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宋传奇 > 第一百六十三章 陈希夷四辞朝命

唐宋传奇 第一百六十三章 陈希夷四辞朝命

作者:洪刘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8 17:08:57 来源:笔趣阁

诗云:

朝臣待漏五更寒,

铁甲将军夜度关。

山寺日高僧未起,

算来功名不如闲。

却说历史上不是每个重量级的人物出场时都自带声光电抖音自动存盘,道家人物最杰出的代表陈抟就是一个弃婴,出生后被黑心父母用一件紫色的衣服包裹后扔到河里。

打鱼的人拉网时把这个包裹打捞上岸,打开一看是个肉球,以为是罕见的河鲜,回家后准备煮了当晚餐,不料刹那间天空乌云翻滚雷霆万钧,渔人手一抖正要下锅的肉球掉在地上,一声清脆响亮的哭声宣告一个小生命开始了大难不死的人生。打渔人姓陈,给这个捡来的孩子取名“陈图南”,后改名陈抟。

陈抟一生只留下一本书传世,名曰《心象篇》,字字珠玑,句句灵验,短短数百字,便能看到人生百态,世间万物。

《心相篇》有云:“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

我们经常说的“相由心生”就是这个道理,一个人的心灵是相貌的根源,只要观察他的相貌就能看出善恶,一个经常作恶的人脸上自然带着三分凶相,一个身居高位的人自然带着几分官威,一个经常忧愁的人脸上自然就带着愁容,这些都是可以通过观察去看到的。

《心相篇》又云:“上床便睡,定是高人;支枕无眠,必非闲客。”如果名利关心,上了床,千思万想,那得便睡?比及睡去,忽然又惊醒将来。总是不得睡趣,

世上第一个睡中得趣的,无过陈抟先生。怎见得?有诗为证:

昏昏黑黑睡中天,

无暑无寒也没年。

彭祖寿经八百岁,

不比陈抟一觉眠。

陈抟五六岁时还不会说话,人都叫他“哑孩儿”。一日和小朋友在涡河边玩耍,一个身穿青衣的爱心妈妈抱起陈抟喂奶。一边哺乳一边说:我这是智慧奶,不含三聚氰胺,你吃了将变得冰雪聪明。妇人的奶饮似琼浆,陈抟一吃便会说话,妇人将书一册投他怀内,又赠以诗云:

“药苗不满笥,

又更上危巅。

回指归去路,

相将入翠烟。”

陈抟回到家中,忽然念出上面四句诗来。父母大惊!忙问他怎么突然会说话,还会念诗。陈抟说其缘故,就怀中取出书来,乃是一本《周易》。陈抟一看便能成诵,就晓得八卦的大意。自此无书不览,只这本《周易》坐卧不离,洒然有出世之志。十八岁上父母双亡。陈抟把家财抛散,分赠亲族乡党。只携一石铛,往本县隐山居住。或慕陈先生之名,求一见而不可得。有造谒者,先生辄侧卧,不与交接。人见他鼾睡不起,只好叹息而去。

后唐长兴年间,明宗闻其高尚之名,御笔亲书丹诏遣官招之。使者络绎不绝,先生违不得圣旨,只得随使者取路到洛阳帝都谒见天子,长揖不拜。满朝文武失色,明宗全不嗔怪。御手相搀,锦墩赐坐,说道:“劳苦先生远来,朕今得睹清光,三生之幸。”陈抟答道:“山野鄙夫,自比朽木,无用于世。过蒙陛下采录,有负圣意,乞赐放归,以全野性。”明宗道:“既荷先生不弃而来,朕正欲侍教,岂可轻去?”陈抟不应,闭目睡去了。明宗叹道:“此高士也,朕不可以常礼待之。”乃送至礼贤宾馆,饮食供帐俱设。先生一无所用,早晚只在蒲团上打坐。明宗屡次驾幸礼贤馆,有时值他睡卧,不敢惊醒而去。明宗心知其为异人,愈加敬重,欲授以大官,陈抟那里肯就。

