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宋传奇 > 第二十一章 背主求荣

唐宋传奇 第二十一章 背主求荣

作者:洪刘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8 17:08:57 来源:笔趣阁

却说黄巢即位以后,担心天下兵马反扑长安,决心亲征汉中,彻底剿灭李唐宗室。遂命大齐中尉孟楷至书河中府催发粮草。

王重荣,太原人氏,原本大唐河中节度使,屈于黄巢兵马众多,只得苟且归附。自黄巢攻陷长安,河中粮草接连运送关内。此番再次催粮,河中百姓已是无法负担。王重荣正在左右为难,其弟王重盈来到堂前问道:“今闻黄巢又致信催粮,可有此事?”

王重荣道:“信在这里,我欲不发粮草,重盈以为如何?”

王重盈道:“兄长所言极是。黄巢自立为帝,却又无恩于百姓,反到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空乏其力,不得人心。弟之愚见,何不倒戈唐王,以勤王之命问罪黄巢。”

王重荣道:“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我即点兵重归唐室。”

王重荣招集所部将士道:“当初我屈身事贼,欲缓解军府之危急。如今黄巢不体恤百姓之苦,又征调兵粮数万,长此以往,我等终究死于黄巢之手。今得万岁诏天下檄文,字字入骨,句句感伤。吾已决计反正,当发兵伐巢,以报唐王厚恩。”遂杀黄巢所派催粮使百余人,再举大唐旗号声讨黄巢。

黄巢听说后院起火,速命其弟黄邺由华州发兵,偏将朱温从同州进军。此时朱温与张氏新婚燕尔,尽享人伦之乐。本不愿发兵,但连收黄巢三道催兵命令,这才派人整备兵马,集结辎重仓促向河中进兵。途遇河中官军战至一处,王重荣部将常行儒道:“朱温与黄邺合兵进犯,势强而心散,朱温勇而无谋,黄邺刚而自傲,将军可诱二人于山谷,再决渭水将其淹之,何愁敌军不败。”王重荣应允,遂用常行儒之计,带兵伏于山谷两侧。朱温、黄邺率一万兵马与常行儒对阵于谷口。常行儒高声呵道:“大将军常行儒在此,尔等谁敢来战。”

朱温道:“来将且住,赛瘟神朱温在此!”语毕手持齐凤朝阳刀催马杀来。但见他身长一丈,膀阔三停;一张马脸似蓝靛,两只牛眼如朱砂;狮子鼻鼻孔朝天,野猪口口龇獠牙,三分象人,七分象鬼!真如八臂哪咤离天阙,开山小鬼下坡来!

二将交锋不过三四个回合,常行儒诈败而逃,朱温与黄邺自持勇猛率兵追击。常行儒逃入谷中,朱、黄二将亦率兵追杀入谷。王重荣见敌轻进,遂决渭水之堤,引洪水灌于谷中。朱温、黄邺见水灌山谷,山坡之上箭弩齐发,滚木雷石抛落而下,方知中计,只得兵败而逃。王重荣率兵追杀,大胜而归;尔后与义武节度使王存处,昭义节度使高浔合兵于渭河以北。

危难之中,朱温派出信使求援长安,报请黄巢调拨兵马援助。朱温接连奏表请兵,直到第十位信使返回,才知道前九位信使都死于孟楷之手,救援信也被孟楷拦截。第十位信使侥幸面见黄巢,而此时黄巢正欲讨伐凤翔,不允调兵。

孟楷也是黄巢的亲信大将,是黄巢的左膀右臂。这个时候选择隐匿不报朱温的紧急军情,完全是个人的嫉妒心理在作祟。同样被黄巢所倚重的孟楷没有容人之量,不待见朱温的才能和担心朱温在黄巢心中的分量与日俱增,而将朱温视为潜在的竞争对手。正是:

君臣同心功可成,

将帅不和盟誓崩。

大业随水东逝去,

怎知岁月已无情。

朱温听说后十分愤怒。军师谢瞳见朱温久盼援兵不到,便问朱温:“将军以为李唐何时可灭?”

朱温道:“王重荣驻军渭北,尚且久攻不下,又岂论李唐诛灭之日。”

谢瞳又问:“将军可知自己仕途如何?”

朱温道:“先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朱温前途安能自知?”

谢瞳道:“恕在下直言,将军一步行错,恐有大患呀。”

朱温道:“愿闻其详。”

谢瞳道:“当年,鄣邯事秦不过带兵一将,投至霸王帐下其才得用,后在三秦之地封王得爵,成就功名。今黄巢虽得二都,本当仁政安民,却于长安痛杀官员,未定民心而秽乱宫帏。大军六十万之众,粮草辎重补给何其艰辛,且劳民伤财大失人心,恐有生变之危。将军倘若再侍黄巢,终不免受其连累身死族灭。”

朱温一听连连点头:“甚有道理,那不知先生有何良策,快请赐教。”

谢瞳道:“黄巢草莽兴兵,非有功德之人,乘唐室衰乱之时伺隙入关,定是易兴易亡,断不足以成大事。今唐天子在蜀诏檄天下,诸道兵马闻命勤王,可见唐德虽衰,人心尚存。且将军力战于外,庸臣谗言于内,试问将来大业能成否?此时降唐方为上策,愿将军三思!”

