王彦章率兵久战杨刘仍不能下,特命王彦章回师,钦此!”

“臣领旨谢恩”。王彦章领得圣旨,把太监打发走后,闭口不谈撤兵的事。副都督段凝找王彦章问道:“都督既得圣旨,因何迟迟不下令退兵?”

王彦章道:“若是奉旨而行,我军必败于唐,杨刘绝不可弃,本帅‘宁伏受重诛之死,不忍为辱军之将’,尔等不可再言撤兵之事。”

段凝心想王彦章抗旨不遵,何不借此参他一本。于是回营书写密信一封,遣心腹士卒乘八百里快马送往京师。

又过两日,开封命人传二道诏令,命王彦章退兵,王彦章仍是犹豫。

又过一日,三道诏令传到,王彦章仍不起寨,段凝劝道:“万岁四日之内三发诏令,都督再不退兵,恐万岁要龙颜大怒。”

王彦章沮丧地说:“一旦退兵,前功尽弃。”王彦章无奈之下,只得撤兵杨刘,黄河南岸仅留康延孝所部三千人镇守。

王彦章将部队交给段凝,自己飞马赶回开封觐见朱友贞。当着赵岩和朱友贞的面,王彦章大谈前线形势和自己的战略战术,虽态度强硬,但有理有据。而赵岩却呵斥王彦章在朝堂之上大放厥词,傲慢无礼;不等朱友贞说话,就让他滚回家中听候发落。待他走后,赵岩又一个劲儿地说他的不是,朱友贞遂将王彦章派往西线战场。

王彦章被撤职之后,段凝一心想把自己头衔上的副字去掉,倒腾了大量金银财宝去贿赂赵岩和张汉杰。两人在朝中保荐段凝,朱友贞终于把段凝扶上了北方剿总司令的位置。

段凝接任后,梁军官兵对他十分反感,都替王彦章鸣不平,军心涣散。身为全国兵马副总司令的张全义看不下了,站出来报告朱友贞说:“老臣虽年老体衰,但为国效忠志气长存,陛下若实在找不到合适人选,老臣愿以天下兵马副总司令的身份替陛下防御北方之敌。段凝区区小辈无勇无谋,更无丝毫军功,在军中不足以服众。现在北方诸军流言飞传,军心离散,这样下去大梁危险啊!”敬翔也在旁边帮腔说:“将帅是军队的灵魂所在,其能力素质关系到军队的存亡,国家的安危。如今北方形势严峻,陛下居然还任用如此庸才担此大任,实在是置大梁安危于不顾啊!”朱友贞完全听不进去。

段凝并无将才,统率五万梁军一路向西,驻扎相州之北。又恐唐兵在黄河沿岸渡河,段凝便出了一个灭绝人伦的馊主意,征发黄河南岸十万民夫掘岸凿堤,自滑州向东绵延六百里河水泛滥,洪水成灾,民不聊生。正是:

庸才决堤漫城垛,

欲使唐船空漂泊。

生灵苦叹梁无道,

苍生流离且失所。

水淹中原六百里,

万家哀魂付漩涡,

成败在人非在天,

水退始见梁山泊。

却说五万梁军主力撤走,郓州大将康延孝如坐针毡。康延孝早年在割据太原的晋王李克用麾下当士卒,后来因为犯罪逃亡到后梁,自队长积功升到部校,梁末帝时多次立军功。

康延孝身边有一谋士名曰张延朗,乃汴州人氏,官居粮料使。张延朗见康延孝绸缪不决便问道:“不知将军因何事如此焦虑?”

康延孝道:“万岁三道诏令催王彦章还兵博州,郓州势单力薄,倘若李嗣源举三万人马进兵郓州何以拒之?”

张延朗道:“大梁大势已去,听说段凝代王彦章为大都督,那段凝乃是靠左右逢源才有今日。而唐帝李存勖已在魏州登基。李存勖灭幽燕、伐契丹、并赵魏、联西歧、人心所向,将军识时务者为俊杰。”

康延孝倒吸一口凉气,问道:“先生要我降唐?”

张延朗道:“若得今生伴明主,何愁他日不丈夫?”

