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宋传奇 > 第一百三十八章 赵匡胤借头免罪

唐宋传奇 第一百三十八章 赵匡胤借头免罪

作者:洪刘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8 17:08:57 来源:笔趣阁

却说郭威不听柴荣、王朴劝阻,一定要斩赵匡胤。王朴道:“臣愿保匡胤立功,决不反投高行周;倘若有变臣甘抵罪。”周主道:“既先生所奏与王儿相合,朕当允议。赵匡胤如能将高行周人头献上,朕即赦他无罪。”柴荣与王朴各各谢恩。周主退朝回宫,文武各散。

却说高行周据守潼关,得报郭威兵破汴梁逼死汉主,践位东京更改年号。又过了几日,周主诏书颁行天下:凡是外镇诸侯,皆要上表称臣;若有抗违不遵旨意,即以谋逆定罪。高行周心中火起怒发冲冠,骂一声:“老贼!你弑逆君上篡夺天位,身负弥天大罪,还敢藐视天下诸侯。我高行周受了汉主爵禄,不能与主报仇已为不忠,怎敢改变初心称臣于篡贼,有玷我平昔威名?”高行周说到此处,不觉怒气填胸登时发晕。老夫人与公子见了,急令丫鬟取汤水灌下。高行周晕去有半个时辰,方才渐渐苏醒,长叹一声说道:“我欲带兵上京与主报仇,怎奈刘主洪福已尽,徒然损兵折将于事无补;如我不去讨贼,又恐遗笑于天下诸侯,说我尸位素餐畏刀避箭。既不能与主报仇,又不能尽忠死节,岂是为臣之道?”

又过几日,忽然开口叫声:“怀德,为父食汉主之禄,理该为国尽忠。但天意已定,有死而已。只是你未受君恩,在此无益,你可收拾行装,同你母亲回到山东祖基居住,自耕自食,也可过日。日后倘得你兄弟回来,须是和睦友爱,孝养汝母。”原来高行周所生二子,长名怀德,次为怀亮。那怀亮自幼失散,未见踪迹。当时怀德禀道:“爹爹既要保守潼关,为汉主复仇,孩儿理当在此助您一臂之力,怎么倒叫孩儿同了母亲回归故乡起来?此事恐有未便,还请爹爹三思。”行周见他不肯离去,也就不再催促。

却说高行周这日正在后堂闷坐,早有探子报进府来:“启帅爷:今有周主差点人马来征潼关,现在城外安营。请令定夺。”高行周听报咬牙切齿,指定汴梁骂道:“郭威篡贼!你安敢犯我城郭藐我英名?常言道:‘虎瘦雄身在。’老贼啊,只怕你整兵而来,片甲无回。”高行周又差探事人出城打听何人领兵,叫甚名字。探事人潜出城去打听明白,忙进帅府回禀道:“启元帅:那领兵官本身尚无官职,乃是汉主殿前都指挥赵弘殷的大公子,名叫匡胤。”

高行周听说领兵的是赵匡胤,不觉吃了一惊。那高行周乃当世虎将,出兵会阵不知见过多少能人,怎么听了赵匡胤领兵便心内吃惊呢?原来高行周与赵弘殷同为一殿之臣,而且还是拜把子兄弟。高行周曾经见过赵匡胤,看他有帝王之相,所以闻他领兵心下吃惊。

这天晚上,高行周秉烛进房,睡卧不安心神缭乱,听那更鼓正打三更。于是披衣起来步出房门,至天井中抬头观看天象。只见明星朗朗正照周营;自家主星惨淡无光摇摇欲坠。心中一惊冷汗淋身,不觉一时头晕眼花站立不住,急将身躯靠在栏杆之上,静息片时方才心定神安。

却说匡胤人马到了潼关,安下营寨准备交战。不想连过十日,并不见城中发出一兵一将,心下甚是疑惑。欲要选兵攻打,无奈路窄难行。因这潼关乃是陕西、河南、山西三省交界之地,路道狭窄不便攻围,所以叫做“鸡鸣三省金斗潼关,一人把守万夫难入”,乃是一个险要的去处。赵匡胤思来想去,决定把大军驻扎关外,自己只身前往求见高行周。

高行周只道他来议和,于是开门放入。赵匡胤对高行周说:“小侄今天带兵征讨,那是因为君命难违。如果叔王能把人头借与小侄一用。小侄将借势而起,杀昏君统一天下。不但要为叔王报今日之仇,还要让天下百姓共感叔王恩德。”

高行周见他气宇轩昂风度非凡,掐指一算,料定他将来必能平定天下,便让儿子高怀德与赵匡胤结为生死兄弟。以推翻郭威江山为民除害为条件,答应将人头借给赵匡胤。赵匡胤暂先回营。

