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宋传奇 > 第一百六十二章 潘阆与张洎

唐宋传奇 第一百六十二章 潘阆与张洎

作者:洪刘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8 17:08:57 来源:笔趣阁

却说潘阆为人疏狂放荡,一生颇富传奇色彩。早年在汴京讲堂巷开药铺。太平兴国七年(982),卢多逊为相时图谋立秦王赵廷美为帝,潘阆参预其谋。后卢多逊和秦王事败,潘阆受株连而遭追捕。潘阆假扮僧人来到风景如画的杭州西湖,在一座小庙中暂且安身。之所以选择小庙,是因为大庙诸如灵隐寺香火鼎盛,达官贵族乃至皇亲国戚经常到灵隐寺上香拜佛,不利于隐藏身份。外面的风声不那么紧了,潘阆就晒了一首诗,这首诗彻底打破了小庙的平静。全体和尚集体告状,要求方丈把他逐出山门,净化空气以正视听。

潘阆写的什么诗呢?其中两句这样写道:

“散拽禅师来蹴踘,

乱拖游女上秋千”。

这首诗的画面感很强,春天里那个百花香,浪里个浪里个浪里个浪,拉着和尚们一起踢足球,然后把正在游春的小姑娘们拖到秋千上推高高。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内笑。写了就写了,潘阆却把这首诗晒在了和尚们每天做功课的钟楼上,想不看都不行。和尚们看后是抗议抗议严重抗议,要求把潘阆这个害群之马清除出和尚队伍。

方丈从善如流给潘阆下了最后通牒,要求他立即带上随身物品离开小庙。潘阆带着轻狂嘴贱的本性回到家乡。

那时候宋真宗刚刚继位,新君即位自然是仁治天下,潘阆被安排到地方部队做文职工作。潘阆写诗表示感谢:

微躯不杀谢天恩,

容养疏慵世未闻。

昔日已为闲助教,

今朝又作散参军。

高吟瘦马冲残雪,

远看孤鸿入断云。

到任也应无别事,

愿将清俸买香焚。

潘阆的诗写得不错,宋真宗竟然没有杀他。

张洎(934-997年),字师黯,一字偕仁,滁州全椒(今安徽全椒草庵沿河村)人。

张洎考上南唐公务员的时候,张佖已经在领导岗位身居要职。新人拜帖时,张洎称张佖叔公,叔公也就是爷爷。

张佖对这位来自故乡的孙子很关注,很快,这份关注督促张洎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被任命为办公室副主任。从无到有,从零到一,从寂寂无名到万人瞩目。量变的结果是质变,张洎和张佖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和同事说起张佖,张洎说那是俺叔。去掉一个公字,张洎由孙子变成了侄儿,张洎心里话:我家的叔叔数不清,张佖我有点认不清。

张洎做了处长后,又说和张佖只是同学。地位变了,辈分也变了,张佖自然不敢以爷爷和叔叔自居。

张洎博览群书见多识广善于总结长于归纳,公文和散文、词赋写得一样漂亮。

南唐归降已经进入到日程细节的进程之中,他还在后主李煜身边创作十篇诗作,内容多是对动荡不安的现实以及不可预知的未来的忧惧,对宋太祖强势的畏惧。

爱上一个人恋上一座城,张洎却是仇恨一个人拉黑一座城,他在诗里吐槽开封一年刮两次风,一次就要刮半年,风刮起来是黄沙荡荡遮天蔽日。吃馍馍不熟因为里边全是沙子,喝水水不开里面是半碗沙子。

张洎和陈乔是李煜的左臂右膀正副宰相,北宋的军队来到金陵,张洎和陈乔向李煜递交血书:生是南唐人死是南唐鬼,誓与后主、南唐共存亡。

最后时刻,陈乔挥剑自刎。李煜吓坏了,他一把抓住陈乔的手说:好死不如赖活着,爱卿和我一起去开封吧。

陈乔像影视中的英雄一样坚持把话说完:我死了方可保证陛下无事,若北宋怪罪下来,陛下就说是我负隅顽抗坚决不投降,多大的锅我老陈一个人背,但求后主无恙。

陈乔无比忠诚和眷恋地看了李煜一眼,又无比艰难地转头看着张洎,心里是没有说出口的台词:说好的执子之手与子同死呢?怎么变卦了?