“好!”康延孝道:“我即修书与唐主,归顺大唐。”

李存勖得到康延孝的请降书信后大喜不已,遂招百官商议纳降之事。宰相豆卢革问道:“陛下,这请降之事,恐其中有诈。”

郭崇韬道:“以为臣之见,陛下当亲历前往。一来李嗣源将军屯兵杨刘可保无忧;二来康延孝在郓州已是孤立无援,逢战必败。臣以为康延孝乃是走头无路,陛下亲往可使梁军将士心悦诚服,又可安抚当地百姓。”

庄宗大悦:“郭爱卿之言甚合朕意,朕令郭崇韬留守魏州,朕往郓州受降。”

次日李存勖辞别郭崇韬、豆卢革等人,由李从珂率三千兵马护送前往郓州。康延孝将归降之地定在朝城,李存勖、李嗣源、李从珂、安重诲、石敬瑭、史建瑭等众将率八百精骑兵在朝城城下恭候。天至晌午,只见远远驰来一路人马,约有百余人,来者正是康延孝。康延孝一见李存勖立即翻身下马伏地高呼:“罪臣康延孝拜见陛下。”

李存勖赶忙扶起康延孝,并且脱下御衣金带赐给他说:“康将军真心归附,我大唐真是如虎添翼。”

康延孝感激之至又跪地高呼:“谢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庄宗屏退部下单独问延孝梁朝有关情况,康延孝说:我在梁廷时听朝中议论军略,不久之后梁廷便大举兴兵,派董璋进攻太原;派霍彦威直趋镇定;派王彦章攻击郓州;派段凝抵挡陛下。”

庄宗一听忙问怎么办。康延孝说:“梁兵虽众,分则无馀”,陛下率五千铁骑杀入汴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要不了几天,天下就可平定了。”

庄宗闻言大喜,即封康延孝为南面招讨指挥兼博州刺史。命李嗣源率麾下骑兵不做修整,抛弃辎重直趋汴州。

朱友贞听到郓州失陷的消息后吓得身如筛糠,老宰相敬翔明白已经大难临头,于是拎了根绳子去找朱友贞说:“老皇帝在时,我说的话他都听,而陛下却觉得我昏聩无能,说的话都是放屁,这下好了,李存勖打过来了,老臣没招了,这就吊死在您面前吧。”说完拿着绳子就往大殿上挂。朱友贞心想你死不死没关系,可是死我这儿我晦气啊!算了,还是先稳住这小老头再说。

“哎呀,老爱卿,老相国,你这是做什么嘛!现在国家已经够乱的了,我听你的还不行吗?”

敬翔一听这才放下打好结的绳子对朱友贞说:“事急矣,非用王彦章为大将不可。”

朱友贞面露愧色,无奈地说:“朕即封王彦章为东路兵马都招讨,率宫中禁军北上郓州。”

三日之后王彦章在开封府东门外点兵拜帅,命袁象先为监军。朱友贞亲自为王彦章壮行。东门之外,战马成阵兵士列队,甲光向日兵刃映影。点将台上朱友贞握住王彦章的双手说道:“当初只怪朕听信谗言才有今日,朝廷成败全赖将军,老将军勿负朕心。”

王彦章老泪纵横地对朱友贞说:“陛下勿忧,待老臣退敌班师之日,定要杀尽奸臣以谢天下。”

朱友贞问:“老将军前去破敌须多少时日?”王彦章说三天够了。”皇帝身旁的人一听都偷偷发笑。因为从汴梁出兵,一般三天都到不了黄河,说三天在黄河边破敌,这不是开玩笑吗?

朱友贞道:“兵马甚少,将军走后,朕速筹兵马以援将军。”王彦章对朱友贞躬身施了一礼,遂提枪上马率兵出征。

老王在沙场上是把好手,玩政治却比不上赵岩、张汉杰。得知老王大放厥词后,赵、张二人十分恐惧,万一王彦章得胜归来,皇帝一高兴,没准自己就倒霉了。与其让王彦章杀死,还不如兵败后投降。二人于是与段凝合谋,设法阻挠王彦章的行动。

王彦章日夜兼程到了滑州,用了两天时间,现在只剩下一天了。滑州知州设宴招待,可是宴会开始时,王彦章却要大家痛饮一场,说明日出战。然后假装大醉,事实上没醉,当夜带铁甲战士六百人在杨村乘船渡河,部队衔枚疾走。

