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六百九十四章 贵人的身份

高丽。

京畿道。

汉城的北边扬州。

朱维明从南洋回来,许多人迎接了他,包括罗仲恒与吴宏等有名的商人们。

“绝岛虽然被称为岛,其实陆地的面积非常的巨大,经过我下面的人长期勘探,估摸有五十到一百个高丽面积的大小。”

“嘶。”

“这么大。”

罗仲恒等人惊呼。

如此大的面积,为何却闻所未闻。

众人的惊讶,朱维明很理解,感叹的说道:“当地虽然面积很大,却多荒漠和沙漠,不过呢,绝岛的面积宽广,所以地形多样,从广阔的沙漠、平原到陡峭的山脉,应有尽有。”

“既如此,为何没有大的势力?”

吴宏无法理解。

只要有大的势力,至少会影响到南洋,可南洋方面对于绝岛的消息也是孤陋寡闻,还是通过渤尼都司南端部份土著口里得知,南面有一望无际的岛屿。

“当地虽然物产丰富,面积广大,可是文明停留在饮血茹毛的时代,根据在下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因为太过封闭,最重要的是没有马。”

朱维明认真的说道:“以传统社会的条件,马才能带来消息的交流,没有马,人只能靠两条腿走路,货物运输有限制,所以导致当地的交流落后,今时今日也没有什么变化,发展非常的滞缓。”

吴宏明白了,不光是他明白了,其余人也多少理解了当地落后的原因。

更让吴宏感叹的是眼前的朱维明。

这位脸上有道刀疤,原名押川的倭国人,从事阉工贸易十余年,因为政策的变来变去,所以开始转行,多年来深耕高丽,结果效果不大,又开始为高丽的商人们服务。

南洋的商行背后,离不开高丽商人的支持。

多年前代表高丽商人们去南洋面见暹罗国王因陀罗阇一世,达成了很多的合作,为高丽商人们在当地大肆兼并土地起到了重要作用。

股行的模式,整合了高丽商人们的资源,吴宏的商行里有罗仲恒的股份,罗仲恒的商行里也有吴宏的股份,大家形成了利益共同体。

刀疤脸平时多么自称自己是大明人,甚至取名朱维明,可众人的眼里,此人仍然是外人,刀疤脸也有自知之明,所以苦活累活脏活都被他承担了。

靠着当年阉工贸易积攒的人手,多年来为高丽商人们立下的功劳,刀疤脸的确在这个新兴的体系里站稳了脚跟。

“二十年前,谁能想到高丽会有今日呢。”

罗仲恒轻轻的说道。

这句话的深意,让大商人们思考了起来。

其实大家都是失败者。

国内大明工局的体系下,谁也无法脱颖而出,大明国内最大的商行,皆与大明工局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例如合记、合众的创办人,全是从大明工局出来的管事。

哪怕最有钱的煤场主们,他们也是靠着大明工局体系吃饭。

无权无势的他们,竞争不过这些“狗腿子”,吴宏还为军工联合体服务过,仍然灰溜溜的离开了国内,最后扎根在了高丽。

以前国内大商人们看不起的角落,二十年后有了不小的利益,甚至靠着先手的优势,垄断了高丽的煤矿,土地,人口。

资本的扩张永无止境。

股行的诞生,资源的整合,他们盯上了南洋,国内的市场他们已经放弃,但是他们可以利用国内的资源优势,朝廷靠着商品推行宗藩体系,他们商人靠着商品,也可以控制海外的土地人口资源。

所以罗仲恒的意思很清楚,绝岛的形势虽然很落后,一切是那么的贫瘠,可是比较起高丽,绝岛的优势超过了十倍。

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控制了绝岛的商贸,那么他们的体量甚至有可能超过大明工局。

“恐怕大明工局也不会轻易放弃。”

吴宏担忧的说道,他太了解大明工局了。

大明工局非常的可恶,只会摘桃子,高丽的一切是他们打造出来的,可最后呢?靠着朝廷的力量,大明工局拿走了利益的大头。

二十年前的高丽,有大明工局吗?只有他们。

“绝岛和高丽不同。”罗仲恒摇了摇头,他与吴宏不同,吴宏因为当年和军工联合办的合作,与军方有不少的关系,而他因为与张琏老相识的关系,所以和朝廷工部的交情不少。

绝岛方面不只他们在勘探,大明工局也在派人勘探。

罗仲恒解释道:“绝岛的面积太大了,目前的基础是空白的,哪怕是大明工局也做不到控制所有,根据我的了解,他们的主要目光放在史书记载的麻那里,也就是绝岛的北部,准备在那里建造港口,既然如此,我们就去南方。”

