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 第六百八十章 新宗藩体系的正式推广

永乐十四年春,解缙回到了京城。他与太子殿下和朝廷商议了关于占城和暹罗等周边地区的局势,并决定重新出发前往占城。在这次旅程中,他带上了一些海外官员,如姜宾知和黄福,以及内阁杨士奇等文武官员,共同商讨宗藩体系的新制度。

京城中有学者称大明为一个建立在铁道上的国家,此言虽为笑谈,却也一针见血。大明的发展核心确实是铁道的建设。随着内地铁道里程的不断增加,串联起来的城市范围越来越广,物资交流变得更为便捷,这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使大明的管理方式发生了变化。

公文传递基本上都依赖于铁道系统,内地传统的驿站功能大部分被淘汰,只有在边疆地区还保留着原先低效的驿站体系。

在南洋地区,商船以占城为起点,与各国进行贸易往来。

包括特冷、龙牙迦邈、吉达、吉兰丹、彭亨、满刺加、龙牙菩提岛、六坤、南巫里、黎伐、那孤儿、苏门答腊、班卒儿、阿鲁、米囊葛卜、顺塔、加鲁、爪哇、吉里地闷等地在内的诸多地区,开始被纳入大明的天下舆图之中。

朱棣接见了各地的势力首领或统治者使者。此次与历史上著名的下西洋不同,由于地理距离的限制,大明的影响力并未如之前那样深远。然而,由于对这片陌生地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大明并未轻易将其封为新的国家,而是考虑采取设立宣抚司和宣慰司等方式来管理。只有那些已经存在了相当长时间的王国,才会被赋予王国的封号。

“根据朝廷的商议,宗藩体系将分为都司、宣抚司、宣慰司、亲藩属国和外藩属国五个等级。除这五个等级之外的势力和地区,大明将不予承认。”解缙向朱棣详细解释道。

听到解缙的解释后,朱棣抚须微笑。他想起了大汉的霸气,难道大明的气魄还比不上那个时代吗?

见皇帝并未提出疑问,解缙继续说道:“新宗藩体系将在我国东南部地区先行实施。如果效果良好,我们将逐步将其推广至全天下。目前设立的都司包括占城都司、素可泰都司、芭提牙雅都司、咸镜都司、奴儿干都司、平安都司和筑紫都司。”

“宣抚司和宣慰司则分布在各地,包括苏禄宣抚司、清莱宣抚司、清迈宣抚司、湄丰讼宣抚司、七岩宣慰司、华欣宣慰司、老挝宣慰司、缅甸宣慰司、八百大缅宣慰司以及木邦宣慰司等。”

“亲藩属国包括高丽国、狗奴国、琉球北国、琉球国、琉球南国和暹罗国。”

“至于外藩属国,则有苏门答剌国、新拖国、爪哇国、彭亨国、吕宋国、倭国和真腊国等。”

狗奴国与倭国并不是蔑称,而是RB古代国家本身就是这样的国名。

大内氏在大明府扶持下,与幕府分裂,大明封为古代旧名狗奴国,成为亲藩属国,倭国则还是外藩属国。

在这些地区中,大明将一些地区纳入了宣慰司或宣抚司的管理之下,并授予其首领或统治者宣慰使或宣抚使的印章,而非国王印章。

特别是在半岛地区,大部分土地都归入了大明的宣慰司和宣抚司管辖范围内。

即使与一些陌生遥远的地区,如那家人和曼尼普尔人的交往不多,但他们也已经接受了明朝的册封,成为了大明的附庸国。随着这些举措的实施,许多事务处理起来变得更加便捷了。

解缙得到了朱棣的支持,开始在南洋各宣抚司和宣慰司以及内外藩属国之间更换新的册封文书。同时,他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和规定。

一些地区由解缙亲自传达,还有一些地区,则是另外的官员们去宣达。

老挝宣慰司的刀线歹,这位受洪武皇帝册封的宣慰使已经去世,当下承袭宣慰使的是他的儿子刀揽那,他的叔叔刀图里协助他统治。

老挝宣慰司的土司制度仍然存在,并且刀线歹去世后,其职位由儿子刀揽那承袭,而他的叔叔刀图里则协助他进行统治。

这种土司制度是中国在边疆民族地区实施的一种特殊的行政管理制度,东南亚许多地区都是如此,不过随着明朝国力的衰退,乃至王朝消亡和殖民者势力的到来,中国的势力一直在消退的道路上。

“从今日起,各地书写大明的文字,以中国文字和语言为官方用语,所有公文必须使用汉字,采用大明的测量计算单位,修建维持驿道,每年会有官员检验,如果无法通过,会遭受惩戒。”

“各地的城池上,悬挂大明的旗帜。”

“各地施行大明律法。”

