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六百一十八章 小孩与枭雄

帖木儿大将速来蛮沙、阿拔思巴鲁刺思等,驻守在阿姆河西岸的陈格来和突厥斯单等地,遇到了大批的逃兵,感觉到了不妙。

“大汗在哪里?”

“你们的首领是谁。”

开始他们还以为是逃兵,随着聚集在阿姆河的人越来越多,谁都知道出事了。

速来蛮沙派人到处打听帖木儿的下落。

人们都说不清楚。

又过了两日,出现了明军骑兵的旗帜,见势不妙,速来蛮沙下令摧毁了桥梁和船只,不让明军有机会过河,下游的阿拔思巴鲁刺思也是如此。

大部分的溃兵已经渡河,还有少部分的溃兵赶来,见到无法渡河,只能回头向明军投降,祈求活命的机会。

各路明军的追兵,不少的也已抵达。

两日的追击下来,不光是溃兵们有气无力,连逃跑的力气也没有,明军们也各个匮乏。

“前方的守将是谁?”

王真带着自己的一部,一边招降各地的溃兵,一边派探骑联络周边的友军,还不忘记收集信息。

一名帖木儿降将说道。

“对面的守将是速来蛮沙。”

“能不能招降此人?”

降将苦着脸说道:“此人对帖木儿忠心耿耿,恐怕他不会投降。”

“为何?”

王真好奇的问道。

“当年帖木儿大汗征服波斯地时,脱脱迷失入侵河中,向撒马尔罕进发,征途中的帖木儿大汗,立刻回师救援,但是因为时间的原因,只能靠当地留守的将领。”

“速来蛮沙大败,被脱脱迷失侵占了大片的土地。”

“后来帖木儿大汗回到撒马尔罕,脱脱迷失不敢战退走了,而帖木儿大汗并没有降罪速来蛮沙,反而夸速来蛮沙勇猛,能以寡敌众,可见勇敢。”

“从此,速来蛮沙对帖木儿大汗忠心耿耿,只听帖木儿大汗的吩咐,十年如一日。”

降将口中,仍然把帖木儿称呼大汗。

王真没有追究。

现在还不是时候,以稳定人心为重。

王真除了一路收拢降兵,更有追击帖木儿的目的,谁都不愿意错过这个战功,可他一路寻来却没有结果,也没有听到友军找到帖木儿。

此人到底逃到哪里去了。

“去。”

“告诉速来蛮沙,归顺大明的好处,否则等大明大军攻破他的城池那天,他就算投降,待遇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王真从降兵中抽出两人去送信。

果然。

速来蛮沙把那两个降兵斩杀头,头颅悬挂在城墙上,说明了他的态度。

王真得知后,虽然感受到对方的挑衅,倒没有怒而兴兵。

考虑自身缺乏军备,不但没有船只,也没有带来攻城的大炮,只能望河兴叹,像帖木儿这样的人,做事必然考虑周全。

“如果是普通的对手,对方一场大败下来,这条大河能让我们事半功倍,最大可能的全歼对方。”

“可如今。”

王真手里的马鞭,指着宽大的河流,感叹到:“这条大河,反而成为了他们救命之物。”

很多帖木儿的溃兵被大明歼灭。

也有很多的帖木儿部队,趁机先逃过了河,成建制逃走的并不少,骑兵部队居多。

王真和一些将领的消息,源源不断传回去。

文书们重新整理沙盘。

根据各方面将领传来的消息,新的局势已经成型,战场上的态势也越来越开朗,人们已经清楚了目前的方向。

“帖木儿会不会往南逃了?”

张辅盯着沙盘,突然说道。

“有可能。”

朱能听到张辅的想法,内心盘算了片刻,如果帖木儿往南逃,而不是人们心中所想的往西逃,反倒是成功率提高了不少。

可这样做的人,必然需要大气魄。

毕竟西逃是最短的路线。

“我们被迷惑了。”

张辅越想越肯定。

往西溃去的敌军,有好几个打着帖木儿的旗号,很是吸引了一批大明的军队,结果没有一处真的有帖木儿,都是为帖木儿做掩护的。

“帖木儿的威望这般之高,此人不除,只怕此人很快就能卷土重来,对于我大明收复波斯之地并不利。”

这可是打了败仗。

战场形势千变万化,如此危局之下,还能有将领为帖木儿效死,越是这样的情景,越能证明帖木儿的威望,让众人越发的重视。

“无论如何,不能让帖木儿逃出去。”