朱温道:“先生之言,正合温意,明日邀监军严实商议归唐之事,倘若他愿意随我降唐便罢,不然将他诛于帐内。”谢瞳点头赞许。

次日,朱温命副将胡真领刀斧手一百人埋伏于中军大帐之外。未几,监军严实入帐见朱温,朱温道:“今日请监军大人来有一事相议,今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与义武节度使王存处合兵于渭河以北,我同州之兵实难抵挡。我已连发十道急书求陛下发兵,而陛下听信谗言,不发兵反而严加训责,温欲仿鄣邯弃秦而归楚。。”

严实问道:“将军究竟何意,莫非要受唐帝招安吗?”

朱温答曰:“监军所言不差,正是此意。监军何不与我共同归唐。”

严实起身骂道:“朱三,你好大胆子!竟敢背主做窃暗通唐贼。”话音未落,只见数十刀斧手冲入帐中,严实刚欲拔剑,胡真一刀将其砍死。朱温遂让胡真召集兵马于校军台易帜,朱温道:“诸位将士,我等随黄巢起兵舍命厮杀,而黄巢不能施仁德于天下,河中兵短粮缺,而京师不发一卒。与其白白送死,不如另寻明主。望诸位将士与温共举大事,归赴唐王。”众人皆愿随朱温降唐。

于是朱温拿着严实的人头作为见面礼,投降王重荣。

王重荣大喜过望,马上就在同州城下和朱温设案插香,宣布结盟。

这中间还有个小插曲,当时的朱温31岁,王重荣年过五十,因为朱温的生母也姓王,于是朱温死乞白赖地要认王重荣当娘舅,王重荣当然高兴,但是嘴上却推辞不受,架不住朱温热情似火,加上身边人反复劝说,王重荣这才正式认了朱温,日后的梁太祖做了外甥。

王重荣开心之余次日撤军,同州城一如既往仍是朱温镇守,另一面王重荣派人快马加鞭,将同州的喜讯报知王铎行营,王铎收到消息之后也是大喜过望,当即就用僖宗授予他“以墨敕除官”的权利(也就是不需要皇帝印玺就可以任命官员),正式任命朱温为大唐同华节度使,又命朱温派遣谋士谢瞳奉表前往成都,代表朱温进见僖宗。

谢瞳还在去往成都的路上,僖宗就已经得到朱温投降的消息,连声大喜:“此乃天赐良臣!”遂下诏授朱温为左金吾卫大将军,兼同华节度使,赐名全忠。

朱温的降唐,不仅宣告了大齐政权半壁江山同州、华州全部归唐,更**裸地揭露了大齐政权内部盐帮将领对草根新系将领的打压,朱温为大齐政权第一大将,他的反叛,加速了大齐政权内部的分裂。

一日侍卫急报,万余贼兵北上欲过同州。朱全忠即命胡真、谢瞳升帐点兵。晌午时分,巢军聚集同州城下,摆出一个四门斗底阵,骑兵约有两千余众,分列两翼;步兵列于阵中,弓箭机弩左右压阵脚。只听号炮三声,朱全忠头戴黄金盔,身披寒江甲,手中一柄齐凤朝阳刀,率一万兵马出城迎敌。大队列开,两军对垒。突然巢军人马后面跃出一人一马。

那匹马浑身雪白,没有一根杂毛,应当是当世宝马“银龙驹”。

马上之人银盔银甲,手中一条锈绒亮银枪,生的是唇红齿白,面如冠玉。只听得战马一身嘶鸣,跃起三丈有余,那人提枪带马冲向朱温骑兵。

朱温忙唤士兵结阵阻拦。

哪里能够阻拦得住?

那人手中长枪尤如长龙出水,电光火石之间,连续出出进进,在朱温军中杀了七、八个来回,只杀得人仰马翻,鬼哭狼嚎。

朱温大惊失色,没听说过黄巢手下还有此等英雄人物。

容不得细想,朱温双脚一夹马肚,催马提刀冲了过去,对着那人后背就是一刀。

那人听到后背有金铁破风之声,身子向前一趴,朱温的大刀贴着后背砍过。

没等朱温收刀再砍,那人抽出腰间的亮银锏,一锏正中朱温后心。

朱温只觉得喉咙一阵发甜,一口鲜血涌到嘴边,差点从马上摔下来。

战马又往前冲了十来步,朱温才拽住缰绳,回身一看,才发觉那人居然是个女将!