“五十到一百个高丽大小,这么大的面积,只要我们不主动与大明工局争利,他们是不会,也无法计较的。”罗仲恒提议。

高丽失去了咸镜道和平安道,加上南部也半自立,所以不到十万平方公里的高丽,的确远不如将近八百万平方公里的绝岛。

八百万平方公里的绝岛。

根据勘探部的初步勘探,当地的矿产资源极其的丰富,质量甚至不下于山西的优质煤,更重要的是当地的开采条件十分良好,有利于开采。

高丽很大,实际上又太小了,哪怕如何发展和提前布局,最后也无法避免被大明工局吞下最大的肥肉,只给他们留一些“边角料”。

而绝岛不同,如此无边无际的土地,其中蕴含的价值,只南洋铁道计划,能吞下一成的供应那也是泼天的富贵,加上南洋的开发呢。

大明的开发,连带了身侧的高丽。所以南洋的开发,也注定了绝岛的发展。

“既然如此,我们需要在南洋成立一个商行,集中资源才能与大明工局竞争。”吴宏提议道。

高丽与南洋的距离太远。

他是不可能亲自去南洋的,至于朱维明,他只能充当打手,吴宏可不会把南洋的权利交给对方,罗仲恒也不适合,他的名声太大,去了南洋会引发许多的视线。

“成立一家新的商行,大家都入股,这是好事。”

“老夫支持。”

“支持。”

其余的几人纷纷赞成。

商人也分三五六等,吴宏和罗仲明这等背后在国内有关系的人,无疑地位最高,哪怕他们的关系,在大明工局眼里不值一提。

可是他们如果关系深厚,也不至于离开家乡前来高丽了。

更多的是没有跟脚的小商人们,为了发财的梦想,掏空了家底来高丽赌一把,靠着风口成为了人生赢家,或多或少积攒了普通人几辈子十几辈子也得不到的财富。

他们在国内没有关系,深耕于高丽,借助自己的身份,反而在高丽建立起了关系,形成了垄断利益群体,当然其中也少不了本地人的身影。

罗仲恒看向高宇泰。

高宇泰的父亲是高金权,洪武二十余年的时候,朱高炽还是小王爷,当时还是李氏朝鲜的班臣卢顺义、高金权等人想要在北平开设商团。

最后因为历史上郑道传的原因,此人反明,没收了他们的货物,他们来北平见过朱高炽,向朱高炽哭诉指责郑道传。

高金权已经作古,但是靠着父亲与太子殿下早年的交情,金家目前混的还不错,不是嫡长子的高宇泰,与大明商人们混在了一起。

高宇泰是个低调的年轻人,非常的有分寸,获得了许多人的好感。

见到罗仲恒的看向自己的目光,高宇泰思考了刹那,明白了对方的想法,“如果觉得有需要,在下愿意去南洋,只求不负诸位。”

“哈哈哈。”

“好。”

