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宋传奇 > 第一百一十章 安重荣与安从进

唐宋传奇 第一百一十章 安重荣与安从进

作者:洪刘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8 17:08:57 来源:笔趣阁

却说石敬瑭依靠契丹夺得帝位后,每年除了向契丹贡奉大量的财物外,吉凶庆吊也未遗忘,使者相望于道。

石敬瑭称子称臣,其实他比耶律德光还要大十岁。契丹太后、太子、诸王、元帅以及重要大臣韩延徽等,也都有贿赂相送。每有契丹使者至,必于别殿拜受诏敕,契丹使者稍不如意,多出不逊之语。对于这一切石敬瑭只能默默忍受,但朝野上下咸以为耻,有的大臣因此拒绝出使契丹。如兵部尚书王权,石敬瑭派他出使契丹,向契丹主跪献徽号,王权宁愿丢官也不愿充使。

石敬瑭为人辩察,多权术,好自矜大,所聚珍异穷奢极丽,宫殿悉以金玉珠翠为饰。他对契丹百依百顺,对百姓却如狼似虎凶狠恶毒,用刑残酷。石敬瑭晚年尤为猜忌,不喜士入专任宦官,于是宦官大盛。由于吏治**朝纲紊乱,以至民怨四起。

晋昌节度使赵在礼靠兵变起家,聚敛财富不遗余力。他先后历任十余镇,所到之处开设邸店,经营商业积财巨万。他在宋州任上所为不法,百姓苦之,不久有诏移镇永兴,百姓听到后欢欣鼓舞,互相庆贺说:“此人若去,可谓眼中拔去钉子,何快哉!”赵在礼听到后恼怒异常,特意上表请求再留任一年,昏庸的后晋王朝竟然同意了。于是他下令境内按户每年增收一千文钱,谓之“拔钉钱”,并且严令各地官吏催督,如不按数交纳严刑拷打。

泾州节度使张彦骄横不法,慕僚张式直言相劝,张彦欲加杀害,张式逃走。朝廷为安其心,竟将张式判处流刑。但张彦还不满足,公然威胁说:“若不得张式,恐致不测。”后晋朝廷姑息藩镇,全然不顾朝廷颜面,竟将张式押回送给张彦,结果张式被以“决口、割心、断手足”等非常残酷的手段杀害。

后晋的将帅们多有不服石敬瑭者,他们也想凭借自己的实力夺取天子之位。比如成德节度使安重荣,他一直在观望中原王朝的变局。经过李嗣源的细心打理,中原王朝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可是李嗣源刚死,他的儿子、养子、女婿就打得不可开交。

公元935年,石敬瑭在太原起兵。不过石敬瑭兵力不足,特别缺乏具有攻击性的骑兵。于是石敬瑭派人到多个藩镇联络,大开空白支票拉人。在振武军呆够了的安重荣,觉得老石这个人不错,就率领手下1000骑离开振武赶赴太原,投入石敬瑭的麾下创业。

后来石敬瑭如愿登上皇帝宝座,他也没有辜负安重荣这员猛将,命其担任成德军节度使,承担着巩卫北疆的重任。

安重荣通晓做官的事务,下面的人不能骗他。有一对夫妇控告他们的儿子不孝顺,安重荣拔出剑交给那位父亲,让他自己杀掉儿子,那位父亲哭着说:“我不忍心啊!”妇人在一旁大骂,夺下他的剑追杀儿子。安重荣听说妇人是继母,呵斥妇人出去,最终没杀他们的儿子。

契丹扶持石敬瑭上位,他们本着无利不起早的原则,收获远远超过支出。他们不仅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幽云十六州,还当上了石敬瑭的爸爸,每年变着花样索要干儿子的孝敬。