众人商议后。

大量的明军派了出去,不光巡防阿姆河东岸,往南也派出去了大量的骑兵,沿河的船只都被收拢看管,绝对不给帖木儿渡河的机会。

此时。

各部的首领,仍然带着土兵们漫山遍野的抓捕帖木儿溃兵,时不时零星的抵抗,让这片土地并没有安宁下来。

无数的牛羊骆驼,乃至各项军火。

官吏们带着人进行清点。

至于其他的地方,许多的首领抢夺后,并没有第一时间上报给明军,顶多交出去少分部应付,明军也没有太过追究,只要做的不是太过分。

而当地最大的布哈拉城,彻底销毁于战火之中。

五十万大军的作战,方圆百里都遭到了打击,不可避免的衰败,军事为先的目的下,充满了残破。

朱棣抵达布哈拉城的废墟,看着满目的狼藉,脚底下没有一寸平地。

“收拢周围的百姓。”

“设立粥棚,给予必要的救助,我们带来的是王化,让人们心向仁义,尽快恢复此地的秩序,还给老百姓们安宁。”

朱棣吩咐道。

与帖木儿的战争还没有消停,所以朱棣还没有决定,以如何的方式来治理布哈拉城。

布哈拉城毁灭了。

周边的城池却还在,反而因为不如布哈拉城的富裕躲过了一劫。

随着明军的旗帜传开,不少的城池闻风而降。

一地接一地换上大明的旗帜。

这块年余来受到帖木儿大军和大明大军轮番战斗的地区,无论是百姓还是当地剩余的首领们,皆已经从骨子里畏惧了战争,只希望看到和平。

无论是帖木儿还是大明,尽快的终结战争吧。

劫后余生的人们非常的乖顺。

只要不再打仗。

帖木儿骑着战马,身边只剩下不到一百骑士,与人们所想的不一样,他并没有因为阿姆河与自己只有几十里地,就急着赶过去渡河。

反而带着跟随他的人,避开了阿姆河,往南边的巴里黑地区方向。

明军的主要精力放在了阿姆河沿线,与帖木儿数次失之交臂,最近的时候,大明的骑兵与帖木儿只隔了一条大道,帖木儿和他的士兵们,安静的躲在山谷里。

巴里黑地区是后世阿富汗的北部。

只要认真的藏,很容易藏起来,外人无法找到。

当年。

帖木儿大肆屠戮当地,也无法灭绝当地的反抗势力,如今同样的道理,明军也很难找到他。

本地的势力,大多数跟随明军去了布哈拉一带。

所以帖木儿虽只带领百余骑兵,却也一路屠戮,不但没有缺乏物资,仿佛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帖木儿甚至有些怀念起来。

“如果本汗能年轻二十岁,区区大明,又如何放在本汗的眼中。”

帖木儿叹道。

村庄里,所有人被杀死。

妇孺们被帖木儿的勇士们欺凌后,也在帖木儿的吩咐下一刀毙命。

一路下来,不光帖木儿自己找回了年轻时候的雄风,这伙败军也因此不但没有崩溃,反而越来越滋润起来,每个人红光满面。

帖木儿脚下是一名死不瞑目的**妇人。

这位妇人因为痛骂帖木儿,所以帖木儿亲自侮辱了她,对方目光中的绝望和无力,让年迈的帖木儿非常的兴奋,只是苍老的身体,让帖木儿有心无力,有些败兴。

这样的事情,岂不是世间最美妙的。

是他们奉为宝典的语录。

建设多辛苦。

当强盗多美味。

人性的恶是最让人念念不忘的,极致的放纵,带来的就是极致的爽快。

而和谐的社会,才能让人遵守道德,稳定的秩序,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东西,而是所处的社会赋予的,只有文明,才是老百姓最大的幸福。

“大汗,我们还有大片的土地,只要我们顺利回去,我们仍然能打败大明。”

一名“勇士”士气饱满的说道。

吃喝不愁。

他们有刀枪。

世间所有让人愉悦的事情,他们想做就做。

那些城池和村庄,都是他们的猎物。

越文明的地区,给他们的快感越强大,征服文明的地区,不但让他们更加的强大,还能让他们做天下最畅快的事情。

这才是勇士该做的事。

他们从出身的那天起,屠戮劫掠的基因就是刻在骨子里,和中原文明是截然不同的思想。

所以他们屠光一切目光所看到的城池。

杀戮的亚洲人口,让世界少了整整三分之一的人口,却没有一样他们自己发展的文明成果和技术,只有抢来的一切。

这些文明在他们的手中,很快烟消云散,让亚洲的文明倒退,许多的地区甚至败落的一无所有,到了后世都还处于愚昧时代。

这样的“丰功伟绩”,在后世能被许多人称赞。

到底是无知还是无知呢。

又或者那些人以为自己能是他们的一份子,这样也就能理解了。

帖木儿终于看到了阿姆河。

这里没有了明军的身影。

“从这里渡河,直接去波斯吧。”帖木儿说道。

“我们不回去木鹿?”