罗仲恒很高兴。

高宇泰是高丽人,但是其家族不同别家,他去南洋最合适不过,动静不大,不会吸引太多的目光,又有不小的优势。

自己和吴宏都不行,他们二人已经上了大明工局的名单,包括税课司也盯着他们的财产。

如果他们去了南洋,要不了多久大明工局就能猜到他们的想法,不利于他们的商业计划,现阶段,谁也无法面对大明工局的体量。

大明工局要谁生,谁就生;要谁死,谁就死。

大明工局掌握的资源太庞大了。

很快,各家划分了股份,集资了百万元的初始资金,分为三期,计划五年内形成生产规模,尽早加入南洋铁道开发工程之中获利。

一百万元,这些商人们轻易的拿出来。

依托于大明工业体系,高丽的财富也在迅速扩张,除了大明工局,其余的大部分控制在他们的手里。

成立的联记商行在工民联合部登记,高宇泰是大掌柜,朱维明是二掌柜,因为高宇泰的关系,登记过程很顺利,主要的项目是南洋方面。

新成立的联记商行很低调,没有像合记与合众等国内大商行,换个掌柜都要登报大肆宣传一番,联记商行开业的当天,只是在商铺门口请了舞狮队,燃放了鞭炮而已。

各商行不缺人手。

他们靠着在高丽与暹罗大肆吞并土地,掌握了不少的人口,而朱维明更有半军事化的组织,无论是海外兵团的解散,又或者协守兵团的解散,不少的军事人员被商行所吸收。

但是开发绝岛需要武器自保,那么这需要与军方的关系,没有军方批条的海外武装商行是违法的,如果遇到大明海军检查就完了。

小打小闹可以东躲西藏,而联记商行虽然很低调,可是真正落实下去的体量很大,没有正式合法手续是维持不下去的。

简而言之藏不住。

所以高宇泰去了暹罗,朱维明陪着吴宏回国。

军工联合办的总部已经被北平搬移到京城,二人与随从坐轮船先抵达浙江,无论是海外哪家的商行,他们皆离不开国内的商品。

浙江行省因为小商品发达,成为了海外商行主要采购的地点。

应天行省同样小商品发达,可是因为京城的原因,本地管理的严格,所以浙江行省的商品多流通海外,应天行省的商品主要流通国内。

朱维明羡慕的看着吴宏与各家工厂东家宴请。

自己唯一的短板就是无法顺利获得大明国内的商品,因为自己不是大明人,朱维明非常的不满,可是又无可奈何,大明人太傲慢了,他们瞧不起外人。

倭国人,高丽人,南洋人.他们都瞧不起,他们的商品只卖给大明商人。

除了政策的引导,更有商人们默契达成的无形门槛。

所以朱维明哪怕手里有一支强悍的打手,甚至不弱于小国的军队,可是不能获得大明商品,那朱维明永远只能当下手,无法走到台前。

高丽的商人们离不开国内的商品,但是高丽商人们在高丽这些年来,把高丽发展成为了经济作物的供应地,煤矿的进口掌握在大明工局手里,至于黄麻等经济作物,才是民间正常的贸易往来。

所以双方互相需要对方,有了平等合作的关系。

回到浙江的吴宏,受到了国内商人们的招待,每年从吴宏手里进口千万斤黄麻的钱塘县商人,热情的陪着吴宏逛着县城,最后在当地最有名的酒楼包了包间。

“没有包间那就腾一间出来。”

“对不住了客官,没有这个理啊。”

突然。

二楼的走廊上发生了争吵,吴宏等人本不在意,可是随着争吵的声音越来越大,已经到了他们的门前,下一刻他们包厢的门被打开了。

一名年轻人闯了进来,身后的店小二苦着脸抱歉。

“对不住了诸位,这位客官非要强闯,我没拦住他,各位不要放在心上。”店小二回头生气的看向年轻人,不满道:“你怎么不讲理呢。”

年轻人二十五岁上下,但是长相奇异,四方脸面,身躯高大,声音洪亮,一看就是不好相与的。

“我也对不住了各位,如果是往日,我也不会不讲道理,实在是有贵客,各位还是主动腾个位置出来吧,为了补偿,我愿意赔偿诸位双倍的酒席费用。”

朱维明大怒。

在海外的时候,向来是他欺负人,没想到被人欺负到了头上,正准备发怒,却看到了吴宏制止的眼神,朱维明知道有深意,连忙止住了动作坐了回去。

“既然阁下有求,我等相让又有何妨,出门在外互相帮忙,多个朋友多条路。”

吴宏起身笑道。

见到吴宏这么说了,钱塘县商人也忍住了不满,实在是对方的穿着,不光吴宏认了出来,他也认了出来,那人的胸前戴着一枚徽章。

雕刻的盾牌上有一只燕子。

这是北平武官军事学堂毕业的子弟才有的。

北平系已经是昨日黄花,但是北平武官军事学堂已经创办了将近三十年,是大明资历最深的军事学府,当年为了弥补卫所中高级武官,他们的子弟只要通过考核,表现优异的就可以进入北平武官军事学堂培养读书,从这里毕业的学生加入军队,起点就是多数普通人的终点。

这等身份的子弟亲自跑腿,那么他口中的贵人绝对是贵不可言的。

年轻人笑了起来,“我姓石名亨,京城豕勇军里可以打听到我,你们帮了我的忙,我承你们的情,他日有苦难,只要不违法律法,我也报答你们。”

听到年轻人呢的自我介绍,众人再也没了想法。

豕勇军是太祖皇帝赐名的京营,拱卫皇城的军队,此人敢说豕勇军能打听到他,身份地位绝对不小,吴宏反而好奇了起来,这样人嘴里的贵人会是谁呢?

