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宋传奇 > 第一百九十三章 韩夫人失身

唐宋传奇 第一百九十三章 韩夫人失身

作者:洪刘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9:24:25 来源:笔趣阁

却说宋徽宗搜罗如此多的珍奇石木,是为了在京都建一座园林,叫做艮岳。艮是八卦中的一卦,方位东北,艮岳就建在皇宫的东北方向。

徽宗为什么要在皇宫东北方向建园林呢?原来,徽宗皇帝继位之后,一直膝下无子,有个茅山道士告诉他,这都是因为皇宫东北方向地势低洼,若把地势垫高,则子孙繁盛。于是徽宗命人把东北方向垫高。不久王皇后怀孕生子,就是太子赵桓,也即后来的宋钦宗。此后其他嫔妃开始比赛似的给他生孩子,一共生了三十多个皇子,三十多个公主。在中国古代帝王中,宋徽宗大概是儿子比较多的了。这样一来,徽宗就更加宠信道士。

却说保和殿西南有一座玉真轩,造得极是华丽,乃官家第一个宠妃安娘娘妆阁,时蔡京赐宴至此,留题殿壁:

保和新殿丽秋辉,

诏许尘凡到绮闱。

雅宴酒酣添逸兴,

玉真轩内看安妃。

不提安娘娘与徽宗如何恩爱。却说当时有一位夫人,姓韩名玉翘,年方及笄妙选入宫,体欺皓雪之容光,脸夺芙蓉之娇艳。只因安娘娘三千宠爱在一身,韩夫人不沾雨露之恩。时值春光明媚景色撩人,未免长吁短叹香消玉减,看看惹下一场病来。

一日,道君敕唤殿前太尉杨戬前来,天语传宣道:“此位内家原是卿所进奉。今着卿领去到府中将息病体。待得痊安再许进宫未迟。”

杨戬叩头领命,即着下人用暖舆抬了韩夫人,随身带得养娘二人、侍儿二人,都到杨太尉府中。太尉将一宅分为两院,收拾西园与韩夫人居住,门上用锁封着,只许太医及内家人役往来。太尉夫妻住东园,每日往韩夫人处问候一次。

将及两月,渐觉容颜如旧,饮食稍加。太尉夫妻好生欢喜,当天办下酒席送行,同时叫了一名评话先生说书。先生不说别的,偏偏讲那唐僖宗时候故事:

说是有位宫女名叫韩翠苹,因深宫闭锁,寂寞无聊,深感青春虚掷,无限哀怨。一日,她从秋日的落叶中撷取一片红叶,在上面题了一首诗,放入御渠中,使之随水流出宫墙。这片红叶正好被赴京赶考的秀才于佑拾得。他仔细一看,红叶上有动人的诗句。诗云:

流水何太急,

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

好去到人间。

于佑见字迹娟秀,猜想是宫女所作,并对诗中流露出的文采很是赞赏。于是,他也在一片红叶上题写一诗,走至宫墙外的御渠上游,将其放入水中。诗云:

愁见莺啼柳絮飞,

上阳宫里断肠时。

君恩不禁东流水,

叶上题诗寄与谁?”

从此以后,于佑日夜想念写诗的女子,茶饭不思精神恍惚,友人见之惊问其故。于佑以红叶诗言之。友人大笑曰:“你真是个蠢货!那个写诗的人,又不是对你有意。你偶然得到它,何必思念到这种地步?你即使再喜欢她,禁宫深院,长上翅膀你也不敢去啊!于佑道:“天虽高而听卑,人若有志,天必从人之愿也!”友人大笑而去。

于佑后来又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考中,于是到河中贵人韩泳家中做些文墨工作,得到的钱帛勉强能够自给,这样过了很长时间。一天,韩泳把于佑召来对他说:“皇宫中有三千宫女因得罪朝庭,皇上将她们赶出来嫁人。有位姓韩的宫人与我同姓,年方三十,姿色艳丽,现在就住在我家,我让她嫁给你如何?于佑道:“穷困书生,寄食门下,无以为报,安敢复望如此?”韩泳即派人通知媒人,并帮助于佑准备聘礼,让二人结为夫妇。

