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宋传奇 > 第一百九十七章 奸臣误国

唐宋传奇 第一百九十七章 奸臣误国

作者:洪刘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24:25 来源:笔趣阁

却说澶渊之盟后,宋辽约为兄弟之邦;宋向辽每年献绢二十万匹、银十万两。

此后双方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战争,进入到了和平阶段。1042年,宋朝与西北的西夏展开战争。辽国趁火打劫,要求宋朝归还瓦桥关南十县地。宋朝派富弼与辽国谈判,最终达成协议,领土保持现状,在澶渊之盟规定赠辽岁币的基础上,再增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

宋辽依然保持着和平,但宋朝皇帝始终放不下燕云十六州。宋神宗曾下诏书,有能恢复燕云十六州的,封以王爵。

童贯体貌魁梧,穿戴讲究,腮下生有胡须,皮骨坚硬如铁。后宫中妃嫔以下他都用财物结纳,后宫中的人都称赞他。

童贯净身入宫时,便拜在同乡、前辈太监李宪门下作徒弟。这位李宪是神宗朝的著名太监,在西北边境上担任监军多年,颇有些战功。童贯读过四年私塾,有些经文根底,跟随李宪出入前线,又打下了军事上的根基,很有点能文能武的味道。加上他曾经十次深入西北,对当地的山川形势相当了解。这使他在宦官中很不寻常。不过,看起来李宪对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提拔照顾,致使童贯进宫二十余年,始终没有出人头地。如果不是赵佶这种性情的人作了皇帝,或者换句话说,如果神宗皇帝能多活二十年的话,他说不定会默默无闻地老死在皇宫里。

后来在徽宗皇帝派他到杭州去为自己搜罗古玩字画期间,他碰到了蔡京。两个人一拍即合,童贯开始极力提携蔡京。童贯手下的小马仔们很不理解,说蔡京已被贬出朝廷,咱巴结谁不好,何必巴结这么个倒霉蛋?童贯说,你们这话就说错了,咱们去巴结当朝宰相,巴结得上吗?人家会理咱们吗?再者说,宰相一年的官俸那么高,就算巴结得上,那得送多少钱人家才会看在眼里啊?不如咱们看中一个人,然后把他扶上相位,如此岂不一本万利?

童贯“烧冷灶”的眼光和功夫堪称一流,蔡京回京以后,连跳三级,果然当上了宰相。蔡京自然投桃报李,推荐童贯当上了节度使。宋合兵十万,命王厚为统帅,童贯为监军。军至湟州,恰好宫中失火,宋徽宗下手谕,由驿马传诏禁止童贯出兵。

童贯打开看后将手谕收入靴中。王厚问他手谕上写的是什么?童贯答道:“陛下希望我们出兵成功。”

宋军出兵大获全胜。军中大将们特别高兴,回来召开庆功宴,因为打了大胜仗,天子必有封赏。此时童贯把天子的手诏拿出来给他们看。大将们一看吓得稀里哗啦跪了一地。自古军令如山,又何况是圣旨,违诏是何等的大罪,打胜了可以不受责罚,但万一战败了,这一票人就得掉脑袋!大将们想想都觉得后怕,就问童贯怎么敢违诏出兵?童贯说我不害怕,仗打赢了功劳是你们的;输了我一个人面君,掉我一个人的脑袋。将士们一听自然对童贯感恩戴德,以后都成了童贯的死党。

宋朝最能打仗的军队都在西北,因为西北产马,宋朝的骑兵基本上都在西北方。童贯手握重兵,又打了胜仗,更是骄横不可一世。

政和元年(1111年),童贯被封为检校太尉出使契丹。辽人笑曰:“大宋岂无人,乃使内臣奉使耶?汝家更有人可使么?”