种种措施,旨在加强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和管理,并且通过城池上悬挂大明的旗帜,以彰显大明朝廷的权威和统治地位,并推行大明律,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是宗藩体系加强朝廷对外管辖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为最恭顺的宣慰司之一,老挝宣慰司一直以来对大明很听话。

包括历史上朱棣收复交趾时,老挝宣慰司也出过力,传递过消息,当下更是如此,亲自派兵支持。

加上铁道的修建,大明的影响力在当地很大,有许多大明商人的身影,不少大明人在当地安家落户,过上奴仆成群的生活。

老挝的子弟也最早前往京城入学,对于新的政令,老挝并没有太大的意见,因为老挝的上层早就开始使用汉字和汉语,多年下来,新的子弟们人人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

“强大的波隆多罗阇,在明军的手里坚持不到半年,我估计大明很快会在全南洋启动铁道修建计划,到时候,大明的实力越发的强大。”

刀图里已经很老了,他早年去过还是安南的交趾,见到过当时还是太子的朱棣,从那时候起,就看到了大明的强大。

这些年来,老挝宣慰司对大明的服从,离不开此人的功劳。

同样,大明回报了他的家族。

他们家族在当地的统治没有受到影响,那些不听话的部落,无法对他们家族发起冲击,因为大明支持他们家族,而且他们家族很多子弟去京城读书,甚至有人在京城做官。

“朝廷的要求越来越细致,对于南洋管理的越发严格,侄儿认为要不了多少年,许多的传统都会发生改变,恐怕会像云南那边一样,最终改土归流。”

刀揽那担心的看向叔叔。

刀图里叹了口气。

“上朝有言,大势不可违,顺者昌逆者亡。如今的大明就是大势,那些不服的势力,他们的下场都很凄凉,一个一个的挑战者,你也看到了,大明没有使用多少力气,轻而易举的就消灭了他们。”

“所以我们的选择,唯有恭顺大明,在大变革之下,谋求我们家族最有利的好处,通过老挝宣慰司,让我们家族加入朝廷,在朝堂上谋得一定的地位。”

刀揽那点了点头,叔叔一直都是这样,多年来在叔叔的影响下,刀揽那也没有反抗大明的心思,如何加入大明,获得更多的好处,成为了他们家族的思路。

“大明想要全面治理南洋,非三代人之功不可,未来的道路很漫长,我们立足于老挝宣慰司,不断的向朝廷发展,无论未来如何变,都有我们的一席之位。”

刀图里说了一段话开始喘气,刀揽那露出担心的眼神。

刀图里挥了挥手,没有让侄子搀扶自己,他想要在自己活着的时候,为家族的未来铺好路。

再有才能的人,选择错了,那么以前一切的努力就会白费,犹如那波隆多罗阇。

他很聪明,知道借势和隐藏实力,可是又如何呢?如此睿智的人,还不是被大明消灭了,导致他的家族和势力也全军覆没。

大明未来对南洋管理的越严,反抗的人就会越多,刀图里不希望自己家族的人露头,所以他尽力的要求子弟们,服从大明的规矩。

其中一条,要求各宣慰使和宣抚使修建道路,在人们的眼中看来是很难的要求。

南洋的部落很多,一直到后世还有诸多的部落势力存在。那么在当下的时代里,因为生产力的关系,不光是贫瘠,地上也没有道路,只有靠着人走出来的小道。

而道路非常的重要,不光是物资的贸易,更涉及到朝廷和地方官府的管理。

所以历史上明初的时候,洪武朝对于西部的乌斯藏等都司,和东北的奴儿干都司的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各地土官修建驿道,让朝廷的政令得以通传。

因为国力的问题,修建驿道的命令,在云南部分地区得到落实,可也有更多的地区没有施行,包括八百大缅,车里宣慰司等。

那时候的大明,对这些宣慰司的要求只是保持恭顺,维持大明的旗号。

现在修建道路,成为了大明朝廷对土官们的考核,等于在他们身上增加了新的任务,不再像以往那么放养,这对土官们带来了压力。

世袭的土官们,早就习惯了在部落里作威作福,整个部族的财富是他们的,人口是他们的奴隶,漂亮的女性服侍他们,最后赏给他们提拔的部落勇士,形成原始粗暴的部落体系。

他们享受权利,但并没有发展生产力的义务,当部落无法维持下去的时候,只有带着青壮去攻打劫掠其他的部落的方式,通过如此的手段,解决部落里的内部矛盾,从而维护自己的统治。