“不。”

“我们去马什哈德。”

帖木儿摇了摇头。

自己在木鹿布置了不少的后手,大明就算拿下了木鹿,也会因为粮草的原因止步于此,帖木儿嘴上虽然轻视大明,可帖木儿内心不得不承认大明的强大。

他已经没有了和大明交战的勇气。

回到波斯后,重新带领起军队,然后往西发展,那些匈奴人不就是如此么。

正好。

匈奴人占领的地盘,已经被他征服。

帖木儿逃亡的路上已经做好计划,把主力迁移去小亚细亚地区,放弃中亚,利用西亚与大明周旋,他不信大明的脚步能那么快。

众人没有意见,他们相信跟着他们的大汗,仍然能过上他们勇士该有的生活。

百余人在河边休整。

年轻的时候,帖木儿来过这片地区,知道有些浅滩可以过河。

此次离开,自己有生之年再也回不来了。

帖木儿内心舍不得。

骑着马在河滩上随意逛逛。

当年自己屠戮此地,是何当的风光和意气奋发。

百姓们的哭喊,犹如对他最大的赞歌。

所有的儿郎们得到了满足。

每个人都拥戴自己。

那时候的自己,认为全天下都可去的,只要听到城池富庶的消息,就能刺激他的内心,征服那些城池,成为了他的动力。

“想不到兜兜转转,一生下来,又回到了起点。”

帖木儿内心敏感起来。

又想到了自己的几个大儿子们,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父子齐心,何等的畅快,没想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看来天命不在自己呀。

中原的人们都说真正的天命之子,任何危险的时候,也残缺不了对方的身躯。

帖木儿看着河中倒影。

左脚忍不住的动了动。

以前,有很多的人都骂自己是跛子,这样叫自己的人,都被自己杀光了,可永远都有地方的人这样叫他,仿佛杀不完一样的。

“人的生命是多么的单薄。”

帖木儿感慨。

在他们的脖子上轻轻地挥动一下,犹如被杀的鸡一般,连声音都叫不出来,倒在地上蹬腿挣扎。

“嗖!”

帖木儿听到风声,经验老道的他就知道不好。

内心拼命的提醒避开,可是身体却不听使唤,随着身体的晃动,帖木儿看着透胸而过的箭矢,帖木儿盯着箭头,目光中仍然是不可思议。

他努力的回头,看到石头后起身的两个孩子。

其中一名孩子拿着弓,看到自己回头的目光,那孩子眼神里有些胆怯,反倒是他身旁年岁更小的小孩,手里握着小刀,跃跃欲试的要冲过来。

“小孩的箭矢,如何能穿透本汗的身躯,这不公平。”

帖木儿不服气。

那名大孩子扯了扯小孩,两个孩子灵活的往山上跑去,山没有道路,尖锐的石头,不但无法阻挡小孩逃跑的速度,反而成为了他们的掩护。

终于。

有骑士发现了远处大汗的不对劲。

他们也看到了山头上两个小孩的身影,犹如精灵一般的灵活,骑兵们试探的去追了下,哪里又能追的上。

那些从出生的那天,就活在无序的世界下的孩子们。

人类基因的强悍,让他们成为了最能吃苦耐劳的生物。

普通的人们无法行走的道路,他们却可以畅通无阻,而他们**的双脚,竟然已经适应了尖锐的石头,成为了他们的助力。

“幸好。”

检查了帖木儿的士兵,欣慰的说道。

箭矢避开了大汗的骨头和重要器官,只需要顺利的去掉箭矢,好好的调养一番,大概率是能救回来。

士兵们割断箭矢,经验老道的拔出,静心包扎了一番。

当夜。

帖木儿发起了高烧,已经开始说起了胡话,这是最坏的现象。

许多人不在期望,悄悄的离开。

第二天一早,竟然少了一半的人手。

又熬了一日。

帖木儿已经进气少出气多。

留下来的人越来越少。

能跟随帖木儿身边的都是精锐的精锐,同样,正因为他们的精锐,见惯了一切,所以并不会对奇迹抱有希望。

如果世间真有奇迹。

那么无数在他们的屠刀下死不瞑目的人们,早就应该等到奇迹了。

最后。

帖木儿被丢下。

他的身上已经长蛆,而帖木儿仍然活着。

清醒的时候,他看着伤口里涌动的蛆虫,帖木儿恶心的想要吐,可是他吐不出来,他也动不了,就这么犹如行尸走肉的一般,缓缓的等待死亡。

但是帖木儿是个极其坚韧的人。

他努力的爬,爬到了河边,喝了一口水,这条本来被他当做后手的大河,却成为了他的天堑。

望河兴叹。

他觉得自己能爬回去,可是他无法渡河。

“小孩。”

“帮帮我。”

“我会报答你的,等你长大了,你会是天下第一勇士。”