童贯使辽回来后权势更大,握有朝廷内外军政大权。不久为开府仪同三司,主管枢密院事。时人称蔡京为公相,童贯为媪相。

一日徽宗视朝,受诸官朝贺毕,因说道:“朕自数年来,邦家多故。幸赖卿等谋略,昔日招抚宋江,削平三寇,征服大辽,社稷得以粗安。但迩来外消内乏,家国空虚,每忧不足。不知卿等有甚高见,佐朕理财,以舒国用否?”诸臣听了俱默然莫对。只见童贯执简出班伏地奏道:“陛下言及于此,实欲富国强兵而为英主,是社稷之幸也。臣有愚见,伏乞听纳。”徽宗见是童贯进言,不胜欢喜道:“贤卿妙论必是高人。赐卿平身,可细细奏来。”童贯谢恩起奏道:“国家患财不足,须求大纲大本,则财自裕。昔日太祖定鼎汴京,弛张西北;太宗继武,削剪东南;真宗北伐,直逼契丹,不意为王钦若忌功罢兵,许契丹请盟,定主和议,约为弟兄,遂解兵归;仁宗仁柔有馀,契丹悔盟,遂议婚纳币;英宗好儒,只图苟安;神宗误信王安石;哲宗追贬正人,以致契丹日强,自称大辽,累年征索,岁岁纳输四十万,致使家国空乏。臣言大纲大本,莫若平辽。平辽,则得我国之金银,仍归我国。年无输纳,则不富而自富,财不充而自充矣。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徽宗听了又惊又喜。因说道:“卿言平辽,诚恐匪易,不知卿有何主见?”童贯又奏道:“昔日宋江等不尽灭辽,是恐敌国尽良臣亡也,这是宋**肠。今女真受大辽侵害,陛下假臣一旅之师,由登莱下海,暗与女真定盟,出其不意,共灭大辽。陛下再以恩威结之,则西北一带尽归陛下矣。”

徽宗大喜,即命童贯为宣抚征伐燕云,蔡攸为副宣抚。蔡攸认为功业唾手可得。入宫辞行时,他看到有两个美嫔侍奉徽宗,蔡攸指着她们请求说:“臣成功归来,请把她们赏给我。”宋徽宗一听笑了,但没有责怪他。

童贯从登莱下海,跟金国签订了“海上之盟”,约定双方联合夹攻辽国,灭辽之后,宋朝收回幽云十六州,将原来每年给辽的银绢各二十五万岁币转奉给金国。金国当然愿意,他们连幽云十六州在哪儿都不知道,因为本来也不是他们的地盘,还给宋朝也没有什么损失。

海上之盟达成后,宋、金两军分别从大辽腹背杀来。探马报入幽州,辽主知不可守,遂同萧氏出奔。

童贯指挥十五万宋军攻打辽国的南京,辽军一看宋军来打就火了,心想打不过金军我们认了,可我们好歹也是马背上长大的,连你们也来欺负我们?于是辽军出动一万人,把十五万宋军打得几乎全军覆没。

童贯大军惨败,回去没法跟皇上交待,于是又从国内调兵,想再次攻打辽国。辽怕遭到宋金的两线夹攻,就派使臣去见童贯,说咱们别打了,反正你也打不过我们。童贯不听,把辽国使臣轰了出去。辽国使臣就站在院子里骂道:“宋辽两国百年和好,盟约誓书字字俱在,尔能欺国不能欺天。”当天夜里,七千辽军趁夜劫营,宋军掉头就跑,自相践踏死了好几万人。

这样一来童贯又失败了,最后只能去求金人。金国一出兵,辽军没抵抗就投降了。

金兵撤退时,将燕京一带的人口、金帛一并掠走,留下几座空城送给宋朝。金国除了要求宋朝把以前交给辽国的岁币转交给金国外,还要添加每年一百万贯的“代税钱”。

童贯、蔡攸等人接收燕京后,上了一道阿谀奉承的奏章,称燕京地区的百姓箪食壶浆夹道欢迎王师,焚香以颂圣德。徽宗闻之大喜,即令班师。

收复燕云后,宋徽宗分外得意,自以为建立了不世之功,宣布大赦天下,命王安中作“复燕云碑”树立在延寿寺中纪念这一功业,并对参与此次战争的一帮宠臣加官晋爵,童贯被加封为徐、豫两国公。朝廷上下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殊不知末日即将来临。

宣和年间的预言特别多,首先道院来报说培育出了金色的灵芝,象征着我大宋朝万世基业永垂不朽,请道君移步观赏。道君就是赵佶,赵佶看过金芝之后来到蔡京家里喝酒庆贺,赵佶一边喝酒一边吟诗:

道德方今喜造兴,

万邦从化本天成,

定知金帝来为主,

不待春风便发生。

赵佶金口玉言,他的诗果然招来了开封城的新主人金帝。不久赵佶沦为阶下囚。

赵佶赐给燕帅王安中荔枝连同御诗,好象也给自己安排好了行程:

葆和殿下荔支丹,

文武衣冠被百蛮,

欲与近臣同此味,

红尘飞鞚过燕山。

中秋之夜,晚霞烂漫,明月冉冉,赵佶有感:

日射晚霞金世界,

月临天宇玉乾坤。

我现在都在为赵佶难过,如果不说金字就好了。

正月十五闹花灯,赵佶率领皇亲国戚坐在高高的御楼上,居高临下看东风夜放花千树,街市上灯海如昼人潮涌动,像一条欢腾的河流。赵佶很喜欢这种万众瞩目众星捧月的感觉。

忽然一个黑衣人越过警戒线跳到赵佶面前,指着帘子后边的人骂道:你牛什么牛?不怕你今日闹得欢,等着来年拉清单,等着你自己变成一盏灯。赵佶龙颜大怒,安保人员立即扑上来制服了黑衣人,拉下罩在他头上的黑袜子一看,原来是个眉清目秀的小和尚。小和尚大义凛然地说:我不会逃走也不会怕你,佛法无边,你离上西天的日子不远了!赵佶一挥手,黑衣人被押走,在狱中遭受捶打和炮烙,他始终一言不发。赵佶让人挑了小和尚的脚筋,凌迟其肉,小和尚被折磨致死,但始终一言不发。

却说灭辽当年,金军连气儿都没歇一口,就出兵攻宋了。

宋徽宗听信贪官佞臣的谗言联金灭辽。然而唇亡齿寒,金国灭辽之后,接着就要灭宋。但宋金毕竟曾经是灭辽盟友,金军入侵宋国是要借口的。那么宋徽宗做了什么事,给金军进攻宋国找到了借口呢?

原来辽国被灭以后,宋徽宗的轻佻性格一发作,居然要招降辽国的末代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当时耶律延禧正在内蒙古一带流窜,被金军打得一个晚上睡觉都得换俩个地方。宋徽宗给他写了一封密诏说:“若来中国,当以皇兄之礼相待,位在燕、越二王之上,赐第千间、女乐三百人,极所以奉养。”意思就是你如果来宋,朕会像对待皇兄一样对待你,你比我的两个兄弟燕王和越王的地位都高,我给你一千间房子、三百个戏子,我养着你。耶律延禧看了密诏非常高兴,于是率五万人南下,准备进入宋境,结果被金军劫击全军覆没。耶律延禧被俘,宋徽宗的密诏也被金人搜出来了。金军持此诏书谴责宋朝,以宋朝背盟为借口,兵分两路,大举南下进攻宋朝。西路军出云中,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在太原遭到抵抗;东路军出燕山,就是今天的北京。金军侵入宋朝疆域如入无人之境,两路大军很快逼近东京汴梁。

金国大军南下,徽宗就派给事中李邺到金营去讲和。这位李给事被金军的气势所震慑,几乎吓瘫在地。回到东京汴梁后,他上奏宋徽宗说金国人“人如龙,马如虎,上山如猿,入水如獭,其势如泰山”,然后做了一个结论,说“中国如累卵”。当时开封军民听到李邺这些话后气愤不已,心想这不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吗?于是给这位李给事起了个外号,叫“六如给事”。

徽宗皇帝听了李邺所奏,也觉得金国强大无法战胜,就跟宰相说,朕不想置身于战火中,宰相快想办法。当时的宰相是蔡京的儿子蔡攸,这人比他爸爸还坏。蔡攸对徽宗说,皇上您不能跑,您一跑,宋朝人心就离散了。皇上都跑了,还指望军民为他守住疆土吗?徽宗想了想说:要不由太子监国?蔡攸说:让太子监国,名不正言不顺,不如干脆传位给太子。赵佶一听立即昏倒在床下,群臣赶忙灌药急救。宋徽宗苏醒过来后,伸手索要纸笔。内侍呈上纸笔后,赵佶写道:“皇太子可即皇帝位。”

传令给赵桓的大黄人还在路上,最先得到人事变动消息的皲王赵楷先期抵达赵佶的寝宫门前,门前值班的带班领导是何瓘,佩剑一横挡住赵楷。赵楷说你不认识我吗?我是父皇最喜欢的阿楷啊。

何瓘说:“我认识你是阿楷,可是这把剑不认识!”