结婚那天,于佑见韩采苹嫁妆丰厚,人也长得漂亮,自以为误人仙境,神魂颠倒。一日,韩采苹在于佑的画笥中看见有片自己题诗的红叶,问是哪里得来?于佑如实相告。韩采苹说:“妾在宫中时,也曾于水中得到一片红叶,不知是何人所为。”于是,二人各取红叶相对观看。叶上墨迹犹新,正是各自当年所写。两人相向默然垂泪,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韩采苹悲喜交加,提笔又写诗一首:

一联佳句题流水,

十载幽思满素怀。

今日却成鸾凤友,

方知红叶是良媒。

后来韩采苹生了五个儿子三个女儿,儿子好学都做了官,女儿也嫁了好人家。节次说及唐朝宣宗宫内,也是一个韩夫人,为因不沾雨露之恩,思量无计奈何,偶向红叶上题诗一首,流出御沟。诗曰: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却得外面一个应试官人,名唤于佑,拾了红叶,就和诗一首,也从御沟中流将进去。后来那官人一举成名,天子体知此事,却把韩夫人嫁与于佑,夫妻百年偕老而终。

韩夫人听到此处,忽地叹一口气,口中不语,心下寻思:“若得奴家如此侥幸,也不枉了为人一世!”当下席散收拾回房。睡至半夜,便觉头痛眼热四肢无力,遍身不疼不痒,无明业火熬煎,依然病倒,比以前更加沉重。

太尉夫人一见便道:“不知夫人平日在宫,可有什么愿心未经答谢?或者神明见责也未可知。”韩夫人道:“氏儿自入宫以来,每日愁绪萦丝。不知此处有何神圣,氏儿便对天许下愿心,若得平安无事,自当拜还。”太尉夫人道:“告夫人得知:此间有个清源妙道二郎神,极是灵应。夫人何不设了香案,亲口许下保安愿心。待得平安,奴家情愿陪夫人去赛神答礼。未知夫人意下如何?”韩夫人立即点头应允。

于是选了吉日良时,打点信香礼物,两个夫人到得二郎神庙中,庙官接见,宣疏拈香礼毕。韩夫人轻轻挑起销金黄罗帐幔一看。不由吃了一惊。但见:

头裹金花幞头,身穿赭衣绣袍,腰系蓝田玉带,足登飞凤乌靴。虽然土木形骸,却也丰神俊雅。

当下韩夫人目眩心摇,不觉口里悠悠扬扬,漏出一句俏语低声来:“氏儿若是嫁得一个丈夫,恰似尊神模样一般,强似在宫中受千般凄苦万种愁思。”说罢拜了又祝,祝了又拜,分明是痴心妄想。

不道有这般巧事!当天韩夫人回府,晚饭过后回房,只听得万花深处一声响亮,一尊神道立在她的面前。但见:

龙眉凤目,皓齿鲜唇,飘飘有出尘之姿,冉冉有惊人之貌。若非阆苑瀛洲客,便是餐霞吸露人。

仔细看时,与庙中所塑二郎神模样不差分毫。韩夫人又惊又喜,便向前道个万福,启朱唇,露玉齿,告道:“既蒙尊神下降,请到房中容氏儿展敬。”

二郎神笑吟吟同夫人入房坐下,夫人侍立在前。二郎神道:“早蒙夫人厚礼,听得夫人祷告至诚。小神知得夫人仙风道骨,原是瑶池中人。只因夫人凡心未静,玉帝谪下尘寰,谪限满时还归紫府,证果非凡。”韩夫人见说欢喜无比,又拜祷道:“尊神在上:氏儿不愿入宫。若是氏儿前程远大,将来嫁得一个良人,一似尊神模样,偕老百年,也不辜负了春花秋月,说甚么富贵荣华!”二郎神微微笑道:“此亦何难。只恐夫人立志不坚。姻缘分定,自然千里相逢。”说毕起身,跨上槛窗,一声响亮去了。