老挝宣慰司最先更换了册书,认可了大明赋予他们的权利,以及他们需要付出的义务。

在修建道路的过程里,大明会给予他们一定的粮食补偿,老挝宣慰使则需要组织当地的部落青壮,出人出力从深山老林中,修建一条又一条的道路。

至于刀揽那能不能使唤的动周边的部落,那就是刀揽那自己的问题。

大明要发展南洋,促进南洋的经济发展,形成稳定的格局,恢复中华的势力范围,每一位宣抚使和宣慰使都需要做出贡献。

大明的职位和俸禄,不再是轻易可得。

如果说老挝宣慰使修建道路的难度是六分的话,那么车里宣慰司、八百大缅宣慰司,乃至木邦宣慰司等地,难度要翻一倍。

后世这些地区的势力都非常的复杂,哪怕后世的信息化时代下,也充满了混乱和战乱,何况当今的时代,各个部落之间打成了狗脑子。

今天这个部落消失了,明天那个部落分裂了。

解缙亲自出访藩属国。

不久后,暹罗国国王准备前往占城,拜见宗主国皇帝。

暹罗以前有自己的藩属国,对于素可泰藩属国的做法更加的激进,反倒没有对宗主国的新要求感到不适,已经有了准备。

几位大明商行的掌柜和东家,在王宫里面见国王,其中有位伤疤脸,看上去格外的凶悍,可是说起话来非常的温和,让人有不知所措的感觉。

“寡人决定恢复王**队,士兵数量达到三万人,可是缺少粮食,也缺少军饷。”

因陀罗阇一世很无奈。

大明军队在暹罗的支出,需要暹罗王国补偿,天量的军费,掏空了整个王室,未来二十年来,暹罗王室都需要还债。

因为王**队被叛军消灭,甚至加入了叛军,目前的暹罗国王,与当初的高丽国王李芳果一样的局面,内忧外患之下,手里还没有军队。

同样占据了都城,可是都城成为了废墟,搜刮的对象也没有。

而且地方上不稳定,都城还需要明军的驻防,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基于此,因陀罗阇一世只能选择拉拢大明的商人们,希望能获得他们手里的财力支持。

“大王之忧不必伤感,吾等必慷慨解囊,帮助大王渡过难关。”刀疤脸说着汉话,穿着长衫,如果不是面色的差异,和大明人一模一样。

因陀罗阇一世顾不上那么多,听到商人们的答复,非常的开心。

商人们帮助因陀罗阇一世支出军费,因陀罗阇一世则给予商人们特权,他们不光获得暹罗的土地,还能使用奴隶,暹罗本身是奴隶制,历史上三十年后开始的土地改革,把土地赐予部分奴隶成为平民,促进暹罗进入了王国文明。

大批的流民被商行吸收,成为了商行的奴隶。

诸多的新庄园里种植甘蔗、大豆、甚至开始种植咖啡。

咖啡最早原产于非洲埃塞俄比亚西南部的高原地区,十五世纪以前,咖啡的种植和生产被阿拉伯人垄断,历史上自1898年引进中国海南。

如今随着大明在西部七省的发展,咖啡也进入了商人们的视线,他们在许多地方试着种植,效果并不大,最后发现南洋非常适合。

大明内地的土地,以农业产量为重,经济作物为辅,云南地区虽然也适合种植咖啡,可是因为官府的控制,导致商人们能种植的面积不大。

现在有了暹罗大片的土地,商人们开始广泛种植咖啡。

甘蔗可以制作白糖,为人们提供高度能量,咖啡成为人们喜欢的饮料,还有大豆等,随着国内百姓们的生活富裕,对于油的需求越来越高,还有牲畜的增加等等。

商人们已经有了成熟的经验,他们在国内互相交流,通过报纸上的消息,具备了更开拓的视野。

一家家的商行依托大明的国力之上,看到了暹罗未来的前景,敢于投资暹罗,否则当南洋大铁道落成后,犹如当下的高丽,后来者需要花费十倍的成本,才能登上这趟通往财富的列车。

那么在北部都司和南部都司。

北部因为不太稳定,大明工局的发展较慢,当下多数的精力,投放在南部。

根据国内的指示,大明工局分离出南洋农业发展工局,由密云分区负责人严中正南下总览全局,组织抽调精兵强将,让暹罗尽快达到粮食产量的高产,成为大明在南洋大开发的粮食供应基地。

暹罗因为叛军的原因,导致加入叛军的许多统治势力衰败和被消灭,他们控制的大量奴隶,一部分被大明商行吸收,一部分被南洋农业发展工局吸收。

暹罗占据如此的宝地,之所以未能彻底制霸半岛,正是因为文明的落后,生产力的低下,没有发挥做这片土地的功效。

暹罗的地理优势,比交趾还要优越一些,当然,最肥沃的土地无疑是渤尼都司,还有渤尼都司东边隔海相望的三弗齐地区和苏门答腊国。

只是这些地方目前太过遥远,目前的大明实在是力有未逮,只能先笼络住,尽快的发展起暹罗,才能继续往南扩张下去。

因陀罗阇一世的王室威望,依靠大明的扶持,面对大明新的宗藩体系制度,因陀罗阇一世痛快的答应,至于修建道路需要调动多少奴隶,并不在因陀罗阇一世的考虑中,他看重的是自己是王位。