安重荣对此坚决反对,上表直斥“诎中国以尊夷狄,困已敝之民,充无厌之欲,此晋万世之耻也。“他的表章引起不少朝臣的共鸣,可是石敬瑭却置之不理。

安重荣这个人很有意思,在石敬瑭兵不满万,地只有太原一处的情况下,押宝石敬瑭,和他一起反抗李从珂;后来石敬瑭上位,他又打着抗辽的旗号反对石敬瑭。要知道,李从珂就是被他和辽人一起赶下台的。他以此为旗号反晋,颇为吊诡。

安重荣力大无比,擅长骑马射箭,府署立有幡竿,高数十尺,尝挟弓自诩道:“我若射中竿上龙首,必得天命。”说着即将一箭射去,正中龙首。投弓大笑,侈然自负。于是召集亡命采买战马,意欲独霸一方,每有奏请往往逾制,朝廷稍稍批驳,他便反唇相讥。指挥使贾章一再劝谏,安重荣诬以他罪推出斩首。贾章家中只遗一女,年仅垂髫,因此得释。女慨然道:“我家三十口俱罹兵燹,独我与父尚存。今父无罪见杀,我何忍独生!愿随父俱死。”

安重荣也将该女处斩。镇州人民称之为烈女。

老实说,作为粟特人的安重荣和作为沙陀人的石敬瑭都不是汉人,石敬瑭甘当孝子,但安重荣不甘臣伏,这就决定了二人对待契丹大相径庭的态度。

契丹认为后晋皇帝是自己一手扶持的,所以就可以予取予求。石敬瑭本着将儿子做到底的坚定决心,毫无原则地满足契丹权贵的各种要求。竭中华之物力,结契丹之欢心。

这让安重荣非常光火,决定出手惩治一下不可一世的契丹使者。契丹使者路过镇州时,一旦被安重荣见到,他不仅不会远接高迎,反而对使者箕踞谩骂,如果使者非要和他较劲,他便借机杀之。一来二去,契丹使者都不敢正视镇州。

安重荣上表晋廷,略言“陛下臣事北虏甘心为子,薄海臣民无不惭愤。何不变计誓师北讨,上洗国耻下慰人望,臣愿为陛下前驱”云云。晋主览奏却也心动,屡召群臣会议。刘知远劝他毋信安重荣;桑维翰调镇泰宁军,闻知消息后密疏谏阻道:

陛下得有天下,皆契丹之功,不可负也。今安重荣恃勇轻敌,吐谷浑假手报仇,皆非国家之利,不可听也。臣观契丹数年以来,士马精强,吞噬四邻,战必胜,攻必取。割中国之土地,收中国之器械,其君智勇过人,其臣上下辑睦,牛马蕃息,国无天灾,此未可以与敌也。今天下粗安,疮痍未复,府库虚竭,兵民疲敝,静而守之犹惧不济,岂可妄动乎?

桑维翰字国侨,洛阳人,长相丑陋身材短小,曾参加科举考试,主考官不喜欢桑维翰的姓氏,认为他的姓与“丧”同音,所以一直得不到录用。后来他的父亲向张全义极力推荐,桑维翰在27岁才中了进士。

桑维翰进士及第后,投奔到石敬瑭门下。后来支持石敬瑭与契丹勾结,同时为石敬瑭办理各项事宜,石敬瑭顺利地灭了后唐建立后晋,所以桑维翰颇得石敬瑭的重用。

桑维翰表达的第一个观点就是:契丹势大不可图,现在虽然屈辱,但是固本练兵以待天时。可以说相当务实。为了照顾石敬瑭的面子,他还列举汉、唐和亲求发展的故事,宽慰石敬瑭忍辱负重。

桑维翰的第二个观点就是:让石敬瑭北巡河北邺都防备安重荣。因为邺都是北国重镇,户口殷实。但是此处的节度使杨光远正在汴梁叙职,此人同样骄横,不可托付此地给他。万一安重荣起兵造反,夺了此地就会成为汴梁大患。所以桑维翰建议石敬瑭坐镇此处,或剿或抚都比较灵活。