有丞相冯道奏道:“臣闻:七情莫甚于爱欲,六欲莫甚于男女。方今冬天雨雪之际,陈抟独坐蒲团,必然寒冷。陛下差一使命,将佳酝一樽赐之;妙选美女三人,前去与他侑酒暖足。他若饮其酒,留其女,何愁他不受官爵矣!”明宗从其言,于宫中选二八女子三人,美丽无比;装束华整,更自动人。又将尚方美酝一樽,遣内侍宣赐。内侍口传皇命道:“官家见天气奇冷,特赐美酝消遣;又赐美女与先生暖足,先生万勿推辞。”只见陈抟欣然对使开樽,一饮而尽;送来美人也不推辞。内侍入宫复命,明宗龙颜大悦。次日早朝已毕,明宗即差冯丞相亲诣礼贤馆,请陈抟入朝见驾。只等来时加官授爵。

冯丞相领了圣旨上马前去,只见三个美女闭在一间空室之中,已不见了陈抟。问那美女道:“陈先生那里去了?”美女答道:“陈先生自饮了御酒,便向蒲团睡去。妾等候至五更方醒。他说:‘神龙不贪香饵,彩凤不入雕笼。劳你们辛苦一夜,无物相赠。’乃题诗一首,教妾收留回复天子。遂闭妾等于此室,飘然出门而去,不知何往。”

冯丞相引着三个美人回朝见驾。明宗取诗看之,诗曰:

雪为肌体玉为腮,

多谢君王送得来。

处士不兴巫峡梦,

空烦神女下阳台。

明宗读罢叹息不已。

忽一日,有五个白须老叟来问《周易》八卦之义。陈抟与之剖晰微理,五老告之以蛰法。怎唤做蛰法?凡寒冬时令天气伏藏,龟蛇之类皆蛰而不食。当初,有一人因床脚损坏,偶取一龟支之;十年后移床,其龟尚活,此乃服气所致。陈抟得此蛰法,或一睡数月不起。

陈抟在武当山住了二十余年,寿已七十余岁。忽一日,五老又来对陈抟说道:

“吾等五人,乃日月池中五龙也。此地非先生所栖,吾等受先生讲诲之益,当送先生到一个好所在去。”令陈抟“闭目休开”,五老翼之而行。陈抟觉两足腾空,耳边惟闻风雨之声。顷刻间脚跟着地,开眼看时,不见了五老,看那去处,乃西岳太华山石上。

陈抟遂留居于此。太华山道士见其所居没有锅灶,心中甚异,悄悄察之,更无他事,惟鼾睡而已。

一日陈抟下九石岩,数月不归。道士疑他往别处去了,后于柴房中忽见一物,近前看之,乃先生也。不知几时睡在那里的!搬柴的堆积在上,直待烧柴将尽,方才看见。

又一日,有个樵夫在山下砍柴,见山凹里一个尸骸,尘埃起寸。樵夫心中怜悯,欲取而埋之。提起来看时,却认得是陈抟先生。樵夫道:“好个陈抟先生,不知如何死在这里?”先生把腰一伸,睁开双眼说道:“正睡得快活,何人搅醒我来?”樵夫大笑。

华阴令王睦亲到华山求见先生。至九石岩,见光光一片石头,绝无半间茅舍。乃问道:“先生寝止在于何所?”陈抟大笑,吟诗一首答之,诗曰:

蓬山高处是吾宫,

出即凌风跨晓风。

台榭不将金锁闭,

来时自有白云封。

王睦要与他伐木建庵,先生固辞不要。此时已是周世宗显德年间,王睦将这四句诗直达帝听,世宗知其高士,召而见之,问以国祚长短。陈抟说出四句,道是:“好块木头,茂盛无赛。若要长久,添重宝盖。”世宗皇帝本姓柴,名荣,木头茂盛,正合姓名。又有“长久”二字,只道是佳兆,却不知赵太祖代周为帝,国号宋,“木”字添盖乃是“宋”字。宋朝享国长久,先生已预知矣。

且说世宗要加陈抟以极品之爵,陈抟不愿,坚请还山。世宗采其“来时自有白云封”之句,赐号“白云先生”。

陈抟能预知人意,他的斋室中有大瓢挂在墙壁上,道士贾休复心里想要这个大瓢,陈抟旋即知道他的意思,对贾休复说:“你来不是有其他事情,是想要我的大瓢而已。”陈抟叫侍者取瓢给贾休复。贾休复大为吃惊,认为陈抟是神仙。