所以为了表示恭敬,因陀罗阇一世离开了都城,选择亲自去占城。

占城。

朱棣亲自派人迎接了因陀罗阇一世的到来,双方进行了许多的沟通,看到大明皇帝,因陀罗阇一世很激动,以晚辈自居。

暹罗正式更换国书,国内全面推行汉字与汉语,指定为官方用语,建立道观和佛堂,允许大明人建立社学,王府和地方官府悬挂大明旗帜。

大明驻军在暹罗规模为三万人,由暹罗承担军费开支。

暹罗修建驿站道路。

双方共同贸易,取消关税种种。

为了奖励因陀罗阇一世,朱棣亲口承诺,永保因陀罗阇王室,与大明同休,得到了最想要的答案,因陀罗阇一世满意而归。

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

大明国内的教育体系扩张,吸收了更多的年轻人,让更有天赋的人走上更高的学府宗旨下,竞争比传统更加的激烈,乡绅子弟们并不具备太多优势。

如果说原来的时候,十个进士中有九个是乡绅子弟,那么当下十个进入国子监的国子们,乡绅子弟可能只有五个,甚至不到五个。

国内土地的利益越来越小,相比较工业而言,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入到商业之中,加上仕途竞争的激烈,许多的地主阶级开始转型。

他们在国内没有优势,走出了国门,成为了海外商人的主要来源。

与之相对。

海外能过上老爷一般的生活,吸引了许多的平民们;他们不愿意奋斗,也不愿意劳动,只想过好日子不想付出辛苦的人,永远是不会缺少的。

海外都司和宣慰司宣抚司的流官们的支持下,源源不断的吸引国内的百姓,又为商人们的势力扎根海外提供了土壤。

只需要五十元钱,就能在暹罗买到一百亩的熟田,平均一亩地才五角钱,而且那里有大量的奴隶可以获得,什么都不用干,指使奴隶就能种地。

把粮食和经济作物卖个朝廷或商人,就能买更多的土地和奴隶。

新的合作模式,吸引了国内无数的平民。

只要是去南洋的平民,可以获得南洋农业发展工局的帮助,得到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甚至不需要掏本钱。而大明商行也需要平民们建立一个个的庄园,补充他们欠缺的生产力。

当然了。

愿意去暹罗的百姓,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勤劳的双手,开垦田亩,能开垦多少出来,就属于他多少,可是没有这样选择的人,绝大多数选择了前者。

于是暹罗形成了割据成大大小小势力的局面。

这里是大明人的农庄或者庄园,不远处又是部落的土地,互相交错,在大明军队的维持下,双方井水不犯河水,那么就到了商人们发挥优势的时候。

他们带着无数的精美商品与部落首领们交易。

精美的首饰、鲜艳的染料、巨大的羽毛帽子、厚实的帐篷、生火的燧石、漂亮的瓷器、煮东西的陶器、白色的盐巴、香料、胡椒、匕首.等等,总有人们喜爱的商品。

他们带去了象棋,围棋,书本,小人图画书、甚至什么瓶梅的书名,带图画的册子。

总有一样让人沉迷的喜好。

有了**就有了消费的动力,有了消费的动力,就会开始追求利益,为了利益,土著首领们出卖身边的一切,包括人口。

首领们的女人,穿着漂亮的衣裙,画着夸张的妆容,点缀了部落的色彩,让首领们开了眼,蠢蠢欲动的**,活的越发多姿多彩。

远处。

一片片的丛林被开垦了出来,这里密集的河流,肥沃的土地,甚至不需要向内地修建大量的水利沟渠,先进的设备和工具发给奴隶们。

庄园主和农场主们,犹如家乡的地主,心疼的教着奴隶们如何使用,和让他们爱惜手里的工具。

不少人背负贷款,整日里最大的爱好不是别的,而是看着眼前自己的庄园一日一日的建成,庄稼地里结出丰硕的果实。

这里的气候太好了,土地太肥沃了,劳动都要比国内南方要轻易些。

不光产量高,种出的大米质量也好。

他们与周围的首领们一起组办宴会,在篝火的映照下,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土著首领们非常的高兴,庄园主们也很高兴。

部落年轻漂亮的女性,穿着单薄和精致,跳着特色的舞蹈,围绕着自家的首领与异乡的客人们,散发着异域风情的味道。

参加宴会的人们都很满意,他们过上了自己从来没有想到过的生活。

双方非常的和睦友好,互相赠送礼品。

大明商人也笑的合不拢嘴。

南方和中部地区发展的很快,北方地区的矛盾越来越大,部落战争的硝烟影响不到他们,同样的地区,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模式。

大明的疆域广大,每个角落都显得极具特色。

求月票,求订阅,明天保底三更,至少一万五千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