韩夫人不见便罢,既然见了这般模样,真是如醉如痴,和衣上床睡了。

不料第二天夜来,二郎神又立在面前。韩夫人喜不自胜,一天的愁闷都冰消瓦解了。即便向前施礼,对景忘怀:“烦请尊神入房,氏儿别有衷情告诉。”二郎神喜孜孜地便携夫人上床,夫人忘乎所以倾身奉陪。

盘桓至五更,二郎神起身,嘱付夫人保重,再来相看,起身穿了衣服跨上槛窗,一声响亮便无踪影。韩夫人道是神仙下临,心中甚喜。又恐太尉夫人催她入宫,只有装病。间常不甚欢笑,每到晚来却精神炫耀喜气生春。神道来时上床**,至晓便去,非止一日。

忽一日天气稍凉,道君皇帝分散合宫秋衣,内侍捧了旨意,敕赐罗衣一袭,玉带一围,至于杨太尉府中。内侍道:“且喜娘娘贵体无事。圣上思忆娘娘,故赐罗衣玉带。”韩夫人排了香案谢恩。

到得晚间,二郎神又来,对韩夫人说道:“且喜圣上宠眷未衰,所赐罗衣玉带,便可借观。”夫人道:“尊神何以知之?”

二郎神道:“小神坐观天下,立见四方,谅此区区小事,岂有不知之理?”夫人听说便一发将出来看。二郎神道:“大凡世间宝物,不可独享。小神缺少围腰玉带。若是夫人肯舍施时,便完成善果。”夫人便道:“氏儿一身已属尊神,缘分非浅。若要玉带,但凭尊神将去。”。二郎神谢了,上床欢会。未至五更起身,拿了玉带一声响亮去了。

二郎神尝了甜头,每日都来。一日去得匆忙,把一只乌皮皂靴落在园中。这事非同小可。太尉只道是有人偷盗,立即着人带皂靴到开封府报案。

开封府滕大尹听说后面色如土。立即叫那缉捕王观察过来,将上项事说了一遍。滕大尹道:“与你三日限,一定要将这个盗贼捉到,不然罪责难逃。”

王观察唤集许多公人到府,向怀中取出那皮靴道:“苦杀我们做公人!这皮靴又不会说话,却限我三日之内破案,我到哪里去捉这个穿皮靴的人。你们道是好笑么?”众人轮流将皮靴看了一会,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却说公人中有个叫冉贵的,将这皮靴番来覆去地看,众人都笑起来,说道:“冉大,这只靴又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有什么好看的?”冉贵也不答话,只是细细看那只靴,看至靴尖,有一条缝略有些走线。冉贵将小指头往里拨弄,却扯出一个纸条来。那纸条上面写着:“宣和三年三月五日铺户任一郎造。”王观察大喜道:“今岁是宣和四年,只要捉了任一郎,这事便有分晓。”

当下众人飞也似地去捉任一郎。不消一个时辰便将他捕到。王观察道:“这靴儿是不是你店中出来的?”任一郎接着靴仔细看了一番道:“这靴儿是我做的”。王观察道:“那你卖给谁了”?任一郎道:“买鞋的人成百上千,我怎么知道?”冉贵问道:“那宣和三年三月五日你记得卖给谁的?”任一郎看了那张纸条后笑道:“观察,有了这个,休说是一两年间做的,就是四五年前做的,我家里都有记载,你着人同去取来对看,便有分晓。”王观察当时就差两个人跟了任一郎,脚不点地到他家中取了簿子。王观察从头看至三年三月五日,不由吃了一惊,却是蔡太师府中张干办定制的。

滕大尹听报,立即带了王观察、冉贵二人,一径打轿来到杨太尉府中,杨太尉立即出厅相见。

太尉便引滕大尹到西房书院中坐下,大尹将前事历历说了一遍,太尉呆了半晌说道:“太师国家大臣,富贵极矣,必无此事。但这只靴是他府中出来的,一定是太师亲近之人做下此事。”商量一会,欲去太师府中面质,却又不敢;欲待阁起不题,又怕他日事发,难推不知。况且韩夫人在太尉府上,如果圣上发怒,谁也吃罪不起。