那两名小孩又来了。

他们听不懂帖木儿说什么,甚至不在意猎物的死活,他们翻找帖木儿身上的一切。

那些离去的骑兵们,并没有搜刮帖木儿。

两名孩子从帖木儿身上找到了他的刀,他的弓矢。

看着两名孩子把自己的宝石丢到地上,帖木儿的嘴角动了动,想要告诉两名孩子,这才是最值钱的东西,可惜刚才简短的几句话,已经耗尽了帖木儿的力气。

眼睁睁的看着两个孩子离开,帖木儿的眼神也暗淡了下来。

一代大汗帖木儿。

自从战败后仿佛蒸发了一样,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大明找不到。

帖木儿汗国也找不到。

大明的军队已经渡河,并且运送来了大炮。

随着大炮的抵达,攻城的战争开始。

从陈格来到突厥斯单等地,大明的火炮摧毁了对方的城墙,诸多的首领们带领自己的土兵们发起了冲锋,连帖木儿都已经战败,他们得到了最大的胜利。

每个人都勇猛无比。

反观守军人人士气低落,没有战斗心。

一日一城。

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从布哈拉到马鹿,也就是后世乌兹别克第三大城到土库曼斯坦境内,也是中亚土库曼斯坦马雷省的一个绿洲城市,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

全部换上了大明的旗帜。

此时大军又分出了三路,一路沿着阿姆河往北,收复玉龙杰赤地区,原花刺子模国的旧都城;一路往西北方向招降纳叛;还有一路往南收复各地。

帖木儿的两个儿子。

三子因为残疾没有跟随帖木儿出征,幼子因为留在后方,也就是马什哈德地区,并没有遭受危险。

老大和老二已经死了。

老三残疾。

帖木儿希望的继承者是老四沙哈鲁。

不过老三年龄大,未受伤残疾以前,也多次带领过大军,在军中的老部下威望不弱。

现在帖木儿死活不知。

接下来是立新的大汗还是如何行事,马什哈德内部也议论纷纷。

外有强敌,内有忧患。

老三坚持立新的大汗,老四坚持等父汗回来。

原因倒是简单。

老三的实力强,如果立新的大汗,他支持自己的儿子。

老四虽然被帖木儿喜爱,可毕竟没有名分,现在立大汗,对他的处境很不利。

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于是老三米兰沙发动了政变,带领军队入了王庭,直接杀死了老四沙哈鲁,这位原本历史上帖木儿倾向的继承者,也就是帖木儿汗国第四任苏丹。

帖木儿的长孙不服气,在赫拉特同样自立为汗。

这位原本帖木儿汗国第二任苏丹,他的父亲虽然早亡,可是军中的实力同样雄厚,不过因为自身才能不足,很快失败被废。

简而言之。

历史上帖木儿死后,他的儿孙们各自争夺汗位,仍然不可避免的发生了,犹如汉末时期,最强大的势力袁绍死亡后,他的儿子们同样不顾外敌的存在,自相残杀起来。

反观大明。

明军和各部首领们收复了各地。

整个花刺子模地区纳入了大明的范围,北边的钦察之地,金帐汗国也派了使者来朝拜大明,奉大明为宗主国,力求双方的和平。

朱棣考虑当下的形势,同意了金帐汗国所请。

北边最大的边患稳定,花刺子模地区的首领们,越发的不能反抗,加上各部的首领们,大明在花刺子模的统治,只用了不到三个月就达成。

“米兰沙退走了?”

朱棣确认道。

“是的。”

“此人发动了政变,拿下了马什哈德,然后带领军队和人口往西迁移。”

“此人还是有些魄力的,学了几分帖木儿的本事。”

朱棣点了点头。

此人的做法才是正确的。

大明现在需要消化地方,就算空白势力的马什哈德,大明也没有力气去收复,实在是补给线已经达到了极致,不光是粮草遇到了问题,军火也供应不来。

既然明军的脚步跟不上,朱棣决定分给跟随大明打仗的首领们。

既犒赏了他们,又扩大了大明的势力范围,还解决了利益分配的问题。

永乐二年五月。

布哈拉城。

废墟上新建立的营地,朱棣召见了各方的首领。

设撒马尔罕都司。

下设塔什干卫,布哈拉卫,巴里黑卫,布哈拉卫四大卫城,又设十大宣抚司。

再设玉龙杰赤宣慰司、马什哈德宣慰司。

形成一都司两宣慰司。

地方上由首领,流官并治,五大城则由大明直控的中亚格局。

两年来跟随明军打仗的部落,都获得了大量的土地,根据战功和影响力的划分,得到了他们各自该得的利益,人人皆大欢喜。

各宣慰使和宣抚使。

最先要做的是建设大明的驿站系统,各部要保持道路的通畅,为大明的政令提供基础设施。

考虑各地的贫瘠,目前并没有施行高额征税。

先以稳为主。

捷报传回国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