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李唐传奇 > 第九十五章 政变

李唐传奇 第九十五章 政变

作者:高月 分类:耽美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4:13 来源:笔趣阁

诗云:

北斗七星高,

歌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

不敢过临洮

哥舒翰为大唐名将,突厥歌舒部人,以部名为姓,其大器晚成,四十岁后,才逐渐显露头角,为李隆基所赏识,一生在临洮为将,抵御吐蕃,去年收复九曲地区后,被授封为西平郡王,后因酒后失足,伤了腿部,一直抱病在家。这次安禄山造反,又将其请了回来,杨国忠以共恶安禄山为由,拉拢哥舒翰,但哥舒翰受其父影响,十分看重皇室的正统,是太子李亨的坚定支持者,被郯王李琮所深恶,也由此与杨国忠渐行渐远。李隆基这次命其为兵马大元帅,统领四十万大军镇守潼关,郯王一系十分不安,杨国忠便让哥舒翰奏请皇上,让其族弟杨光翙为副,不料却被哥舒翰婉拒,杨国忠为此恨之入骨。

哥舒翰在出兵前为报私仇,指工部尚书安思顺与其弟安元贞为安禄山内兄,欲里应外合,共谋大唐,请李隆基杀之,李隆基准其奏,将安思顺和安元贞赐死,另外放安禄山在京的另一子,驸马安庆宗回洛阳,换回洛阳被俘的宗室。

哥舒翰到潼关接手防务后,命大军严守潼关,无论崔乾佑怎样引诱,都决不出战。这时,杨国忠以哥舒翰腿部不便为由,荐心腹杜乾运为哥舒翰副将,协守潼关,李隆基准奏,命杜乾运替代伤病在身的监门卫大将军陈玄礼,率驻留定州的三万军,前往潼关,名义为协助哥舒翰,实际是监视其一举一动。

一日哥舒翰心腹王思礼密告哥舒翰,现在手握大军,不如留二、三万守关,其余大军返回长安,重整朝纲,哥舒翰思量半天,终于摇头答道:“若如此,我和安禄山何异?”遂不听王思礼之言。不料事机不密,被杜乾运心腹探得,告诉了杜乾运,杜乾运急遣使入京告之杨国忠,杨国忠大惊,立刻进宫密告李隆基,李隆基不信,但杨国忠却道:“目前潼关前仅崔乾佑率贼兵十万,而我军却有四十万之众,数倍于敌,哥舒翰不去和贼军厮杀,却拥兵自重,是何居心?”

李隆基听信其言,遂派边令诚去潼关,强令哥舒翰出战,否则以杜乾运代之。哥舒翰大怒,斩杀了杜乾运后,便领四十万大军出击,在崔乾佑步步示弱引诱深其入后,战线逐渐拉长,终被崔乾佑所伏重兵拦腰截断,四十万唐军全面溃败,几乎被全歼于黄河边,哥舒翰领残军欲逃回潼关,却被手下大将火拨归仁擒住,献于崔乾佑,最后仅不到一万的残军逃回了潼关。一时间,朝野震动,长安和整个关内都陷入了极度恐慌之中,就在这时,郯王李琮趁李隆基昏迷之际,发动了宫廷政变,控制了整个长安城,四十多年前,李隆基政变的历史再一次重演。

在归途中李月得潼关日组和长安日组的飞鸽传信,知道情况万分危机,立即以飞鸽传信命令辛云京率五万军急速赶赴潼关,夺取潼关镇守之权。又命段秀实立刻率军返回长安,夺取长安外城。再派心腹赶赴天祝,命吴昊和方剑率五千铁骑军日夜向长安进发。

郯王李琮自其弟李琬死后,便一直处于低调之中,但其却暗中活动,命陈放挑五百名武艺高强的弟子秘密进京,藏于其府内。又让杨国忠以整顿城防为名,命陈玄礼接手了杜乾运的城防军,还暗中联络了联系了掌管禁军杨光翙和鱼朝恩,在一切布置完成后,郯王李琮突然高调复出,频频出现在朝内的各个场合,以造声势,但因支持太子的哥舒翰手握重兵,李琮还不敢贸然发动宫廷政变。

但朝内百官皆知李琮的野心和势力,见李琮已经逐渐控制了朝政,以户部侍郎王浩之为首的部分官员纷纷改换门庭,公开投靠了李琮。这时,李隆基已经昏庸,完全被杨国忠和高力士所控制。常山大捷传来,众人这才知道李月竟去了常山,太子一党见势急,便急调李月回京,郯王李琮怕李月回京,欲发动政变,但又忌讳潼关的哥舒翰,便让杨国忠利用杜乾运的消息,密报李隆基哥舒翰拥兵自重,终于促使李隆基强令哥舒翰出战,李琮见哥舒翰已出战,知道时机已经到来。