赵楷望着寒光闪闪的宝剑,只好退了回去。

想当皇帝的当不成,不想当的偏要你当!赵桓接到诏书后不肯从命。徽宗假说自己生病,赵桓不得不前往探病,等他到来时宦官给他穿上龙袍,赵桓拼命挣扎以致昏厥。赵桓就这样当上了皇帝。

公元1126年,车粼粼马萧萧,金兵的铁蹄已经到了浚州(今鹤壁),已经退居二线的赵佶嗅到危险的气息,他对赵桓说:乖儿子,我要去亳州还个愿,你在家好好坚守工作岗位。

赵佶带着一行人上路了,朦朦胧胧的天光中,河边出现了一个还在沉睡的小村庄,一户人家的灯亮了,门半开着,老妇温暖的影子映在篱笆墙上,格外亲切。赵佶走进院子,老妇热情地把他们迎进屋里,一边为他们生火取暖,一边问赵佶何方人士。赵佶说我姓赵,已经退休了,大儿子接班。老妇做了饭并筛了酒让赵佶和卫士们喝了御寒。看赵佶的鞋袜都湿了,老妇劝他们脱下来烤烤,一时满屋的臭脚丫子味,可赵佶却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温暖。

古今中外,象这样慈祥亲切的老妈妈从来没有缺席过,她们带着圣母般的光辉,用人性之光照亮每个人的旅途。老妇让赵佶在自己的屋里休息,自己轻手轻脚地忙活着家务。赵佶感动极了,他让卫士记下老妇家的位置。回到京城后,赵佶立即派人专程来寻访老妇,可老妇已经不在了。赵佶把真金白银都赐给了老妇的子孙,这是后话。

赵佶继续赶路,这时一队兵马忽然挡住了他们的去路,赵佶心中一阵紧张:莫非是金兵知道了我们的行踪?这时为首的两个人来到跟前,冲着赵佶行礼。赵佶仔细一看原来是童贯和蔡京。老童说:心会跟你一起走,说好不分手。老蔡说:春风都化成丝雨,跟你跟到底。

童贯有亲军近万人,徽宗过浮桥出城时,卫士们紧随在他的后面,有往桥上爬的,有抱怨的,有号哭的,生怕被丢下。童贯怕走得慢,命亲军射箭,有一百多人中箭而死。

太学生陈东上书:“蔡京、童贯、朱勔父子挟道君南巡,恐生变离;梁师成未正典刑,请置之法。”钦宗下诏将梁师成黜为散官,又命开封吏押至八角镇杀之。

钦宗贬童贯为昭化军节度副使,发配到英州,还没到地方,又下诏历数他的十大罪状,命监察御史张澄斩掉他。

这时童贯刚行至南雄州,忽有京吏到来向他拜谒道:“有旨赐大王茶药,将宣召赴阙,命为河北宣抚,小吏先来驰贺,明日中使可到。”童贯拈须大笑道:“却是少我不得。”随令京吏留着伫装以待。次日上午,御史张澄果然来了,童贯亟出相迎,张澄命令他跪听诏书,诏中数他十罪,将要宣毕,那京吏拔出快刀竟枭贯首。原来那京吏乃是张澄的随行官。张澄怕童贯握兵日久不肯受刑,因此先遣随吏驰往免得生变。奉旨诛恶尚须用计,童贯之势可想而知。

童贯被杀后,他的头被带回京城悬首示众。

王甫平时公然卖官,取赃无数,京师谣言云:“三百贯,曰通判;五百索,直秘阁。”盖言其卖官之价也。

王甫行至雍丘县南固村,开封尹矗山闻其事,遣使杀之,取其首级以献。

朱勔削官放归田里;未几,羁管循州,籍其家财;寻亦赐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