这时在濮阳南城,唐军大将朱守殷正在中军帐里饮酒作乐。朱守殷获得可靠情报,王彦章正在滑州城里置酒聚会,喝得酩酊大醉。朱守殷对部将说:“他能喝得,难道我喝不得?王铁枪如果敢来,我就捉住他……”话音未落,一探马惊慌报告:“王铁枪来了。”“什么?”朱守殷脱下袍衫戴上头盔,踉踉跄跄地走出中军大帐,只见城西烟火迷漫,王彦章手持一柄一百多斤重的铁枪领军杀来。朱守殷不敢应战,跟着溃兵向东逃跑,王彦章率军进入濮阳。他立即写信让朱友贞速派援兵。

朱友贞接到急报后忙召赵岩商议:“王彦章已经占据濮阳,请驸马快点兵马支援。”

赵岩道:“陛下,王彦章已率宫中禁军北上,开封人马不过几万人,倘若全部交与王彦章,而王彦章投靠晋兵,我等何以拒之?”

朱友贞问道:“以驸马之见,当如之奈何?”

赵岩道:“万岁只管拨三百士卒赶赴濮阳,其余一概不问。”朱友贞默默应允。

次日朱友贞招袁象先进见,朱友贞道:“朕已诏令兵部,点精兵三百随爱卿救援濮阳,爱卿择日起兵吧。”

袁象先惊问:“万岁点三百士卒,焉能与晋兵相抗?”

朱友贞道:“王将军领兵出战,现在开封人马不过几万,前方将士也当体谅朝廷才是。”袁象先满怀沮丧领旨退殿,点起三百士卒奔赴濮阳。

王彦章驻守濮阳数日,听说援兵来到。王彦章一看这三百士卒,真是:

束发花白老弱卒,

布衣褴褛草鞋徒。

空把流民当利盾,

枉做孤魂叹无辜。

袁象先下马参拜,王彦章走到袁象先近前问道:“我出兵之时,万岁曾言增派援兵,为何只得这几百民夫。”

袁象先道:“末将之见,定是万岁左右之人又出诡计。”

“唉!”王彦章叹道:“派遣禁军已是孤注一掷,留几万兵留守又有何用?”

两日之后,李存勖率大部人马会合李嗣源,共计八万人马驻扎城外。李存勖摆帐中军,各营将官分列左右。李存勖问道:“王彦章现在兵马如何?”

李嗣源答道:“王彦章仅有一万兵马。”

李存勖道:“自先帝征贼,今已有二十载矣。梁贼元气将尽,朱氏天命将终,朕令李嗣源由北面主攻,李从珂、石敬瑭出兵东门,安重诲、史建瑭出兵西门,朕率兵由南门劫杀逃窜之兵。”众将纷纷接令。李存勖又叮嘱道:“若能一战而胜,开封只需十日可破。还望诸位将军奋勉图功,力诛梁逆!”

“遵命!”左右众将齐声答道。

后唐将士饱餐一顿后,只见天色将暗,阴风袭袭。众将将梁营围得水泄不通。

守卒慌忙禀告王彦章,王彦章披甲挂剑,无助地说:“天意如此,非我不才。”又扭头对袁象先说:“今夜老夫当葬身此地。将军年少,大战之时可突围而去。”

袁象先眼中依稀,对王彦章说道:“末将身陷敌阵岂敢贪生,愿随老都督战死此地。”

王彦章道:“袁将军为人正直,我令将军突围非是他意,只求将军回开封替我报个丧。”众将闻言无不热泪纵横。

一会儿城门大开,李嗣源见王彦章居于阵前,对其言道:“王老将军,我主天兵至此,还不快快下马归降。”

“这不是驸马李嗣源吗?”王彦章道:“汝奸杀先帝千金,只恨当初未曾把你打死沁水河中,今日老夫当为公主报仇!”

李嗣源摆开阵势高声喊道:“谁敢出战?”

话音未落,李从珂催动跨下战马乌龙骓,挥舞黑铜滚圆锤骠悍杀出。

王彦章一看李从珂不过二十多岁,不由高声问道:“小娃娃,你是何人?早早回去饶你不死。”

李从珂道:“吾乃大唐兵马都招讨、柱国将军李从珂是也!”