张洎低着头不敢看陈乔,陈乔一会儿溘然长逝。李煜知道他们的约定,问张洎:你是和陈乔一路同行还是另有打算?

张洎说如果我死了,陛下到了开封谁站出来替你说话?舍我其谁!

李煜和张洎随着凯旋的大军来到开封,宋太祖狠狠批评李煜磨磨蹭蹭不接受历史和命运的安排,封他为违命侯。

又斥责张洎认不清形势看不清方向,怂恿挑唆李煜顽抗到底,说着把一个蜡丸掷到张洎身边。张洎打开一看是自己在宫里写给守城将士的慰问信,信中号召全军将士坚持到底,与南唐共存亡。

铁证如山,张洎也不想否认,他象当年蒯通回答汉高祖刘邦时的提问一样对宋太祖说:“各为其主,今能一死,尽为臣之份了。而且我当时只知有国主,不知有陛下。如果你养一条狗,不是为了给你看家护院,要它何用?如果我连一条狗的忠诚都没有,那我还是个人吗?

宋太祖一听乐了,其实没有哪个皇帝喜欢那些没有原则没有底线的奸臣,像这样忠于主人为国尽忠的忠臣其实很让人佩服。不过他没看出张洎不过是在表演,他对李煜根本就没有那样忠诚。

宋太祖脸上不但没有杀气和戾气,还现出一团祥瑞,他勉励张洎以后要像效忠李煜一样效忠自己。于是张洎被授官太子中允,入舍人院。

李煜从至高无上的南唐后主到蜗居一隅的大宋违命侯,当年那些臣服脚下看都不敢看一眼李煜的人,到了开封之后纷纷落井下石趁火打劫,并且以故国江南的名义。

一天张洎溜到李煜的住所,指东说西顾左右而言他,告辞的时候恳切希望后主送他个礼物让他纪念缅怀。李煜从他进门的时候就看出了他此行的用意,可实在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礼物送给趁火打劫的故人,就把正在使用的白金洗脸盆送给了他。张洎出门就抱怨:小气鬼。

张洎的新领导是风度翩翩少年得志的寇准。一个是老辣的降臣,一个是炙手可热的新贵。张洎有的是经验和主意,寇准有的是魄力和手段。姜是老的辣,张洎端正思想,把经验和主意放在一边,满怀热情地服从寇准的分配。他每天比狗起的都早,整理完办公室的内务之后,就站在门口毕恭毕敬地迎接寇准。晚上,白发萧萧的张洎站在夕阳下,目送紫衣少年翩然离去,寇准第六感觉回头看了张洎一眼,这一眼让他对每天目送自己离去的张洎有了一丝感动。

工作关系的改善带来工作方式的和谐和工作环境的轻松,寇准有次写诗赠给张洎:少年挟弹多狂逸,不用金圆用蜡圆。想当年,大宋生意才开张,你固守南唐,给残兵剩勇写倡议书,让人家誓死效忠当炮灰。

张洎脸上有点挂不住,但同事之间就如刺猬,刺猬保持恰当的距离是艺术也需要技术,时间会证明一切,张洎和寇准基本还能合拍,几年下来他们之间如鱼得水。

经过寇准穿针引钱,张洎和大臣老杨结为儿女亲家。张洎的女儿外向活泼热情奔放,没心没肺能吃能睡,既不懂三从又不守四德。一次次挑衅长辈的尊严和权威,公然嘲笑婆婆的方言,学婆婆用方言说话,惹恼了老公和公公,一纸休书把张洎的女儿发回原籍。张、杨两家由此反目,老死不相往来。老杨主修国史写到原亲家张洎,成绩一笔带过,三言两语后边就是句号。

后来张洎和宰相苏易简做同事,他和老苏不合,老苏所有的建议都被张洎否决,提出许多坚决不可行的意见。老苏很郁闷地在同事面前吐槽:现在口口声声说我不站在陛下的立场上考虑问题,那他在南唐说陛下强势说开封投资环境生活环境都很差的话就不算了?别把我逼急,如果把当年他写的那些诗呈给皇上,就要他好看。

这些话传到张洎耳朵里,他知道太宗可没有太祖仁慈,一怒之下说不定让他去陪李煜。于是他看老苏的眼神不再象汽车远光灯一样强烈、挑衅,而是悄悄化作了春日的微风,温暖和煦。