是夜,长安皇城,数百名身着黑色夜行衣的武士,在一名老者的率领下,向太子府急奔而去,为首的老者正是终南派掌门陈放,他在八月秘密从终南派调了五百武艺高强的弟子入京,藏于李琮府内,就在刚才,陈放被李琮接见,命他率五百弟子夜袭太子府,杀死太子李亨,在李琮的一番许诺后,陈放率五百弟子趁黑夜出发,杀向太子府。

由于东宫尚在大修,太子还住在原来的旧宅,这里离李郁的赵王府并不远,约半里地。五百名黑衣人冲到太子府上,不由分说,抽刀便杀了进去。太子府前虽有士兵把守,但哪里是这群人的对手,很快便被砍翻在地。陈放首先杀进了大门,正好遇见出来查看的世子李俶和次子李系,陈放不由分说,举刀便砍翻了李俶,李系见大哥被杀,眼睛都红了,上前便和陈放拼命,但他实在差陈放太远,两个照面后便连中三刀,负了重伤,这时正在太子府上做客的少林寺苦宁及时赶出来,救了李系一命,他见情况危急,背起李系便向后院跑去,太子府上的武师纷纷冲出,拼命抵住了黑衣刺客的进攻。

太子李亨正在府内,得知有大批刺客杀进府来,他知道这必定是李琮所为,又得知长子已遇难,心中哀痛之极,此时喊杀声已渐渐逼近,李亨便拉着太子妃和一众家眷在苦宁大师和内务总管李辅国的护卫下,打开后门向赵王府跑去。

由于赵王府的女眷都早已被送去了扬州,府内只住有李郁和几个儿子,太子府那边传来的喊杀声早传了过来,李郁忙命李严和李晴前去打探消息,很快,李严和李晴将太子一家接了过来,李郁知道这里也不能久呆,便带领众人向赵王府别院逃去。

赵王府别院内藏有莫言和王元楷率领的一千多李月亲兵,众人逃到这里,方才安心下来,这时太子李亨才发现自己的三个儿子中,竟只有李系逃了出来,而且一只手臂已被砍断,长子李俶和三子李仅都不幸死于乱中,李亨心中悲痛,和太子妃一起抱头痛哭。

当夜,郯王李琮发动了宫廷政变,将昏迷中的李隆基囚禁到大明宫,并派兵血洗了陈希烈府和翰林大学士王昴的府第,赵王府因空无一人而免遭劫难。郯王李琮又派人去通知其子李晃率五万军连夜进军长安,并在长安城内实行了戒严。

“太子!节哀顺变吧!事已到此,我们得想对策才行。”李郁在一旁劝道。

“事到如今,我能依仗的只有你们了,但愿小月能及时赶回,李琮为一己之私,却在我大唐最危急的时刻做出这种大逆不道之举,我大唐若亡,他万死不可赎其罪!”

“太子现在请保重身体,这样才有希望。”

李亨看了看李郁和他身旁的李照,他想了想说道:“我世子已亡,次子身残,若赵王愿意,我愿以过继李照为子,将来大位传与他,你看如何?”此时他能依赖的只有李郁一家,为收其心,便下了这个重注。

李郁闻言大喜,连忙拉李照跪下说道:“我李郁在此发誓,我忠心太子,可鉴于天地。”

李亨连忙将二人拉起,握住二人的手说道:“现在我们都是一家人了,当共进退。”

这时,王元楷进来禀报道:“禀太子殿下和王爷,外面来了名公公,自称是高力士,要见太子殿下。”

李亨三人急忙迎出府去,果然是高力士站在门外,后面跟着两个小太监。高力士一见太子便说道:“皇上醒了,要见太子。”

“可是宫内实在凶险,太子前去,恐有不测。”李郁急忙说道。

李亨却摆摆手说道:“父皇要见我,我焉能不去,李琮若想害我,那也由得他了。”

高力士在一旁说道:“我来之前,已和李琮谈过,他答应不害太子,杨国忠愿意做保,奴才估计,可能是李琮见已控制了局面,若害了太子,恐人心不服吧!”

李亨点点头,转身对李郁说道:“勿忘刚才我们的约定,我此去,请赵王和照儿多多照顾我的妻儿吧!”说完登上车,随高力士离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