此时百余名骑兵从四面八方过来将她围在当间。

那女将毫无惧色,只管右手长枪远扎,左手短锏近打,倾刻间又有十余名骑兵丧命马下。

朱温心中称奇,连忙从箭袋里取出三支狼牙箭,伺机结果女将性命。

朱温年轻时上山打猎,练就一手好箭法。其中的绝学,连珠三箭更是箭无虚发。

只听见啪啪啪三声弦响,三支狼牙箭直射女将面门、前心和马腹。

这三箭歹毒异常,纵能躲过射人的二箭,射马的那一箭万难躲让。

那女将仰面倒在马鞍桥上,躲过了射人的两箭。

手中的亮银枪向前一伸,拔飞了射马的一箭。

整套动作一气呵成,毫无拖泥带水,城上城下均为之喝彩。

朱温定睛一看,原来齐军来将正是黄巢的侄女黄月娥。以前虽然认识,却没有看过她骑马打仗。黄月娥道:“朱温,我叔父待你不薄,汝不思报答知遇之恩,今背主投敌是何道理?”

朱全忠道:“黄巢长安关门当皇帝,何思我等将士死活?今闻唐主招贤纳士爱将如宝,故而弃暗投明。”

黄月娥道:“今日我当先替大齐诛杀你这背信小人。”言罢又提锈绒亮银枪催马至前,朱温有部将胡真入阵交战。胡真见黄姑长得柳叶眉,夜凤眼,通天鼻樱桃口,面似桃花,人如仙女。头戴五凤花盔、身披荷叶紫金连环甲、手中一柄锈绒亮银枪、跨下一匹闪电白龙驹。胡真不由哈哈大笑道:“贼军帐下无人矣,竟叫一女流出战,快快换人来战。”

黄姑道:“叛贼休出狂言,让你知道姑奶奶枪下无情!”言罢举枪而来。

胡真见黄月娥美貌顿起淫心,没两个回合便诈败而逃,黄月娥催马便追,因为浑圆镜只可照前,不能照后,所以黄月娥未曾使用。追出数丈黄月娥勒马便回。

朱温又有部将申无权,手持一把锯齿合扇板门刀杀入阵中。二人又战十余回合,黄月娥驳马而逃,申无权催马便追。只见黄月娥掉转马头,掏出一件宝物正是浑圆镜,迎日而照。申无权眼前一白立即载倒落马,黄月娥拍马而回。申无权正在地上揉眼,黄月娥一枪取了他的性命。朱全忠不敌黄月娥只得鸣金收兵,择日再战。

回到城内,王彦章对朱全忠道:“末将正欲出战取那女贼性命,主公怎可收兵?”

朱全忠道:“黄姑所使浑圆镜,借日光伤人眼,尔等不可轻敌。”

军师谢瞳道:“以下官之见,将军所畏者非是那黄姑武艺高强,而是那神镜借光袭人,主公虽有上将而她却无懈可击。”

朱全忠问道:“不知先生可有良策?”

谢瞳道:“我观此镜迎面逆光,令人一时目眩而借此杀之。主公若是夜晚袭营,四下昏黑日月无光,莫说那姑娘的折光之镜,就是上古精卫娘娘的乾坤轮回镜又能奈何?”

朱全忠喜道:“若非军师献此良策,恐明日又要折去大将。但不知何日劫营为佳。”

谢瞳道:“今日将军刚败,这贼军必然自傲无顾,可于今夜袭营。”朱全忠应允。

当夜三更,朱全忠命大将王彦章率三千人马伏于齐军大寨之左,王彦童领三千人马伏兵于寨右。朱全忠与丁会、胡真领精兵五千直插敌寨,齐军前营大寨主将纪旺不曾提防,见有人夜袭营寨慌不择路被朱全忠斩于营中。王彦章、王彦童见敌寨大乱于左右插入齐军大营。黄姑闻营中大乱,遂与丈夫李俊儒披挂上阵。夜色之中双方混战一团,朱全忠冲锋在前,黄姑举枪迎来,二人战至一处,打得难解难分。但黄姑之夫李俊儒乃是一介书生,手中一把宝剑未杀得几个兵卒便被王彦章生擒。有一兵卒跑到黄姑近前大叫道:“报,李军师被擒!”黄姑一听立即虚晃一枪,掉头去救李俊儒。朱全忠搭弓上箭,“嗖”的一箭正中黄月娥后心,黄月娥落地呻吟,朱温一刀砍下她的人头。齐军军心大乱,渐渐四散而溃,归降者千余人。朱全忠得胜而归,只见王彦章把那李俊儒押进中军帐,朱全忠道:“我看你一介文弱书生,若是归降,我当保奏天子,给予你高官厚禄。”

李俊儒道:“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道背者,不以咫尺为近。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朱全忠道:“好一个正人君子,人各有志,不可强为,我成全你与黄姑连理之心。全忠知先生学识过人,可否赠全忠一作。”

李俊儒沉思片刻后吟道:

“女为悦己花貌容,

士随知音藏地宫。

志承义胆揭竿起,

身败叛贼恨无穷。

王莽假位群雄诛,

董卓匡政诸侯恐。

赴死无羞齐黄恩,

卖主何故谓全忠?”

朱全忠闻言大怒,喝令刀斧手将李俊儒推至辕门外斩首。

朱全忠同州报捷破敌万余,斩将数员,僖宗闻奏大喜,拟诏加封朱全忠为河中行营招讨副使、汴州节度使,留治汴州。正是:

叛齐能封节度使,

灭唐敢称梁皇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