王彦章笑道:“原来你就是那个寡妇养的平山郎?李嗣源强占你妈,你竟然认贼作父。”众将士一听哈哈大笑。

李从珂闻言大怒道:“老匹夫,拿命来!”说着催马杀来,王彦章出枪迎战。二人大战十个回合,李从珂双锤岂能战过王彦章铁枪?李从珂虚晃一锤败退回城。

接着高行周催马出战,王彦章喊道:“来将通名!”

高行周道:“我乃高思继之子高行周也,杀父之仇未敢相忘!”

“哦,原来是小仇家,今日老夫送你去见高思继。”说着王彦章出枪来战,二人大战三十回合未分胜负。史建瑭见高行周难胜王彦章,亦催马出阵。三人战至一处,正是:

银枪神枪战铁枪,

三枪威名震四方。

国恨家仇连并起,

老将六旬亦可当。

又战二十回合,王彦章力不能支,高行周一枪直奔他咽喉刺来,王彦章慌忙躲避。唐将夏鲁奇挥舞大刀抄至王彦章身后,用刀背猛磕王彦章后心窝。王彦章顿时丢枪坠马。十几个唐兵一拥而上,将王彦章五花大绑生擒南门。

天亮之时梁营失守,李存勖于中军帐内会合各路兵马,李嗣源率众分列两侧。李存勖端坐帅位言道:“拿王彦章上堂。”

只见几个军士将筋疲力尽的王彦章架至帐内,王彦章立而不跪。庄宗问道:“孤已大获全胜,汝因何不跪?”

王彦章道:“老夫被擒有死而已,何必多问。”

李存勖道:“左右为老将军松绑!”两侧军士揭开绑绳,李存勖又道:“看座!”有士卒搬过椅子让王彦章落座。

李存勖问道:“孤闻老将军将孤视作儿郎,今日生擒将军,心中可服?”王彦章扭头不语。李存勖又问道:“老将军为何率残余之兵以卵击石,不念后果?”

王彦章垂头丧气地说:“吾主若听我言安能有今日之败,大势已去,非老夫一勇之力能担。”

李存勖走到王彦章近前为其拭去身上尘土,王彦章用手掌挡住李存勖的手腕说道:“老夫已存成仁之心,晋王切勿招降。”

李存勖道:“存勖爱慕英杰,素来敬畏老将军威名,望老将军洞察时务倒戈归顺,功成之日封拜万户侯,不知尊意如何?”

王彦章道:“老夫出身穷苦,受梁主恩宠无数,今为败军之将,理当以死报国。陛下将为世之明主,老夫却不能朝秦暮楚,今只求一死。”

李存勖见王彦章宁死不降,看了一眼左右众人。李嗣源起身对王彦章施礼道:“我主一片真心,还望老将军三思。”

王彦章一见李嗣源,不由冷笑一声骂道:“无耻小人杀我公主,我太祖皇帝临终遗恨乃是不能杀你,老夫未能了却先帝遗愿,饮恨此生!”一席话说得李嗣源哑口无言。

王彦章猛然起身对李存勖说道:“大丈夫生而何欢,死而何惧?只可断头,不愿屈膝。彦章武人,不知书。不过俚语云:‘豹死留皮,人死留名。’哪有人早上替这个国家效力,晚上又为另一个国家做事的?所以请大王给我一刀,我没有怨言,只会感到荣幸。”

李存勖长叹一口气后说道:“左右取酒来。”只见有士卒端上酒壶、酒碗,李存勖斟满一碗酒端给王彦章:“请老将军满饮此杯,孤为将军壮行。”

“谢陛下!”王彦章接过大碗一饮而尽,李存勖一挥手,两个刀斧手走到王彦章跟前。“啪!”王彦章把碗一扔仰面大笑,随刀斧手走出中军帐。片刻之后,刀斧手献上王彦章人头,李存勖令人为其厚葬。王彦章终年六十一岁。正是:

铁枪威名誉九州,

驰骋半世谢白头。

久战中原三十载,

不负今生六十秋。

辅弼后梁三世主,

宁死不受晋封候。

自古烈女侍一男,

从来忠臣不二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