不过吴宏明白事理,不会打听不该打听的,与年轻人寒暄了一刻告辞。

店家见客人们自己没有反对,而且经过这番,也明白了对方来历非同寻常,不敢再耽误,仔细的重新打理了包间,然后准备年轻人报上的菜名。

其实已经过了饭点,谁又在乎呢。

不久后。

酒楼的门口停了几辆马车,从马车上下来了一帮年轻人,只看穿着就晓得非富即贵,而众人围着一个更年轻的子弟。

那人穿着中制服,并没有奢华的装饰,但是非常的干净和整洁,衣角熨烫的齐整,仿佛画一样的。

还有八名汉子。

汉子们穿着常服,可是掩藏不住彪悍的军中气息,他们仿佛在站岗,腰间里挂着短铳,民间也有弓矢和鸟铳,军户们每家都有。

可是短铳不同,短铳是禁物。

十几位年轻人都看着一个人,那个人大概二十岁的模样,眉清目秀,眼神却很犀利,气势非凡,什么都不需要管,只按照众人为他准备好的去做。

菜肴都是他平日喜欢吃的,酒水是米酒,父亲不允许他们喝烈酒。

豆腐是常菜。

父亲说了,豆腐是蔬菜里营养比较高的,许多老百姓吃不起肉,但是便宜的豆腐可以代替,人只有充足的营养才不轻易生病,能建康长寿。

太祖就是喜欢吃豆腐,所以建康长寿。

“既然这家没有了包厢,那你就多跑跑腿,去下一家再问问,怎么能赶走原来的客人呢。”

“这家酒楼是当地最好的,刚才的时辰,我去哪一家也不会有空包厢,难道去找个没有包厢的路边店,坐在马路上吃饭?”

石亨无所谓的说道。

读书人就是喜欢多事,明明别人都没有了意见,他非要来显摆自己。

这位本地的神童,虽然才接触了半日,石亨对他的印象已经很不好起来,不过想要在贵人面前表现自己一番罢了。

石亨敢说把原来那帮人叫回来,让他们选择继续吃饭,还是获得自己的一个人情,以对方的态度,必然是后者,本来皆大欢喜的事情。

读书人露出不满的眼神。

骄兵悍将,不讲规矩。

贵人身边如果都是这样的人,贵人很难不受影响。

“好了。”

年轻的贵人开口了。

包厢里立刻安静下来,年轻的贵人继续说道:“于谦说的没有错,石亨做的也没有错,如果前面的客人不满意,于谦你去找一找他们,向他们道歉并做出补偿,到他们满意为止。”

石亨准备解释,见到年轻贵人的脸色,不好意思的住了口。

听到贵人的补救措施,于谦也没有了反驳,也只能如此,所以于谦去问了店家,得知了对方的身份,原来是当地的商人,于谦知道对方,心里想到回头上门。

“父亲常说,天下事很难,我游学以来,虽然只是小事,可也发生了不少事,包括今日的事情,可见父亲的感叹的确是有感而发。”

石亨和于谦都收敛了脸色,一脸的恭敬。

太子殿下的名望,他们谁都服气。

“我大哥是个耐心的人,今日的事情换成是他,他会宁愿不吃午饭,也不会叨扰别人,我不是大哥的性子,我想要吃饭,诸位也想要吃饭,所以愿意做出补偿,除非对方不要补偿,那我也就不吃这顿饭了。石亨了解我,所以今日的事情下不为例,以后做事需要注意方法和分寸。”

石亨被当众批评,以他的性子本不是忍耐的人,可是对方一句“石亨了解我”,石亨心里任何怨言也没有了。

为贵人背锅怎么了。

他愿意。

于谦听到贵人说话不掩饰,却又讲究仁义,属实难得,贵人的气度让他暗暗称叹。

太子殿下的次子朱瞻墉二十岁了,开始了游学,学校都在施行游学,皇家子弟自然不会落后。每到一地会邀请当地有名的子弟,于谦有幸被邀,今日一见,虽有波折,却也是心服口服。

吴宏还没有离开,晚上在商人家过夜。

虽然钱塘有住宿的旅店,可是环境哪里有商人家的好,商人也很热情的邀约,双方有共同的利益,关系非常的和睦。

直到于谦的登门,向他们为贵人的事情道歉。

这下子吴宏和商人以及朱维明都惊讶了起来,一个石亨还不够,于谦可是国子监毕业的国子,在家乡的单位实习,未来前程可期。

贵人到底什么来头?

竟然让石亨与于谦这样的子弟为之奔走。

吴宏不走了。

他要碰一碰运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