原来高行周、史建瑭、石敬瑭、王朴这四个人,都是金刀禅师徒弟,从幼学习兵法,熟练阵图。四人下山之时,金刀禅师于每人另传一桩举世无双的妙技:史建瑭传的前定数;石敬瑭习得一口金锁飞挝;王朴乃是大六壬数;高行周授了马前神课。这四人都晓得天文地理,国运兴衰。高行周灯台不照自己,只知汉运当尽,眼下已有真命出世,没有算到自己的吉凶祸福。今日身带重病,又值兵临城外,方才想起马前神课,于是吩咐左右抬香案过来。家将一声答应,便把香案端整摆在居中。高行周缓缓立起身来,把八个金钱捧在手中,望空举了三举,祝告道:“奉启汉寿亭侯关帝圣君:弟子高行周,行年五十四岁,六月十三日午时诞生。今为汉主禄尽,郭威夺位改年,弟子不肯顺贼死守潼关,郭兵侵犯。奈弟子有病不能出战,不知身后归着何如?伏求赐断分明。”祝罢,将金钱倾在桌上。详看爻象,乃是白虎当头丧门临位。唬得高行周面如金纸唇似靛青,心中不悦叹口气道:“命数已定,不得善终。罢了,罢了!总是我高行周命该如此,大限到来料难变更,心机费尽谅也不济了。”遂吩咐左右人役各自退去,今晚不必在此随侍。接着提起笔来写了一封嘱托的书,封裹好了,上面写着:“高行周留书,付与赵公子开拆。”写毕,遂伸手把腰下宝剑呼的一声拔出鞘来,执在手中,指定汴梁,咬牙切齿骂道:“郭威篡贼,我生不能食汝之肉,死后定当啖汝之魂!想我高行周从十四岁上生擒王彦章至今,不知会过多少英雄上将,谁知今日病危不逢好死,也是上天报应,分毫不爽。”骂罢将剑横斜,凑着颈上回手只一勒,登时血染青锋魂归地府。

到了天明,有手下人进来伏侍,却见元帅项吞宝剑血染衣裳,坐在榻上尸骸不倒,都是惊惶不迭,慌忙出来报知副元帅岳元福。岳元福听报大惊,带领手下偏将一齐至帅府来看,果见高行周自刎在榻,众皆叹惜。岳元福道:“列位将军,今元帅已亡,潼关无主,我等将寡兵微难与为敌,本协镇愚意,不如权且投降,免得生灵涂炭;况闻周天子宽宏大度,谅不见罪于我等,不知众位意下何如?”众将听言一齐打拱,口称:“岳大人所见,生民之福也,末将们焉敢不从?”岳元福见众将已允,即时修下降书令人开关,自己率领众将来到周营投降。

匡胤接了降书,方知高行周自刎,众将投顺情真,遂准了岳元福之降,率领众将齐进潼关。岳元福等一同跟随。

来至帅府转入后堂.见高行周手执宝剑尸骸不倒。匡胤心下吃惊口中叹惜。这时看见案上有书一封,匡胤走至案前,见上面写着:“高行周留书,付与赵公子开拆。”匡胤不解其意,举手取将过来,揭去封皮观看内中言语,只见上面写着:

汉潼关总兵高行周,尽节临亡,亲笔遗书,奉上赵公子台下:昔日某与尊翁有八拜之交。同为汉廷之臣。某观公子之相,帝王之姿也。不意汉运告终,有周当代。适公子领兵至此,值行周有病难支,此皆公子福大,有所以致之耳。今某自刎献首,以成公子之功。惟望顾念遗孤,略睁青目。某所生二子,长子怀德,次子怀亮。怀亮相失已久,不必言矣。怀德少年勇力,善有智谋,亦定国安邦之器;他日公子开基创业,愿重用我子,必不有负也。行周虽在九泉,感恩不浅。专此布嘱,余不赘繁。行周顿首。

匡胤看罢书中之意,心下恻然,口中不住地叹惜,将书收好。遂分付道:“高元帅生前忠直,死后神明。尔等速备香烛纸锭,礼当祭奠阴灵,早登天界。”左右抬过香案,点上银烛,焚起名香,金箔纸钱盛放盒内。赵匡胤拈香下跪、暗暗的告道:“高元帅神灵不远,今日成全赵某大功,日后果能南面称尊,得遇令郎之日,义当重报;更必世世子孙,披蟒挂玉,某之愿也。”告罢,即便叩头下去。只听得上面扑的一声响处,高行周尸骸倒在尘埃。当时匡胤奠了酒,将金箔纸钱焚化已毕,因郭威要见人头方才放心,因此不得不将高行周首级割下,用金漆木桶盛了。另把沉香刻成人头,装在腔子上,用棺木盛殓,令人埋葬于高原所在,更立石碑以记之。

后来赵匡胤与高怀德兄弟结为金兰之好,还将妹妹许配给高怀德,之后又一起统一天下,共同开创了两宋锦绣河山。

这个故事中的高行周就是五代版的樊於期,其形象光照日月、气壮山河,令人感佩不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