淳化年间,安微合肥给赵光义送来一条桃花犬,傲娇如桃花。这条狗很通灵,认准赵光义这个说一不二的铁腕主子,寸步不离如影随形。赵光义上朝它做开路先锋,从珠帘后边出来迈着狗步,矜持地摇着尾巴居高临下往御案前一站,“汪汪汪”大叫三声,噪噪杂杂的大殿顷刻肃静。小黄人一挑帘子,赵光义威威赫赫走出来坐在龙椅上,汪星人蹲坐在他脚下,和赵光义一起接受百官朝拜,人模狗样倾听大臣汇报工作。晚上睡觉时,汪星人就卧在御榻前。赵光义生病了,汪星人茶饭不思,心急如焚。赵光义死了,汪星人守在灵前,用忠诚书写《一个皇帝和爱犬的感人故事》。按说这个故事够感人够暖心够圈粉,至此若是画上一个句号,也够完美了。然而喜欢溜须拍马的张洎偏偏狗尾续貂,写了一首《呈修史钱侍郎桃花犬歌》,请求为这条傍了皇帝当主子的狗树碑立传,诗文如下:

宫中有犬桃花名,

绛缯围颈悬金铃。

先皇为爱驯且异,

指顾之间知上意......

闻君奉诏修实录,

一字为褒应不曲。

白鱼赤雁且勿书,

愿君书此惩浮俗。

修《太宗实录》的人是一个级别不高的公务员叫钱若水,曾经是张洎的下属,他十分淡定地拒绝了上级领导的请求,竟不从。

钱若水任同州推官时,一个富家女奴逃亡出走不知去向,女奴的父母到州里告状,知州命录事参军办理此案。录事参军过去曾向这个富家借钱被拒绝,早就对富家怀恨在心。在审案过程中,就武断地说女奴被富家害死弃尸河中。富家父子均不认罪,录事参军就施以重刑,最后富户父子屈打成招。定案后,录事参军将案子上报知州,知州召集有关官员进行复审,多数人认为此案处理正确表示支持,只有钱若水对案件发生怀疑。录事参军知道后,来到钱若水的办公处所,责骂他说:你是不是接受了富家的贿赂,所以想开脱他们的死罪?钱若水含笑表示歉意,说:如今好几个人因为这件案子被判处死刑,我怎么能不仔细审核一下呢?于是他把案件扣了将近十天,中间尽管知州多次催他,他也没有把案子退回。

一天钱若水避开众人来见知州,他说我之所以扣发案卷,是因为在暗访女奴的下落,现在女奴已经找到了。知州惊讶地问道:在哪里?钱若水使人把女奴送到知州那里,让她藏在竹帘后面,然后把女奴的父母找来问道:如果你们看到自己的女儿,还能认识她吗?女奴的父母回答道:自己的女儿,哪有不认识的道理。知州把藏在竹帘后面的女奴叫出来,女奴的父母一看就哭着对知州说:正是我们的女儿。知州传令把富家父子从狱中提出全部释放。富家父子哭着对知州说:如果没有您的帮助,我们就要灭族了。知州对他们说:不是我,是推官钱若水帮助了你们。富家父子来到钱若水办公的地方要求见面致谢。钱若水闭门不见。富家父子绕墙而哭,回家后把自己的家产捐赠给寺庙,为钱若水祈福。

知州想报请皇帝为钱若水论功求赏。钱若水坚决予以拒绝,他说:我只求案件得到解决,不希望有人蒙冤而死,论功请赏不是我的本意。如果朝廷把此事归功于我,那么将如何处理录事参军呢。知州更加敬重他了。

宋太宗知道这件事后,对钱若水越级提拔,不到半年,便由幕职提升为知制诰,两年后被任命为枢密副使。

李继隆与转运史卢之翰有隔阂,想要陷害他有罪,于是写檄文说:敌人将要入塞,是出兵的时候了,请立即转运粮食。当时时间仓卒,粮食无法收集,于是李继隆就当朝弹劾卢之翰。太宗十分生气,立刻命令中使乘快马取转运使的首级。这时没有一个人敢说话。钱若水从容不迫地说:等事情弄明白了,再杀他也不迟。于是太宗把卢之翰罢黜为副使。后来知道胡虏要入塞的事是假的,李继隆是在陷害卢之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