收到秘奏后石敬瑭一下子就安稳了。他深知不把安从荣办了,他的位子就不稳。于是任命心腹元从刘知远为北京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作为西面藩篱。然后留侄子石重贵为汴梁留守坐镇后方。自己亲自带着杜重威移军河北邺都。杜重威是五代武将贪鄙暴虐的典型代表。有个绰号叫“瘟侯”。意思是百姓见他如瘟疫,避之不绝。后面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一系列“骚”操作。

石敬瑭诏谕安重荣道:

尔身为大臣,家有老母,忿不思难,弃君与亲。吾因契丹得天下,尔因吾致富贵,吾不敢忘德,尔乃忘之。何耶?今吾以天下臣之,尔欲以一镇抗之,不亦难乎!宜审思之,毋取后悔!

安从荣收到诏书后气得发抖,他以为石敬瑭认契丹为老子不过是权宜之计,一俟中原王朝稳定,石敬瑭一定会幡然悔悟。哪知道历经风雨后的石敬瑭早已是“苍然老贼,皓首匹夫“,只要能够保证皇位不失,一切国家利益与荣誉皆可出卖。安重荣失望以极,更加坚定了造反的决心。

安重荣正当壮年,他不甘心像个孙子似地拜倒在异族的铁蹄之下,他要为那些惨遭契丹压迫的各族百姓张目,也要追求更高的人生理想,于是他高呼“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这与陈胜在大泽乡喊出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异曲同工,都是催人造反的战斗口号。

饶阳令刘岩献五色水鸟,安重荣妄指为凤畜诸水潭。又使人制大铁鞭置诸牙门,谓铁鞭有神指人辄死,自号铁鞭郎君,每出必令军士抬鞭作为前导。于是收聚亡命屯积粮草,收市战马准备起事。又联合契丹境内的吐谷浑等族为援,吐谷浑首领白承福率本族三万人内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契丹的实力。

此时的石敬瑭已经垂垂老矣!他不敢违拗给他戴上皇冠的契丹,也不想和手握重兵的安重荣翻脸。无奈之下,他只好派出殿前供奉官张澄率兵2000,将已南下至并、镇、忻、代州的部族百姓驱逐回原地。这些百姓好不容易逃离契丹魔爪,怎么愿意再回去呢?于是他们相约来到成德军治所,希望得到安重荣的庇护。

安重荣此时已经心生反意,对于这些无家可归的部族百姓,立刻编成队伍进行训练。一时间百姓归者如潮,谁也不再搭理石敬瑭的诏旨。

这下石敬瑭再也坐不住了,他拿出自己当年笑傲沙场的那股猛劲,亲自坐镇邺都,召集各路藩镇讨伐安重荣。

山南东道节度使安从进与安重荣同姓,恃江为险隐蓄异谋,安重荣阴相结托互为表里。晋主既虑安重荣,复防安从进,乃遣人对安从进说:“青州节度使王建立来朝愿归乡里,朕已允准。特虚青州待卿,卿若乐行,朕即降敕。”安从进答道:“移青州至汉江南,臣即赴任。”晋主听他出言不逊,颇有怒意,但恐两难并发,权且含容。

公元941年,安重荣致书安从进,说一笔写不出两个“安“字,希望安从进乘京城空虚之际北进,与成德军南北夹击共图大事。

这里顺带说一下,二安虽然同姓,但安重荣是粟特人,安从进是沙陀人,二人八竿子都打不着。不过沙陀与粟特人长期通婚,所以二人虽不同族,但是却交心已久。

却说有一人名叫和凝,字成绩,郓洲须昌人,和凝从小聪明伶俐,姿态俊秀神采奕奕。天成年间,朝廷授予和凝郎中侍御史一职,后来多次升官至主客员外郎,主管皇帝的诏书;又担任翰林学士,主管贡举等。和凝录取的都是当时最优秀的人才

后晋朝廷授予和凝端明殿学士,兼管度支,同时任翰林院学士承旨,天福五年,朝廷授予他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职。