有个叫郭沆的人,小时候居住在华阴,曾夜宿云台观。陈抟半夜叫他赶快回家,郭沆犹疑不决;过了一会儿,陈抟又说:“你可以不回去了。”第二天,郭沆回到家中,果然他的母亲在那天半夜突然得心痛病几乎死去,一顿饭的功夫又好了。

后唐年间契丹兵起,百姓纷纷避乱。一日,先生骑着骡儿从天汉桥经过,抬头看见五色祥云,忽然大笑一声跌下骡来。众人忙问其故,先生道:“好了,好了!莫道世间无真主,一胎生下二龙来。”原来先生看见祥云下面有个妇人挑着两个竹篮而走,篮内分别坐着两个孩子。列位,你道那两个孩子是谁?那大的便是宋太祖赵匡胤,小的便是宋太宗赵匡义,妇人是杜太后。那赵匡胤乃上界霹雳大仙下降,出生时红光异香,祥云拥护。长大后英雄无比:一条杆棒,两个拳头,打成四百座军州,创立三百余年基业,建都汴梁,国号大宋。其实早在二十五六年前,先生便识透宋朝的真命天子了。

又一日,先生游长安市上,遇赵匡胤兄弟和赵普三人,在酒肆饮酒。先生亦入肆沽饮,看见赵普坐于二赵之右,先生将赵普推下去道:“你不过是紫微垣边一个小小星儿,如何敢占上位?”赵匡胤奇其言,就问他前程之事。陈抟道:“你弟兄两个的星,比他大得多哩!”

赵匡胤称帝之前,有一次随军经过华山,听说陈抟住在山上,便有心前去挑战。

但陈抟老祖根本不屑于和他一战。赵匡胤吃了闭门羹反而更加跃跃欲试,一定要向他讨教,还许下整座华山为赌注。

结果一局棋下来,自负的赵匡胤傻眼了,灰溜溜地下山去了。不过他是个重承诺的人,日后当了皇帝,还专门下了圣旨给那位老道,将华山周围的租税都免了。

后来赵太祖屡次差官迎取陈抟入朝,陈抟不肯。赵太祖手诏促之,陈抟向使者说道:“创业之君,必须尊崇体貌,我等山野废人,入见天子,若下拜,则违吾性;若不拜,则亵其体,是以不敢奉诏。”乃于诏书之尾,写四句附奏云:“九重天诏,休教丹凤衔来;一片野心,已被白云留住。”使者复命,太祖笑而置之。后太祖晏驾,太宗皇帝即位,念酒肆中之旧,召与相见,说过待以不臣之礼,又赐御诗云:

“曾向前朝号‘白云’,

后来消息杳无闻。

如今若肯随征召,

总把三峰乞与君。”

先生见诗,乃服华阳巾、布袍、草履来到东京。见太宗于便殿,只是长揖道:“山野废人,与世隔绝,不习跪拜,望陛下优容之。”太宗全不嗔怪。

有天太宗对宰相宋琪等人说:“陈抟独善其身,不为势态利益所干扰,才是真正的方外之士啊。陈抟在华山居住已经四十多年,估计年龄将近一百岁了。陈抟自己说他经历五代离乱之世,庆幸现在天下太平,所以来朝廷进觐我,与他交谈,听听他说的是值得的。”于是派中使送陈抟到中书省,宋琪等人询问陈抟说:“先生得到的玄默修养的方法,可以传授别人吗?”陈抟回答说:“我是一个山野隐士,对当下的世道没有什么用处,我也不知道神仙炼丹化成金银之事、吐纳养生之理,无此类方术可以传授。假使能让白日冲天,对当今世道又有什么好处呢?现在圣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一样的外表,博古通今,兴化勤政,功德被乎八荒,荣名流于万世。修炼之道,无出于此。”

宋琪等人称好,把陈抟的话告诉皇上,太宗点头称善,愈加敬重。一日召陈抟问道:“先生心中,有何所欲?可为朕言之。”陈抟答道:“臣无所欲,只愿求一静室。”乃赐居于建隆道观。

其时太宗正用兵征伐河东,遣人问先生胜负消息。先生在使者掌中写一“休”字,太宗见之不乐。因军马已发不曾停止。再遣人问先生时,但见他闭目而睡,鼾齁之声直达户外。明日去看仍复如此。一连睡了三个月不曾起身。河东军将果然无功而返。太宗正当嗟叹,忽见陈抟道冠野服逍遥而来,直上金銮宝殿。太宗见其不召自来,甚以为异。陈抟道:“老夫今日还山,特来辞驾。”太宗闻言若有所失,欲加陈抟以帝师之号,筑宫奉事时时请教。陈抟固辞求去,呈诗一首。诗云:

草泽吾皇诏,

图南抟姓陈。

三峰千载客,

四海一闲人。

世态从来薄,

诗情自得真。

乞全獐鹿性,

何处不称臣?