当下太尉、大尹径往蔡太师府中。门首报覆多时,太师才唤入相见。起居茶汤已毕,两人说明来意。太师道:“此靴虽是张千定造,不过交纳过了,与他无涉。不过我府中冠服衣靴履袜等件,有一个养娘专门掌管。”

当下将养娘唤至,养娘手中执着一本簿子。太师问道:“这是我府中的靴儿,如何得到他人手中?”养娘逐一查检后说道:”这靴是去年三月着人制造的,到府不多时,有一个门生叫做杨时,升了近京一个知县,前来拜别。太师命取圆领一袭,银带一围,京靴一双送给他的”。二人一听谢罪道“恁地不干太师!只因公事相逼,万望太师海涵!”太师笑道:“这是你们分内的事,职守当然,怪你不得。杨时任所去此不远。我唤他过来问个分晓。”二人作别回府不题。

太师即差干办火速去取杨知县过来。往返两日便到京中。茶汤已毕,太师将上项事一一说过。杨知县欠身禀道:“师相在上。某去年承师相厚恩,未及出京,在邸中忽患眼痛。左右说此间有个清源庙道二郎神极是灵验。学生即往庙中烧香,我见二郎神冠服件件齐整,只是脚上乌靴绽了,于是便将这靴舍与二郎神。学生既读孔、孟之书,怎么敢行盗跖之事呢?望太师详察。”太师晓得杨龟山是个大儒,管待酒食后放他去了。

太师便请杨太尉过来说开就里。杨太尉又着开封府捕拿。可二郎神怎么会去太尉府呢?一定是庙中或附近的人偷了靴子,又到太尉府做案。但如何才能找到这个人呢?

还是冉贵聪明。他说盗贼丢了靴子,另一只也没有用。如果高价回收,也许能够找到。滕大尹一听只好随他。

于是冉贵装了一条杂货担儿,手里拿着一个玲珑珰琅的东西,叫做惊闺,一路摇着一路径奔二郎神庙中来。有人卖破衣烂帽,冉贵全部高价收购,只是没有卖靴子的。

这天冉贵又到二郎神庙附近收购旧货,只听得有人叫声:“收货的过来!”冉贵回头看时,却是一个妇人,便道:“告小娘子,叫小人甚事?”妇人道:“你是收杂货的,我有一件东西在此,胡乱卖几文与小孩买糖吃”。

妇人当下拿出一只皮靴来,要卖一贯铜钱。冉贵假意道:“若是一双,十贯也要。还有一只呢?”妇人道:“我哥哥放在这儿的,他原来一双,不知道还有一只哪里去了。”

“你哥哥是谁?”

“我哥哥是二郎神庙的庙官,名叫孙神通。”

冉贵打听得实,便去袋里摸了两贯铜钱给她,然后挑了担儿就走。

回到开封府,冉贵取出前日那只靴来比照,毫厘不差。王观察

立即带人捉了庙官,然后押到开封府来。

府尹听说捉了盗贼,立即升厅。孙神通初时抵赖,后来加起刑来,只得一一招了。结果却是出人意外。

孙神通招称:“我自小在江湖上学得妖法,后在二郎庙出家,花钱作了庙官。因当日在庙中听见韩夫人祷告,要嫁个好丈夫,长得似二郎神模样。不合辄起奸心,假扮二郎神模样,淫污天眷,骗得玉带一条。只此是实。”

大尹叫取大枷枷了,推向狱中,然后请旨定夺。杨太尉奏知徽宗皇帝,几日后圣旨下来:“孙神通不合奸污天眷骗取玉带,凌迟处死。韩夫人今后不许入内,就着杨太尉做主另行改嫁。”

开封府就狱中取出孙神通来,当堂判了一个剐字,推出市心加刑示众。

韩夫人十分惶恐。宋徽宗还算有情,没有害她性命。后来嫁得一个在京开店的客人,两人情投意合,尽老百年而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