高祖将要到邺都,当时安从进已表现出要谋反的迹象。和凝对石敬瑭说:“您要到邺都去,安从进必然反叛,您看怎么办?”高祖反问道:“你说怎么办?”和凝回答道:“您先写十几封诏书授给郑王,有急事就命令将领进攻安从进.”高祖一听就授给郑王十几封诏书。

高祖到了邺都,安从进果然谋反,郑王就以诏书命令骑将李建崇、焦继勋等人征讨安从进。安从进认为高祖刚去邺都,没料到晋兵会迅速出动,安从进以为有神灵相助,于是败逃,万余人统行溃散。安从进单骑走脱,连山南东道的印信都弄丢了。

安从进兵败,安重荣尚未得知,竟集境内饥民数万南向邺都,声言先除国贼再灭外寇。百姓对石敬瑭辱国害民切齿痛恨,立刻忘乎所以地追随安大哥起兵,义军迅速膨胀到数万之众。

安重荣的义军行至宗城,与石敬瑭派出的镇压大军不期而遇。狭路相逢勇者胜,安重荣和石敬瑭的妹夫杜重威杀在一起。

杜重威率领的都是后晋的精锐,加上石敬瑭在后面坐镇,这时的他只能拼命死战。

时间一长,安重荣吃不住劲了,一呼百应的义军毕竟不如职业军人。眼看形势不利,成德军将领赵彦之突然倒戈,向晋军大队玩命奔去。晋军看见他的铠甲鞍辔俱用银饰,不由起了贪心,虽然他倒戈来降,也把他乱刀分尸,所有铠甲鞍辔当即分散。

安重荣始料未及,义军阵脚大乱,两万将士尽皆溃散,大部分被冻饿而死,还有的被杜重威杀死。安重荣带着十余骑亲将逃入镇州,杜重威随即率兵围住镇州。

安重荣不甘束手就缚,他知道自己同时得罪了两大强敌,无论是契丹还是后晋都不会放过他。

安重荣动员城中百姓共同御敌。镇州百姓强忍亡夫丧子之痛,义无反顾地奋力死战。

杜重威见强攻不成,就大撒银弹收买城中将校,一个家伙见钱眼开,从城西水碾门放晋军入城。守城军民寡不敌众,两万余人倒在血泊之中。

安重荣又一次突出重围,率领数百名骑兵退入牙城,准备与晋军做最后的搏杀。

公元942年正月,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粮尽多时的安重荣再也拉不起自己的强弓,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晋军潮水般地冲入牙城。

安重荣兵败被俘,石敬瑭下令斩首,并将他的首级快递给耶律德光报功。

安重荣被杀后,晋廷以为自己无罪,哪知辽使复来诘责,问晋主何故招纳吐谷浑?晋主说安重荣将他们徙入内地,我又不知道。辽使索要白承福头颅,晋主无从应命,为此忧郁盈胸,渐渐地生起重病来了。

天福七年,高行周攻克襄州,安从进战死,高行周执住他的儿子及将佐四十三人送往大梁。晋主在邺都病已不起,传令将他们全部处死。

石敬塘生有七子,四子被杀,二子早殁,只剩幼子石重睿尚在冲龄。晋主卧疾,宰相冯道入见。晋主令宫女把四岁的石重睿交到冯道怀中后说道:“大晋社稷全交爱卿,望爱卿效仿周公之德顾命辅政,勿负朕心。”冯道口称遵旨伏地叩首。

石敬塘死后,冯道与侍卫马步都虞侯景延广商议,冯道说:“自大晋开国,向契丹称臣称子奴颜婢膝,实乃奇耻大辱。若立年幼之君必被契丹讹诈,不如选年长宗室继承君位?”

景延广最恨契丹,就与他议定拥立石重贵,飞使奉迎。后人有诗叹曰:

智短才疏石敬瑭,

闺阃嫌隙祸萧墙。

结连北虏颜何厚?

反下三关罪莫当。

屈膝称臣甘耻辱,

请封割地坏纲常。

奸臣阿附桑维翰,

十二年来尽灭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