又道:“二十年之后,老夫再来候见圣颜。”

太宗知不可留,特赐御宴于都堂,使宰相、两禁官员俱侍坐,每人制送行诗一首,以宠其归。又将太华全山,御笔判与陈抟为修真之所,他人不得侵渔。赐号为“白云洞主希夷先生”,听其还山。正是:

纷纷五代战尘嚣,

转眼唐周又宋朝。

多少彩禽投笼罩,

云中仙鹤不能招。

到端拱五年,太宗皇帝管二十年的乾坤,尚不曾立得太子。长子楚王元佐,因九月九日不曾预得御宴,纵火烧宫。太宗大怒,废为庶人。

据说赵德昌出生时,“赤光照室,左足指有文成‘天’字”,这是《宋史》中的说法,当然是子虚乌有的鬼话。翻开《宋史》中帝王的本纪,类似的鬼话很多,例如太祖赵匡胤出生时,“赤光绕室,异香经宿不散”。太宗赵光义出生时,“赤光上腾如火,闾巷闻有异香”。说来说去,一个是“赤光”,一个是“异香”,都是贵人降生的祥瑞气象。到了赵德昌这儿翻花样了,除去赤光,还有脚趾上成“天”字的纹路。刚看到这里时我觉得很有意思,为了强调该小子受命于天,居然把创意用到脚趾上去了。但又一想问题来了。新生儿脚趾上的皮肤皱褶,不可能横平竖直很规范,说是什么字无非“看似”而已。但“看似”其他什么字问题不大,“看似”天字,那是要冒很大危险的,因为天字的笔画稍有歪斜,就会变成另一个字:夭,而且这个字的意思很不好,或曰短命,或曰刚出生的禽兽,都是恶咒。那么,你凭什么肯定新生儿脚趾上的那几条纹路就是受命于天的“天”而不是短命或是形容禽兽的那个“夭”呢?

赵德昌后来改名元侃,封襄王,太宗未知他福分如何,口中不言,心下思想:“惟有希夷先生最善相人,如果得他一来,决断其事便好。”言犹未了,内侍报道:“有太华山处士陈抟,叩宫门求见。”

太宗大惊,即时宣进,问道:“先生此来何意?”陈抟答道:“老夫知陛下胸中有疑,特来决之。”太宗大笑道:“朕固疑先生有前知之术,今果然也。朕东宫未定,有襄王元侃,宽仁慈爱,有帝王之度,但不知福分如何。烦先生到襄府一看。”陈抟领命,才到襄府门首便回。太宗问道:“朕烦先生到襄府看襄王之相,如何不去而回?”陈抟道:“老夫已看过了。襄府门前奉役奔走之人都有将相之福,何必见襄王哉?”太宗之意遂决。

陈抟相面有功,赐号希夷先生。

公元997年三月占城国来进贡,太宗不上朝处理政事。二十九日在万岁殿颁布太宗遗诏,令皇太子灵前即位。

这天太宗逝世,终年五十九岁,在位二十二年,殡于殿之西阶。大臣们上尊溢为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庙号太宗。十月十八日葬于永熙陵。

太宗深沉多谋英明果断,慷慨有平定统一天下的远大志向。即帝位以来,陈洪进、钱俶相继献纳土地。时间不长攻取太原讨伐契丹,接着又攻击交州和西夏,太宗的功德彪炳史册。要不是宋太祖之死,涪陵县公之贬,武功王之自杀,宋皇后之不成丧,那么后世对于太宗就没有什么可以讥议的了。

后来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希夷先生驾鹤西行。赵恒封禅路上特意到云台观,对先生的影像礼敬有加,感谢他当年帮了自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